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博大數據在多項賽事與微軟、Google、阿里、百度等團隊同臺競技並獲得:第28屆中國計算語言大會CCL2019中文幽默比賽冠軍;網際網路虛假新聞檢測2019全球挑戰賽多模態識別技術冠軍;2020年「Google QUEST Q&A Labeling」國際賽事金牌。
作者 | DN
編輯 | DN
近日,電視劇《安家》成為2020年爆款劇,微博話題#安家#閱讀量達68.2億,討論217.2萬。與其他劇不同,《安家》在熱播的同時,原聲廣播劇也在喜馬拉雅上線,與電視劇保持同步更新。
廣播劇保留了電視劇主角的原聲配音,略去冗長鏡頭,用聲音為聽眾構建劇中世界。截至3月11日,《安家》廣播劇在喜馬拉雅的播放量達78.6萬。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與之前影視劇大熱後才開發廣播劇不同,《安家》是影視IP、廣播劇同步播出,在業內屬首次嘗試。
近年來,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等市場化的主流音頻平臺已培養起了一個日漸成熟的在線音頻市場,與影視劇IP合作會成為未來音頻行業趨勢嗎?
聲音,有它獨特的地方,即可以與文字結合,也可以與圖片、視頻結合。很長一段時間,聲音的商業價值沒有被挖掘,現在隨著移動端設備的發展和在線音頻平臺的資源投入,有聲讀物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中,通勤路上為節省時間聽有聲書、睡前聽聽喜歡的電臺已成為一種習慣。
據《2019-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用戶規模達4.89億人,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將達5.42億。
雖然用戶規模不斷擴大,但增長率卻在下降。面對逐漸消失的用戶紅利,提升用戶增長率成為各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片源自艾瑞諮詢
早期各音頻平臺以有聲書、知識型節目為主,隨著用戶增長到一定規模,行業競爭也更加激烈,不少平臺選擇了打造廣播劇IP作為內容生態層面的持續推進。
廣播劇指沒有畫面,以配音演員為主的戲劇,與電視劇一樣屬於內容創作。早期網絡廣播劇由愛好者自發參與錄製,大部分人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廣播劇質量參差不齊;後隨著平臺和機構的加入,商業廣播劇出現。
廣播劇製作需要多方面的投入,購買版權、改編劇本,配音、購買音效、製作音樂等,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商業廣播劇一般依託於大IP進行製作。
貓耳FM作為專注於二次元音頻的社區,從2017年就開始與晉江文學城達成多部版權合作,這些熱門小說IP有著大量原著粉絲,為廣播劇提供了消費保障。例如,僅《魔道祖師第三季》播放量就已達1億,成為紅極一時的廣播劇。
蜻蜓FM則宣布通過「超級IP+超級明星+超級製作+超級宣發」的模式打造廣播劇,選擇本身具有吸引力的IP和明星作為流量保障,打造自己的工作室進行製作,並把廣播劇當作電影來宣發。
喜馬拉雅也選擇了類似的方式,2019年喜馬拉雅推出《三體》廣播劇。據了解,自去年12月第一季上線以來,播放量已破1000萬、訂閱了超40萬,成為2019年最火爆的「聲音大片」之一。廣播劇的受眾一般以原著粉及聲優粉組成,《三體》廣播劇卻打破了原有受眾構成,成功走向更多的用戶。
不過,熱門IP終究是有限的,且購買熱門IP所需的版權費也使得廣播劇製作成本提升,據悉,《三體》廣播劇總投入就達到了千萬級別。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與影視劇IP合作會成為未來音頻行業趨勢。本是劇粉的用戶願意為自己喜歡作品的衍生品付費,屬於廣播劇的受眾也會對電視劇產生興趣,一舉兩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電視劇是以畫面為主,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更易抓住受眾的眼球,哪怕故事情節不緊湊,憑藉演員、服化道等因素也能吸引觀眾。而廣播劇只能通過聲音來傳遞信息,如果只借鑑電視劇的結構,可能無法獲得相同的效果。廣播劇需完善故事主題,將難懂的部分進行降維,才能真正的吸引用戶。
如今,內容付費、打賞等概念已被廣泛接受,只要是優質的內容用戶就願意為此付費。但基於各平臺的競爭,用戶對內容的要求會提高,多元、高質量的內容才能真正吸引用戶。
當當網&清博輿論
聯合贈書
《 社交媒體簡史:從莎草紙到網際網路》
社交媒體不是什麼新發明!它的特質、利弊、發展趨勢,都能在其演變史中找到答案。了解歷史,才能掌握「新媒體」時代的未來!
活動方式:在本文下方留言,寫下您的讀後感,下期推文時,留言最有深度的兩位讀者,將各獲得我們精心挑選的書籍一本。
請有清博輿情系統試用需求的童鞋掃碼入群
本群需實名備註,且僅限200人(試用名額有限),非誠勿擾哈
註:可通過清博輿論公號菜單欄「疫情查」了解疫情防控最新動態;公號後臺留言「疫情輿論彙編」可獲取疫情相關報告(由志願者製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