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新書首發才過去三個月,同名網劇的改編拍攝就已經鋪開了。如此「神速」,倒和小說裡的生死時速頗有幾分相似——「馬親王」的書迷一定知道這是在說啥?10月21日,愛奇藝曬出了一張概念海報,宣布改編自著名歷史小說作家馬伯庸長篇小說《兩京十五日》的同名網劇正式啟動。隨後,馬伯庸轉發該微博並送上一個大大的贊確認了該消息。
《兩京十五日》海報
網友們在直呼過癮的同時,已經列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主演人選:截至記者發稿時,王千源和朱亞文是被提及最多的兩個名字。
有心的網友一定有感覺的是,說「馬親王」作品帶來的旋風從去年一直刮到了現在,絕不誇張。就在上周末,第十三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出全部獎項。去年紅到發紫的網絡首播劇《長安十二時辰》揚眉吐氣躋身「優秀電視劇」之列。這背後的意義非同一般。2020年剛好是國內電視劇評獎的大年,除了每年都有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國內三大電視劇獎項中的兩個、每兩年才有一屆的「金鷹獎」和「飛天獎」都是在今年頒獎;今年這三大獎項評選又都放開了網絡首播劇參與評獎。這就使得《長安十二時辰》成為了《破冰行動》之後,第二部斬獲國內電視劇三大獎之一的作品。
《兩京十五日》原著小說
回到《兩京十五日》,今天開拍的消息剛一傳來就引發了無數網友熱議。除了驚嘆於神速,大家期待最多的就是希望它能復刻《長安十二時辰》的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兩京十五日》原著和當年的《長安十二時辰》還真有不少相似之處。
馬伯庸此前在《兩京十五日》新書分享會現場
首先,根據3個月前馬伯庸在新書分享會上所言,《兩京十五日》的故事發生地是從唐朝的長安轉向了明代的南京,但它們的靈感來源都一樣:最初只是史書上記載的一句話——《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原型僅僅是五代十國的王仁裕寫的《開元天寶遺事安祿山事跡》中的一句話「騎士張小敬先射國忠落馬」;而《兩京十五日》的靈感來源則是《明史》中一段僅40字的記載:「夏四月,以南京地屢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璽書召還。六月辛丑,還至良鄉,受遺詔,入宮發喪。」
皇帝突然在京城病故,而太子(即全書主角朱瞻基)卻遠在外地,他這一路怎麼匆忙趕回去,心情如何,有誰陪同,又遇到了那些困難與危險,這些湮滅於時光中的細節,到了馬伯庸這裡就成了《兩京十五日》的故事骨架。這也決定了《兩京十五日》和《長安十二時辰》的核心都一樣:生死時速。主角們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個決定生死的遊戲。從這一點上看,《兩京十五日》也確實是一個品相極好的影視劇改編項目。
但《兩京十五日》能否真的復刻《長安十二時辰》的成功,截至記者發稿時,至少有三大方面的細節格外受到網友的關注。首先,就是「千萬別注水」。在不少網友看來,《長安十二時辰》其實都略有注水,尤其是10多集以後明顯影響了前面緊湊的節奏。其次,在主演方面,朱亞文和王千源兩大實力派是大家最期待看到的朱瞻基的扮演者。
還有一大重點是,作為原著小說作者,馬伯庸透露,自己出讓改編權後就給對方提了一個要求,「我希望不管是南京、揚州、濟南、北京,影視劇能把每個城市不一樣的市井風貌表現出來。」
相比之下,這絕對不比《長安十二時辰》複製出一個長安城輕鬆。同時,看過小說的讀者應該會對書中另一大特色印象深刻,就是主角們從南京到北京主要靠的就是傳奇的京杭大運河。歷史上漕運文化的重現,顯然也不輕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