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誤殺》看「漏鬥法則」:孩子小時候不管教,長大就毀了

2020-12-14 肉鬆醬呀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年,一部黑馬電影《誤殺》衝出重圍,刷屏各大社交網絡,而當觀眾走進電影院後發現,這不僅是一部燒腦的懸疑片,還是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優質電影。電影的劇情很簡單,圍繞著一個家庭展開,李維傑和妻子在泰國打拼17年,帶著兩個女兒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這平靜的生活卻被一位不速之客打破。

大女平平在一次郊遊活動中被警方督察長的兒子素察迷奸,後者還拍下平平的不雅視頻以此來威脅她。雙面面對面爭執,在反抗之中,平平誤殺了素察。這一家人為了維護女兒,掩蓋了一切證據,與警方開始較量。

無論是性教育、道德問題,還是李維傑和督察長家庭的博弈和對峙,都非常的精彩。電影用有深意的對話和場面來拷問人性,給觀眾直擊人心的警示:不正確引導孩子,不止會毀掉自己的家庭,同樣會帶給他人傷害。正如電影海報上的文字: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從心理學的角度,電影《誤殺》用兩個家庭的矛盾和悲哀來解釋了"漏鬥法則"的一個道理:孩子小時候不管教,長大就毀了。無條件地縱容和滿足對孩子而言不是愛,而是傷害。

一、 《誤殺》中的漏鬥法則:孩子的扭曲思想是從家庭教育而來的

1、《誤殺》:不恰當的愛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電影中,素察一出身就含著"官二代"的金鑰匙,家庭顯赫,原本應該是一個令人羨慕、能接受最好教育的孩子。但是,素察最後的人生軌跡卻走向了歧途,這與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素察的媽媽是警察局的督察長,爸爸是政府的重要一員,雙親身居要職,素察更是生活的無憂無慮。可是,素察的家庭空有財富和權利,父母一心忙於自身的事業,卻從來沒有好好管教素察,沒有教他正直做人。

一次,素察在與同學打鬥的時候差點戳瞎了別人的眼睛,這本是素察自身的過錯。但是素察的媽媽為了護短,花了十萬元加上擺弄自己的權利,私了了整件事。這樣的做法沒能讓素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反而從媽媽身上學會了用權力和金錢擺平一切,成為了"物質和權力至上"的惡人。

無論做了什麼錯事,素察回到家會得到的只是媽媽爸爸的一味的原諒,就算自己變本加厲最後也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所以,素察漸漸地扭曲了自己的性格,以至於走到要迷奸女同學而仍不能認識錯誤的地步。而他自己也因此丟了性命。

父母愛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是不恰當的愛其實是害了孩子,孩子扭曲的行為和思想都是從不恰當的家庭教育中來的。

2、家庭中的"漏鬥法則":孩子小時候不管教,長大就毀了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漏鬥法則"。這個漏鬥好比是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漏鬥有兩個口子,一大一小,通常都是大口入小口處。這個心理學概念放在家庭教育中,指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應該由緊到松,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逐步放鬆放手,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過分緊抓孩子,孩子會失去獨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機會,所以他的身心發育不完善,沒有獨立應對各種事情的能力,不會自己做出合適的選擇。相反,給孩子過多的自由這就是放縱孩子,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原則,缺乏規則意識。長大之後,因為已經習慣了無拘無束包容放,所以走向社會的時候處處碰壁,以為自己在社會上也能橫行霸道。

素茶的媽媽習慣隻手遮天,用外物幫孩子擺平一切,而爸爸對於素茶的冷漠和殘酷是,使孩子必須訴諸外物來找到自我存在感。

爸爸是一位正在競選市長給的議員,他的工作非常忙碌,總是因為開不完的會議和活動,所以不能常常陪在速查身邊。在被告知兒子已經幾天找不到人的時候,爸爸只會冷冰冰地回應一句:如果星期一還沒有去學校上課,就把他的信用卡停掉。"

比起媽媽,爸爸對素察更加冷酷,他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只剩下信用卡和金錢。爸爸從來沒有關心素察,陪伴在他身邊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孩子都像素察一樣,所在的家庭中父親缺席,母親焦慮,要麼忙於應對工作,要麼疲於應付孩子。在產生矛盾的時候,親子之間總是針鋒相對,粗暴地摔東西,狠力地罵對方。而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作基礎,一切管教都是徒勞。如果在孩子最關鍵的成長期裡,父母不在身邊,也沒有通過其他方式對孩子進行情感連接,那麼又怎麼能夠期待孩子能長成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呢?

