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緣來醬子
媽媽每天早上5點會到附近的公園去做運動,近10年的習慣,從本來的左右鄰舍互相為伴,熟捻到附近幾個社區的婆婆媽媽們聚在一起,互相交換「招式」,香功、八段錦、太極拳……,只要適合老人家活動筋骨的,他們都像小孩兒遊戲般換著玩,老姐妹們只要一天不聚聚,生活像是少了些什麼似的。
這天媽媽一進門,有感而發地說起巷子裡的王婆婆明天又要打包去旅行了。王婆婆這一年經常出遠門玩,「她才回來一個月又出門,身子骨蠻硬朗的嘛!」我不禁為這一位放得開的老人家感到敬佩。
結果媽媽卻長嘆一口氣:「這年頭真是要防兒養老呀!」。
王婆婆2年前喪偶,夫妻倆打拼了一輩子,算是頗有積蓄。在老伴臨終前,4個兒子把私下商量的結果告訴父親,怕只剩媽媽一個女人家無力分家產,所以希望父親臨走前把財產分配好。
王婆婆的老伴依兒子工作所在地,委託房屋中介把現金以差不多的價位買了3間房,還好都在一個省裡,不同縣城;老宅分給長子,王婆婆分得和兒子房子等值的現金,住在老宅。4個兒子對此都沒有意見。
王婆婆的悲哀始於小兒子的生意失敗。老伴走了1年後,小兒子回家找媽媽哭訴,說做生意虧了,把房子拿去抵押,還欠債,結果不僅面臨房子查封,還整天被債主追討。
王婆婆心一軟,把身上老伴留給他的現金都拿出來給小兒子解決問題。這件事情曝光後引來「媳婦們」的心裡不舒服,認為婆婆不公平,她的錢應該要「均分」給4個兒子的,怎麼可以全部都給小兒子?
結果這引來大媳婦更大的不滿。大媳婦認為,自公公走後,「婆婆的吃住都在我這裡,分不到婆婆的錢還要養婆婆吃住,又不是我一個人的媽。」
她發起了家庭會議,當兄嫂們的目光看向老四時,老四倒是撇得清:「這錢是我和媽媽之間的事,和大家要養她是兩回事。」
最後討論的結果是「輪吃!」。
兒子們最後的定案是4個兒子輪流養媽媽一個月。就從這個決議開始,王婆婆便開始了一個月一次的「旅行」。
王婆婆說,當7月時輪住在老三那裡,到了7月31日那天,聽到老三的媳婦在廚房裡咕噥著這個月是31天,她「又」輪到第2 次31天了,比其他媳婦給婆婆吃住多了一天。
王婆婆的心哪……有酸又冷!她默默地收拾行李,坐車到下一個月輪到小兒子的住家所在地。
下了車,坐在車站的長椅上,耳畔響起老三媳婦的話:「多吃住一天」,那一雙腳竟有一股不知道該去哪兒的悲傷。她找了車站附近一晚40元的小旅館,住到隔天1日再走到當月輪住的地方。
後來,每逢有31天的月份,王婆婆就很識趣地自己找便宜的落腳處睡一夜。
王婆婆說,當「旅行」到大兒子這裡時她最開心,不是因為大兒子夫妻倆對她比較好,而是因為這些老鄰居老朋友;雖然只有早上2、3個小時在公園裡運動打混,但有熟悉的姊妹們可以說說話,似乎才有生活中的溫暖。
媽媽說王婆婆已經旅行一年了,之前她總說去旅行,媽媽那幫老姊妹淘還羨慕她,但當王婆婆把心事說開後,在這些老人們的心理上,泛起了一層陰霾。
之前有一段在微博火了的視頻,報導三個兒子輪流養娘,一人一個月,為了讓親朋好友覺得自己對老娘好,每個兒子到月底要交接的時候,都要對母親進行「稱重」。
那短短的10秒視頻,就曾經讓我身邊這些婆婆媽媽們,又是罵又是傷心感嘆地討論好一段時間,而現在身邊就有一個熟悉的老友,有類似的鮮活事例發生,他們這些老太太的心都不淡定了。
【緣來醬子】
都說女性要經濟獨立,因為不想讓婚姻存在「我養你」的陰影,但老人家們手裡要留點錢的想法,卻是「防兒養老」,啃老族的心思,圖的卻是爹娘疼兒的心軟及捨不得!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王婆婆停止這傷心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