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回長安 再講《裝臺》故事

2020-12-24 西部網

電視劇《裝臺》自播出以來,口碑領跑同期國產劇,已經成為現象級優質爆款作品。「陝普」臺詞的原汁原味,雁塔、鐘樓、古城牆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標誌性建築,充滿煙火氣息的陝西市井生活,劇中穿插的秦腔唱段,這些亮點不僅讓陝西老鄉們欲罷不能,同時也吸引著全國觀眾的目光。據酷雲實時的收視率數據顯示,該劇當晚實時收視率突破2%。據豆瓣的觀眾評分顯示,該劇當晚開出8.4分的好成績。

電視劇獲得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劇中豐富的陝西元素也讓古都的人文風情成為時下的熱門話題,使得更多觀眾追根溯源,關注同名小說《裝臺》,關注陝西文學創作、陝西風土人情和底層普通人的生存狀態。

12月17日,小說《裝臺》作者陳彥從北京返回他居住生活了20餘年的西安城,與觀眾、讀者們面對面交流文學創作、戲裡戲外,古都長安再次颳起「裝颱風」。

重返長安為西安「裝臺」

12月18日,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收官,這部人間溫情大戲,演活了平凡人的奮鬥,讓觀眾們連連叫好,意猶未盡。同日,以「一切從生活出發」為主題的第二十四期西鹹新區文化大講堂在詩經裡小鎮成功舉辦,陳彥從北京回到西安,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與生活相關的文學創作思考之旅,活動現場觀眾近500人,網絡直播觀看人數超過50萬人次。

「說說裝臺是怎麼回事」成為陳彥此次文學講座的開場白,他說《裝臺》的緣起,是自己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做院長時,認識了一個小名叫「生生」的普通人朱冬平,當時院裡舉辦了「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動,劇場要天天翻臺,工作量很大,因此僱了大量農民工進行裝臺工作,這群工人的工頭就是生生。白天演員們彩排,裝臺只能在夜裡趕工進行,工人們非常辛苦。冬天,陳彥在晨跑時,經常看見裝臺工蜷縮在劇院院子的暖氣井蓋上休息。「舞臺那樣美麗的地方,背後到底有多少人的犧牲和奉獻,我特別想把他們展示出來。他們的奮鬥、隱忍、韌性,都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需要的一種精神。」陳彥說。

在陳彥幾十年的創作經歷中,他認為生活是最重要的,對於作家來講,創作就是一切要從生活出發。《裝臺》所體現的不僅是煙火瀰漫的世俗生活和世態人情的種種變幻,也是最真實的「陝西故事」。

陳彥坦言,此次回到家鄉,讀者、觀眾們熱情高昂,籤字書籍已超過萬本,有時到了飯點,別人在吃飯,自己還在一旁籤書。12月19日,西安市新華書店聯合作家出版社,特別邀請陳彥在曲江書城舉辦作家籤售暨讀者分享會。當日,眾多書迷和劇迷早早到達現場等候,有的讀者捧著20多本書等待籤名。「我覺得以後寫作肯定還會涉及西安生活的方方面面,西安有我25年的生活,積累的很多還沒有打開。」面對讀者,陳彥動情地說。

此外,陳彥透露,由張藝謀執導,由小說《主角》改編的電視劇的劇本創作工作已經在進行了,很快就會開拍。小說《主角》的話劇改編工作也已經開始了。屆時,觀眾能夠看到《主角》的電視劇和話劇版本。「明年,我將推出一部新的長篇小說《喜劇》,力爭以更好的作品回饋社會、回饋人民。」陳彥說。

生長在陝西的文學土壤上

此次電視劇《裝臺》大火,離不開原著小說過硬的品質。小說《裝臺》自2015年面世後,被評為「2015中國好書」,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和「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榜首。多年來,陳彥著有長篇小說《西京故事》《主角》《裝臺》,其中《主角》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他出版的《陳彥劇作選》《陳彥詞作選》,散文集《必須抵達》《邊走邊看》《堅挺的表達》等著作,以妙筆為大時代中的芸芸眾生立傳,生動書寫了跌宕曲折的大時代,塑造了生動鮮活的人物群像。除了文學創作外,戲劇創作也是他創作的重心。