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說過:"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為或者心理問題,一定是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長大之後就懂事兒了"、"現在孩子還小,不用管太多"、"這只是小錯不用太著急"等等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的錯誤觀念。孩子在年幼的時候沒有形成對自我和外界成熟和完整的認知,缺少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這時候父母必須出手,通過限制孩子的行為,來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習慣。

二、現實中的 "漏鬥法則":建立情感連接,制定規則約束孩子的行為

要讓孩子端正行為,首先必須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孩子犯錯、不理解的時候,利用規則來約束他的行為。

書籍《偷影子的人》中寫道:規則是立足世界的經驗"孩子之所以在小時候常常做錯事,甚至誤入歧途,這根本上是一種缺乏規則意識的體現。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幫助他建立規則意識、約束孩子的行為,那麼孩子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

當孩子在觸犯規則的時候,父母應該要立刻制止並且糾正,如果時間一長孩子就會養成壞習慣,明辨是非的能力就無從培養。而且,父母的不管教、不理睬是對孩子錯誤行為的縱容,父母自身必須要做好榜樣,用規則來約束孩子。

其次,父母還需要建立適當的情感連接,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之所以會接二連三地犯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沒能在父母身上得到充足的情感安慰和反應。無論是過於疏遠還是過於溺愛,孩子都會造成"情感匱乏"的心理,而情感缺陷的問題更加普遍。

