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茅獎作品《主角》也將登上螢屏

2020-12-19 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裝臺》原著作者陳彥透露其茅獎作品《主角》即將登上螢屏

「我最近也在追劇。」在中國劇協的辦公室裡,《裝臺》原著作者陳彥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現在,他的職務是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忙碌的工作之餘,寫作仍然是他放不下的念想。他向記者透露,自己即將出版的長篇新作《喜劇》寫的還是陝西故事,草稿寫了好多年,疫情期間已改完。而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主角》也將登上螢屏,劇本正在改編中,這也是他的陝西老鄉張藝謀首次執導電視劇。

《裝臺》中的「刁順子」有原型

在今年的熱播劇中,《裝臺》算是一個另類,沒有流量明星,也不靠熱搜話題,就踏踏實實憑著樸實的生活質感和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贏得了觀眾的喝彩。作為原著作者,陳彥也給《裝臺》的改編點了個贊:「我認為改得很好,基本尊重原著精神,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是奔著現實主義的風格去創作的。當然影視有影視的規律,所以它的調子會變得更加溫暖一些。」

《裝臺》的地氣,不止源於小人物的故事,更來自於陳彥二十多年院團生活的積累。從編劇到團長再到院長,陳彥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工作期間,沒少和裝臺人打交道。「院長辦公室的樓下,正對著劇場的後臺,那些裝臺的累了在外面抽菸吃飯聊天,我都聽著呢,挺有趣的。」

當院長那十年,陳彥一直堅持著晨跑的習慣,每次路過劇場外,都能看到裝臺人東倒西歪睡得遍地都是。「早上是他們最累的時候,滿臉蠟黃,真就是臺詞裡說的『下苦人』」,從這些人身上,陳彥找到了主人公刁順子的形象。「要說原型還真有一個,叫朱冬生,他身上有些影子,但不能構成一個藝術典型。這兩天他正在北京裝臺呢,現在成了名人,電視臺都在採訪他。」

電視劇開頭有這樣一個情節,當裝臺隊遭遇騙子拿不到工錢時,順子跑去找秦腔團瞿團長幫忙。類似的情景也在陳彥和朱冬生的交往中發生過。「有時候團裡的工錢沒有及時給到,我就會幫著催一下,我說『你們早上起來去院裡看一下嘛,看那些人可憐不可憐,咋能欠人家錢嘛』。」不過,陳彥說,「電視裡的瞿團演得比較正一些,其實我平常也是整天愛和大家開玩笑的一個人。」也正因如此,陳彥的筆觸總是輕快的、幽默的,讓人讀來笑中帶淚。

真正動筆寫《裝臺》,是在陳彥離開文藝院團之後,多年的生活積累讓他感覺所有的文字似乎是「撲面而來」。「這群人一直住在我心裡,不寫出來好像堵得慌,直到現在我還有很多遺憾,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沒有寫進去。」

張嘉益和閆妮完成了一次突破

《裝臺》的成功得益於文學的力量、編導的用心,也離不開實力派演員的助力。「我一看到張嘉益騎三輪車的背影,眼淚譁的一下就下來了,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順子。」陳彥坦言,生、冷、硬、倔,是人們心目中典型的陝西漢子形象,但「刁順子」並不典型,反倒是有些窩囊。「其實這樣的人也很多,說實話,他硬起來去哪找活呢,不圓滑一點、狡黠一點、窩囊一點,怎麼生存呢?」

「閆妮演得也很好,話不多,但她身上有被生活擠壓的無奈,也有和順子在一起的幸福,她把這種內心的豐富都表達出來了。」陳彥認為,通過這部劇,張嘉益和閆妮都完成了一次突破。「張嘉益以前演的都是高富帥,演了這麼一個形象,估計在西安城裡騎三輪都沒人能認出他來。」

《裝臺》熱播後,刁菊花這個人物的爭議最大,她既看不起幹活的父親,又大手大腳糟蹋順子的血汗錢,更是把繼母當成敵人。陳彥說,他之所以寫這樣一個女兒的形象,就是因為看到了現實中殘酷的一面。「現在很多人追求社會地位、香車豪宅、名牌包包,導致另一些無法擁有的人內心發生扭曲,甚至把這種憤恨甩到了自己父母身上。這種過度的物慾,已經導致很多家庭分崩離析,導致那些靠誠實勞動安身立命的人毫無尊嚴。」

