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讀懂中國軍事戰略:解放軍未來發展路線圖

2021-01-20 騰訊網

新華網北京5月26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白瑞雪熊爭豔李志暉)中國軍隊未來要做什麼?怎樣理解中國的軍事戰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軍事專家和記者一起,帶你讀懂這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白皮書。

天下太平嗎?

白皮書說——

「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中國發展仍將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外部環境總體有利。」……「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仍然面臨多元複雜的安全威脅。」

專家解讀——

(軍事科學院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於淼)正確判斷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是謀劃制定軍事戰略的首要前提。中國綜合國力、核心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增強,但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挑戰涉及大國因素、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等方方面面。在相互利益高度依存的今天,地區任何一個地方生亂甚至生戰,都會對各方的長遠利益造成損害。因此,中國維護和促進地區安全穩定的意願是強烈的,對可能嚴重衝擊我國發展重要機遇期的風險是高度警惕的。

記者點評——

「個別海上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採取挑釁性舉動,在非法『佔據』的中方島礁上加強軍事存在。一些域外國家也極力插手南海事務,個別國家對華保持高頻度海空抵近偵察。」白皮書的表述已經很不含蓄了!總之,安全威脅很多很複雜,中國軍隊任務很重很艱巨。

中國軍隊是幹什麼的?

白皮書說——

「中國軍隊有效履行新的歷史時期軍隊使命,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決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保障。」

專家解讀——

(軍事科學院軍事戰略部研究員趙德喜)軍隊使命是指軍隊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內所承擔的重大職責和基本任務。隨著時代發展和國家安全環境的變化,我軍的職能使命不斷拓展,「四個維護」為推進軍隊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提供了基本遵循。

記者點評——

從革命戰爭年代的「戰鬥隊、工作隊、生產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保家衛國」到今天的「四個維護」,軍隊使命拓展的背後是國家利益的拓展。

中國軍隊正在和將要做什麼?

白皮書說——

「中國軍隊主要擔負以下戰略任務: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軍事威脅,有效維護國家領土、領空、領海主權和安全;堅決捍衛祖國統一;維護新型領域安全和利益;維護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戰略威懾,組織核反擊行動;參加地區和國際安全合作,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加強反滲透、反分裂、反恐怖鬥爭,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擔負搶險救災、維護權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等任務。」

專家解讀——

(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溫冰)關於軍隊的任務,過去我們一般用「總任務」「總目標」等表述方式來作出要求。這本白皮書第一次明確了軍隊的8項戰略任務,既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要求,也將對全軍的建設發展起到具體的指引作用。

記者點評——

「戰略任務」怎麼分配,軍人就怎麼行動,對內要求清晰,對外也足夠透明。正在和還要繼續幹的事都寫在這裡了,別再用「神秘的中國軍隊」來形容我們啦!

「積極防禦」究竟是什麼意思?

白皮書說——

「堅持戰略上防禦與戰役戰鬥上進攻的統一,堅持防禦、自衛、後發制人的原則,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國必須毫不動搖堅持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同時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一思想的內涵。」

專家解讀——

(國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舟)「積極防禦」的本質是「防禦」,要義在「積極」。長期以來,正是基于堅持這一戰略思想的堅定性、穩定性和連續性,堅決不搞侵略擴張,不稱霸,不爭霸,我國才贏得了相對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贏得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再強大,也不會放棄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不會背離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本質,不會違背時代潮流走上武力擴張之路。

記者點評——

「積極防禦」,借用某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話大概是:沒事不惹事,事來了不怕事。

中國要打什麼仗?

白皮書說——

「將軍事鬥爭準備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

專家解讀——

(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閆文虎)軍事鬥爭準備基點由「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調整為「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雖然只少了4個字,內涵卻有質的飛躍。當前,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趨勢明顯,太空和網絡空間成為各方戰略競爭新的制高點,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戰爭的制勝機理已經改變,中國軍隊的軍事鬥爭準備立足點當然也要隨之調整。

記者點評——

用機械化戰爭的思維和能力打信息化的仗,肯定是打不贏的。

軍隊在為打仗做什麼準備?

白皮書說——

「增強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統籌推進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準備。」「保持常備不懈的戰備狀態。」「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組織非戰爭軍事行動準備。」

專家解讀——

(於淼)紮實做好各項軍事鬥爭準備,是貫徹新形勢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的基本途徑。備戰、能戰、敢戰,才能實現不戰、止戰和戰勝的目的,才能始終掌握軍事鬥爭的主動權。其中,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是信息化戰爭中戰鬥力的基本形態,也是軍事鬥爭準備的根本著力點。

記者點評——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假如戰爭明天來臨」……正在成為中國軍人的常態思維。

中國軍隊為什麼要走出去?

