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黛詩畫欣賞:再讀劉禹錫《賞牡丹》

2020-12-12 騰訊網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千黛作品:國色

少年時讀此詩,覺得真好,「唯有牡丹真國色」著實安慰了我私心裡特別喜歡牡丹,但又怕被人說富貴俗氣沒文化的小心理。「真國色」,也不知那時大家有沒有國花國色的評選,是劉禹錫的首創?還是他寫下了三五好友雅聚時的花談,還是楊玉環之後牡丹花的地位已經鞏固?反正這句明顯是完全自由的打心眼兒裡歌詠牡丹。接下來「動京城」,極為引人遐想。唐時的仕女畫裡,宮廷貴婦頭上的大朵牡丹,有著如今美國人大size汽車的舒暢霸氣,以及時代自然而然的富貴氣質。那時的京城,牡丹花的規模應該是不敢限量的。國際最頂級的大都市長安,美人云集,牡丹花的陣勢是不是可以一媲百裡平谷的桃花,庫肯霍夫的鬱金香呢?…………雲一樣的美人加雲一樣的牡丹,如此動起來的京城長安,豔霞高照,香浪滔天啊!哎呀,真令人無限憧憬。

千黛作品:無愧

少年時其實就記住了後兩句詩,所以每年春天、每次見牡丹的真身也好,圖片也罷,各種藝術化身……都會念這兩句。前兩年自己家種了牡丹,找來完整的全詩看,知道前兩句是「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與後面的「唯有牡丹」比較,似乎是劉先生貶損「芍藥」和「蓮荷」,自己也一直如此認為。今日入公園再看芍藥,除了葉片較牡丹尖而細外,花朵的大小顏色,花瓣的形貌,跟牡丹真的相差不大,一個「妖」字,也許牡丹「妖」得更厲害,何以芍藥便「無格」了呢?當然,劉禹錫並不知北宋的「四相簪花」,韓琦、王珪、王安石、陳昇之所簪之花,就是「妖無格」的一種叫「金纏腰」的芍藥花,而此四人後來都「格」為相爺!再說「池上芙蕖」,從唐太宗始,玄奘取經回來,佛教文化大大豐富了大唐從廟堂到野裡,從達官到百姓的文化與信仰,那麼佛教的宗花,象徵慈悲仁愛的「蓮荷」,怎麼淨少情了?大唐的多元融合文化精神,在劉禹錫這首詩裡顯得好沒氣場,好沒度量,誇牡丹,沒必要貶損芍藥和蓮花吧?

千黛作品:草本自清嬌

我曾說,疑問沒有答案時,邏輯和推理會更顯嚴密的趣味,聯想和猜測會更顯馳騁的暢快。再去翻劉禹錫的許多詩文個人經歷,我自己再解讀此詩,便有了五十歲的「新意」:劉禹錫的意思也許是這個樣子:你們看庭前的芍藥花也很妖嬈,卻沒有牡丹的規格;水池裡的蓮荷靜靜地開放著,人們對它卻沒有對牡丹那麼鍾情。所以,劉禹錫的「無格」不是說芍藥花沒有品格,而是說芍藥花沒有得到該有的對待規格;劉禹錫的「少情」,不是說蓮荷無情,是說人們對它們缺乏像對牡丹那樣趨之若鶩的集體熱情。劉禹錫要說的不是花,是人;是一種擇花時尚,是大家都去買「Prada」了;也可能隱喻著另一種擇人時尚,是大家都去搞金融投資了乎?如此解讀,也許只是劉禹錫流光飛逝的一閃念,也許只是小女子我流光飛逝的一閃念,不管怎樣,閃過去了,牡丹花都是一如既往地好大好美,好富好貴。噠噠噠噠噠,噠。

附詩

千黛作品:湘雲當眠此花下

《芍藥》

千黛

一調胭脂色

夢到廿四橋

西園訪芍藥

紅綾比丹綃

木本天富貴

草本自清嬌

簪上才人鬢

何需金纏腰

題記:今早,雙秀的芍藥賽牡丹地盛放,朵大香鬱,不輸牡丹。很長時間,一直分不清牡丹和芍藥,現在終於知道它們的最大差異:牡丹是木本,芍藥是草本。此詩亦感此而作,行詩中,揚州「四相簪花」的故事重現腦海:韓琦、王珪、王安石、陳昇之,好友聚宴,賞花抒懷。席間韓琦剪下四朵奇異的「金纏腰」芍藥花分簪,四人後來都官至宰相。《夢溪筆談》、《清波雜誌》、《龍文鞭影》、《閱微草堂筆記》等,均記有此故事。