其實,在小說裡,陳彥把這個女兒寫得更加可恨,不僅面醜心惡、蠻不講理,還好吃懶做、拜金虐狗。他說,既然是現實主義作品,就要尖銳一點,希望能以此喚醒年輕一代對普通勞動者的尊重。

「《裝臺》看似寫文藝院團,其實反映的是更加廣譜的社會問題。」從《西京故事》到《裝臺》,陳彥接連用兩部長篇小說為這個時代在底層奮力打拼的勞動者立傳。

在院團工作時,陳彥就注意過,單位對面的街口總是聚集著大批農民工,「只要來一個活兒,就有幾十人湧上去」。為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先後深入西安的八裡村、木塔寨等城中村,採訪了幾十位農民工,他還自掏腰包給對方付「工資」。

「我自己也是從底層出來的。當我從小接觸的這群人來到大城市生活時,自然會引發我的關注。」1963年出生於鎮安縣的陳彥,憑藉著勤奮和才華一步步從縣上走到省級院團,再到北京工作。這些年,每當看到大山裡凌空架起的高速公路、城市裡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他總是會想到這群肩扛背馱的農民工兄弟,「他們就是這個共和國的『裝臺人』,當他們從我們面前走過時,所有人都應該向他們行注目禮。」

張藝謀張嘉益聯合改編《主角》

熱騰騰的羊肉泡饃、張口就來的秦腔、原汁原味的陝普……有觀眾評價,《裝臺》就是一部大型陝西文化宣傳片。

不過,在陳彥看來,《裝臺》的陝味之所以能讓觀眾津津樂道,恰恰在於它不是為了宣傳而宣傳。「這個劇處理得比較自然,這個階層的人就是每天吃這些小吃,是塑造人物的一部分。」他坦言,近幾年不少地方想通過影視劇搞旅遊宣傳,往往是花錢不討好,「硬塞進去肯定是不行的」。

陳彥告訴記者,他的新長篇《喜劇》寫的還是陝西故事,也還和文藝院團有關,但他想藉此研究更豐富廣闊的社會問題。「我想寫一寫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裡,到底應該堅守什麼,哪些需要反思。」

同時,陳彥去年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主角》也將登上螢屏。他透露,張嘉益在拍完《裝臺》後很快就買下了《主角》的改編權。「後來有人給我打電話,說張藝謀在長途飛行中把《主角》看完了,一落地就要聯繫我買版權。」最終,張藝謀找到張嘉益聯合改編,三個陝西人合作到了一起。張藝謀特別喜歡《主角》的題材和其中的陝西元素,也曾有過計劃,電影、電視套拍。

從書名不難看出,《主角》和《裝臺》,是一對互為映射的作品,這也融入了陳彥多年來在院團工作的體會:「每個人都想朝舞臺中間站,都希望有自己生命的高光時刻,其實每個人也都是裝臺人,都曾經為別人裝過臺。」

上世紀90年代,陳彥也當過影視劇編劇,他在32歲時創作的《大樹小樹》,曾榮獲第 20屆電視劇「飛天獎」。後來,陳彥進入文藝院團工作,再沒有時間寫電視劇了,但對影視劇創作中存在的問題,他看得非常清楚:「不真實是現在很大的一個問題,背後是創作者缺少紮實的生活,編造和『硬折騰』的痕跡太重。只有把生活研究到七分八分,才可能寫出它的二三分來;如果我們研究一分兩分就想寫出七分八分,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啊。」

他直言,現在都呼籲文藝創作要紮根生活,但很多人往往只是做了「紮根生活狀」,把生活概念化、人物紙片化。「舉個例子,這次疫情期間湧現了很多平民英雄,看新聞的時候都讓我們淚流滿面,但成為藝術作品後,反而不感人了。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只想著拔高,把那些毛茸茸的生活底色、質感、生命的豐富性全打磨掉了,太可惜!」(記者 李俐)

(責編:蔣波、魯婧)

