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組織管理:組織職能與組織分工

2020-12-14 天博智匯企業課堂

組織管理是企業運營的基礎,組織管理的優劣直接關係到企業運營的優劣。企業運營必須建立在組織管理之上,組織管理是企業運營的根基。缺乏組織保障的企業運營是不可能順利進行的。

實際上,企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從組織管理中找到病根,只是很多企業管理者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作為企業管理者,必須要對組織管理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它的運行規律,合理構建組織系統,並確保組織系統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組織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對組織進行的管理。組織是一個系統,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要素構成的系統。因此,實施有效的組織管理,必須首先了解構成組織的關鍵要素、這些要素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只有把這些關鍵要素理順了,才有可能做好組織管理。

那麼,組織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筆者根據自己的管理實踐,將組織管理的核心要素分為六大類,即:組織職能與分工、組織業務與流程、組織執行與監督、組織責任與權利、組織控制與協調、組織信息與反饋。筆者將用六個小節對這六大核心要素分別進行闡述。

本節重點闡述組織職能與組織分工。

組織職能,就是組織的功能和作用。

組織分工,就是將組織功能分配給不同的功能模塊。

先舉個例子:

人體是一個組織,更是一個複雜的生命系統。人體一共有八大系統,即: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人體的八大系統就是人體的八大功能,起著不同的作用。這些系統各司其職、相互分工、協調配合,使人體各種複雜的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如果人體某項功能缺失或者不健全,那這個人就是殘廢的、不健全的,就會對生命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醫院對胎兒進行的定期檢查,就是要通過檢查發現胎兒遺傳缺陷和身體缺陷,確保胎兒各項身體功能發育正常。

企業也是一樣,它首先應該具備相應的功能。這些功能從組織管理的不同方面發揮作用,相互分工,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支撐著企業的運行。

企業只有首先具備了相應的功能,才可以實施相關的管理活動。這也是為什麼組織管理必須首先進行組織功能設置和組織功能分工的原因。這是組織管理的第一步,不能逾越。

如果這一步沒做好就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組織功能管理這一環節來解決。企業管理改善基本都是從組織改善開始的,就是這個道理。

企業的生命力來源於組織功能及其作用的發揮。

當組織缺乏相應的功能,或者這些功能不能有效發揮時,就不能為企業運營提供健康的生命支持,企業就是殘廢的、病態的,企業運營就一定會出現各種問題。這已經有很多前車之鑑,不要不相信。

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生產計劃管理職能,導致生產運營系統混亂。比如,生產計劃即將在生產部門執行,而物料卻供應不上,原因是採購計劃還沒有完成,倉庫沒有物料發放;設備維修保養計劃與車間生產計劃不匹配,導致設備維修保養進度跟不上生產進度需求,馬上就要進行生產了,設備還沒有準備好,等等。這些問題的產生,就是因為企業的生產計劃管理職能缺失或不完善,從而導致整個生產運營計劃失調而產生的。

如果企業沒有品質管理職能,產品能保證質量嗎?

有人會說,品質是製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沒有品質管理照樣可以做好品質。

真是這樣嗎?

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企業可以沒有品質管理部門和品質管理崗位,但一定要有品質管理職能。

如果企業真能把「品質是製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這個理念貫徹實施到位,不要品質管理部門,不設置品質檢驗崗位,也是可以把品質做好的。但前提是,生產部門和生產人員要同時具備品質管理職能。

品質管理的好壞跟有沒有品質管理部門和品管人員沒有必然聯繫,但一定跟有沒有品質管理功能有必然聯繫。生產人員進行自我品質管控,其實就是在履行品質管理功能。

在倡導全員質量管理的今天,如果一個企業的生產製造部門能把產品製造和品質控制完美結合起來,那無疑是更好的管理方式。它不僅節省了品質管理成本,而且真正實現了全員質量管理的理念,並把「品質是製造出來的」口號轉化為實行行動。在這種理念下,製造部門即承擔了產品製造功能,也承擔了品質控制功能,並沒有把品質管理功能排除掉。這一點,管理人員一定要注意。

如果企業缺失行政後勤管理職能,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了,員工還怎麼能安心工作?這麼簡單的道理,應該不會有人不明白吧?