故事雖奇,但令四人崛起的,絕非一朵具象的芍藥花。清初有兩個揚州人,有感於韓魏公宴客插花,一個是汪楫在《擬韓魏公宴客插花歌》寫道:「花須歷亂沾鬚眉」;另一個是王士禎的徒弟宗元鼎在《贈別王阮亭司李》中寫道:「芍藥昔簪才子鬢」 。兩句讀來,頗有味道。

2018.5.9

千黛作品:白蓮娜

《苦盈蓮》

千黛

熱穿蓮心苦意盈

十裡芙蕖照無明

江左馨風搖香葉

海右深韻唱晚晴

繫舟淡茗荷花渡

爭看霞飛湖上蜓

悠思佳人得好句

暫放詩筆剝蓮清

2018.7.7

千黛作品:水菩提

《牡丹》

千黛

卿家本是花中王

從來坦著大唐裝

百花皆是我儀仗

春陣緩緩殿後芳

可笑武曌不自量

醉旨昏令眾臣慌

此心本來存天下

趁興高遊去洛陽

2018.4.15

千黛近照

千黛:

詩人畫家千黛家學淵源,幼承庭訓。其父為著名國畫家王廣才,母親為樂隊指揮兼作曲家。千黛自幼習染詩書畫藝,對色彩與韻律,翰墨與書寫,哲思與妙悟時有會心。就讀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師承碩學,醉心傳統文化,日修夜讀,手不釋卷。北大師友評點其詩文博雅而醇厚,嚴縝而靈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北京大學教授程鬱綴先生說:「千黛的詩作源於勤奮和真誠的愛。聞一多先生曾說詩人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千黛詩作的'自然吟唱',也具有濃濃的愛,發自她內心深處。辛棄疾詞深山聞鷓鴣,千黛問鷓鴣,細膩情感自然流暢,引人深思。」

著名美術評論家劉曦林先生稱其「將詩文的修養運用到了繪畫中,有獨特'遷想妙得'的雅致與天趣。」

千黛崇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她在錘鍊詩畫表現形式時感悟到,藝道至簡,詩畫的極至,均顯「通和」「通美」之相:色彩即旋律,旋律亦著色;詩之書寫揮灑、畫之氣韻風行與內心的律動三位一體,理一分殊。

多種詩文畫作見於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京報》《三聯生活周刊》、《大眾日報》、《中國文化報》、《詩刊》、香港《文匯報》、《大公報》、《中國科技報》、《中國婦女報》、《紫荊》、《三月風》、《芳草地》、《公益慈善》、中新網、騰訊網、新浪網、搜狐網、鳳凰網、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網、大公網等媒體;澳門日報曾連載中篇小說《你還要什麼》;出版長篇小說《傾城之蝶》;策劃、編著有《歷代詩歌愛情佳句辭典》、《史記註譯》、《最後的戰爭》、畫集《天地大美》、個人詩集《問鷓鴣》等。

2011.8 參與組織統戰部首屆「和美西藏全國美術大賽」。

2012.4 首次採風法意瑞,收穫系列遊記。

2013.6 陪同齊辛民、王廣才、劉曦林青海採風,完成《三個兩百二十四歲的人》一文,後發表於《大公報》等各媒體。

2014.10 澳洲採風,收穫系列詩歌。

2015.4 山東採風,收穫系列詩歌。

2015.8 德法奧捷採風,收穫系列詩歌。

2016.6 參加齊辛民、王廣才、劉曦林等十畫家「情系東天山」哈密採風展覽,主持該畫展之學術研討會。

2017.5.19《傾城之蝶》《問鷓鴣》兩書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2017.6.11-6.18 於北京舉辦《千心黛韻》個人詩畫展。

