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那個星期天》我們將從作者簡介、生詞積累、課文結構和表達情感的方法四個方面來進行展開。
作者簡介史鐵生是中國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散文《我與地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可以選擇重要的寫進思維導圖中去。
積累生詞這課的生字中最容易寫錯的是「偎」,右下部分容易多寫一撇。
同音字有絆、伴,根據偏旁去辨別字義。
多音字是挨 āi(挨近)ái(挨打);吭 kēng(吭聲)háng(引吭高歌)
積累好詞:陽光明媚、耽擱、驚惶、依偎、縹緲、急遽、惆悵、空空落落
課文結構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我」在「那個星期天」經歷了一場「盼望」。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作者細緻地描寫了「我」從滿懷期望、興奮雀躍到焦急、無奈,最終失望、委屈的過程。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描寫了「我」的情緒鬱積到頂點以致情感爆發的樣子。
表達情感的方法這一課我們共要學習3種表達情感的方法,分別是通過具體的事例表達情感;通過內心獨白表達情感;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達情感。然後我們把每一種表達情感的句子找出來,寫在後面。
通過具體的事例表達情感:第4自然段中「這段時光不好挨。我踏著一塊塊方磚跳,跳房子……去年的荒草叢裡又有了綠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這一段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詞語進行概括,如跳房子、看雲彩走、撥弄蟻穴、翻看「看了多少回的電影畫報」四個事例來表現「這段時光不好挨」。
通過內心獨白表達情感:①第5自然段中「真奇怪,該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嗎,我不是一直在等著,母親不是答應過了嗎?」②第6自然段中「我想我再不離開半步,再不把覺睡過頭。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馬上拉起她就走,決不許她再耽擱。」
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達情感:①第3自然段「那是個春天的早晨,陽光明媚。」②第6自然段「看著盆裡揉動的衣服和綻開的泡沫,我感覺到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下去,漸漸地涼下去沉鬱下去,越來越遠越來越縹緲,我一聲不吭,忽然有點兒明白了。」③第7自然段「我現在還能感覺到那光線 漫長而急遽的變化,孤獨而惆悵的黃昏的到來。」④第7自然段「男孩子兒蹲在那個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親懷裡,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
下面是整張完成後的思維導圖,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版塊,是不是更清晰明了呢?
這樣做思維導圖幫助孩子記憶課文中的重難點,是不是很容易記住了呢?
如果您喜歡,請您關注、轉發或點讚。後續會發更多課文的思維導圖,感謝您的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