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 0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大頭、小身子,還有一雙看似不友善的大眼睛,這是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筆下標誌性的兒童形象,為全世界所熟知。
不同的人在這些兒童的神色中看到了不同的情緒:孤獨、憤世、敵意、悲傷、憂鬱、攻擊、玩世不恭、與現實疏離……
奈良美智部分作品。圖片來源網絡
奈良美智以詩歌描述他畫作的兒童主角,孤獨、空洞、寧靜、懷疑:
如同走在鋼索之上,
我駕著船,孤獨航行。
空洞與寧靜圍繞著我,
像這樣,我緩慢前行,
同時一直向前遊。
我的手也許會觸碰到什麼,
不知這一切是否屬實,
但我一直前行。
奈良美智1959年出生於日本一個平凡家庭,研究生畢業後於1987年求學德國,12年的異國他鄉經歷讓他將傳統藝術教育與前衛的藝術探索融於一體,作品受到包括動漫、搖滾在內的流行文化的影響,同時呈現出其內心的矛盾情緒。標誌性的娃娃形象,即誕生於這一時期。
奈良美智部分作品。圖片來源網絡
「跨越巨大的時空,身在德國的 28 歲的我開始和身在青森的 8 歲的我對話……這讓我想起我是誰,也幫助我重新發現自己。」
奈良美智的繪畫可以被看做是藝術家自身與童年時期的持續對話,他的繪畫在表達童真的同時,以孩子的視覺解構了成年人的生活狀態。那些看似安靜默然但卻在企圖求救的暗示,則是藝術家自身與社會間所碰撞與掙扎出的情感表達,一種似而喧囂的孤獨情緒。
奈良美智部分作品。圖片來源網絡
「我認為孩童是不受外界影響、也不需要在意他人眼光且能真實生活的時期。但隨著時間的轉變,人會意識到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分子,會開始明白順其自然,並透過壓抑自己的情緒與人和平共處。但畢業後,藝術表達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開始渴望我的童年,因為在那時,我可以隨心所欲地大喊、嘻笑、跳躍,這些都是長大後幾乎忘記的情感,其啟發讓我重新評估人最重要的價值觀。也許,我希望能透過小孩的作品來許願,這莫忘初衷,不是想當一個自私的小孩,而是能像小孩一樣。」
龍美術館(西岸館)第六展廳「獻給孩子們」,展出了兩件奈良美智作品:《失眠夜坐著》、《女孩和她的導火線》。
前者一個娃娃坐在純木凳子上,雙手扶膝,抿著嘴唇,清醒地睜著一雙吊梢眼,很倔強又很軟弱,像極了半夜失眠的我們:
失眠夜坐著
奈良美智,《失眠夜坐著》,綜合材料,31×16×19cm,2007,龍美術館(西岸館)正在展出
後者小女孩手持一根導火線,一雙眼睛斜斜地看向觀眾,似乎有一觸即發的怒火:
奈良美智,《女孩和她的導火線》,布面丙烯,120×109.8cm,1996,龍美術館(西岸館)正在展出
除奈良美智作品外,「獻給孩子們」還展出了藝術家于吉、「組織」(由藝術家照駿園、陶軼、徐喆、李牧成立於2009年)的作品,以及七戶優、髙野綾、村上隆、元永定正、加藤泉、艾瑞卡·海斯圖·瓦尤尼、奇奇·史密斯、法依薩、張充仁、曹力、顧德新、賴九岑、陳可、曲磊磊、楊可揚、楊永青、王向明等中外藝術家關於孩童的創作,展覽將持續到7月26日。
更多展覽現場
「獻給孩子們」展覽現場,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洪曉樂
原標題:《LONG玩藝兒 | 畫「大眼娃娃」的奈良美智》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奈良美智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