2017.7.28 遊歷美國中西部,收穫系列詩歌。

2017.9.2 參與山東省美術館主辦的《仨老頭——齊辛民、王廣才、劉曦林匯報展》。

2017.10.18《問鷓鴣》《天地大美》兩書入藏山東省圖書館。

2017.12.28《五福臨門》、《綠憩》兩幅畫作,中華慈善總會收藏。

2018.2.28《傾城之蝶》《問鷓鴣》兩書入藏清華大學圖書館。

2018.3.15 應邀組織並參加「仁美冰魂冬奧雪韻」慶祝輪椅冰壺奪冠書畫主題活動。

2018.4.11《傾城之蝶》《問鷓鴣》兩書入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2018.4.28 隨同劉曦林先生等參加榮寶齋畫院和北京畫館組織的赴江西三清山、婺源採風,寫生詩畫作品見於《中國文化報》等多家媒體。

2018.8.14 青海寫生,收穫系列詩畫。

2018.10.15 義大利採風,收穫系列詩畫。

2018.11.26《傾城之蝶》《問鷓鴣》兩書入藏廣州圖書館。

2018.12.16 應邀參加太廟「仁美書畫展」。

2018.12.17 柬埔寨採風,收穫系列詩畫。

2018.12.28 浙江採風,訪西泠印社,收穫系列詩畫。

2019.1.11 峇里島採風,收穫系列詩畫。

2019.5.10 「歲月·碎月」「思念」「記憶」等十一首代表詩作見於《大眾日報》。

2019.4.16-6.18 隨同劉曦林先生景山、潭柘寺、溼地公園、十渡寫生,收穫系列詩畫作品。

2019.7.13 千心黛韻·千黛《問鷓鴣》詩畫賞讀會在京舉行,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等媒體予以報導。

2019.8.22 與北大學友英倫採風,收穫系列詩文畫作。

2019.11《傾城之蝶》《問鷓鴣》兩書入藏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

2020.1.15《傾城之蝶》《問鷓鴣》兩書入藏南京財經大學圖書館。

至2020.1,《問鷓鴣》詩集已入藏北大、清華、人大、復旦、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內蒙古大學、山東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山東省及廣州市圖書館。