白皮書說——

「加強海外利益攸關區國際安全合作,維護海外利益安全。」

專家解讀——

(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煜)我國首次在國防白皮書中明確提出「海外利益攸關區」概念,這表明,隨著國家利益不斷拓展,維護海外利益安全已經成為軍事戰略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這是全球化時代保障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地區安全穩定。

記者點評——

啥也不說了,看商務部的數據吧:2015年前4個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6個國家、地區的2884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

解放軍還能與各國小夥伴們愉快玩耍麼?

白皮書說——

「中國軍隊將加大參與國際維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的力度,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專家解讀——

(軍事戰略部研究員釋清仁)加強國際安全合作、拓展軍事合作空間,已經成為中國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軍對外軍事交流正在向全方位發展軍事關係、推進務實性軍事合作轉變。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中國軍隊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進程,也是負責任大國的重要體現。

記者點評——

亞丁灣護航、抗擊西非伊波拉病毒、尼泊爾地震救援,都是迅速而優質的「公共安全產品」。這個詞好洋氣!看來,軍事交流合作與國際全方位接軌的同時,中國的話語體系也在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這也是大國成長的印記。

相關焦點

  • 田玄:鄧小平對中國共產黨軍事戰略的歷史性貢獻
    1979年1月,粟裕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作了題為《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幾個問題的探討》的報告,提出戰爭初期要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關鍵問題是「要著眼於抗住敵人戰略突襲的最初幾個浪頭,擋住敵人的『三板斧』」,並提出了「不遠離陣地的運動戰」作戰方法。[3]張震作為主管作戰的副總參謀長,在蘇軍出版的《突破》一書上批示,要研究「如何對付蘇軍裝甲集團的大縱深突破」問題。
  • 中國的軍事能力在世界上屬於什麼水平?未來發展會有什麼變化呢?
    中國的軍事能力在世界上屬於什麼水平呢?在軍事力量方面,中國很長時間都排在世界第三了,可能是中國各種排名最能徘徊的。看過幾十年前的一本書,當時正是改革開放不久,世界軍事排名中國排第三,遙遙領先中國其他排名,當然還有一個人口第一。人口和軍事排名,中國幾十年來一直排在第三和第三。
  • 美國發布2020年《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 國防部回應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就美國防部發布2020年《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發表談話 北京時間9月2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0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肆意歪曲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軍隊關係,曲解中國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妄議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在國防開支、核政策、臺灣等問題上無端指責
  • 美軍U-2偵察機藏著秘密,未來對中國威脅更大!解放軍如何擊落它?
    這兩天,美軍U-2偵察機闖入解放軍演習禁飛區引起中國網民的關注。解放軍8月25日在中國沿海軍演時,美國U-2偵察機闖入解放軍劃設的禁飛區。中國國防部8月25日發出警告,中國外交部8月26日也做出回應。有不少網友留言稱,應該把U-2偵察機打下來,上世紀60年代咱們就擊落過5架。也有不少網友稱,如果把U-2偵察機打下來之後,該怎麼辦?
  • 500架隱身戰機8艘航母20艘戰略核潛艇,中國軍力大邁進
    近日,美國環球軍事期刊雜誌就刊載了一篇署名軍事評論文章,撰寫該文章的該雜誌特約美國海軍退役軍事專家約翰.桑德維克斯認為,在未來15年以後,到2035年時,那時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會擁有不低於「500架隱身戰機、8艘航母、20艘戰略核潛艇」的龐大軍事力量,在其他各類型技術裝備的建設上也將一樣取得巨大的長足式發展。簡而言之,屆時的中國軍力將會呈總體上向前踏步邁進。
  • 名嘴匯丨解放軍8月演練奪取東沙?宋忠平:隨時轉化成軍事行動
    ,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聲稱能確保東沙安全,島內的軍事專家猜測解放軍此次奪島演練的本意,欲打通航母通向太平洋通道,同時為南海防空識別區做準備。奪島演習目標明確,東沙戰略意義重大解放軍8月份的奪島演習,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東沙群島,本次軍演是由南海防衛戰區實施,動用了很多先進的軍事裝備,並由海陸空三軍聯合演習,規模空前。
  • 大灣區研討會|徐偉新:「讀懂中國」要下沉,「讀懂廣州」要上升
    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著力服務廣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形象建設與國際傳播,12月21日上午,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新年度軍事訓練拉開大幕...
    我們一定牢記統帥囑託,緊盯未來戰場苦練打贏本領。東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各級指揮員齊聚機關戰術作業室,一場旅、營、連三級戰備方案精準對接平臺推演緊張展開。第76集團軍、第80集團軍某旅、鄭州聯勤保障中心、瀋陽聯勤保障中心、北部戰區海軍某防救支隊、武警北京總隊某執勤支隊等單位開訓即開考,組織官兵廣泛開展指揮技能、實彈射擊等課目考核,樹牢初始即嚴的鮮明導向。
  • 國防部首次證實:這一階段性戰略目標已達成
