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新看法,並探討用思維導圖使教學和學習更快樂、更有趣和更有效的辦法。
一、教師的角色
教師一直被認為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為重要的職業之一,因為教師對所有資源中最為寶貴的資源即人類智力負責。因為大腦以協同的方式在其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上建立起龐大的結構,因此,教師的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如果知識基礎是錯誤的,或者非常脆弱,則學生在上面建築的東西越多,整個基礎最終轟然倒塌的可能性就越大。非常不幸,在這樣一些情況下,越是艱苦的努力越是會導致更不能令人滿意的結果。
因此,所有的教師都必須明白,給學生上的第一課就應該是大腦能力開發,要知道如何學習,哪怕是在他們還沒有開始學習的時候就做起。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大腦需要合適的工具。思維導圖就是這樣一種工具。
二、什麼是發展中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運用思維導圖的?有人教它的時候。你可能會這樣說。正確的答案是:「在其誕生(也許在其誕生以前)的那一刻!「
想一想嬰兒大腦發育的過程,特別是它學習語言的過程。嬰兒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為什麼是「媽媽」呢?因為媽媽是這個思維導圖的中心!從她這個地方開始,向四周發散出愛、食物、溫暖、呵護喜悅和教育。
因此,嬰兒本能地在內心形成思維導圖,從他出生起直至其整個生,從每個發散中心開始,生出一個個分支和聯想的網絡,最終發展成為有知識的成人軀體。
教師需要確保這些微妙的網絡不斷地得到營養,以保證它們不僅在學生整個的一生中持續生長,而且還可以在外部使用。
三、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除了讓學生熟悉思維導圖的理論和實踐,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開展一系列實際活動,以使教學和學習變得更容易和更有趣。
1.準備講課筆記
使用思維導圖最有效的辦法是準備講課筆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備課比寫出來更快而且還可以讓講課的人和學生始終都能掌握全盤的內容。用思維導圖準備出來的講座很容易一年一地更新,而不會把備課本弄得亂七八糟。它所具有的助記特點意味著,在上課時快速地瀏覽一些備課材料會很快把講課的話題帶入焦點。因為講課者自己的知識會融入同一幅思維導圖,因此,在一年接一年的教學當中,它會觸發相當不同的講課內容這就避免了陳舊的講課筆記帶來的單調無聊,又不需要增加工作量!它使講課變成更有趣的事情,學生和教師皆大歡喜。
因為思維導圖勾勒出講課的框架,它使講課者一方面能夠在一個即興講演與自由談話之間保持相對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可以發表結構相當嚴謹的講話。它使講課者能夠精確地把握講課時間,如果事先安排好的時間因故發生變化,它會方便講課者就地編輯,以調整講話內容使其變得更長或更短。如果講課剛剛開始時接到新的信息(一個新故事,或者前面出現了一個講課者),這個編輯功能還可以發揮更大的用處。
2.準備年度計劃
思維導圖可以用來讓教師掌握整個教學年度的學習計劃,把一學期的分段和所有課程的內容都畫出來。(例如,地理課教師可以掌握全年野外實習和與標準課程相關的幻燈片演示的頻率。)
3.學期計劃
這是年度計劃的細分,經常是以更小些的思維導圖的形式記錄下來的。它從年度計劃的一個主要分支或者數個主幹擴展開來。學期計劃會顯示出教學課程當中有哪些話題是教師準備包括在教學計劃中的,大約以什麼方式包括進去等內容。
4.每日計劃
每日思維導圖日記形式差不多,記錄一些課程的具體細節,比如上課及下課時間教室要講的課題等等
5.課堂與講演
教師可以用一張大黑板、白板和活動掛圖,或者用高射投影儀在課程進行當中畫出相應的思維導圖部分。把思想過程的回憶用外部設備表現出來,有助於把課程的結構弄清楚。它還能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並加強他們的記憶能力和對課題的理解,「綱」性質的思維導圖也可以分發給學生,讓他們去完成,或者用黑白複印件讓學生填上色彩。
6.考試
如果考試的目的是要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理解能力,而不是他們的寫作能力,思維導圖是最為理想的解決辦法。它可以從教師眼看出學生是否總體上把握了所講的內容,以及各個學生的長處和短處。思維導圖還顯示聯想鏈中因為某種原因而發生斷裂的區域。這個方法可以給教師帶來清晰而又客觀的圖景,同時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而不會因為在其他一些如語法正確程度、拼寫能力和書寫是否整潔等方面受到牽制。另外,它還能節省很多時間,而不會把它們浪費在閱讀和批改大堆的試卷上面。
這個概念已經被澳大利亞科廷理工大學(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 nology)管理學院院長克裡斯汀.荷根( Christine Hogan)運用到了更廣泛的領域。作為本科生「組織行為」項目的協調員,荷根女士把思維導圖介紹給了所有的教師和學生。
我們把它當做考試手段介紹給大家。在學期開始的時候,給學生發一份單元指導和每星期的目標。並鼓勵他們在紙的背面製作幅總結性的思維導圖。我們告訴他們說,思維導圖會出現在試題中他們將面臨選擇每周課題中的一個,例如:選擇「激勵」或者「領導能力」,並畫一幅思維導圖,把基本的理論/概念/模式和自己對這個課題的觀點表達出來。在答題冊中使用雙頁紙。
然後,我們研究出一套評分標準,以評估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答題的情況。如下
思維導圖是一種策略,可以用來鼓勵「深層次」而不是淺層次的學習。比如美國格斯( Biggs)和臺爾法( Telfer(1987年),馬頓( Marton)和斯拉約( Slajo)(1976年)按照深層次和淺層次學習理論指導學習。「深層次」學習在內在本質上得到激勵,因為學生試圖了解新觀點及新概念對於他們學習的意義,並理解其內容和環境。「淺層次」學習傾向於在外部得到刺激,並導致死記硬背。
瓦特金斯( Watkins)和哈蒂( Hattie)(1985年)指出,表層方法在小學和中學學習階段最為有效,用得也最多,到了大學階段,也幾乎沒有人發現他們有調整學習策略的必要。許多大學生被要求用思維導圖來深層次學習,綜觀全局,並在一些理論、概念和他們自己的觀點之間建立聯繫。
四、利用思維導圖教學的益處
1.它們會自動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因而使它們更易於為學生所接受,在教室裡更有合作精神。
2.它們會讓課堂和講解更出自自發行為,更有創造性,更令人喜悅,學生和教師都是如此。
3.教師的教案不僅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得相對僵硬,反而會更有彈性,更容易更改。在這樣一個迅速變化的時代和發展之中,教師需要改變,需要能夠不斷迅速而輕鬆地為教案添加新的內容。
4.因為思維導圖只把相關的材料以非常清晰和容易記憶的形式提出來,因此,學生很有可能在考試中獲取更好的成績。
5.與線性文本不同的是,思維導圖不僅顯示一些事實,而且把事實之間的關係也列出來,這樣就讓學生對課題有更深的理解教案的篇幅減少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7.思維導圖對於有「學習障礙」,尤其是有「誦讀困難」的學生特別有用。它可以讓學生從「語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而使他們更加自然、完整和快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