相關焦點

  • 《裝臺》作者陳彥:我們每個人都是「裝臺」人
    戲劇創作有《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曾多次獲「曹禺劇本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五次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創作有《西京故事》《裝臺》《主角》等,曾獲「施耐庵文學獎」和「吳承恩長篇小說獎」,《主角》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 《裝臺》作者陳彥的獲獎作品《主角》被張藝謀改編成電視劇開拍了
    2020-12-23 10:05:16 來源: 女郎聊旅行 舉報   作者
  • 我市舉辦陳彥原著《裝臺》央視熱播電視劇座談會
    12月7日,由市文聯、市劇協、市作協聯合舉辦的祝賀商洛籍劇作家陳彥原著《裝臺》央視一套熱播電視劇座談會在商州召開。陳彥系商洛籍著名作家,其長篇小說《主角》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其同名原著改編的《裝臺》電視連續劇於11月29日晚在央視一套熱播,張嘉益、閆妮等陝西著名演員為主演,以濃鬱的生活氣息和地道的陝西味道引發觀眾追捧。
  • 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請給勞動者一個敬重的注目禮
    裝臺的故事並非熱門題材,裝臺的話題略顯沉重,電視劇熱播令不少人意外。究其原因,得益於張嘉益、閆妮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繹,得益於電視劇的成功改編,更得益於原著小說中濃濃的煙火氣,寫出了小人物酸甜苦辣的生活真實。電視劇《裝臺》劇情動圖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裝臺》原著作者、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彥。
  • 電視劇《裝臺》火熱螢屏 揭秘《裝臺》成功背後的故事
    今日我們也來揭秘這部作品成功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裝臺》原作者陳彥,曾創作《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碼」。五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創作電視劇《大樹小樹》,獲「飛天獎」。
  • 茅獎作品《主角》要拍了,張嘉益+老謀子團隊
    #裝臺而隨著《裝臺》在央視的熱播,越來越多地觀眾呼喚,作家陳彥的另一部小說《主角》也能改編成其他藝術形式,並儘快與觀眾見面。《西京故事》改編自同名戲劇,《裝臺》雖然是陳彥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但出版後就引發了強烈反響,先是入選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年度5部長篇小說排行」;隨後入選2015年度中國好書「文學藝術類」年度好書榜;摘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後又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被評論家認為是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穫。
  • 茅獎作品《主角》要拍了 張嘉益+老謀子團隊
    近日,電視劇《裝臺》的片頭曲在古城的街頭唱響,「鐵主任」孫浩娓娓動人的聲線唱出了陝西人的樂觀和堅強。而隨著《裝臺》在央視的熱播,越來越多地觀眾呼喚,作家陳彥的另一部小說《主角》也能改編成其他藝術形式,並儘快與觀眾見面。
  • 《裝臺》讀者見面會舉行 陳彥:《裝臺》就是一首勞動者之歌
    央廣網西安12月21日消息 電視劇《裝臺》在總臺央視黃金檔的熱映,其同名小說《裝臺》的熱度也持續升溫。12月19日,西安市新華書店聯合作家出版社,特別邀請《裝臺》作者陳彥在曲江書城舉辦讀者見面會。陳彥是當代著名作家、劇作家,曾創作《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五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創作長篇電視劇《大樹小樹》,獲「飛天獎」。著有長篇小說《西京故事》《裝臺》《主角》。
  • 陳彥回長安 再講《裝臺》故事
    電視劇獲得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劇中豐富的陝西元素也讓古都的人文風情成為時下的熱門話題,使得更多觀眾追根溯源,關注同名小說《裝臺》,關注陝西文學創作、陝西風土人情和底層普通人的生存狀態。12月17日,小說《裝臺》作者陳彥從北京返回他居住生活了20餘年的西安城,與觀眾、讀者們面對面交流文學創作、戲裡戲外,古都長安再次颳起「裝颱風」。
  • 《裝臺》作者矛盾文學獎獲獎小說《主角》即將...
    日前,作者陳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由張藝謀執導,根據小說《主角》改編的電視劇的劇本創作工作已經在進行了,很快就會開拍。」 小說《主角》講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及其與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複雜關聯。 ​ 這將是張藝謀的首部電視劇!
  • 《裝臺》因「不裝」引來叫好,螢屏為何稀缺這類平民劇?