相關焦點

  • 千黛詩畫欣賞:七夕是個「小團圓」節
    其實七兮(千黛繪)附詩:《七夕嘆》千黛共看闔家團圓期忍數銀光八淚目淚頭歡喜淚尾急仙遇卻無人間美摽有梅兮其實七2020.8.25千黛女士近影作者簡介千黛:詩人畫家千黛家學淵源,幼承庭訓。千黛自幼習染詩書畫藝,對色彩與韻律,翰墨與書寫,哲思與妙悟時有會心。就讀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師承碩學,醉心傳統文化,日修夜讀,手不釋卷。北大師友評點其詩文博雅而醇厚,嚴縝而靈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北京大學教授程鬱綴先生說:「千黛的詩作源於勤奮和真誠的愛。聞一多先生曾說詩人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千黛詩作的'自然吟唱',也具有濃濃的愛,發自她內心深處。
  • 千黛詩畫欣賞:記憶中的義大利
    真想穿越回去,等那驕傲的奧勒留沉思時,給他念念我的小詩《國王的拇指》,悱惻其心,好儘早廢止這野蠻的娛樂。無奈我的個人見識學識,和當時導遊的說辭實在有限,除了主觀欣賞與判斷,沒有再多考據和文獻支持。但至少說明八百多年前,我們人類還是善待聖待過一隻羊的。我也因此默禱,在這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能始終被好好珍惜。
  • 牡丹稱為國色在唐朝,洛陽牡丹名甲天下於北宋,看牡丹花趣事
    大和年間(827- 835 年),有一年春天快要過去的時候,文宗在宮中欣賞牡丹花,就問身邊人:「現在京城傳唱牡丹詩,誰寫的最佳?」侍臣告訴他中書舍人李正封的「國色朝酣露,天香夜染衣」這句極佳,文宗聽了也很讚賞,反覆品味了好長時間。當時文宗寵愛的妃子楊氏正好也在身旁,文宗就開玩笑地對她說:「你應該在梳妝檯前喝杯紫色的葡萄美酒,那么正封描寫的詩意就全都有了。」
  • 唯有牡丹真國色,9首描寫牡丹花的詩詞,牡丹花開,靜待欣賞
    牡丹是中國的名花,在中國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人們常用「國色天香」來形容牡丹,它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鬱。牡丹受到中國人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美麗的外表,更是因為他代表著富貴吉祥、繁榮興旺,是中國人最殷切的期望。同時,牡丹還象徵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的風範。中國文人也是對牡丹推崇備至,留下了很多名篇,一起看一看吧。
  • 於慈江點評「千黛」的《雪》
    「千黛」原創詩歌《想 雪》好想雪雪卻並不想我不免生雪的氣可是生氣有何用?於慈江點評:能詩善畫的千黛師妹看上去溫婉嫵媚、一派優雅,偏偏會在自己詩的小引、附註甚或標題裡,毫不遮掩地大曝自己對他人他物諸般垂涎、發呆之狀與痴迷、豔羨之態,讓人莞爾之餘,讓人不免小有大跌眼鏡之感之餘,很想跟著一起食指大動一番……
  • 劉禹錫很「女人」的一首詩,刻畫一美女素描,20字流傳1000多年
    今天這首詩,是劉禹錫唱和好友白居易《春詞》的作品,一看到題目,大概就猜到是一首關於春怨的詩了。劉禹錫在秋天都能寫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樣的豪放句子,世人只當他是感覺不到什麼春愁的,卻沒想到,劉禹錫的筆觸,亦可以如此的細膩。一起來看看吧!
  • 劉禹錫詩題名為《竹枝詞》,可詩中卻不見「竹」字,讀完長知識了
    如梅花、竹子、菊花、松柏、楊柳、荷花、牡丹等等,像王庭筠的「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白居易的「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楊萬裡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人都對詠花樂此不彼,也成就了許多經典詩詞。
  • 洛陽城中,牡丹花奼紫嫣紅,品牡丹詩詞,感悟大唐盛世的氣象
    劉禹錫筆下的牡丹,是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氣韻。牡丹在唐代,在百花叢中豔壓群芳,芍藥花與牡丹相比缺少一絲風骨,荷花與牡丹相比缺少了一抹情致。羅隱的這首《牡丹》詩,是牡丹花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富貴人家瓶中插著牡丹,女子云鬢上也插著牡丹,但牡丹之所以雍容華貴的韻味,不是因為生長在富貴之家,而是因為它們本身獨有的特質。李商隱的這首《牡丹》詩,可以說是借物喻人的佳作,藉助古代女性之美,表達牡丹隨風搖曳的綽約風姿。唐代詩人王建的這首《賞牡丹》,描寫了牡丹的美豔轟動了整個大唐,但是牡丹花期畢竟短暫,它也會隨著暮春的到來而枯萎殆盡,畢竟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
  • 掛牡丹畫有什麼寓意 當代擅長畫牡丹的畫家鄭曉京
    吉祥如意的牡丹國畫,擺在家裡的任意場所都能收穫絕佳的裝飾效果,在風水上,牡丹國畫也是百無禁忌的吉祥花鳥畫題材,能為家中帶來好風水、好運氣!因此,鄭曉京老師的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同時也是值得我們投資收藏的當代藝術佳作。牡丹畫擺放的位置有講究嗎?
  • 當代畫牡丹好的畫家,古稀高齡畫家石開寫意牡丹作品欣賞
