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議事廳︱建議在長三角實施科創對口支援與城市結對計劃

2020-12-19 澎湃新聞

技術交易市場是創新要素流動和科技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載體,是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從科技創新與技術交易領域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的重要抓手。目前,長三角雖然已經成為全國技術交易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發展差異化明顯,需要採取針對性措施開創長三角技術交易市場新格局。

長三角已經成為全國技術交易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19年全國技術合同登記情況表》,2019年長三角地區技術合同成交額4624.95億元,佔全國的比重由2015年的17.50%提高到20.65%。2015-2019年均增長28.63%,比全國高出5.62個百分點,尤其是2018年、2019年分別實現45.31%、35.73%的高速增長,分別高出全國13.48、9.17個百分點。

2018年,長三角地區技術交易合同數量首次超過10萬件(共計100886件),約佔全國的1/4(24.49%),略高於京津冀地區。2019年長三角地區技術交易合同數量同比增長23.63%,達到124729件,是2015年的1.57倍,佔全國的比重為25.77%,與2015年所佔比重基本持平。合同均額從2015年的217.20萬元提高到370.80萬元。與全國整體水平相比,2015年、2019年分別低103.04萬元、49.90萬元。

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技術輸出的主力軍,為全國各地提供了高質量的科技供給。2019年,長三角地區輸出技術4231.49億元,是2015年的2.77倍,佔全國的18.89%,比2015年提高了3.38個百分點。

長三角地區也為各地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勁的需求牽引,是技術交易的重要而穩定的吸納地。2019年,長三角地區吸納技術4373.25億元,是2015年的2.30倍,佔全國的19.52%,比2015年相比略有提高,保持了高位穩定狀態。除了上海實現了541.66億元的淨輸出外,江蘇、浙江、安徽分別淨吸納技術295.85億元、227.15億元和160.40億元.

長三角地區技術交易的經濟貢獻穩步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驅動力日益增強。2018年長三角地區技術交易合同金額相當於該地區GDP比重達到1.60%,較2009年(0.84%)翻了一番。到2019年,該比重進一步提高到1.95%。但與全國相比尚存在著一定差距,比全國整體水平相差0.31個百分點。

長三角地區內部顯著差異,上海在技術交易市場中的龍頭作用持續強化

從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各自情況來看,上海技術合同成交額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穩居區域內頭名;江蘇省於2015年、2019年位居區域內頭名,比上海分別高15.52億元、153.38億元。雖然2019年江蘇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上海位居長三角第一位,但其自身表現出高度的省會城市中心化趨勢,南京分別佔江蘇輸出技術成交額、吸納技術成交額的39.99%、32.64%。

2019年江蘇省、上海市分別佔長三角地區技術交易合同總額的7.48%、6.80%。2019年上海全市技術合同交易數36324項,成交金額1522.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7.9%、16.8%。

《2019年上海科技成果轉化白皮書》顯示,在電子信息、先進位造、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三大領域,2019年上海的輸出合同數量和合同金額均位居全國首位,佔自身合同總金額的76%。

從2019年上海技術合同流向來看,上海流向長三角的技術合同數量多,共計26445項,佔比高達73%,成交金額639.05億元,佔總量的42%,流向粵港澳地區的合同金額高。

此外,上海流向國外的成交金額達到382.45億元,約佔自身輸出總量的25%。這一方面反映出上海自身高質量科技供給能力,另一方面在技術轉移服務方面的改善也發揮出明顯的促進作用。2019年,上海技術合同登記審批事項辦理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短至7個工作日,實現全程網上辦理;全年上海從事技術轉移服務的市場化機構117家,同比增長46%,這些機構促成技術轉移1851項,交易總額24.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85%。

浙江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速度最快,2015年-2019年實現了年均77.87%的高速增長;在全國的位次從2015年的第16位快速上升到2019年的第9位。杭州、寧波成為浙江技術合同交易的主導城市,兩市分別佔浙江輸出技術成交總額的30.12%、9.89%,分別佔浙江吸納技術成交總額的32.93%、15.39%。