    原標題:《裝臺》因「不裝」引來叫好,螢屏為何稀缺這類平民劇?最近,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裝臺》熱播,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叫好。觀眾為《裝臺》叫好,也折射出他們對平民視角影視作品的渴求。在當下的影視作品中,律師、醫生、商界大鱷、金牌銷售等光鮮的人物故事頻頻上演,主角往往工作在燈火輝煌的高樓大廈,居住在精緻裝修的複式公寓,他們的故事固然也很精彩,但顯得過於「高大上」,而真實社會的芸芸眾生中,還有「沉默的大多數」。
  • 陳彥小說同名電視劇《裝臺》丨張嘉譯&閆妮飾演小人物的喜樂哀愁
    電視劇《裝臺》於2020年11月29日在央視一套播出,播出之後就廣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8.4。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熱播劇根據陳彥的同名小說改編,由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這部劇集大腕雲集還都是實力演技派。
  • ...裝臺》背後的文學力量——專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作家陳彥
    12月4日,電視劇《裝臺》的兩組數據出爐:據酷雲實時的收視率數據顯示,該劇當晚實時收視率突破2%,最終峰值收視率超過2.3700%;據豆瓣的觀眾評分顯示,該劇當晚開出8.4分的好成績。6天破2,豆瓣過8,電視劇《裝臺》的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讓我們看到了觀眾對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渴望和對嚴肅文學作品本身的認可。
  • 作家陳彥:一切從生活出發
    不得不說,《裝臺》2020年螢屏「劇王」的椅子坐穩了。   一部人演繹平凡「裝臺人」的生活劇,何引得得如此關注? 18日,《裝臺》原著小說作者,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回到家鄉,現身詩經裡·老舍劇場,和讀者分享《裝臺》戲裡戲外。從講座主題「一切從生活出發」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 商洛籍作家陳彥攜作品《裝臺》亮相西安曲江書城 千餘冊書銷售一空
    與現場幾百名讀者齊聚一堂長篇小說《裝臺》憑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家長裡短、鄉土民情和一眾普通勞動者面對生活不屈服不妥協的態度,演出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演活了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此次西安市新華書店聯合作家出版社,特別邀請《裝臺》作者陳彥與現場幾百名讀者齊聚一堂,氣氛十分熱烈。
  • 電視劇《裝臺》開場就和大家玩了個文字遊戲,你發現了嗎?
    翻看一下陳彥的創作履歷,可謂是相當精彩,早期創作有《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戲劇作品數十部,並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創作過電視劇《大樹小樹》,並獲電視劇「飛天獎」,多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首屆「中華藝文獎」獲得者。先後出版長篇小說《西京故事》、《裝臺》、《主角》。
  • 《裝臺》第十集
    裝臺人是文藝團體以外的人,但又是這個群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長篇小說《裝臺》講述了裝臺人刁順子的三次婚姻和他的人生經歷,刁順子踏實肯幹,帶著幾個兄弟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計,雖然身處底層,始終貧困,但心中一直有滅不掉的燈火。
  • 《裝臺》第十六集
    裝臺人是文藝團體以外的人,但又是這個群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長篇小說《裝臺》講述了裝臺人刁順子的三次婚姻和他的人生經歷,刁順子踏實肯幹,帶著幾個兄弟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計,雖然身處底層,始終貧困,但心中一直有滅不掉的燈火。
  • 《裝臺》第十二集
    裝臺人是文藝團體以外的人,但又是這個群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長篇小說《裝臺》講述了裝臺人刁順子的三次婚姻和他的人生經歷,刁順子踏實肯幹,帶著幾個兄弟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計,雖然身處底層,始終貧困,但心中一直有滅不掉的燈火。
  • 《裝臺》改編成電視劇 劇情充滿煙火氣息
    與現場幾百名讀者齊聚一堂 長篇小說《裝臺》憑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家長裡短、鄉土民情和一眾普通勞動者面對生活不屈服不妥協的態度,演出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演活了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此次西安市新華書店聯合作家出版社,特別邀請《裝臺》作者陳彥與現場幾百名讀者齊聚一堂,氣氛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