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2020-12-14 環球網

本文轉自【紅旗文稿】;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不斷取得輝煌成就,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及時對黨和人民事業面臨的形勢作出科學的戰略判斷。「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這一重大論斷,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形勢任務的清醒認識和科學把握,為我們黨和國家謀劃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要統籌「兩個大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就國內形勢而言,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進步以及社會發展階段的升級,社會主要矛盾也必然會逐漸發生變化。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做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這一判斷,主要是基於當時生產力比較落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薄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社會奇蹟,全面小康社會即將建成。黨的十九大根據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以及社會發展的階段,作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是人民需要領域的拓展。原來主要是溫飽需要,溫飽問題解決後,新時代社會成員的需要更多,新的需要不斷產生,這涉及各個領域;另一方面是原有需要的升級,這表現為人民在新時代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與人民這種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國在社會生產力總體水平顯著提高的基礎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開始變得更為突出,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所謂不充分,主要是指生產力水平與發展質量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尤其是經濟的創新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所謂不平衡,主要是指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階層之間的發展都還不是很平衡,人們的各種需要的滿足之間還不是很平衡。

必須認識到,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正如鄧小平深刻指出的:「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如果我們的發展在新時代不能及時有效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回應人民日益增長的各方面美好生活需要,就會嚴重影響中國現代化建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甚至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針對於此,必須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特別是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以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就外部環境而言,要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陳代謝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形勢變化的不適應、不對稱前所未有。」具體而言,隨著一大批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二戰結束後形成的全球治理格局也開始解構、重組;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衝擊,全球化進程遭遇逆流;全球不平等加劇,財富分配嚴重失衡,貧富差距愈益擴大;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穩定,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相互交織,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相互激蕩;大國深度博弈,地區衝突頻仍,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國際社會面臨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四大挑戰,人類面臨許多共同難題與風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催生了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深刻變化,各國之間核心技術的競爭更為激烈,創新驅動對一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世界的動蕩變革進一步加劇。

針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在戰略上應多措並舉,有效應對。一是必須明確紅線和底線,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二是要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憂患意識,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善於化嚴峻外部壓力為強大內生動力,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努力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三是要進一步明確中國「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角色定位,繼續積極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繼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十四五」時期既以已有成果作為基礎,又必須針對新的任務作出新的頂層設計,明確改革發展的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並提出建議,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對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會通過的《建議》,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標誌性的重大戰略,實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礎性、針對性的重大舉措,統籌謀劃好重要領域的接續改革,必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要著力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創造有利於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

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

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新的任務,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守正創新、開拓創新,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大膽探索自己未來發展之路。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國際經濟聯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對外開放,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

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健全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公共衛生和疾控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五期答案 我國發展仍然處於什麼時期但機遇和...
    有好多小夥伴們都有在問我國發展仍然處於什麼時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五期課後習題中的一道題,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下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五期課後習題詳細答案大全,如果你想了解關於這方面的資訊,想知道答案的小夥伴可以看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 青年大學習第五期答案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五期我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什麼?青年大學習在今日更新了全新的題目,最新的主題就是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這也是迎合了國家精準扶貧的做法,那麼其課後習題的答案又是怎樣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完整的答案。
  • 辯證看待——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有變
    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中央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理解「前所未有」 當前,對於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有兩點:一是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二是危中有機,危可轉機。 在這裡,機遇和挑戰的「前所未有」恰恰體現的是形勢之重之迫。
  • 交行行長劉珺:我國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有三大特徵
    張謇是我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主張「實業救國」,一生創辦2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他還曾在交通銀行存廢的關鍵時刻施以援手並出任交通銀行總理,助交通銀行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個「新」究竟指什麼?
    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十四五」時期,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與過去的發展階段不同的是,新發展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是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當前和今後較長的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
  • 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的科學判斷,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精準把握,為我們正確認識發展大勢、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判斷。
  • 貴州發展的「五大機遇」「五大優勢」「五大差距」
    今年貴州省即將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性,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體現了繼承和發展的統一。貴州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徐天才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省委把鄉村振興戰略放在三大戰略行動的首位,是立足省情實際,深刻領會黨中央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的重要判斷,聚焦這一重大政治任務,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李拯:深刻認識「十四五」時期我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命題 接續奮鬥...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由此開始,我國將踏上新的發展徵程。  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我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
  • 「雙循環」戰略專題:中國半導體材料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機遇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在應對疫情常態化挑戰的同時,我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好激發內需潛力,為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要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連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 3分鐘讀懂中國軍事戰略:解放軍未來發展路線圖
    怎樣理解中國的軍事戰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軍事專家和記者一起,帶你讀懂這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白皮書。天下太平嗎?白皮書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中國發展仍將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外部環境總體有利。」
  • 中國與世界互動中的新機遇、新挑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金磚國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 王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 我國臺灣的經濟發展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
    我國臺灣屬於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承接歐美及日本的產業轉移,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經濟迅速崛起,至上世紀90年代已經成為發達經濟體,同時臺灣在製造業、半導體、IT、電子工業等領域的技術水平位居世界領先地位。
  •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全面建設強省會 ——一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
    全市上下要深入貫徹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奮力譜寫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新篇章。全面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要準確把握新機遇、主動迎接新挑戰。進入新發展階段,濟南面臨著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必須提高認識、辯證剖析、準確把握。
  • 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增強風險意識,強化鬥爭精神,深刻認識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變與不變,科學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
  • ...老幹部工作高質量發展——聆聽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講座心得體會
    講座既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又立足發展改革工作,全面系統,重點突出,對於我們進一步學習理解五中全會精神具有很好的幫助和啟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建議》描繪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藍圖,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發展新優勢從何而來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
  •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
    核心閱讀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內涵和特點,準確把握我國所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內涵和特點,準確把握我國所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 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 人民日報: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
    新中國成立70多年艱辛探索、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化、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奠定了在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從發展實踐來看,「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了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