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底,一部《誤殺》「殺」入觀眾視線,最終以12.8億的票房,奠定了其在國內懸疑劇中排名第一的基礎。
不少人都知道此部影片是改編於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而原片更是達到了豆瓣8.5的高分。
不少網友評論原劇,「內容更驚險刺激,並且結局更大快人心。」
劇情內容講的是女兒誤殺了一名闖入家中,試圖欺負她的男同學,為了拯救女兒不讓其坐牢,男主維傑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地布下一個個迷局,設下難以打破的不在場證明,最終得以脫罪的故事。
在翻拍劇《誤殺》中,李維傑最終自首,接受了法律的制裁,而原版《誤殺瞞天記》中的男主,最後因證據不足無罪釋放,和家人回到了平靜的生活。
故事的起因,是一段小視頻。那個叫達姆的男孩,十幾歲的年紀性格卻張揚肆意,喜歡用手機偷拍女孩,他偷拍了維傑女兒安久洗澡的照片,並以此威脅她如果不答應他的要求,就把視頻傳播到網上,導致安久在驚懼之下,失手殺害了他。
才十幾歲就如此膽大妄為,實在是難以想像,但看到後面才會知道,男孩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有一個溺愛驕縱他的母親。
檢察長梅拉,劇中最大的反派。作為檢察長,她是受人「尊敬」的,但作為母親,她極其失敗。
梅拉的破案率很高,但其中有沒有屈打成招不好判斷。因為作為警方,當面對嫌疑人時,她會簡單粗暴地,採用暴力,私刑等方式,逼迫嫌疑人伏法。對於她來說,案子了結就行,不管是不是罪犯,先打到你承認再說。
這一做事手腕,也遺傳給了她的兒子。達姆作為未成年,在參加活動時會拿著手機對著他人照相,也不管對方願不願意,甚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地,偷拍女孩子洗澡。
對於他來說,為了目地,用多麼下作的手段也無可厚非,這一方面的做法與他母親如出一轍。
他這麼做了,也的確貌似達到了自己的目地。
但沒有行為底線的人,難有好下場,因為他們做事不顧後果,沒有善念。多行不義必自斃,他的「狠」導致了最後的悲劇。
除此之外,梅拉對達姆極其溺愛,在工作上的梅拉雷厲風行,但生活中,她變成一個只會遷就孩子的母親。
為了哄兒子開心,她自主送給兒子一輛車,把丈夫的卡給兒子揮霍,不到一周就用去幾萬盧布。或許梅拉只是覺得,她作為母親,因工作太忙,很少陪伴孩子身邊,內心深處對孩子有所虧欠。
但所謂的彌補卻不能只停留在物質方面,用錢去滿足孩子的欲望,只會讓孩子覺得,「我父母無所不能,不管我做出任何事,都有人給我收拾殘局。」
曾經,梅拉的確為這個兒子收拾了不少殘局,但有些事情她能做到,有些是不能做到的。男主角維傑,比她更有反偵察能力,哪怕梅拉用盡一切手腕去對付男主,也沒能找到其一絲破綻,哪怕有了線索,也沒找到能定他罪的證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梅拉為人,沒有反省之心,不管出了任何問題,她想的永遠都是遮掩,而不是承擔責任。
當電影進行到最後,警察並未在維傑家中找到達姆。按理說沒有屍體就定不了罪,在一旁圍觀的人民早就怒不可遏,想與警察對峙討要說法。
可這時,作為領導,梅拉讓手下充當這個替死鬼,任由民眾對屬下拳打腳踢,她本人和丈夫在其他警察的護送下趕忙離去,從頭到尾一言不發,更別說承擔責任。
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是最好的參照物。當達姆去到安久家中,想逼其就範時,安久的母親娜迪妮也在現場,為了女兒的名聲,她懇求達姆放過自己的女兒。
當事情涉及到了長輩,大多數青少年都會有些害怕,達姆的第一反應,眉眼中的確閃過害怕,但很快,這種擔憂一閃而過。
他腦海中想的,並不是這件事情被家長知道了是多麼嚴重,而是「既然事情鬧大了,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想盡辦法遮掩」
不僅僅要用這段視頻威脅女孩,還要威脅她的母親,這樣事情就不會敗露,說不準還有意外之喜。
影片到了結局,丈夫陪著梅拉一同去見維傑,丈夫放下身段,詢問維傑,他們的兒子還會不會回來。
梅拉站在旁邊一言不發,至始至終,她也沒有懺悔自己犯下的罪惡,之所以最後放過男主一家,僅僅是因為實在掌握不了證據,還有整個社會民眾的譴責。
有人說《誤殺瞞天記》是近幾年整個亞洲最好的懸疑電影,這句評論不假,最好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劇情內容精彩,而是在很多方面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與反省。
作為父母,梅拉對比只讀到小學四年級的維傑,算是既有文化知識,也有物質保障。但卻長時間疏於對兒子的管教,致使他最後的悲劇。
一個母親如果本身不能以身作則,那麼到孩子眼中,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不可能培養出一名優秀的後代。
反觀維傑,雖然他最後的做法存在異議,但做為父親,他一心為女兒著想,培養出的女兒成績優秀,並且內心善良。
兩種不同身份階級的人,卻養育出完全不同的後代,光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商榷。
放眼當今社會,也存在一心覺得,「我有錢有地位,肯定要把最好的給孩子。」一味滿足孩子物質剛需而忽略孩子精神需求的父母。
同時也存在,本身自己就道德品質有缺陷,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的父母。品格有缺陷的人,他們的孩子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下,也難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孩子受父母薰陶太久,分不清對錯與是非,只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無法回頭。
我們常常講「幾乎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就算是愛,也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不是每一份愛都是滋養生命的養分,錯誤的父母之愛,對於子女來說更像是砒霜,毀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