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誤殺滿天記》:不是所有父母給孩子的愛都是「良藥」

2020-12-15 蘇若伊Yoly

19年底,一部《誤殺》「殺」入觀眾視線,最終以12.8億的票房,奠定了其在國內懸疑劇中排名第一的基礎。

不少人都知道此部影片是改編於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而原片更是達到了豆瓣8.5的高分。

不少網友評論原劇,「內容更驚險刺激,並且結局更大快人心。」

劇情內容講的是女兒誤殺了一名闖入家中,試圖欺負她的男同學,為了拯救女兒不讓其坐牢,男主維傑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地布下一個個迷局,設下難以打破的不在場證明,最終得以脫罪的故事。

在翻拍劇《誤殺》中,李維傑最終自首,接受了法律的制裁,而原版《誤殺瞞天記》中的男主,最後因證據不足無罪釋放,和家人回到了平靜的生活。

故事的起因,是一段小視頻。那個叫達姆的男孩,十幾歲的年紀性格卻張揚肆意,喜歡用手機偷拍女孩,他偷拍了維傑女兒安久洗澡的照片,並以此威脅她如果不答應他的要求,就把視頻傳播到網上,導致安久在驚懼之下,失手殺害了他。

才十幾歲就如此膽大妄為,實在是難以想像,但看到後面才會知道,男孩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有一個溺愛驕縱他的母親。

檢察長梅拉,劇中最大的反派。作為檢察長,她是受人「尊敬」的,但作為母親,她極其失敗。

梅拉的破案率很高,但其中有沒有屈打成招不好判斷。因為作為警方,當面對嫌疑人時,她會簡單粗暴地,採用暴力,私刑等方式,逼迫嫌疑人伏法。對於她來說,案子了結就行,不管是不是罪犯,先打到你承認再說。

這一做事手腕,也遺傳給了她的兒子。達姆作為未成年,在參加活動時會拿著手機對著他人照相,也不管對方願不願意,甚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地,偷拍女孩子洗澡。

對於他來說,為了目地,用多麼下作的手段也無可厚非,這一方面的做法與他母親如出一轍。

他這麼做了,也的確貌似達到了自己的目地。

但沒有行為底線的人,難有好下場,因為他們做事不顧後果,沒有善念。多行不義必自斃,他的「狠」導致了最後的悲劇。

除此之外,梅拉對達姆極其溺愛,在工作上的梅拉雷厲風行,但生活中,她變成一個只會遷就孩子的母親。

為了哄兒子開心,她自主送給兒子一輛車,把丈夫的卡給兒子揮霍,不到一周就用去幾萬盧布。或許梅拉只是覺得,她作為母親,因工作太忙,很少陪伴孩子身邊,內心深處對孩子有所虧欠。

但所謂的彌補卻不能只停留在物質方面,用錢去滿足孩子的欲望,只會讓孩子覺得,「我父母無所不能,不管我做出任何事,都有人給我收拾殘局。」

曾經,梅拉的確為這個兒子收拾了不少殘局,但有些事情她能做到,有些是不能做到的。男主角維傑,比她更有反偵察能力,哪怕梅拉用盡一切手腕去對付男主,也沒能找到其一絲破綻,哪怕有了線索,也沒找到能定他罪的證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梅拉為人,沒有反省之心,不管出了任何問題,她想的永遠都是遮掩,而不是承擔責任。

當電影進行到最後,警察並未在維傑家中找到達姆。按理說沒有屍體就定不了罪,在一旁圍觀的人民早就怒不可遏,想與警察對峙討要說法。

可這時,作為領導,梅拉讓手下充當這個替死鬼,任由民眾對屬下拳打腳踢,她本人和丈夫在其他警察的護送下趕忙離去,從頭到尾一言不發,更別說承擔責任。

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是最好的參照物。當達姆去到安久家中,想逼其就範時,安久的母親娜迪妮也在現場,為了女兒的名聲,她懇求達姆放過自己的女兒。

