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章翌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已成為杭州市2020年度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去年12月,杭州市教育局發文,要求在2020年上半年啟動試點,對全市各類幼兒園保育員開展新一輪培訓工作,推動「保教結合」,提升保育員的專業性。
作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的全省試點,下城區率先破題。最近,一系列關於0-3歲保育員的專業集中培訓正在協和幼兒園展開。
培訓承辦方心陽幼幼總顧問蔣莉,作為杭州教育界一位標誌性人物,從崇文實驗學校校長到上城區教育局局長、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再回歸原點,從行政管理崗位回到教學一線,從事師訓,她的每一步都在杭州教育圈裡引起不小轟動。
在培訓現場,蔣莉說,關注「教保合一」,推動保育員專業化發展,這是件她很久之前就想要做的事。
保育員的重要性遠超家長想像
他們對孩子的影響不能被替代
孩子幼兒園怎麼老咬人?上了小學怎麼總是做不完作業?「很多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後面臨的問題,其實根源就在0-3歲這個階段。」蔣莉說,這個階段被稱為「黃金1000天」,接近95%的大腦結構在這個階段已經發育成熟,「0-3歲託育服務是一切教育服務的原點,是影響一個區域未來人口素養的奠基工程,具有長遠價值。」
而這其中,保育員群體是一個又重要又被人們忽視的群體,「保育員太重要了,可能很多家長包括保育員自己覺得,他們就負責打掃衛生就好,但是他們和幼兒接觸時間多、交流多,對嬰幼兒的行為習慣、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蔣莉說。
但目前保育員還存在不少短板。記者採訪當天,培訓現場朝暉五區幼兒園一位保育員戴著眼鏡,認真記著筆記,「我自己的女兒也上過幼兒園,所以之前更多是憑藉經驗,沒有經歷過這方面的專業培訓。」她遇到的困惑是不少保育員缺乏專業性的縮影,「課後我和保育員交流過,確實專業訓練不夠,遇到突發情況就會不知所措,而且喜歡給孩子貼標籤」,蔣莉說。早些時候,下城區教育局做了一項調查,系統總結了目前保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偏低、對自己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與家長缺乏溝通。而這些也成了這次培訓的講授重點,蔣莉覺得,最主要還是給他們傳授一種意識理念, 「只要跟孩子相關就是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專業知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念,我們希望給保育員能站在兒童的視角上想問題,帶著職業榮譽感去做事。」
一次持續、高強度的專業培訓
讓保育員們覺得來對了
這次現場70名保育員、保健老師,一共要參加12天90個學時的培訓。線下集中培訓四天,兩天體驗式培訓,五天線上培訓,一天提升式培訓。強度之大,內容之豐富,讓不少參加的保育員印象深刻。
綠洲花園幼兒園的周老師,是參加這次骨幹保育員培訓的老師,在溝通中她提到這次培訓非常專業,「我了解了孩子為什麼粘人的原因,是因為不自信,而寶寶不自信是跟他家庭教養中的方式,以及父母和寶寶之間的關係是有關聯的,深刻認識到我們不僅要管好寶寶在幼兒園期間的一些生活和學習,還要去影響家長們學會科學育兒。」
朝暉五區幼兒園保健老師葉老師覺得這次培訓很值,她之前作為助產醫師,了解到很多醫護專業的內容,通過這次培訓讓自己很全面系統地了解了背後的育兒邏輯,「我原來只知道要管好寶寶的吃喝拉撒睡,現在我知道了,我們應該要知道小朋友上幼兒園哭,他其實是想要學習,想要運動,想要交友的信號,我們必須得提供一些方法引導孩子喜歡幼兒園生活。」
而保育員的職業技能標準也在不斷完善的路上。2020年,蔣莉擔任總顧問的心陽幼幼託育園師資培訓平臺——杭州幼幼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與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發了《嬰幼兒託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整理研發了一整套體系化的託育員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大綱和課程,包括這次培訓在內,已經舉辦了6期,惠及近500人。
編輯 楊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