    在26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透露,解放軍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也已取得重大進展。這是國防部首次對此消息給予證實,這預示著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階段性戰略目標已經達成。同時,任國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還介紹了解放軍在聯合作戰能力打造方面的最新變化。
  • 解放軍報刊文談網絡軍事科幻小說:執迷與狂熱阻礙思想深度
    作為科幻文學皇冠上的明珠,軍事科幻小說因其透析世界戰略格局、把握未來戰爭形態、前瞻人類發展趨勢的思想深度和精神魅力,吸引塑造著一代代年輕讀者,影響甚至改變著我們的現實生活。改革強軍的徵途上,中國當代軍旅文學亦應積極拓展題材領域和表現空間,以更加前瞻深邃的思想、宏闊高遠的視角、靈動飛揚的想像研判新軍事革命大潮、塑造高素質軍人形象、展望中國軍隊的未來。
  •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新年度軍事訓練拉開大幕
    1月4日,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展開飛行訓練。戰略支援部隊某部黨委一班人率先走上訓練場,帶頭開展10多項重點課目訓練。武警河北總隊聞令而動,以訓練尖子引領精武之風,立起爭當尖兵的鮮明導向,讓真打實備不斷向深層次發展。
  • 解放軍巷戰演練、軍機繞臺,分分鐘秒殺臺軍氣勢
    不過,蔡英文的執政話語無法化解臺灣的內憂外困,卻出現了臺海軍事均勢一面倒向中國大陸的態勢。今年以來,中國大陸積極進行軍事備戰。央視12月10日在軍事節目《軍事紀實》詳細記錄了一場「城市巷戰」作戰演習。在當前臺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解放軍出動96A主戰坦克進行巷戰警告意味非常明顯。
  • 建設面向世界的一流中國軍事新聞採集發布平臺
    黨的十九大對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又作出戰略安排,吹響了「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時代號角。新時代新要求,決定了全軍官兵必須有大視野、大格局、大擔當,決定了新時代的軍事新聞工作者必須有大視野、大格局、大擔當。
  • 戰略支援部隊將配神龍飛船?專家:只是驗證機型
    【環球軍事報導】「中國『神龍』太空梭是正在成長的太空戰項目的一部分」。香港《亞洲時報》網站25日報導了這個頗具轟動性的消息。這篇由美國軍事專欄作家比爾·格茨撰寫的報導稱,「中國官方背景的軍事評論員」承認「神龍」將裝備戰略支援部隊。文章還猜測中國未來將發展可以捕獲敵國衛星的太空梭。
  • 俄稱中國有140枚能打到美國的核彈頭,中美若戰,中國能有效核反擊
    今年的《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2020》繼續關註解放軍的軍力現狀和發展方向。在今年的《報告》中,美軍渲染,解放軍正朝著「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努力,解放軍已經在「造船業」、「常規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合成空防系統」方面優於美國。同時,美國還在《報告》中宣稱,解放軍正在擴充核武庫,發展海基、陸基和空基「三位一體」的核力量。
  • 【國防軍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趙興發
    【國防軍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趙興發 2020-07-29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軍中將暗示:解放軍有星際艦隊,將在未來幾年超越美國
    文\唏兮據美媒報導,美國空軍退役中將卡瓦斯特在日前發表了關於美國建立太空部隊的演講,在華盛頓的一所大學中,卡瓦斯特表示,未來的主要戰場是在外太空。但是美國已經在這方面落後了,中國早已經開始打造專用於太空海軍的戰艦以及驅逐艦,暗示中國解放軍已經擁有星際艦隊。並稱美國目前雖然在太空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是中國近幾年的發展可謂是非常迅速,有可能會在未來幾年超越美國。據美國媒體報導,拉瓦斯特表示,新技術對於國家的發展會產生起到轉折性的影響,就像是在20世紀象徵超級大國戰略價值的核武器。
  • 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達成戰略合作
    5月12日,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致力於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  雙方將圍繞「讀懂中國」這一宏大主題,發揮動漫的獨特傳播優勢,共同做好「讀懂中國」叢書的數位化、動漫化,推動國家文化形象動漫化傳播,開展智庫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創意研發、展示體驗、創新創業、國際交流為一體的數字科技落地項目。同時,通過網絡在線協同、眾創、分享等形式,將中國青少年新生力量向主流的世界青少年群體進行傳播和展現。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是如何誕生的?還要看西柏坡的戰略決策
    由於國民黨軍隊迅速完成了戰場軍事部署,兵力一度佔壓倒優勢,向解放區的進攻到1947年初就達到了高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經過一年多的浴血奮戰,付出巨大的代價,才遏制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並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扭轉了戰場局勢。
  • 讀懂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秘書:廣東在中國經濟發展中佔有特殊位置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製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倩相約廣州,讀懂中國。今天(11月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開幕。開幕式上,中外嘉賓圍繞「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進行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