當事情涉及到了長輩,大多數青少年都會有些害怕,達姆的第一反應,眉眼中的確閃過害怕,但很快,這種擔憂一閃而過。

他腦海中想的,並不是這件事情被家長知道了是多麼嚴重,而是「既然事情鬧大了,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想盡辦法遮掩」

不僅僅要用這段視頻威脅女孩,還要威脅她的母親,這樣事情就不會敗露,說不準還有意外之喜。

影片到了結局,丈夫陪著梅拉一同去見維傑,丈夫放下身段,詢問維傑,他們的兒子還會不會回來。

梅拉站在旁邊一言不發,至始至終,她也沒有懺悔自己犯下的罪惡,之所以最後放過男主一家,僅僅是因為實在掌握不了證據,還有整個社會民眾的譴責。

有人說《誤殺瞞天記》是近幾年整個亞洲最好的懸疑電影,這句評論不假,最好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劇情內容精彩,而是在很多方面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與反省。

作為父母,梅拉對比只讀到小學四年級的維傑,算是既有文化知識,也有物質保障。但卻長時間疏於對兒子的管教,致使他最後的悲劇。

一個母親如果本身不能以身作則,那麼到孩子眼中,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不可能培養出一名優秀的後代。

反觀維傑,雖然他最後的做法存在異議,但做為父親,他一心為女兒著想,培養出的女兒成績優秀,並且內心善良。

兩種不同身份階級的人,卻養育出完全不同的後代,光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商榷。

放眼當今社會,也存在一心覺得,「我有錢有地位,肯定要把最好的給孩子。」一味滿足孩子物質剛需而忽略孩子精神需求的父母。

同時也存在,本身自己就道德品質有缺陷,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的父母。品格有缺陷的人,他們的孩子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下,也難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孩子受父母薰陶太久,分不清對錯與是非,只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無法回頭。

我們常常講「幾乎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就算是愛,也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不是每一份愛都是滋養生命的養分,錯誤的父母之愛,對於子女來說更像是砒霜,毀人一生。