「我最早是從寫小說開始的,我們那一代人,大概都有文學夢。我17歲時在一個省級內刊上發了第一篇小說《爆破》,還寫了一些散文。當時縣文化局的領導認為我能寫,讓我交一部『學校劇』,於是我就寫了一個話劇,叫《她在他們中間》,一共九場。誰知,幾個月後通知下來,這部劇獲得了省二等獎。由此,我有了戲劇創作的信心,加之單位寫了就排,排了就演,兩三年中,搬上舞臺的有四五個大戲,戲劇創作逐漸就成了我的職業。」陳彥說。

陳彥深入生活、深入基層,將自己的筆觸聚焦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那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創作的《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數十部戲劇作品,多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32集電視劇《大樹小樹》,在央視播出並獲電視劇飛天獎。「我是從散文、小說寫作開始,中途轉向戲劇,最終又回歸小說創作的。今天驀然回首,深感滄桑與歡欣。從文學走向戲劇,是因為職業的原因,也是因為文學的原因。因為戲劇就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歌、戲劇、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從來都是高度融合的統一體,很多小說家也是戲劇家,戲劇家也是小說家、詩人,他們是可以分設但不能分割的有機體。」陳彥說。

陳彥是土生土長的陝西人,筆觸也大都聚焦於身邊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那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提起陝西這片厚土,他說:「這片土地養育了厚重大氣的三秦文化,也養育了前赴後繼、延綿不絕的作家群。這些作家堅守在現實主義的大地上,深切關注社會發展,洞悉歷史進程,探察人性溫度,雕刻生命群像,塑造奮進不屈的靈魂,給人以浩然正大氣象。我是從這片土地上走出來的作家,面對前賢,我們不能不敬畏他們的高度,並努力承接他們的衣缽,繼續奮力向前!」

最溫暖的人間煙火

12月16日,在電視劇《裝臺》即將收官之時,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裝臺》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周繼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召集人申積軍、著名文藝評論家及《裝臺》部分劇組主創人員參加研討,大家對這部溫暖、樂觀、充滿人間煙火氣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

「該劇成功地呈現了一個時代的世間百態、人情冷暖和廣闊的社會生活。未來,我們需要更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現實主義精神表現現實生活、用真誠的態度對待創作的作品。」周繼紅說。

申積軍認為,央視一套黃金檔電視劇不僅有嚴肅厚重的國家精神,更有五味雜陳以小見大的百態人生。在深入改革的過程中,像《裝臺》這樣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電視劇就是一次突破性的進展。這部劇紮根市井,挖掘生活的本質,觀眾在深刻共鳴與碰撞的同時,引發多重思考。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表示:「《裝臺》不是寫一個人,而是寫整個群體,不是光寫他們的裝臺,還寫他們的日常生活、日夜晨昏,裝臺的形形色色、生活的悲歡離合……我看過幾十年來寫當代社會勞動者的作品,沒有一個片子達到這種水平。」

關注普通勞動者的生活,是近年來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創作者的創作趨勢。「《裝臺》敲響了關注普通勞動者的時代之音,該劇在人物群像的豐滿塑造、地方化的語言使用、真實而充滿煙火氣的空間建造,以及對民俗的文化傳達等方面,都體現了極高的藝術創作水準。」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坦言。

《裝臺》是陝西人創作,在陝西拍攝,也是主要由陝西籍藝術家表演的陝西故事。親切、自然的創作風格,離不開演員對角色的塑造和表現,劇中飾演大雀兒的演員姬他雖然是陝西本地人,但在演繹角色前也花費了大量時間去體驗生活。他說:「有土壤,角色才能紮根,有了根基才能生長出有血有肉的生命。土壤從哪來呢?我覺得必須要從生活中來,我們要從生活的本質裡面去尋找真實的生活感受,然後反哺到角色上。」

