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慢時光」漸入「快車道」——洪恩識字以品質和技術重塑兒童教育)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國正常的校園教學幾乎停擺,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很擔心——困在家裡的「神獸」會不會徹底放飛自我呢?
實際上,從大學到中學、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在線教育的熱潮已經隨之興起,孩子們通過有線電視、各種線上平臺和教育App,不但安然渡過了疫情封閉期,學習也基本沒有耽誤。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20年前、甚至是10年前,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社會在發展、教育在進步。對比「80後、90後」世代,「10後」世代的教育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觀察人士認為,「成長在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網際網路的『10後』世代無疑是幸運的。」
80、90後 VS 10後受教育的方式對比
回顧「80、90後」 傳統教育的「慢時光」
1980-199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物質相對匱乏,這個時代出生的孩子們,無論是小時候玩的益智玩具、學習工具還是教育方式,基本上趨於傳統,蘊涵現代技術和網際網路科技因素還十分少。
回憶我們小時候,腦海中出現的一定有積木和七巧板這一類簡單的益智玩具。那個年代,物質還不豐富,有一臺遊戲機,玩一玩俄羅斯方塊,就算得上是很高檔了。同樣,那個年代的學習工具也相對簡單,除了傳統的紙、筆,用錄音機磁帶學外語,在廣播裡聽孫敬修爺爺講講西遊記,是最常見的教育啟蒙活動了。
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一種新的學習工具——學習機誕生了。電視裡出現了「步步高學習機,哪裡不會點哪裡」的廣告,包括文曲星、複讀機、點讀機等開始在市場出現,成為當時最高端的學習工具。雖然叫做「學習機」,其學習功能還十分原始,只能算是電腦學習的啟蒙了。
益智玩具和學習工具的簡單和匱乏,反映到學習方式上,使得絕大多數「80後、90後」只能接受傳統教育——坐在教室裡接受老師面對面的教學。學生們大多在死記硬背,老師帶有口音的授課以及寫錯字被懲罰重寫20遍是這一代孩子的集體回憶。相對於之後的00後和10後世代,「80後、90後」的教育處在「慢時光」之下。
體驗「10後」新世代 現代教育的「新載體」
進入到21世紀,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技術有了飛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更加富足。學習工具、教育方式和理念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革,「10後」世代從出生起,就沐浴在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的陽光下,成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
從益智玩具來看,各種智力拼裝、遙控玩具層出不窮,兒童手錶、兒童機器人也是廣泛流行。
至於說學習工具,更是向著移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的發展。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和移動智能設備的發展,很多廠商開發了各種教育軟體和App產品,這些教育App給家長用戶們提供了一個教育孩子的全新載體,較為典型的當屬洪恩教育開發的「洪恩識字」等互動式自主學習App。
「洪恩識字」是一款針對3-8歲兒童開發的、能讓孩子主動學習的識字App。它的最大特點在於寓教於樂,結合了動畫教學與互動操作,可以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趣味互動中輕鬆牢固地掌握漢字。
洪恩識字涵蓋有1300個兒童常用字,每個生字包含了玩、認、練、寫四大教學環節,搭配一個單元一測驗和4輪複習,強化學習效果。整個課程包含800多個互動環節,這些都不是簡單模板化內容,而是高級產品人員與資深教研人員根據每個漢字的字源、字形、字義匠心原創設計的,涵蓋生活常識、天文地理等眾多主題,輕鬆有趣的識字體驗讓孩子更主動學習、能快樂識字。
在技術加持下,洪恩識字還讓孩子們的學習更加智能化、智慧化,比如AR互動、大數據分析,實現「更聰明的學習」。
同時,「洪恩識字」還獨家原創子集閱讀繪本故事,孩子每學10個字就能配套一個繪本進行自主閱讀訓練,每本書中只含有10個生字,讓孩子在閱讀中鞏固識字效果。
這種學習方式要遠比傳統的課堂統一灌輸式的學習要更有趣、更有效。而且,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家長,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可以自主進行學習,也正因為如此,「洪恩識字」成為千萬家長認可、口碑爆棚的App。
我們正處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向智能網際網路過渡的時期,「10後」天生受網絡薰陶,起點更高,教育場景更趨於智能化、科技化,包括洪恩識字在內的各種App產品就是藉助智能化的方式,影響孩子們的思維模式,讓他們用更高效的方式進行學習。
實際上,當我們回想一下過去,班上也總有那麼幾個學霸,學習效率超高,寫作業神速、理解能力超強,拿高分不在話下。那是因為他們找到了高效的學習方式。只是,因為學習工具的落後,那時學霸還是鳳毛麟角,而如今,洪恩教育智能化學習工具,可以幫更多孩子找到高效的思維方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習真正成為孩子的興趣,讓更多孩子擁有成為學霸的更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