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選擇溶栓藥物?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林國志 醫學之聲

來源:醫學之聲 作者:林國志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選擇溶栓藥物?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多為完全堵塞冠狀動脈的紅血栓所致,而紅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纖維蛋白,溶栓藥物能夠直接或間接激活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進而降解纖維蛋白(原),促進血栓的裂解並達到開通冠狀動脈血管、恢復心肌灌注的目的。STEMI靜脈溶栓治療是一次性、關鍵性、機會性的時間窗治療,故選擇合適的溶栓藥物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市面上可選的溶栓藥物種類繁多,臨床應該如何選擇呢?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不同溶栓藥物的特點。

溶栓藥物分類

按照對纖溶酶激活的方式分類,可以分為非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如尿激酶、鏈激酶)和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如阿替普酶、尿激酶原、瑞替普酶、替奈普酶)。

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可選擇性激活血栓中與纖維蛋白結合的纖溶酶原,其溶栓治療的血管再通率高,對全身性纖溶活性影響較小,且出血風險低,因此溶栓效果優於非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

溶栓藥物發展進程

溶栓藥物依據其化學結構的改進分為以下4個研發階段:

第一代溶栓藥物以鏈激酶(SK)和尿激酶(UK)為代表。SK可促使游離的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溶解纖維蛋白,特點是溶栓能力強,缺點為特異性差、易發生出血、過敏等不良反應;

第二代溶栓藥物以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為代表,包括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阿替普酶(rt-PA)、尿激酶原(pro-UK)等,此類藥物常與抗凝藥物聯用,溶栓能力較第一代溶栓藥物進一步提高,且特異性好,不良反應少 ;

第三代溶栓藥物運用基因和蛋白質工程技術在其特異性溶栓等方面進行改進,代表藥物包括:瑞替普酶(r-PA)、替奈普酶 (TNK-tPA)等,特點為溶栓開通快速、有效率高、半衰期長等;

第四代主要為血漿交聯纖維蛋白降解產物PAI-1抑制劑,從海洋微生物中提取,目前尚處於臨床試驗階段,此類藥物能解除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對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和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的抑制,達到溶栓的目的。特點是可口服、給藥半衰期長、不良反應少。

圖1溶栓藥物發展歷史

t-PA: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AMI:急性心肌梗死;AIS: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藥物作用機制

血栓的溶解依賴於纖維蛋白溶解(簡稱纖溶)系統。纖溶酶原在激活物的作用下生成纖溶酶,將纖維蛋白分解為可溶性產物。內源性纖溶酶原激活劑主要有來自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t-PA和來自腎小管及集合管上皮細胞產生的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劑(u-PA)。

同時體內多種物質可抑制纖溶系統的活性,主要包括纖溶酶原激活劑抑制劑-1(PAI-1)和α2-抗纖溶酶(α2-PA)(圖2)。溶栓藥物溶解血管床上附著的血栓主要通過激活纖溶酶原轉化生成纖溶酶,繼而在血栓附著處裂解血栓,無論 SK、UK,還是t-PA及其衍生物,均不能直接作用使纖維蛋白溶解,而是通常作為輔酶或其他酶激活內源性纖溶系統。

圖2 溶栓藥物作用機制

t-PA: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u-PA: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劑

理想的溶栓藥物應具備以下特點:

(1)溶栓高效,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

(2)高度選擇性,不易引起出血性併發症。

(3)無免疫原性,用後不產生相應抗體,不發生過敏反應。

(4)藥物的半衰期長,用藥次數少,使治療更加方便。

(5)減少對PAI-1的再誘導。如UK和rt-PA具有對PAI-1的再誘導作用,與替奈普酶相比溶栓效率更低。

臨床常用代表藥物

1、尿激酶(UK)

藥物特點:UK具有激酶活性,不僅可直接激活纖溶酶原使之轉化為纖溶酶,還能提高血管 ADP 酶活性,抑制 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但此類藥物在溶栓的同時會降低血液中纖維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的數量,導致出血等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

給藥方法:在靜脈肝素治療的基礎上,將尿激酶150萬U溶於100 ml生理鹽水或以2.2萬U/kg於30 min內靜脈滴注。

2、阿替普酶(rt-PA)

藥物特點:阿替普酶對纖維蛋白具有特異性的親和力,故可選擇性地激活血凝塊中的纖溶酶原,使阿替普酶具有較強的局部溶栓作用。阿替普酶無抗原性,輕度消耗纖維蛋白原,但由於半衰期短(4~5min),需要持續靜脈給藥,具有血管再通率高、腦出血發生率低的特點。