陳彥為讀者籤名。 記者 戴吉坤 攝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裝臺》作者陳彥:我們每個人都是「裝臺」人
    《裝臺》簡介《裝臺》是陳彥創作的長篇小說,於2015年10月首次出版。《裝臺》故事主角是祖祖輩輩生活在西京城的刁順子,靠著肯出力吃苦,性格厚道又兼具一點處世必要的圓滑,順子逐漸組建起了自己的裝臺班子。陳彥的筆墨圍繞著他的家事與這一方使裝臺的老少爺們能夠養家餬口的舞臺展開。
  • 我市舉辦陳彥原著《裝臺》央視熱播電視劇座談會
    12月7日,由市文聯、市劇協、市作協聯合舉辦的祝賀商洛籍劇作家陳彥原著《裝臺》央視一套熱播電視劇座談會在商州召開。陳彥系商洛籍著名作家,其長篇小說《主角》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其同名原著改編的《裝臺》電視連續劇於11月29日晚在央視一套熱播,張嘉益、閆妮等陝西著名演員為主演,以濃鬱的生活氣息和地道的陝西味道引發觀眾追捧。
  • 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請給勞動者一個敬重的注目禮
    裝臺的故事並非熱門題材,裝臺的話題略顯沉重,電視劇熱播令不少人意外。究其原因,得益於張嘉益、閆妮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繹,得益於電視劇的成功改編,更得益於原著小說中濃濃的煙火氣,寫出了小人物酸甜苦辣的生活真實。電視劇《裝臺》劇情動圖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裝臺》原著作者、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彥。
  • 《裝臺》讀者見面會舉行 陳彥:《裝臺》就是一首勞動者之歌
    央廣網西安12月21日消息 電視劇《裝臺》在總臺央視黃金檔的熱映,其同名小說《裝臺》的熱度也持續升溫。12月19日,西安市新華書店聯合作家出版社,特別邀請《裝臺》作者陳彥在曲江書城舉辦讀者見面會。陳彥是當代著名作家、劇作家,曾創作《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五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創作長篇電視劇《大樹小樹》,獲「飛天獎」。著有長篇小說《西京故事》《裝臺》《主角》。
  • 《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茅獎作品《主角》也將登上螢屏
    作為原著作者,陳彥也給《裝臺》的改編點了個贊:「我認為改得很好,基本尊重原著精神,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是奔著現實主義的風格去創作的。當然影視有影視的規律,所以它的調子會變得更加溫暖一些。」 《裝臺》的地氣,不止源於小人物的故事,更來自於陳彥二十多年院團生活的積累。從編劇到團長再到院長,陳彥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工作期間,沒少和裝臺人打交道。
  • 陳彥小說同名電視劇《裝臺》丨張嘉譯&閆妮飾演小人物的喜樂哀愁
    電視劇《裝臺》於2020年11月29日在央視一套播出,播出之後就廣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8.4。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熱播劇根據陳彥的同名小說改編,由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這部劇集大腕雲集還都是實力演技派。
  • ...裝臺》背後的文學力量——專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作家陳彥
    《裝臺》的情節發展中並沒有太多的懸念和巨大的矛盾衝突,卻憑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家長裡短、鄉土民情和一眾普通勞動者面對生活不屈服不妥協的態度,演出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演活了小人物的喜怒哀樂。電視劇的成功離不開原著小說過硬的品質。小說《裝臺》自2015年面世後,被評為「2015中國好書」,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和「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榜首。
  • 電視劇《裝臺》火熱螢屏 揭秘《裝臺》成功背後的故事
    陝西人寫陝西故事,西安人演西安煙火,獨特魅力獲得觀眾熱評。今日我們也來揭秘這部作品成功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裝臺》原作者陳彥,曾創作《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碼」。五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 電視劇《裝臺》劇情介紹 《裝臺》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
    由閆妮、張嘉益主演的《裝臺》在央視播出了,這是一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劇,刁大順和蔡素芬半路婚姻坎坷多,最後在平淡中找到幸福。那麼《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裝臺》原著小說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電視劇《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  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養活一大幫子人。
  • 電視劇《裝臺》劇情介紹 《裝臺》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新華網...
