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起因:
午飯時間, 弈軒皺著眉頭說:「劉老師,我的牙掉了,還有血!」第一次經歷換牙的寶貝顯得有些緊張......
小夥伴們好奇的圍過來,紛紛分享自己的換牙經歷:
「沒事,我換牙的時候也流血的!」
「我第一顆牙齒拔下來時候,很疼,但是,第二顆是吃飯時不知不覺自己掉的,沒感覺!」
「我也有一顆牙晃動了,每次吃東西我都不敢用這邊牙,有點疼。」
「奶奶說下面牙掉了扔屋頂上,我剛張出來的牙齒有點比以前的牙大。」......
「大門牙,搖呀搖呀,誒呀,掉了呀!奶奶說:『上排牙齒丟床底,下排牙齒丟屋頂。』掉了牙,丟了牙,長好牙!」這是我們小時候聽長輩這樣唱過!
牙齒是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健康的牙齒,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大班幼兒正處於開始換牙的人生階段,大家對牙齒的話題也越來越感興趣。
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我班幼兒掉牙現狀,為了讓孩子們能減輕對換牙的恐慌心理,正確的了解愛牙護牙的方法,使幼兒坦然面對換牙、護牙,並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和孩子們隨機開展了一系列有趣的健康活動。
討論話題一:看看都誰換牙了?
孩子們圍成半圓形,親密的聊著自己的換牙經歷。我好奇的問:「寶貝們,都誰換牙了?」孩子們有的舉手,有的沒舉手。
我接著問:「那換了幾顆啦?」
這個問題引發了孩子們分享的願望,一場激烈的討論開始了:
宇宸說:「我已經換兩顆牙了,長的一樣大。」
雨晨說:「我長出雙排牙,媽媽帶我去醫院拔牙,好疼啊!」
靖凱說:「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帶牙套。如果換牙不好好保護,我也得去矯正,我有點擔心。」
李誠說:「大家張開嘴巴,我來數數看。」
糖糖說:「這樣可不行,很不衛生。」
樂楊說:「我換一顆,而佳凝沒有換,我們不一樣。」
怎樣才能知道大家換牙情況呢?
正在這時,機靈鬼俊程說:「我看老師每天給我們量體溫時候,總在格子裡寫數字,我們就像老師這樣,換了幾顆牙,我們就打幾個勾。」他們拿著老師平時用的表格單進行研究。
孩子們在這場討論中,聯繫生活和學習經驗,用舉一反三的方式解決當下的問題,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記錄,同時也學習了如何讀懂統計表,並在這個過程中調查到孩子們的換牙情況。通過對表格的填寫,孩子們更加清楚自己的護牙重點。
討論話題二:我的牙齒有個洞......
孩子們對於自己的身體中藏著的秘密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逐步了解自己身體的特徵以及生長過程中的變化,體驗著成長的快樂。在實施過程中,對於牙齒的變化是大部分孩子又好奇又害怕。孩子在面對自己從來沒有經歷的事情時,這個時期正是我們開展對幼兒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機。
「我有顆牙好像被蟲子咬了。」
「啊?!真的是蟲子咬的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們一起走進一個雞蛋小實驗:
實驗準備:可樂 糖水 醋 水 雞蛋殼
記錄表實驗方法:把蛋殼分別放進四種液體裡,進行觀察。
兩天後孩子們發現:
浩博說:放在醋裡的蛋殼變成了薄薄的一層皮,很軟。」
伊妍說:「放在可樂裡的蛋殼變色了,縫隙裡都是可樂的顏色。」
大翰說:「放在水裡的蛋殼沒有變化。」
嘉偉說:「放在糖水裡的蛋殼變得滑滑的。」
蛋殼還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我們繼續期待吧!
通過這個小實驗,我們知道了平時生活中,媽媽說,甜食吃多了對牙齒傷害很大是有道理的。蛀牙是因口腔不清潔,食物渣滓發酵產生酸類,侵蝕牙齒的釉質而形成空洞。
話題三:我們的約定
換牙期非常重要,通過和幼兒的討論後,班級開始了「愛牙護牙小行動」。
「小乳牙鬆動了,別用手指去摸它。牙齒鬆動會掉下,長出新牙樂哈哈。」師幼共同學習了有關「保護牙齒」的知識、兒歌。
孩子們掌握正確的刷牙步驟還及時鞏固了護牙知識。我們還一起分享了愛牙護牙小妙招。
佳凝說:「換牙時別總是舔牙齦。」
凱凱說:「不能吃太硬、太酸、太甜的食物。」
益銘說:「多喝牛奶補補鈣。」
心語說:「要記得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與此同時,班級群裡的孩子們進行班級群打卡《爭做護牙小明星》活動。
在班級,孩子們餐後及時漱口,裝好半杯水,咕嚕咕嚕吐出來,養成愛漱口的好習慣。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生活是孩子們學習的大課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通過一系列的教育互動,讓「愛牙護牙,從小做起」不僅僅是每個孩子的口頭承諾,更是每個孩子應該身體力行的事情,用正確的方法保護自己的牙齒,勇敢面對換牙過程。擁有一副健康的牙齒,才能以燦爛的笑容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