給藥方法:

全量給藥法 :在靜脈肝素治療的基礎上,靜脈注射阿替普酶15 mg,隨後以0.75 mg/kg在30 min內持續靜脈滴注(最大劑量不超過50 mg),繼之以0.5 mg/kg於60 min持續靜脈滴注( 最大劑量不超過35 mg),總劑量不超過100 mg。

半量給藥法 :在靜脈肝素治療的基礎上,50 mg阿替普酶溶於50 ml專用溶劑,首先靜脈注射8 mg,之後將42 mg於90 min內靜脈滴注完畢。

(註:鑑於東西方人群凝血活性可能存在差異,以及我國腦出血發生率高於西方人群,我國進行的TUCC試驗證實,應用 50mg rt-PA也可取得較好療效,故可優先考慮半量給藥法)

3、瑞替普酶(r-PA)

藥物特點:對纖維蛋白的親和力弱於阿替普酶;與阿替普酶比較,游離的瑞替普酶更能進入血凝塊內部激活纖溶酶原,提高了溶栓效果與速度 ;瑞替普酶還因為給藥方法為2次靜脈注射,具有使用方便的特點。瑞替普酶中度消耗纖維蛋白原,半衰期為15~18 min。國內多中心研究顯示,瑞替普酶血管開通率高於尿激酶,同時其死亡率和出血事件發生率均低於尿激酶。多項研究表明瑞替普酶溶栓效果與阿替普酶相似。

給藥方法:在靜脈肝素治療的基礎上,18 mg瑞替普酶溶於5~10 ml無菌注射用水,靜脈注射時間>2 min,30 min後重複上述劑量。注射時應使用單獨的靜脈通路,不能與其他藥物混合給藥,2 次靜脈注射給藥期間以生理鹽水或 5%葡萄糖維持管路通暢。

4、替奈普酶(TNK-tPA)

藥物特點:替奈普酶是t-PA的多點變異體,半衰期延長,約為20-24 min,纖溶蛋白特異性增加,極少消耗纖維蛋白原,對形成較久的血栓具有明顯的溶栓效果,具有血管再通率高、使用方便的特點。對於STEMI發病6 h內的患者,替奈普酶溶栓治療90 min TIMI3級血流率、30 d病死率、中重度出血發生率與阿替普酶相似。

給藥方法:ESC指南推薦用量與我國不同,推薦用量為靜脈肝素治療的基礎上,將30~50 mg替奈普酶溶於1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注射(如體重<60 kg,劑量為30mg;體重每增加10 kg,劑量增加5 mg,最大劑量為50 mg,患者年齡>75歲,劑量減半);我國自主研發的替奈普酶使用說明建議,在靜脈肝素治療的基礎上,將16 mg替奈普酶以3 ml無菌注射用水溶解後,在5~10 s內靜脈注射完畢。

5、尿激酶原

藥物特點:尿激酶原是單鏈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無抗原性,具有較強的血漿穩定性、更快的纖溶酶原激活作用及更強的纖維蛋白特異性血栓溶解作用,是我國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溶栓藥物。尿激酶原極少消耗纖維蛋白原,半衰期為1.9h,具有血管再通率高、腦出血發生率低的特點。SESAM研究發現尿激酶原與阿替普酶血管再通率相似。

給藥方法:在靜脈肝素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尿激酶原一次用量50 mg,先將20 mg以10 ml生理鹽水溶解後,3 min內靜脈注射完畢,其餘30 mg溶於90 ml生理鹽水,30 min內靜脈滴注完畢。

表1 常見溶栓藥物特性比較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 中國藥師協會.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合理用藥指南(第 2 版)[J]. 中國醫學前沿雜誌, 2019, 11(1): 40-65.

[2] 曹苑, 崔麗英. 溶栓藥物的發展歷程[J]. 協和醫學雜誌, 2020, 11(2): 121-126.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5, 43(5): 380-393

[4] Gamble J, Kenny S, Dockray GJ.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 suppresses inhibition of gastric emptying by cholecystokinin(CCK) in mice[J]. Regul Pept, 2013, 185(1): 9-13

[5]相關藥品說明書

作者簡介:

林國志:主管藥師,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臨床藥師,畢業於廣東藥科大學藥學專業,從事醫院藥學專業工作10年餘,心血管專業臨床藥師。

審稿人簡介:

袁學文:副主任藥師,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畢業於廣東藥科大學藥學專業,從事醫院藥學工作二十多年,精通相關業務管理和技能。現擔任廣東省藥理學會臨床合理用藥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等,開展多個惠州市科研立項研究。

- END -

/ 相關閱讀 /

·心肌酶急性升高,竟是甲減惹的禍?

