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又要「退群」了。
當地時間5月18日,第七十三屆世衛大會召開當天,川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分享了一封寫給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的信,威脅要永久切斷美國對世衛組織的資助。
他還在信中表示,如果世衛組織不能承諾在未來30天內作出「重大實質性改善」,他將永久「斷供」該組織,並重新考慮美國在該組織的成員身份。
表面上看,這封信不過是川普上任以來不斷退出各大國際組織之後的又一退群之舉,但實際上,此事意義重大,因為不同於美國早前退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團體,世衛組織在此次全球應對新冠疫情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按美媒的話說,「自創立以來,世衛組織從未像現在一樣達到影響力的巔峰」。
美國一直給世衛交著最多的份子錢,卻在此時選擇斷供甚至退出,很是得不償失,也不符合川普無利不起早的商人性格。投資麼,哪有在項目快變現的時候割肉清倉的呢?
那麼,是什麼讓川普突然做出了這一決定呢?
是美國在新近的一場圍繞世衛組織大會與中國的較量中遭遇了慘敗。
甚至可以說,美國此次如果真的退出世衛,可以算是被中國「氣走」的。
當地時間5月18日,是世衛組織第七十三屆大會召開的日子。在這場大會上,美國原本計劃利用此次疫情對中國展開一場「圍剿」,局面對中國一度頗為不樂觀。
美國選定的「主攻」方向原本有兩個:
首先是炒作臺灣問題。
此次疫情爆發後,中國臺灣地區作為緊鄰大陸的區域,疫情動態頗受國際的關注,客觀上似乎形成了一種「需要」,國際上有部分國家確實支持臺灣藉此機會「重返世衛」。
看準時機的美國從今年3月就開始發力,由美國政府親自出面,公開支持且發起推動臺灣參加世衛大會的活動。為此,美國多個外交機構高調發起了「TweetForTaiwan」 (為臺灣發推)運動。
在輿論準備充足後,今年3月30日,美國國務卿彭佩奧在記者會上發言,稱國務院將充分遵循剛通過的「臺北法案」,全力協助臺灣在世衛組織「扮演適當角色」。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與此同時,川普開始批評世衛防疫失敗並且偏袒中國,同時又刻意提到世衛忽略臺灣給予的防疫信息。4月初,川普進一步宣布凍結美國向世衛繳納的會費。
4月6日,蓬佩奧再次向譚德賽喊話,呼籲其發邀請函給臺灣。4月29日,美國《外交政策》期刊發文引述外交人士與世衛內部會議紀錄稱,美國已經協調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寫信給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要求讓臺灣出席2020世衛大會。
據德國新聞電視臺5月12日報導,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紐西蘭、英國和日本八國聯合發出一份口頭外交照會,要求世衛組織邀請臺灣出席世衛大會。報導稱,為了讓臺灣參與世衛大會,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外委會致函近60個國家,要求各國支持臺灣參與世衛大會。
看到「老大」美國出頭,臺灣那邊也壓上了自己的籌碼,世衛大會開始前,共有13個國家提案邀請臺灣參加世衛大會。這些提案國均為所謂臺灣「友邦」,包括尼加拉瓜、帛琉、史瓦帝尼、聖露西亞、馬紹爾、聖克裡斯多福及尼維斯、貝裡斯、海地、諾魯、巴拉圭、吐瓦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
至此,一個美國連同整個西方一起向世衛施壓,要求臺灣出席2020世衛大會的「棋局」已經做成,中國此時「壓力山大」。
面對這一壓力,世衛組織的表現一度十分猶疑。5月11日,在世衛組織的網絡記者會上,世衛組織發言人在答覆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的提問時表示:「世衛會員國可以選擇以外交協議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他們過去也多次這麼做過,大家都一起合作。不過這麼做是否成功就要依賴政治意願和政治接觸,這也點出它是一個掌握在成員國手中的政治議題。」
這個表態很有點和稀泥甚至踢皮球的味道,言外之意是默許中美通過各自的影響力在世衛組織內博弈,爭出一個結果,而世衛組織本身則作壁上觀,你們誰贏了算誰的。
除了臺灣問題之外,美國的另一個攻擊點則是所謂「疫情追責」問題。
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各國民眾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確實積累了很多的怨氣與怒氣,如果能將這些戾氣成功地引向中國,將中國栽贓為病毒源頭,可以大大減輕本國政府的壓力,同時將讓中國未來外交陷入極大的被動。
對於這一計劃,美國沒有直接出手,而是讓「同文同宗」的小兄弟澳大利亞衝在了最前面。早在今年4月份,澳大利亞媒體就爆出了該國正在草擬對華「獨立調查」提案的報導。4月19日,澳大利亞外長佩恩公開呼籲對疫情源頭問題進行所謂「獨立的國際調查」,並認為世衛組織不應參與其中。
澳大利亞外長佩恩