在日常生活中,儘管工作忙碌,父母也需要每天花一些時間來維繫感情,建立親子之間的"情感連接"。過程不需要很複雜,回家時的一個擁抱、睡覺前的一句晚安,還有對孩子的鼓勵,說"我愛你"等等,都可以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我是肉鬆醬呀,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哆啦A夢:「毀童年」的4個道具,小時候太單純,長大後越看越不對勁
    哆啦A夢:「毀童年」的4個道具,小時候太單純,長大後越看越不對勁 對頑皮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噩夢啊,跑也不能逃脫被媽媽打的命運!但是長大後,你不覺得奇怪嗎?這種道具也太怪異了吧!
  • 誤殺的結局是什麼 誤殺結局什麼意思 電影誤殺片尾有彩蛋嗎
    一方侮辱了自己的女兒,一方誤殺了自己的兒子;一方要拼死掩蓋事實,一方要忍痛查出真相,就像兩頭為了孩子而本能對決的母獅,兩個女人濃濃的火藥味甚至衝出了大銀幕。但遺憾的是,在溺愛中長大的他,正因為失去了父母在他第一次欺負別人時給予嚴厲教育的機會,從而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可以說,他是被愛誤殺的,溺愛是種軟暴力。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通過各種行為來試探他與世界相處的底線和原則,這時候的他,是無意識的,需要家庭正確的引導,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原生家庭不好好教育他,將來社會一定會補上這一課。
  • 誤殺的結局是什麼 誤殺結局什麼意思 電影誤殺片尾有彩蛋嗎(2)
    一方侮辱了自己的女兒,一方誤殺了自己的兒子;一方要拼死掩蓋事實,一方要忍痛查出真相,就像兩頭為了孩子而本能對決的母獅,兩個女人濃濃的火藥味甚至衝出了大銀幕。但遺憾的是,在溺愛中長大的他,正因為失去了父母在他第一次欺負別人時給予嚴厲教育的機會,從而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可以說,他是被愛誤殺的,溺愛是種軟暴力。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通過各種行為來試探他與世界相處的底線和原則,這時候的他,是無意識的,需要家庭正確的引導,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原生家庭不好好教育他,將來社會一定會補上這一課。
  • 誤殺彩蛋什麼意思 電影誤殺結尾彩蛋和開頭相呼應的
    誤殺彩蛋什麼意思 電影誤殺結尾彩蛋和開頭相呼應的  中國版《誤殺》的主創中,有六位編劇,每位編劇各有不同分工。從《誤殺》目前的口碑看,這次改編算是成功,沒有毀原作。我們終於不用再感嘆印度電影人的改編能力了。  2019年12月,由肖央、譚卓、陳衝主演的犯罪懸疑電影《誤殺》在中國上映,豆瓣評分7.6。
  • 小時候看沒注意,長大時再看覺得細思極恐的動畫片片段
    小時候非常喜歡看唐老鴨跟米老鼠,這給我們兒時帶來了無限的歡樂。而在這部動畫片中,有一個片段,那時看著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現在想想細思極恐。鴨子們的晚餐竟然是雞肉?不信的話,大家看看吧!
  • 類似《誤殺》的電影有哪些?
    電影舉一反三(簡稱「影一反三」),從一部電影中找到更多的樂趣,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本期話題:類似《誤殺》的電影有哪些? 其實很早之前就想要寫《誤殺》相關的文章了,主要是因為懶,哈哈,現在才動筆。
  • 臺詞致勝,電影《誤殺》中的這些臺詞真的讓人深思
    電影《誤殺》劇情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學歷不高但酷愛電影的父親,為了替女兒遮蓋「誤殺」罪行,以電影橋段為靈感,設計了一場完美無缺的「瞞天過海」大計,成功守護家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看看電影中有哪些經典臺詞。1.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 《愛麗絲夢遊仙境》:小時候看的是童話,長大後看的才是人生
    那時候看,完全是衝著女主愛麗絲去的,因為她美麗、勇敢,她是是主角。小時候看,覺得愛麗絲是那樣不懼困難,幫助地下王國的朋友們。但是長大後才發現,導演是想通過身為配角的紅皇后和白皇后這對姐妹,來告訴我們,小的時候看的是童話,長大後看的才是人生。
  • 電影誤殺結局是什麼?誤殺結局是什麼意思及含意解讀
    《誤殺》這部電影今年12月13日在中國上映。據悉,這部電影是被翻拍的,《誤殺》其實是一部印度的片子,這部電影一直受到了很多的關注。下面關於電影誤殺結局是什麼?誤殺的結局是什麼意思你看懂了嗎?來看一看。
  • 長大後成「白眼狼」的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先兆,希望你家娃沒中
    要說自己的孩子不孝順,父母都不願相信,不過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確實有一些孩子對「孝」的認知越來越稀薄。小時候一點不順心就對父母拳打腳踢,看似是孩子小不懂事,但從這個小舉動已經透露出孩子將來「白眼狼」的信號。有許多父母平時特別寵愛孩子,以為對孩子的愛孩子會讓孩子懂得感恩,但是卻成為了孩子「虐待」父母的籌碼。