所以,組織管理必須根據企業需要健全組織功能,並進行合理分工。否則,企業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組織,組織功能和分工是組織成為一個組織的前提條件。

一個企業的組織功能是否完善,可以從企業的組織架構中看出一二。組織架構的一個最基本作用就是明確組織的各項管理職能,這在職能性組織架構中最能體現。

組織功能設置是組織管理的首要任務,組織管理後續工作都是基於組織功能展開的。當組織缺失某個功能時,就不會產生相應的工作任務,我們稱之為功能性缺陷。比如,很多中小企業沒有財務預算職能,那麼企業的成本預核算工作就基本缺失;即使有,也可能會做得不夠專業、不夠標準和不夠規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當一個企業的組織功能不完善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組織優化,調整組織架構,增設組織功能。在組織初創期,這一工作必須要做到盡善盡美,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相關焦點

  • 人力資源管理——有效組織的7S模型
    企業現場管理工作中對人、機、料、獨特的管理辦法·因為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節約(Save)、所以也中7S管理辦法;人力資源管理當中,對於評估組織的有效性分析同樣有一個
  • 企管小百科:組織結構圖
    組織結構是組織的全體成員為實現組織目標,在管理工作中進行分工協作,在職務範圍、責任、權利方面所形成的結構體系。組織的分工與授權是企業正常運轉的基礎,它通過規範部分及崗位分工和權責來明確工作職責,支撐企業戰略規劃目標實現,為企業業務開展提供保障。
  • 領導者的組織管理三部曲
    自己做事、做事用人、用人做事是領導者的組織管理三部曲,也是領導者的組織管理三個臺階,更是領導者的組織管理兩次轉型。自己做事按照企業的生命周期論,創業期的領導者組織管理,毫無例外的是自己做事的方式。一是,一個企業的創建通常源於創始人或創業團隊的構想;這種構想變為現實,需要親力親為。
  • 陳春花: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組織結構
    在管理職能的安排上,組織結構是要解決權力和責任的相互關係的,最為重要的是,組織結構必須保證權力和責任是匹配的。只有在匹配的權力和責任的關係中,組織管理才會有效發揮作用。所以組織結構需要清晰地設計出溝通線、控制線、責任線和權力線,其中權力線和責任線是組織結構的縱向安排,溝通線和控制線是組織結構的橫向安排。
  • 今年環境變了,組織架構怎麼設計?
    我們在做企業諮詢的時候,老闆們一提到改革,就覺得自己的組織結構需要調整,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企業的組織結構應該怎麼設計?在一些中小型企業裡,老闆想怎麼設計就怎麼設計。他想設立8個總經理,把自己的表弟都放進去,公司的結構最終就按照他的意願定型。
  • 淺談某建工企業海外國別公司運營管控與組織體系管理
    管控方案需進一步明確總部和國別公司各自的功能定位,並依據責權對等的原則,明確總部和國別公司各自的管理責任,在此基礎上,對總部及國別公司的組織架構進行設計。同時為滿足其他業務管理的需要,應確定總部的部門設置及其相應職能,並使職能劃分與流程相一致。組織架構和部門職責明確後,依據「精幹高效」的原則進行各部門內部的崗位設計,從而將部門的職責分解到崗、到人,最終實現戰略落地。
  • 正略諮詢:集團化能源企業的組織模式和管控模式分析
    一、集團化能源企業組織模式組織模式是企業內各部門的分工協作以及決策劃分體系。對於集團化能源企業來講,一套科學合理的能夠伴隨戰略發展要求不斷優化的組織架構體系是其存續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組織架構與戰略發展要求的不匹配會阻礙企業的發展,嚴重的甚至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而適當地調整和優化企業的組織架構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01、組織架構類型及示例能源企業在集團化發展之前一般是傳統的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集團化後常見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區域式組織結構、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矩陣式組織結構等。
  • 典型案例|企業如何進行有效的組織管控與薪酬績效改革
    板塊發展專業化:總部部門應建立為業務板塊提供指導、監督、服務與資源支撐的組織架構,明確分工,提高管理效率。板塊內部需要通過組織和機制的建設,加強運營資源的協同、整合,以實現板塊整體與個體的競爭力。為此,聯合項目組首先進行了管控模式的梳理。
  • 聚焦組織管理對標提升:GE「快速工作法」華為「鐵三角」及其他
    在此基礎上,組織管理對標的開展,還應形成兩個聚焦,第一是聚焦企業組織成長;第二是聚焦組織適應力與組織效率。相應的,組織管理對標的展開也應從這兩個維度展開。同時,隨著我國優秀企業普遍進入集團成長階段,對集團化管理、法人治理和關鍵職能組織管理創新的組織對標重要性也日趨凸顯。
  • 中小型企業建立完整的組織架構
    小傑向其解析,麻雀再小五臟俱全,再小的企業也要有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是把公司的目標分解,按不同的職責內容設定部門,再由部門為單位完成工作目標。專業的事情應該由專業的人去做。確定了企業總體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方式和工作內容,接下來就是把工作內容分類,以部門為單位分工、梳理工作流程、明確每個部門的職責和權利。
