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全時域馳騁天地間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空降兵70年發展建設紀實
□ 本報記者 陳麗平
□ 本報通訊員 蔣 龍
70年薪火相傳,70年砥礪前行。
70年乘風破浪,70年逐夢強軍。
9月17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空降兵成立70周年紀念日。70年來,空降兵部隊繼承和發揚上甘嶺黃繼光精神,在履行任務中艱苦創業,在改革探索中奮進前行,在應對風險中經受考驗,成為一支具備快速反應、遠程直達、立體突擊能力的重要制勝力量,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中發揮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空降兵始終按照習主席擘畫的強軍戰略,堅定追隨、矢志打贏、科學抓建,在部隊轉型建設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全新的面貌砥礪前行、不斷奮進,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空降兵不懈奮鬥。
賡續紅色血脈
在看齊追隨中書寫絕對忠誠
這是一支生來就自帶紅色基因的英雄部隊。
黨中央、毛主席一向重視並善於運用奇兵制勝,對空降兵這種能夠插入敵後的尖刀部隊,有著迫切的願望,1949年開國大典剛結束,就著手起草組建空降兵部隊的決定。
1950年9月17日,來自40個軍級單位的5053名精兵強將雲集古城開封,加入新組建成立的空軍陸戰第一旅,空降兵從此誕生。
部隊一成立就擁有139名戰鬥英雄、2895名功臣模範,這在歷史上都是少有的。特別是各級幹部,雖絕大多數降級使用、高職低配,但都義無反顧、踴躍加入。
上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中央軍委作出擴建空降兵的重大決策。1961年3月,戰功赫赫、威震敵膽,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一戰成名的陸軍第15軍聽令改建為空降兵第15軍,如猛虎添翼、振翅雲巔。
從此,特級英雄黃繼光,一級英雄邱少雲、孫佔元、柴雲振等成為空降兵部隊最閃亮的坐標。 從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基於軍委「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空降兵在山地叢林、峽谷河流等各種複雜地形地貌環境下遂行軍事任務的能力不斷提高。
1981年9月,4000餘名空降兵官兵參加「802」華北演習,空降兵方隊邁著矯健的步伐接受鄧主席檢閱,他稱讚空降兵方隊走得不錯,要向全軍推廣,全軍要以隊列訓練為突破口,加強軍隊正規化建設。
1992年,在全軍縮編的情況下,中央軍委果斷作出擴編空降兵的重大決策,把空降兵由廣空劃歸空軍直接領導,列入首批應急機動作戰部隊重點建設。1998年,1.5萬名空降兵官兵戰鬥在最危險的荊江大堤,看到高高飄揚的上甘嶺黃繼光戰旗,江主席動情地說:「上甘嶺精神永遠活在我們軍隊的心裡;黃繼光英勇奮戰的精神也永遠活在我們廣大軍民的心裡。」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1.1萬名空降兵官兵第一時間奔赴災區。「空降十五勇士」4999米驚天一跳,感動了國人,震驚了世界。在汶川特大地震救援進入最關鍵時刻,胡主席親臨什邡市鎣華鎮慰問災區群眾和空降兵官兵,稱讚空降兵的英勇和無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站在時代和戰略的高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人民軍隊的強軍目標;著眼空軍戰略轉型,提出「加快建設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等重大戰略思想,為空降兵建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南。