對於這份構想中的「獨立調查」,佩恩一直將其矛頭指向中國,揚言稱十分關注中國疫情信息的「透明度」。她聲稱,希望通過「獨立調查」向中國了解病毒的源頭、中國的處理方式、有沒有充分公開信息等。
有意思的是,佩恩還特別表示「澳大利亞擔心的一些事情與美國一致」,尤其是在世衛「獨立機制」問題上。
這個「替老大背書」說得簡直不要太直白。
通觀這份澳版的「獨立調查」,完美契合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此前構想中的調查範本:第一它是只針對中國的;第二,它將世衛組織本身排除在調查主體之外,調查的主動權完全由美澳等西方國家主導。
無論是臺灣問題還是疫情追責,這兩個問題可謂都是非常兇險,中國只要失陷其中一個都會陷入極大的被動當中。而美方選定的「擂臺」,其實就是此次世衛大會,也正因如此,川普此前雖然對世衛「斷供」,但並沒有威脅退群,原因就是想再等等看,看看世衛這個平臺是否還有能給中國添堵的價值。
然而,川普失望了。5月18日,隨著世衛大會的正式召開,美國發現自己在這兩個攻擊點上都遭遇了慘敗。
首先是臺灣問題上,雖然美國聯合西方一些國家吵得很兇,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要點——一個國家或地區想要參加世衛大會,必須受到由世衛組織總幹事發去的邀請函,總幹事不同意,再多國家施壓也沒有。
而與中方一直保持良好關係的現任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一直頂住壓力,愣是沒發出這份對臺邀請函。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
在「接納」臺灣加入世衛問題上,譚德賽始終不鬆口成為左右局勢走向的關鍵
18日,在世衛大會即將召開前,臺灣的「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不得不承認:「臺灣到目前為止仍未收到邀請函。」「我們已經努力到最後一刻,看來收到邀請函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
臺灣方面宣稱會向世衛組織發抗議函。但人家那邊大會已經召開了,臺灣已經喪失了這次千載難逢的「上車」機會。
中國在化解「獨立調查」的危機上的手段則更為高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就在大會召開前,突然出現了一份由62個國家聯合署名的共同提案,要求世衛針對新冠病毒起源展開「獨立調查」。
但此「獨立調查」與澳版的「獨立調查」風格迥異:
首先,這個提案中對病毒源頭的調查並沒有明顯的針對性,而是強調了「科學性」,要求各國都應對疫情做出檢討。
其次,該提案強調,調查必須在世衛組織的框架內進行,由世衛組織進行監督和指導。
有意思的是,正如早前那份甩鍋中國的調查提案不是美國出面提出而是由澳大利亞挑頭,此份針鋒相對的「獨立調查」提出者也不是中國,而是歐盟。中國僅是作為聯署方在第一時間成為了該調查的支持者。
歐盟的態度成為美國的又一失算
的確,歐盟成員國中雖然不乏美國的傳統盟友,但作為一個組織一直想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不願意像澳大利亞一樣唯美國馬首是瞻。早前歐盟各成員國對美澳聯合栽贓中國的計劃興趣缺缺,蓬佩奧親自打電話拉攏,法德外長都表示「現在不是時候」「再等等看」,眼下他們又冷不丁搗鼓出了這份提案,無疑讓美國人感到異常難辦。
我們不知道這份議案背後中方曾經歷怎樣艱苦的外交博弈,但可確知的是,在歐盟與中國的強大影響力下,目前已經有120多個國家表示支持該議案。俄羅斯和非洲集團都在其列。
非常有意思的是,之前叫囂要「踢開世衛搞調查」的澳大利亞也在支持該議案的名單中。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對這份議案持反對態度,至今不願意聯署。
目前看來,該議案在本屆世衛大會上通過已成定局,而該議案一通過,美澳的所謂「獨立調查」就算泡湯了。美國的這一計又不成功。
不僅如此,在5月18日世衛大會開幕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應世衛總幹事譚德塞之邀,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釋放了兩個重要信息:
第一,中國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抗疫鬥爭以及經濟社會恢復發展。
第二,中國冠病疫苗研發完成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與國際社會分享。
這兩個信息既解決了發展中國家在此次抗疫中迫在眉睫的資金問題,也為疫情的最終平息開出了藥方。對比美國目前的做法,可謂高下立判。
如果說早前川普指責「世衛組織以中國為中心」是其拒繳會費的一種藉口,那麼這個藉口眼下似乎正在成為現實:未來的世衛組織可能真的將以中國為中心構建一個全球抗疫體系。而早前的「主角」美國,則面臨著一場「搶班奪權」。
一圈算下來,美國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攻擊中國的圖謀遭遇挫敗,在世衛組織苦心經營多年的主導地位也面臨喪失。所以18日開會當天,川普立刻吵著要停繳會費、退出世衛……
雖然特總喜歡咋呼,但我相信他這次是真心的。
畢竟,都輸得這麼慘了,誰還好意思繼續在原來的圈裡混呢?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