/ 推薦閱讀 /

·這樣教你看心電圖,沒有理由看不懂 !

歡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識,分享到醫學之聲!投稿郵箱:vom120@126.com,有償投稿詳情點擊☞醫學行業超走心的投稿邀請!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加小編微信:nancysis)

原標題:《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選擇溶栓藥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右心室心肌梗死:目前的認識與實踐
    右心室心肌梗死(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RVI)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這一概念源於1930年Sanders的屍檢研究報告。1974年Cohn等首次將RVI作為一個臨床症候群進行了詳細描述,從而使得RVI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
  • 醫療糾紛:未能診斷出夾層性心梗,錯誤使用藥物溶栓致大出血死亡
    【摘要】饒某某因胸痛入縣醫院治療,診斷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使用溶栓藥物。後因病情危重離世。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九日法院經審理認為,醫療過錯主要在於沒有診斷出夾層性心梗,使用了溶栓藥物。縣醫院未達到稱職的執業者在相同或類似情形下所具備的醫療技能。
  • 一起來讀懂心肌酶譜和心肌標誌物
    但是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及高齡患者常不表現為典型的ST段的抬高,從而不利於這些類型患者的早期診斷,使其更容易發生猝死,由此可見血清心肌損傷標誌物對於診斷心肌梗死有極其重要價值。③優勢:用於較早期診斷AMI,也可以用於估計梗死範圍大小或再梗死。 CK升高的程度與梗死的面積成正比。CK-MB對AMI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是診斷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標,而且CK-MB高峰出現時間是否提前有助於判斷溶栓是否成功。 CK-MB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都高於總CK,故CK-MB和CK常同時測定,這樣更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和病情進展的分析。
  • 需要用到哪些藥物才能救命!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重的疾病,那麼一旦確診心肌梗死,如何治療才能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降低心衰的發生?一、如何確診心肌梗死任何人在醫院外,在不做心電圖之前,都是無法確診心肌梗死的。在心肌梗死3個小時內,好的溶栓藥和支架開通血管的效果接近,但支架已經大幅度降價,明年1月開始一個支架平均700元,而最好的溶栓藥目前仍在萬元左右。且過了3個小時,溶栓效果明顯差於支架;且即使溶栓成功,還有大部分患者可能回頭還得造影,建議支架。因為溶栓成功只能開通血管,並不能解決嚴重的固定狹窄。
  • 10分鐘快速掌握急性心梗的心電圖判讀
    由於心電圖可以對心肌缺血或壞死部位及閉塞血管進行定位,能夠通過ST-T改變判斷灌注、再灌注和微循環的情況,在診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時準確性達95%以上,同時是冠脈再通治療(溶栓、急診PCI)的主要依據和治療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因此,心電圖對急性心肌梗死(AMI)診斷有獨到的價值。
  • ...心血管病|心臟康復中心|老年醫學科|心臟|急性心肌梗死|方璟
    在冠心病、心衰等眾多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就是一種因心臟冠狀動脈血管堵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的嚴重心血管疾病。「由於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大多數心肌梗死患者都是在急性發作後才送醫急救的。」方璟說,事實上,在心肌梗阻的早期,也會有麻木、乏力、胸悶、肢體失衡等症狀表現。
  • 男子酒後嘔吐竟是「急性心梗」發作 省森工總醫院黃金120分「排...
    記者從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了解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狀是心前區劇烈疼痛,黃金搶救時間是120分,但還有一種「沉默性心肌梗死」更需要警惕,近日該醫院就接診了多例這樣的病患。38歲的吳斌(化名)是一名眼科醫生,前不久親朋聚會時少量飲酒,回家途中持續嘔吐。
  • ST段抬高型心梗的7類治療藥物,你用對了嗎?|劃重點
    1.溶栓適應證 (1)發病≤12 h,預期不能在就診後120 min內轉運至可行PCI的醫院並開通梗死相關血管,無溶栓禁忌證,應進行溶栓治療。 3.溶栓藥物 靜脈溶栓藥物包括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和非特異性溶栓藥,建議優先選用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包括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和替奈普酶。
