原創 肖逸思 國際金融報
從推出風靡一時的富康到頻繁被傳「退出中國」,再到提出「重回賽道」,神龍汽車「逆天改命」顯得十分艱難。
日前,《國際金融報》記者從PSA集團處獲悉,為進一步改善神龍汽車的經營現狀,神龍汽車兩大股東PSA集團與東風汽車集團宣布了一系列「輸血」計劃。
PSA集團將於今年第四季度向神龍汽車提供5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億元)的資金,東風汽車集團也將為神龍汽車生產經營所需流動資金需求提供支持,但並未透露具體金額。
此外,自2020年起至2037年期間,PSA集團每年將向神龍汽車提供上億元資金,用於神龍汽車東風標緻及東風雪鐵龍雙品牌的品牌形象建設和渠道發展。與此同時,兩大股東也已決定於2021年第一季度對神龍汽車進行增資。
神龍汽車方面表示,上述一系列舉措再次表明了PSA集團及東風汽車集團對長期發展神龍公司的決心。但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沒多少錢」,這點資金投入對於神龍汽車來說「不痛不癢」。
漫長自救之路
談到神龍汽車,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神龍汽車旗下兩大品牌東風雪鐵龍和東風標緻的知名度並不低,均曾是主流合資品牌,2015年時總銷量已突破70萬輛,富康更是作為當年的老三樣之一留在一代人的記憶深處。
但在經歷過高光時刻後,神龍汽車迅速陷入頹勢,2016年其銷量同比下滑14.77%至60.02萬,之後幾年銷量同比跌幅更是逐年擴大,2017年-2019年三年間銷量分別為43.4萬輛、25.34萬輛、11.35萬輛。
今年8月,神龍汽車雙品牌總銷量僅剩2911輛;前8個月累計銷量僅2.97萬輛,同比下滑63.36%。
在不到5年時間內,曾經的主流車企神龍汽車迅速被邊緣化,甚至一度被傳要「退出中國」。
在這期間,神龍汽車一直在嘗試自救,包括實施各類復興計劃、賣廠、裁員、頻繁高管調整等。
由於銷量下滑嚴重,神龍汽車的四個工廠產能嚴重過剩,甚至有2/3處於閒置狀態,因此選擇賣廠和裁員則可以快速盤活閒置資產和回籠資金。
去年8月,神龍汽車一份內部文件流出,文件內容顯示,東風與PSA雙方股東達成協議,神龍汽車的員工將從8000人到年底降至5500人,到2022年進一步減至4000人。同時,關閉神龍汽車位於武漢的神龍二號工廠,一號工廠也將因為租約到期被政府回收,這些舉措預計可以補充現金流49億元。
除賣廠裁員外,神龍汽車近幾年還數次變更高管。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19年開始,神龍汽車就開始頻繁更改公司主要人員,每年至少三次。
2017年6月,安鐵成「臨危受命」接手神龍汽車,並提出了旨在讓神龍汽車復興的「重回賽道計劃」,實施「三步走」戰略,包括2017年站穩腳跟,2018年到2020年重回賽道,2021年到2023年追求卓越。
然而,一直到安鐵成在2019年9月被調離神龍汽車,這項計劃也未見成效。緊接著,張祖同接替安鐵成執掌神龍汽車,又提出了「元計劃」,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扭虧,但從目前來看,這一目標大概率也無法達成。
9月17日晚,神龍汽車又宣布了一項高管變更,陳彬接替法方派駐高管羅思博,擔任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這距離羅思博被委派為神龍汽車總經理才一年多時間。9月2日,陳彬才剛接替李軍擔任神龍汽車執行副總經理。
單人難解沉痾
「神龍汽車多年的積弊僅靠一個人難以掃除。」汽車分析師任萬付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神龍汽車頻繁更換高管無疑和銷量慘澹有關,但這樣的舉措反而可能會讓神龍汽車陷入動蕩局面。
在任萬付看來,神龍汽車出現「斷崖式」的銷量下滑,既與內部管理混亂、新規劃執行力不足有關,也有研發投入、產品力不足,難以抓住市場真正需求等因素影響。
「神龍是到了生死的邊緣,這個不能迴避。東風和標緻雪鐵龍這兩方都輸不起這一仗,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有實質性的動作。」陳彬在上任神龍汽車總經理後對媒體坦言,PSA將劃撥一筆大額用於支援神龍緩解資金壓力,這部分資金將主要放在營銷方面,用途不受限制,同時東風汽車也會在資金上對神龍汽車進行一次大額的幫助。
除來自股東方的資金支持項目外,神龍公司董事會近期也決定在今年第四季度再補充1.5億元商務費用,以強化各地區的區域營銷,以支持公司整體銷量的築底反彈。
另外,《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此次陳彬的任命有特殊之處。此前,中法股東雙方約定,神龍汽車總經理和執行副總經理由東風公司(中方)和PSA集團(法方)輪流選派。但本次,法方選擇不派駐執行副總經理。此舉意味著法方將公司更大的決策權讓渡給了中方,來讓中方掌舵「元計劃」的實施。
此前,多位汽車分析人士均向記者表示,神龍汽車存在中法股東間內部消耗大、決策混亂等現象,此舉無疑可以緩解這種現象。
但汽車分析師張翔向記者指出,神龍汽車現在的關鍵問題還是出在產品上,其產品偏老化,且基本聚集在偏中低端的市場,在「新四化」變革方面毫無進展,這種車型在市場中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所以在產品力弱的情況下,在市場營銷上燒再多錢也沒用。
陳彬也承認產品問題是神龍汽車的問題所在。「前些年一些走量產品因為盈利不足被砍掉,現在我們做了調整,打造一些基礎的走量產品,維持網絡運轉,已調整到位」。
但張翔認為,神龍汽車目前最重要並不是打造基礎走量車型,而是讓產品跟上市場,在智能網聯和數位化方面有所建樹,這樣才能提高產品價值和利潤,打開銷路。
記者 肖逸思
原標題:《拯救「神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