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什麼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孝順」。都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再成功、再優秀,如果不孝順父母,不僅遭眾人唾棄,還喪失了人最寶貴的品質。
要說自己的孩子不孝順,父母都不願相信,不過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確實有一些孩子對「孝」的認知越來越稀薄。小時候一點不順心就對父母拳打腳踢,看似是孩子小不懂事,但從這個小舉動已經透露出孩子將來「白眼狼」的信號。
有許多父母平時特別寵愛孩子,以為對孩子的愛孩子會讓孩子懂得感恩,但是卻成為了孩子「虐待」父母的籌碼。
沒有父母想辛辛苦苦養出來的孩子是「白眼狼」,所以,在兒童時期的教育,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不能慣縱孩子的一些「臭毛病」。
長大後成「白眼狼」的孩子,小時候有4個先兆
1.隨意頂撞父母
3-10歲的孩子正屬於叛逆的高峰期,這時的孩子有了獨立的意識,有些不懂事的孩子生活中就會隨意頂撞父母、反駁父母。還總認為父母什麼都不懂、跟不上時代等,孩子有這個表現說明在孩子內心父母沒那麼重要,也沒有尊重父母的觀念,長大後也難有孝心。
2.不懂得感恩
有些孩子認為父母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早起給孩子做飯、給他清洗衣服、掙錢供他上學。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孩子不僅視而不見,還拿別人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做對比,這樣的孩子內心是自私、狹隘的,長大後更容易成為「白眼狼」。
3.習慣把錯怪在別人身上
孩子犯錯很正常,但是孩子習慣性把錯怪在別人身上,這說明孩子沒有「責任心」。例如有的孩子早上起晚上學遲到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心裡只怪罪父母沒有早點叫自己,這樣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也容易成為一個「白眼狼」的孩子。
4.自私貪婪
永遠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父母買禮物、給錢花就對父母好,只幹活沒有收穫就會心裡怪罪父母,對父母甩臉子、發脾氣,這樣的孩子最自私,也最沒有孝心。小時候就對父母刻薄,長大後也容易「虐待」父母。
生活中確實有以上這4個表現的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孩子也全在於家長的教育。如果教育不慎或者是過度的溺愛,久而必造成孩子心理叛逆、脾氣暴躁、依賴父母又不認同父母的想法。
如果家長明知孩子做錯了,卻總為孩子年齡小而找藉口不管教孩子,這樣的錯誤觀念就會在孩子成長中形成定局。孩子的品質要是出了問題,長大後就不只不孝順父母這麼簡單,在工作中、社會中也會成為人人唾棄的「人渣」。建議家長們從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忽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一但壞習慣形成了再想改正都難。
為了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不孝順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尤其是在3-7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好品質養成的關鍵期。幫孩子樹立優秀品質,我建議家長陪孩子一起閱這套《好孩子好品質系列》繪本書,這套書共分為12冊。
這套書以《3-7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書中包括了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閱讀書中的好品質故事,讓孩子從中收穫感悟,用溫馨的故事走進孩子的內心進行引導。養出孩子的好品質,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善心、懂禮貌人人都喜歡的孩子。
而且書中的每個故事都配有音頻,現在購買還贈送身高尺和禮盒套裝,不僅觸感好,書的邊角還做了彎曲設計非常貼心。這套書是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祝士媛女士傾情推薦,值得家長的參考。
在養育孩子時,我們不僅要給孩子提供溫飽、學習。家長還需注入耐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為愛孩子,而忽視了孩子品質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