  • 「女大十八變」,小時候長相普通的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好看?
    生在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大家對顏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在顏值高的娛樂圈,更是讓人格外關注,像是楊冪、歐陽娜娜、關曉彤都是童星出道,從小美到大,不得不讓人感嘆:「好會長啊!」如果孩子小時候長得不好看怎麼辦?
  • 小時候渴望長大,長大後渴望回到童年:天真和成熟從來就不矛盾!
    有沒有給孩子買玩具,買吃的,或者是自己童心未泯,獎勵孩子的同時,順便獎勵一下自己呢?又或者給年邁的爸爸媽媽保留一份童心,送他們一個兒童節禮物呢?記憶中小時候的父親總是兇巴巴地看著犯錯的我們,拿著手中的雞毛撣子總是說著最狠的話,但下最輕的手;總是在我們要了錢之後,看向自己所剩無幾的口袋裡,卻還堅強地問一句,「娃,夠麼?不夠這些都給你,爹沒有用錢的地方,不能苦了你。」帶著顫抖的手和幾乎哽咽的語音,聽來讓人倍感心痛!
  • 電影《誤殺》: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誤殺》是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由肖央、譚卓、陳衝、姜皓文領銜主演,秦沛特邀演出的劇情犯罪片,豆瓣評分7.7。該電影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影片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
  • 「小時候醜長大美」的孩子,一般有三種原因,俗稱「長開了」!
    關於寶寶的顏值,一直存在兩種爭議,一部分人認為:「小時候醜,長大了就漂亮了」,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小時候美,大了就會長歪變醜」,這兩種說法,究竟哪種靠譜呢?小時候好看會越長越醜?看著長大的童星,「分分鐘」力破謠言童星出身的楊冪,在小時候參加一檔講故事的節目,節目中楊冪瞪著大大的眼睛,講著小老鼠偷吃蛋糕的故事,看著樣子萌態十足,長大後也並沒有長殘,反而越來越好看,長大後的顏值,愈顯精緻。
  • 看·電影|解析《誤殺》羊之隱喻:嫌疑人Y的獻身
    1905電影網訊 以電影為橋,以審美為道,回歸電影本體,見證評論力量。《今日影評》特別策劃《看·電影》,50部近五年熱片,50位專業影評人,一堂電影深度賞析課,一場影評人實力大考。五月將至,影院卻仍遲遲未開。
  • 豆瓣8.5《誤殺滿天記》:不是所有父母給孩子的愛都是「良藥」
    19年底,一部《誤殺》「殺」入觀眾視線,最終以12.8億的票房,奠定了其在國內懸疑劇中排名第一的基礎。不少人都知道此部影片是改編於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而原片更是達到了豆瓣8.5的高分。不少網友評論原劇,「內容更驚險刺激,並且結局更大快人心。」
  • 肖央沒想到《誤殺》這麼火 拍攝之前故意不看印度版電影
    肖央沒想到《誤殺》這麼火  公映三周的電影《誤殺》依然熱度不減,佔據排行榜的前三,總票房接近8億元。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主演肖央坦承自己當初拍攝時內心深處「並不是很確定」甚至「有點悲觀」,看到現在的成績,他笑稱是「僥倖做對了」。
  • 當動漫中的角色長大成人,小丸子變宅男女神,海綿寶寶毀童年
    ,有不少畫師通過自己的想像畫出了這些動漫角色長大後的形象,看完之後粉絲們紛紛表示和童年看過的動漫角色差距巨大,甚至都認不出來了。長大後的阿拉蕾依然萌屬性爆棚,僅僅比起小時候的阿拉蕾多出了一絲成熟。而長大後的飛天小女警自然是歐美範十足,小時候的飛天小女警非常可愛,而長大後變得非常霸氣。
  • 《誤殺》裡的這些電影梗你看懂了嗎?
    原標題:高分電影的改編底線電影《誤殺》《誤殺》說是改編自印度高分電影《誤殺瞞天記》,其實並非終極根源,《誤殺瞞天記》自己也是根據另一部印度電影《較量》改編。有意思的是,兩部電影的口碑都極好,上映時差卻不過兩年,而且並非這個故事僅有的兩個印度版本,令人不禁疑惑:難道印度人的開掛力,也體現在自我繁殖力上?
  • 懸疑電影《誤殺》詳細劇情介紹
    今天小編推薦的是犯罪懸疑電影《誤殺》,影片評分7.7分,推薦指數3顆星。男主與妻子阿玉來泰國打拼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絡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母親得知女兒被侮辱,心如刀絞,晚上在倉庫和大女兒與上門尋釁的官二代扭打了起來,母親阿玉憤怒地嘶吼,卻無法阻止官二代的衝動與瘋狂,慌亂間鎬起人落,大女兒失手誤殺了侵犯她的官二代。小女兒還是個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但她目睹了媽媽和姐姐埋屍的過程。以暴制暴之後,由於死的是警察局長的兒子,脫罪的重擔就落在了男主的身上,男主選擇了同時間段偽造不在場證據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