2017年,在全軍裁減員額30萬大形勢下,空降兵不減反增,實現體系重構、力量重組、功能重塑。戰力換擋提速,充分體現了中央軍委、習主席對空降兵建設運用的戰略考量和一直以來的重視關懷。空降兵官兵倍感光榮、無比振奮,一門心思練兵備戰、練強能力本領,先後3次參加閱兵任務,以一流的標準、威武的氣勢向世人展示了新時代空降兵精神風採。
70年來,正是堅定不移地聽從黨的指揮,才保證了空降兵在重大原則、各種風浪挑戰面前經受住考驗,在各類演習演練和國際軍事舞臺上贏得一個個非凡榮譽,在非戰爭軍事行動和轉型建設中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緊盯使命任務
在創新發展中提升打贏能力
肩負特殊使命,新中國第一代空降兵官兵從起步就選擇了一條充滿風險和挑戰的超常規發展步調。
空降兵成立之初,物質條件匱乏,當時只有幾架老舊的美制C-46飛機和蘇聯的伊爾-12飛機,官兵利用80多米的傘塔練習跳傘。依靠簡陋的設施訓練,一旦出現險情,極有可能出現嚴重後果。但憑藉戰爭年代培養出的勇敢戰鬥精神,官兵們書寫了一次次傳奇:
——組建11天,62名傘兵完成新中國首次升空跳傘。
——半年內,全體官兵完成普及跳傘。
——9個月後,參加臨淮關進攻戰鬥聯合演習,形成了連規模空降作戰能力。
到上世紀50年代末,他們連續攻克水上跳傘、夜間跳傘、高原跳傘、亞熱帶地區跳傘以及丘陵地帶跳傘等一系列課目,迅速形成「越點攻擊、立體跨障、垂直打擊」的戰鬥能力。
1961年,由於使命任務變化,空降兵由師擴編為軍。編制的改變不僅是人數,而且是裝備建設、人員素質、戰術戰法的綜合提升,以及空運、空投和空降等空降兵核心軍事能力的全面提高。
小興安嶺雪山老林空降、廣西熱帶原始森林野戰生存、海拔4600米喀喇崑崙山高原試訓、人跡罕至的南海孤島實兵演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加快從陸軍到空降兵的轉變,空降兵練兵足跡遍布全國,空降作戰能力穩步提升,先後被確定為空軍戰略預備隊、軍委戰略預備隊和首批應急機動作戰部隊。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央軍委把空降兵列為重點建設部隊,空降兵部隊的發展由此步入快車道。這一時期,空降兵自主研製出抗風性能強,著陸速度、衝擊力小的傘兵—X型傘,部隊空降手段更加靈活。
此後,空降兵的傘具裝備快速更新換代。2003年8月,空降兵又成功推出新型武裝翼傘。它採用主傘與備份傘一體化背式結構,具有超強的穩定性和滑翔功能,使空降兵具備了在空中「操槍弄炮」的能力。
如今,主戰圓傘、高空翼傘、低空傘、雙人傘等10餘種不同型號、性能各異的傘具相繼列裝部隊,使空降兵進入戰場的手段更加豐富多樣。
發生巨變的不僅僅是傘具裝備。上世紀90年代,世界先進國家的空降兵重型裝備實現更新換代,重裝連投、帶彈空投等難點問題盡數解決。看到差距,空降兵部隊奮起直追,利用國防科研技術新成果,8年內實現在空降空投領域三級跳:
——2002年6月,黃河灘頭,重型裝備的空降空投取得歷史性突破,保證了各種車輛、火炮等大型裝備能隨機空投,為重型裝備伴隨空降作戰創造了技術條件。
——2005年8月,在膠東半島,重型裝備3件連投實施成功。中國繼美國、俄羅斯等少數國家之後掌握了這一關鍵技術,使空降兵遠程突擊能力實現歷史性突破。
——2008年9月,內蒙古某訓練場,首次實施人員和重型裝備同機空降,空降兵快速機動能力躍上新高度。