    人間最美四月天,穀雨時節,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為了畫好牡丹,每到牡丹盛開的季節,畫家石開都要到山東菏澤、河南洛陽等牡丹之鄉寫生,將眼中的牡丹、心中的牡丹化為畫卷上的牡丹。畫牡丹好的畫家,石開先生筆下的牡丹色澤飽滿豔麗而不俗,筆墨韻味十足,鮮雅,和諧,變化生動,畫出了牡丹花的燦爛絢麗,畫出了繁榮昌盛。石開先生正在創作牡丹作品石開,原名張佩華,字石開,號五蓮居士、墨香山人,祖籍山東,現居北京。
  • 劉禹錫很有氣勢的一首詩,只是開篇10字,便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便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的一首詠月詩。顧名思義,劉禹錫詩中的月亮,不是尋常日子的月亮,而是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夜的月亮。
  • 花信風:牡丹唯美詩詞131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註:女皇-牡丹與武則天典故2賞牡丹[唐] 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唐] 劉禹錫2. 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唐] 徐凝3. 白花冷澹無人愛,亦佔芳名道牡丹。[唐] 白居易4.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唐] 白居易5. 花房膩似紅蓮朵,豔色鮮如紫牡丹。
  • 不賞揚州牡丹花,怎知春色如許?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詩出自劉禹錫的《賞牡丹》。可見古人對牡丹花的喜愛。揚州瘦西湖的牡丹花奼紫嫣紅洛陽的牡丹天下聞名。特別的時期,除了洛陽,在江蘇揚州的瘦西湖也可以賞到牡丹花。而牡丹花正是萬花會中的主角。牡丹花色澤豔麗,玉笑珠香,浪漫瀟灑,富麗堂皇,被譽為"花王"。又寓意國色天香,亦是我國的國花。「牡丹有許多品種和顏色。黃色、綠色、紅色肉類、深紅色和銀色是頂級,尤其是黃色和綠色是最貴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名貴的牡丹花品種。
  • 中唐大詩人劉禹錫性格剛毅,這十首詩境界高揚,含有濃厚的哲理
    其一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劉備,其二是唐中期的大詩人劉禹錫。後者被冠以「詩豪」的稱號,他在中唐與「韓孟」、「元白」分庭抗禮。劉禹錫的詩含蓄自然,境界高揚,尤其山水詩極有特色,半虛半實,每一首都是詩壇佳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劉禹錫的十首詩,體會文字背後詩人高揚的內心力量以及詩文中的哲理思想。
  • 賞花攻略,來西安牡丹苑邂逅百花之王
    唐朝皮日休也在《牡丹》一詩這樣描述: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竟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 說的就是牡丹的雍雅大方、富貴無雙。
  • 家居裝飾畫:國畫牡丹與什麼題材結合更吉祥有寓意
    庭前勺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唐·劉禹錫 國畫作為家居裝飾畫,牡丹這個題材是最常見的。古語有云:「牡丹,花之富貴也」雍容華貴,端麗嫵媚,兼有色、香、韻三者之美,令無數人為之傾倒。
  • 「印象派中國畫」折磨黛荷翁千遍萬遍
    《「印象派中國畫」折磨黛荷翁千遍萬遍》「生活虐我千遍萬遍,我待它如同初戀」,這是電視劇《裝臺》片頭曲裡的歌詞,原歌名叫個《不愁》,孫浩演唱。是的,生活,包括的範圍很廣泛。生活虐我千遍萬遍,我待它如同初戀,就這麼個意思,好好生活的意思。繪畫是藝術,而藝術,都說它來源於生活。所以,藝術,起碼是生活的一種印映,甚至有時藝術本身就是一種生活。在這個道理之下,繪畫,哪怕就只畫一幅畫,因為它是藝術,所以它映射著生活,甚至它就是生活本身,起碼是生活的某一部分。
  • 25首牡丹詩詞,來一場國色之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今天,湊巧讀到「元白」二人的唱和,以牡丹的花開花落寄喻彼此之間的「相思」(偷笑中……),遂整理了牡丹詩詞20首,在詩詞中,我們也來一場穿越時空的「牡丹之旅」吧!1《賞牡丹》(唐·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 中年人的詩詞:初讀不識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劉禹錫是唐朝寫懷古詩的大家,「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等都是寫盡歷史的滄桑。這首《蜀先主廟》也是劉禹錫的名作。蜀先主,就是三國時期的劉備。小時候讀三國,喜歡的是雄才大略的曹操、一騎當千的趙雲、運籌帷幄的諸葛亮、雄姿英發的周瑜……很少有人會喜歡哭哭啼啼的劉備。但是人到中年,才能讀懂劉備!
  • 王維寫牡丹的一首詩,短短20字「角度刁鑽」,後人傳唱了1000多年
    而王維是「詩佛」,他所用的目光,是帶著禪教靈魂的目光,是能夠深入萬事萬物內心的目光,也是一種理解一切,賞愛一切的目光。所以凡人眼中雍容富貴的牡丹花,在王維這裡,就展露出了不一樣的少女心事。此刻,牡丹花再也不是別人眼中的傾國傾城,而是一株為了春色漸晚而發愁的柔弱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