  • 如何通過流程和組織管理確保戰略規劃到執行(華為經驗)
    不管怎麼樣,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時間不停地往前走,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得往前看,努力追求更大的理想。歲末年初,許多企業開始做戰略規劃,也有一些企業借鑑華為的做法,每年滾動做戰略規劃(SP,3-5年的目標和業務計劃),再確定下一年度的BP(當年度的業務計劃)。
  • 組織診斷神器 – 六個盒子的應用(一)
    戰略決定了企業的目標和方向,是做正確的事,對於企業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但光有正確的戰略,沒有匹配的組織能力,戰略也無法有效地執行,所以企業必須不斷的提升組織能力,而組織能力是否能夠匹配當下的公司發展,就需要進行組織能力的診斷,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有用的組織診斷神器,韋斯伯德的六個盒子
  • 公安部機構職能簡介與公安機關組織架構說明
    公安部機構職能 2019年7月公安部組織改革後,新的組織部門發布,但是目前的資料只有公安部網頁機構職能這段話,一哥認為有必要做次收集整理。為加強對移民及出入境管理的統籌協調,更好形成移民管理工作合力,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公安部的出入境管理、邊防檢查職責整合,建立健全籤證管理協調機制,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由公安部管理。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
  • 凱輝創業聯合創始人楊國安:VUCA時代 企業應具備3+1組織架構能力
    未來的VUCA時代,企業需要打造3+1的組織能力,現在傳統的組織模式就是跟3+1組織能力不匹配的,甚至我認為是背道而馳。我們現在主流的組織模式叫什麼?我把它叫做管控式的課程組織,大概是在100年前,由兩位科學管理學派的大師在學習了德國的軍隊跟天主教堂的組織模式延伸出來的。
  • 組織能力強的企業,都做對了什麼?
    若非如此,也不可能派出一組組的管理人員進駐到被投企業的高層了。 我的團隊最近在深度研究美團和字節跳動,他們的組織能力也很突出。美團的組織結構高度靈活,中後臺幾經分拆和合併,隨戰略而變。尤其是,美團的人才隊伍也在更替,幹嘉偉、王慧文等核心人物不停離開,但美團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肯定是人才供應鏈的標杆。
  • 法談公益:社會組織如何高質量發展?
    由於社會組織有一定的政治屬性,所以中國提出了雙重管理體制,從1998年以後制定的三個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條例)都是規定的雙重管理體制(即有一個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另外,以前成立社會組織需要一定的政府背景,所以中國的社會組織都是有很強的政府職能的,尤其是行業協會商會。
  • 湖北十堰:發揮組織職能 保障疫情防控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湖北十堰市切實發揮組織部門職能作用,選派幹部下沉社區、組建「黨員突擊隊」、發動人才募捐、出臺實施激勵幹部人才措施,推動在難防的社區中彰顯幹部模範、在難管的網格裡聚集黨員力量、在急需的地方匯集人才資助、在險重的任務中體現幹部人才擔當,切實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保駕護航」。
  • 固化人才培養基地職能 江蘇大學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籤約合作
    國內外專家、企業代表齊聚,探討「一帶一路」農業現代化國際合作發展。論壇上,江蘇大學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線上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推進國際科研、學生國際組織實習、會議組織等項目。江蘇大學的發展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密切相關,學校曾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人才培養基地,建校之初就承擔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小型農機製造培訓班等13屆援外培訓。
  • 騰訊的組織能力是什麼?
    基於騰訊高級管理顧問楊國安教授的「企業持續成功=戰略*組織能力」的方程式,看股價,騰訊的確可以算持續成功,如果沒有很好的組織能力,肯定走不到現在。業界的說法是,阿里的產品是幹部,字節跳動的產品是公司,那麼,騰訊的產品就是字面意義的「產品」嗎?如果不是,騰訊的組織能力是什麼?
  • 企業數位化增長的3大支柱:技術、組織、運營
    它們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以為企業提供所需的工具和技術,落地增長實踐。 2. 組織:培育富有活力的增長文化 增長團隊的組織架構和組建方式在建立數據驅動增長的企業文化中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