與空降空投技術進步同步,一批批專用空降兵武器裝備陸續進入空降兵部隊:適合空降突擊作戰的步戰車、突擊車、速射炮相繼形成空降作戰能力;飛翔在萬裡藍天的武裝直升機、各種型號的運輸機也走進空降裝備行列。
裝備升級帶來戰法革新。空降兵在北國寒區、高原戈壁、島嶼島礁,在各種極端環境和特殊氣候條件下,一次次砥礪勝戰刀鋒。
春華秋實。空降兵逐步從過去單一的輕型化武裝力量向重裝機械化突擊力量發展,作戰樣式由單一向多元合成跨越。目前,空降兵部隊已經具備高空5500米、低空260米全裝傘降和重型裝備空投、大規模集群傘降能力。
瞄準世界一流
在改革強軍中實現換羽奮飛
今年5月初,新型輪式裝甲車列裝空降合成旅。有媒體評論稱:空降兵如虎添翼,高機動作戰優勢將得到最大程度釋放。這是新時代空降兵加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隨著維護國家安全利益需要和使命任務拓展,空降兵立足新時代新使命,瞄準建設世界一流兵種部隊,不斷加快轉型建設步伐。
2017年,改革空降兵部隊實現革命性力量重組、體系重塑,突出空降合成、空中突擊、作戰支援等新質力量建設,作戰部隊採取合成化、模塊化編組,既利於兵種內部合成、重點備戰,也便於聯合作戰、抽組使用。
調整改革後的空降兵,指揮層級更加扁平化,作戰力量更加模塊化,支援保障更加專業化。整編當年,空降兵即以全新面貌參加建軍90周年沙場閱兵,按照聯合作戰力量編成,以營基本作戰單元全程參演參閱,全流程全要素實施特戰引導、突擊行動和作戰保障等課題。
近年來,空降兵部隊主動適應新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重塑「平戰一體、戰建合一」的兵種建用模式,先後與各大戰區對接研究制案、常態赴各戰略方向參加聯合演練和戰法打法驗證,探索並建立起與作戰任務緊密相連的指揮運行、力量編成、作戰運用、體系支撐、聯勤保障等制度機制,在融入聯合作戰體系上實現更多突破。
多維立體投送兵力、殲擊航空兵開闢通道、電子力量全程攻防、偵察情報體系支撐。去年年初,所屬某旅在某戰略方向聯合作戰體系框架內,整旅建制奔赴極寒地域展開聯合作戰演練,內容由全要素向全體系轉變,重點檢驗體系制勝戰術戰法,全面錘鍊聯合作戰能力。
與此同時,瞄準發揮兵種特殊優勢,空降兵持續錘鍊「快、遠、重、特」等核心作戰能力:
——快速反應能力。建立高效指揮作戰指揮鏈條,常態開展指揮所戰備值班演練和等級部署指揮演練,規範空降戰備出動流程,縮短部隊作戰反應時間。
——遠程投送能力。採取空地一體、軍民融合等多種手段,檢驗和錘鍊部隊整建制從戰略腹地到各個方向的遠程投送本領。
——重裝空投能力。依託伊爾-76、運-20等大型運輸機,強化成建制、大規模重裝空投能力。目前,部隊已熟練掌握重型裝備多件連投、重裝帶彈空投、人裝同機同降等核心技術。
——特種傘降能力。狠抓翼傘高空滲透、超低空傘降、雙人傘降、夜間集群傘降能力,部隊先後完成整建制翼傘滲透、超低空傘降突擊等險難課目訓練,豐富了部隊遂行多樣化空降作戰任務能力譜系。
一次次創新,一次次突破,讓改革重塑後的空降兵具備一流作戰能力水平。去年9月,在「中部—2019」中俄聯合軍演中,空降兵參演部隊成建制實兵空中進入、實裝帶彈空投,著陸後快速機動突擊、精確摧毀目標,圓滿完成任務。外媒評論:空降兵全方位的空降訓練具有鮮明的特色,顯示出令人矚目的威懾力。
在「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下,空降兵緊盯擔負的使命任務,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始終瞄準世界一流標準,不斷推動空降兵由多元力量複合組成向多能模塊體系合成跨越、由區域戰術配合向全域戰役突擊跨越、由全疆使用向全域到達跨越,一支在未來信息化條件下能夠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空降勁旅正快步崛起。
[ 責編:袁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