    由閆妮、張嘉益主演的《裝臺》在央視播出了,這是一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劇,刁大順和蔡素芬半路婚姻坎坷多,最後在平淡中找到幸福。那麼《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裝臺》原著小說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電視劇《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  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養活一大幫子人。
  • 《裝臺》作者陳彥的獲獎作品《主角》被張藝謀改編成電視劇開拍了
    這些年通過挖掘本土區域文化的影視作品,越來越有前景。《白鹿原》、《裝臺》的成功推出讓更多的資本方、製片人、導演找到了創作的方向。  在電影行業,享譽全球的張藝謀大導演,也開始著手吃這塊肥肉。據傳由《裝臺》作者陳彥老師寫的另一部小說《主角》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將開拍。
  • 《裝臺》導演感嘆:沒有張嘉譯,就沒有《裝臺》!揭秘拍攝故事
    這是陳彥先生原著《裝臺》裡的結尾。再看電視劇最後結局:三皮去了蘇州當保安,給刁大順把蔡素芬找回來,大雀媳婦周桂榮和女兒麗麗沒有跟著大順,菊花與二代過上了幸福生活。大團圓結局。「小說受眾面少,陳彥先生劇情衝突比較激烈,人物最後呈現出悲劇的走向,但是電視這個傳媒,要顧及大眾感受,把三皮與素芬和菊花的結局改編了,這也是得到《裝臺》作者陳彥先生允許。」《裝臺》導演回應了這一質疑及改編的構想。47歲的《裝臺》導演李少飛,這位畢業於陝西藝術學校的寧夏人,實際上幾十年一直生活在西安,跟著大名鼎鼎的導演劉惠寧學習導演。
  • 《裝臺》背後的「裝臺」:用寫作裹挾社會生活的「湯湯水水」與方方...
    當參加讀者活動,被問想到沒想到《裝臺》電視劇如此火爆時,陳彥說:「我真的沒有想到,我是根據自己的精神和生活需要寫作。」的確,無論是《裝臺》所展現的後臺繁瑣工作,還是後來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主角》中所呈現的演員的多面人生,陳彥始終在寫他最熟悉的生活、最打動他的生活。
  •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電視劇中裝臺人是幹什麼的
    在《裝臺》這部劇中,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裝臺人,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裝臺這個詞。那麼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人是幹什麼的?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
  •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電視劇中裝臺人是幹什麼的
    在《裝臺》這部劇中,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裝臺人,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裝臺這個詞。那麼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人是幹什麼的?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
  • 作家陳彥:一切從生活出發
    不得不說,《裝臺》2020年螢屏「劇王」的椅子坐穩了。   一部人演繹平凡「裝臺人」的生活劇,何引得得如此關注? 18日,《裝臺》原著小說作者,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回到家鄉,現身詩經裡·老舍劇場,和讀者分享《裝臺》戲裡戲外。從講座主題「一切從生活出發」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 文產曲江|陳彥談《裝臺》:為那些城市生活中的小人物而歌
    《裝臺》原著作者、著名作家陳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裝臺》來源於他對農民工群體的長期關注,是用真實的筆墨書寫一群城市小人物的生活故事。他還認為電視劇改編得非常成功,對張嘉益、閆妮的本色演出讚不絕口,稱看著張嘉益(劇中飾刁大順)騎著三輪車穿街遛巷的樣子,讓他忍不住流淚,演員本色演出讓他感動。
  • 《裝臺》作者:順子原型叫生生,還在蹬三輪!去年碰到他,我哭了
    《裝臺》作者陳彥深情地說出這番話。這個叫生生的人,白天依然在戲劇院門口等活,晚上回家看《裝臺》。但他不知道,那個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就是他的原型,因為他,才有了這部讓人產生共鳴的電視劇。陳彥印象很深,於是在2012年把他寫入了自己的小說《裝臺》之中。為了寫好這部小說,陳彥深入當時刁家村,去找民工談話,聽他們的故事,民工一天幹活收入200元錢,陳彥就把錢給講故事的人。這樣,他得到民工一手最真實的材料。
  • 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談創作始末 描繪小人物的卑微與堅強
    最近,電視劇《裝臺》火了。截至目前,它在豆瓣收穫了8.4分的評分,不少網友為之打出5星,認為它是國產劇中的一股清流。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男主角刁順子帶領一群人從事舞臺演出裝臺工作,十分辛苦,但始終盡心盡責,最終大獲成功。  有評價稱,《裝臺》的故事很接地氣,在瑣碎的生活中寫盡了小人物的酸甜苦辣。
  • 《裝臺》央視開播,原作你看了嗎?
    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的溫暖現實主義大劇《裝臺》,近日在央視一套開播。區別於市場常見的「流量 IP」的類型組合,《裝臺》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為國產劇市場注入一股細膩真實的西北風。故事鏡頭對準以刁順子為首的一群舞臺搭建者的真實生活,從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的視角出發,講述一群普通小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