相關焦點

  • 豆瓣8.5,如何評價印度懸疑電影《誤殺瞞天記》?
    《誤殺》在豆瓣評分7.7,雖然與原作《誤殺瞞天記》豆瓣8.5的評分還有些差距,但是這部《誤殺》的翻拍已經算是比較成功的了。據說在印度,《誤殺瞞天記》這部電影還被翻拍過很多次,不過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看過《誤殺》的影迷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陳思誠監製的這部電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唐人街探案」系風格。
  • 《誤殺》父母就是孩子們的最終宿命
    誤殺 (2019)豆瓣評分7.7導演: 柯汶利編劇: 楊薇薇 / 翟培 / 李鵬 / 範凱華 / 秦語謙 / 雷聲主演: 肖央 / 譚卓 / 陳衝 / 姜皓文 / 秦沛 / 更多...李維傑的大女兒被督察長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誤殺對方。李維傑曾親眼 目睹督察長濫用私刑,深知法律無用,為了維護女兒,捍衛家人,李維傑埋屍掩蓋一切證據,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縫隙中,與警方在身心層面,展開了殊死一搏的較量。「國產、翻拍、犯罪」,近幾年貼著這些標籤的電影屢見不鮮,賣相看著都不錯,但到最後,沒有誰真能博得一個叫好叫座的結果。
  • 豆瓣8.5分《人生密密縫》:母親的三觀,是孩子人生的「指路牌」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三觀將會對孩子產生最為深刻、深遠的影響。2017年在日本上映並且獲得豆瓣8.5分的電影——《人生密密縫》很好的詮釋了該觀點。
  • 翻拍的電影《死無對證》和《誤殺》,為什麼都能在豆瓣獲得高分?
    言歸正傳,同樣是翻拍題材的《死無對證》和《誤殺》為什麼都能在豆瓣獲得高分? 01、平凡人物的高能時刻 《死無對證》中的老夫妻經歷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兒子被殺,找不到屍體。
  • 高分電影推薦:《誤殺瞞天記》,豆瓣8.5,錯手殺人,瞞天過海!
    《誤殺瞞天記》之所以精彩,全在一個「瞞」字上。當安玖一棍子將薩姆失手打死的時候,一向寧靜的家庭就與當晚的暴雨融為一體了。面對這種人身威脅,母女極力懇求,但絲毫動搖不了薩姆邪惡的內心,拿起棍棒自衛這種事本來無可厚非,但失手殺了人,其情節就變得嚴重了,這是道德與法律永遠無法調和的矛盾,不是簡單的是非題,而是複雜的辯論題。
  • 都說豆瓣7.7分的《誤殺》是翻拍典範,其實還有8.4的《十二公民》
    在電影領域裡,翻拍一直都是不討好的做法,即使是2019年的大熱翻拍片《誤殺》豆瓣評分也只有7.7。即使是那樣,《誤殺》也已經被大家認為是翻拍的典範。然而早在2015年的時候,有一部名字叫《十二公民》的電影上映,這部電影的票房只有可憐的1391萬,因此影響力很小,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樣一部電影。
  • 從電影《誤殺》看「漏鬥法則」:孩子小時候不管教,長大就毀了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今年,一部黑馬電影《誤殺》衝出重圍,刷屏各大社交網絡,而當觀眾走進電影院後發現,這不僅是一部燒腦的懸疑片,還是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優質電影。從心理學的角度,電影《誤殺》用兩個家庭的矛盾和悲哀來解釋了"漏鬥法則"的一個道理:孩子小時候不管教,長大就毀了。無條件地縱容和滿足對孩子而言不是愛,而是傷害。
  • 豆瓣8.5《誤殺瞞天記》:以父為名的背後,是對女性無盡的碾壓
    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的是維傑一家四口,在一個小鎮過著寧靜的生活。有一天,維傑的大女兒參加野營時,被一名官二代偷拍了不雅照。官二代憑著不雅照,對她提出非分要求,母女哀求未果,失手將他打死。種姓越高,地位越高,國家大部分權利和話語權都掌握在高種姓手中,比如統治者,高級官僚,高級司法人員等,反之種姓越低,地位越低,最底層的賤民,幹的活也都是苦力,甚至是徒手掏糞的工作。因為種姓制度是世襲的,這就代表一個人世代的命運,都已經被提前安排好。
  • 《誤殺瞞天記》用案例告訴我們愛看電影的人智商都不會太低
    這一好處,就在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翻拍自泰國電影《誤殺瞞天記》的國產電影《誤殺》最近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原版在豆瓣上更是取得了8.5分的高分,相比2019年在國內取得8.3分高分的犯罪懸疑電影《調音師》,可謂是有過之而不及。
  • 豆瓣2019年度電影榜單,你都安利了嗎?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終票房突破50億人民幣,位居國產動漫首位,豆瓣評分8.5的高分,可謂是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對於《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最高的評價定位詞就是國漫崛起,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國漫,看到了國漫的希望,就像是久旱之後的甘霖。