  • 您離心梗有多遠,胸口疼痛、急性心肌梗塞、猝死怎麼辦?
    每個人在談論心臟病的時候,都會想到胸口疼痛、急性心肌梗塞、猝死。怎樣預防心臟病?而且我認為各大健康媒體又會大肆宣傳:時間就是心肌;如何識別冠心病引起的缺血性胸痛;胸痛時怎麼做才又快又好;如何去了解介入治療和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等等……所有的信息都要突出一個字「急」。你離心梗的距離是多少,幾分鐘還是幾十年?那要看你怎麼做。
  • 急性心梗後室間隔穿孔並室壁瘤形成,多學科聯合一次完成多種高...
    紅網時刻 通訊員 鄒琴 記者 譚倩 衡陽報導在區域醫聯體和胸痛中心協同救治網絡下,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心血管外科聯合多學科於8月18日成功為一名56歲急性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並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施行了室壁瘤切除+室間隔穿孔修補+冠脈搭橋術,
  • 阿替普酶後時代,超時間窗的靜脈溶栓時代要來了?
    另有一項正在進行的名為TEMP2的PROBE研究探討了在AIS發生0~12h內分別採用替奈普酶溶栓以及支持治療臨床預後差異。該項研究同樣將影像學表現作為參考,僅納入輕微梗死且在CTA上表現為急性症狀性梗死的患者。儘管「時間窗是否可進一步延長」的問題尚無明確答案,但隨著臨床研究的進行這一謎題終會被揭下面紗。
  • 正在服用抗凝藥的患者,突發急性腦卒中,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對於缺血性腦卒中超急性期治療,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包括靜脈溶栓及血管內治療。隨著靜脈溶栓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患者得到救治。本文介紹一例高齡患者近期使用過低分子肝素及口服抗凝藥物,但是經過一番排除禁忌,給予靜脈溶栓治療,患者最後痊癒出院。病 例患者,78歲,女性,因「突發右側肢體無力1小時」急診就診。
  • 86歲老太急性胸痛心肌梗死 IABP術大顯身手患者轉危為安
    紅網時刻1月8日訊(通訊員 李玲)心肌梗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梗,是最嚴重的冠心病。相信大家對這個詞都不陌生,說到猝死,許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心梗,可見其嚴重性。而這次接診的患者年齡較大,情況十分危急。2020年12月7日下午5點,湖南航天醫院急診科收治一名從醫聯體衛生院轉入的86歲急性胸痛女患者,臨床症狀表現為,胸痛伴氣促,端坐呼吸。
  • 阜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成功救治一例急性腦梗死病人
    日前,阜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成功救治一例急性腦梗死病人。病人經過醫務人員的精心搶救,不僅恢復了健康,而且還能夠行走自如,生活自理,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其子女感激地說:「謝謝您們,讓我父親撿了一條命。」
  • 記住這些,關鍵時刻能救命|急性心肌...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突然閉塞,導致心肌持續性缺血缺氧,從而引起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的事實上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也就是老百姓說的血管垃圾堆積到一定程度,在寒冷、過度勞累等因素刺激下就會發生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進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最終壞死。一、心梗有哪些信號?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現和最突出的症狀。
  • 幕上大面積腦梗死的診治,一文總結
    LHI溶栓及血管內治療對於大腦半球大面積腦梗死溶栓的建議主要如下,對於嚴重卒中:1984年美國國立神經系統疾病與腦卒中研究所(NINDS)關於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後腦出血的一項隨機、雙盲研究對其出血分析顯示NIHSS>20分是溶栓後腦出血的危險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像學表現,高清圖譜詳解要點!
    提要 在可疑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心臟MRI(CMR)可以全面、多角度觀察心臟。 多種CMR技術可提供豐富的信息,如心肌水腫(風險心肌)、透壁性梗死的位置、梗死面積的定量分析、微血管阻塞、全心室容積和功能評估及評估梗死後重構。
  • 成功溶栓後患者竟能說出繞口令
    成功溶栓後患者竟能說出繞口令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李盼)近日,正在享受退休生活的葉先生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開始出現語言笨拙、能聽懂他人言語,但講話吃力、吐字不清等症狀,這讓平日裡愛聊天的他很是著急。同時,他還伴有四肢麻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