  • 誤殺的結局是什麼 誤殺結局什麼意思 電影誤殺片尾有彩蛋嗎
    在這場見招拆招、反轉不斷的悲劇中,兩個家庭都是受害者,每個人的行為都下意識地來自親情,一切都是為了愛。除了「年度驚喜的犯罪商業大片」、「極致酣暢的反殺爽片」等超高評價之外,「超乎社會現實的教育深意」也是《誤殺》被公認的一大看點。古語曰:人之初,性本善,可孩子都是天生善良的嗎?近來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何最大程度地預防青少年犯罪?
  • 父母教育孩子時,是「害」不是愛的三件事,大部分的父母中招
    文|文兒孩子是生命的延續,父母將期待都放在寶寶的身上。父母將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絞盡腦汁想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這雖然是很偉大的母愛和父愛,但是有的時候,這些愛就會「過火」,走向了不對的方向。對孩子錯誤的「愛」就不是「愛」了,就變成了「害」!朋友很愛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付之行動。比如她會「窮養」兒子,總是在兒子面前說家裡不富裕。並且,會很嚴厲地批評兒子,總是讓孩子罰站一小時,有的時候還會打罵孩子。很明顯,朋友是誤讀了兒童教育的真正含義,完全理解錯了。
  • 豆瓣評分8.5,這一次我站女二,不是所有後媽都是白雪公主的後媽
    不是所有女二都討人厭站在女主的角度看這部劇,是五年之後,鬼媽媽車宥利為女兒復活了,為了愛人和孩子付出很多。如果換個角度,從女二吳敏靜的視角看這部劇,就是另外一種劇情。因為愛著趙強華,把他的孩子當成了自己親生的,辭去了好不容易考來的護士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孩子。全職媽媽並不好當,性格的原因,吳敏靜沒能跟其他媽媽打成一片,還被其他媽媽吐槽性格怪異不合群。
  • 誤殺的結局是什麼 誤殺結局什麼意思 電影誤殺片尾有彩蛋嗎(2)
    在這場見招拆招、反轉不斷的悲劇中,兩個家庭都是受害者,每個人的行為都下意識地來自親情,一切都是為了愛。除了「年度驚喜的犯罪商業大片」、「極致酣暢的反殺爽片」等超高評價之外,「超乎社會現實的教育深意」也是《誤殺》被公認的一大看點。古語曰:人之初,性本善,可孩子都是天生善良的嗎?近來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何最大程度地預防青少年犯罪?
  • 我們愛孩子,孩子更愛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拯救父母的天使
    每一個父母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但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才是最純粹的。他們對我們沒有任何要求,不管我們富有還是貧窮,美麗還是醜陋,一心一意的愛著我們,孩子對我們的愛何曾少過?這件事讓我挺感慨的,我們對孩子的愛通常都帶有條件,比如,你學習好了,我就愛你;你聽話了,我就愛你;而孩子對我們的一切都接受,不管我們是不是個好父母,下輩子孩子還願意讓我們當他的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愛遠沒有孩子對我們的愛純粹。
  • 《天·火》難火,《誤殺》絕殺,老戲骨不是用來坑的
    文/娛樂酸檸檬 截止到本文發布時間,電影《天·火》上映5天,豆瓣首開4.9分,後來漲到5.0分,再後來跌到了4.8分,參評人數6800人,內地票房1.45億,預測票房1.75億;而晚一天上映的電影《誤殺》,豆瓣首開7.5分,後來升到了7.7分,參評人數75000人,內地票房2.54億,預測票房
  • 《誤殺》:刻板嚴格和無原則寵溺,孩子的無法無天父母難辭其咎
    孩子從父母身上看到的是自己,一言一行,為人處世,孩子在成長中受父母影響的程度或許比人們想像中還要多。同樣的,家長也應該向自己的孩子學習,偶有時刻。家長們是否也能從孩子身上看到閃閃發光的特質?這些好的,吸引人的魅力人格也許就是家長不經意間交給孩子的,同樣的,在面對孩子缺點、暴露問題的時候,反思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很重要。
  • 宮崎駿動畫豆瓣8.5分,票房直接「翻車」?網友:江郎才盡!
    大學裡面沒有漫畫社,所有宮崎駿選擇了最為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當時社員只有宮崎駿一個人。02 人物工作經歷宮崎駿在1963年的時候進入了東映動畫公司,從事動畫師的工作,那時候宮崎駿做的都是最底層的原畫和設計工作。
  • 誤殺,由於一場誤殺引發的深思,探索背後真相的精彩過程
    肖央飾演的李維傑和譚卓飾演的阿玉膝下有兩個女兒,李維傑開了一家小公司,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他們一家為人善良待人真誠。警察局局長拉韞的兒子素察在夏令營欺負了大女兒平平打破了一家人幸福平靜的生活。看多了官場上陰謀的李維傑決定靠自己的力量保護家人並洗脫家人的嫌疑。
  • 類似《誤殺》的電影有哪些?
    譚卓:我不是郝蕾 片中兩位「母親」的對決也很有意思,特別是那句臺詞:「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太解氣了!真的擊中時下「未成年人犯罪」話題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