安徽在2017年之前技術合同成交額方面平緩增長,從2017年開始增長態勢顯現,技術輸出快速增長。但在全國的位次由2015年的第11位下滑到2019年的第14位。

促進長三角地區技術交易市場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需要從高質量科技供給和真實有效需求兩個方面入手,著力促進長三角地區技術交易市場發展,為自身和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創新驅動力。

一是正確處理創新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高校院所與企業的關係,強化科創策源能力。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創新要素在少數城市高度集聚的態勢不會得以根本改變,必須尊重創新的中心化這一根本規律,聚力強化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州等創新中心城市的科創策源能力,聚焦增強其輻射帶動效應。

高校擁有自身科技創新優勢。自2019 年度239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144所高校作為主要完成單位通用項目獲獎佔授獎總數的82.8%;91所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項數佔授獎總數的66.5%。但高校專利存在質量差、失效多、轉化率低的問題,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2019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高校有效專利實施率13.8%、產業化率3.7%,遠低於企業的63.7%、45.2%;高校有效專利許可率2.9%、轉讓率3.2%、作價入股比例2.0%,明顯低於企業的 6.1%、3.7%、3.1%。科研機構尤其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研發機構在擁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同時,在成果轉化方面比高校具有明顯優勢。例如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位居2018年全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合同金額第三位。因此,在更大力度支持長三角各地最具創新性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發展的同時,對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予以高度重視,優化企業為主體的創新生態。

二是活化創新要素流動與轉化,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建立長三角技術交易與經紀統一大市場。建議切實發揮上海技術交易所作為中國首個國家級常設技術市場的龍頭作用,歷經26年發展,該交易所已經獲得了在全國進行跨區域技術交易結算和交易鑑證的資質,長三角三省一市可以聚力發展成為中國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的一個樞紐,助力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建設。

三是優化創新中心與創新窪地的關聯對接。在長三角地區,2019年尚有21個城市的專利產出水平能力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創新空間格局上表現出「一個長三角、四個創新世界」局面;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技術交易活動存在著高度的中心化格局。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在長三角地區實施正式的科創對口支援與城市結對計劃。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州、寧波等創新中心城市選取5個左右的城市建立政府主動引導、企業高校等創新主體協同對接、社會廣泛參與的科創對口支援機制,通過城市結對子,協助科創協同發展能力弱的城市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而迫切的創新瓶頸問題,提供精準對接型的科技創新服務,助力雙方相應的科技創新供給側改革與高質量科技供給能力提升、科技創新需求牽引和創新驅動發展,形成創新驅動的雙向互動協調發展。

(滕堂偉系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研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基地副主任)

--------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市委書記張兵在2020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上發言,提出嘉興...
    12月27日,2020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在上海松江區舉行。會議全面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加快推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落地見效。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專責小組組長、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出席會議。
  • 平湖市:聚焦「科創夢」 全面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
    《綱要》指出,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近年來,浙江省平湖市依託獨特區位優勢,持續有序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打造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高能級科創平臺。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人工智慧產業要素對接會在松江舉行
    12月7日上午,2020中國移動機器人行業發展年會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人工智慧產業要素對接會在松江召開,區委書記程向民出席並致辭,歡迎中國移動機器人行業聯盟的企業家們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策源地松江投資發展,共建共享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人工智慧產業高地。
  • 第二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人大工作交流會暨人大代表企業聯盟...
    他說,第二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工作交流會在嘉興舉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人大代表企業聯盟的成立,是進一步發揮人大代表企業家優勢,推進九城市企業合作共贏與創新發展,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的一件大喜事,為九城市人大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賦予了新內涵,提出了新課題,搭建了新平臺。
  • 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成立
    原標題: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成立  24日,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在浙江烏鎮正式成立。該聯盟由浙江省嘉興市發起,滬蘇皖浙19個城市積極響應,共同推進人才領域更高水平協作開放。  根據章程規定,上述聯盟將實行「輪值城市負責制」,下設秘書處,通過聯席會議、專題會商等機制推動工作開展。嘉興市為首屆輪值城市。  聯盟成立暨第一次聯席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嘉興倡議」。倡議包含了凝聚人才一體化發展共識、協同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促進區域人才有序有效流動、共同培育人才一體化發展市場、推進人才創業創新服務保障互通等10方面具體內容。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籤下逾2000億合作項目 6股或最受益
    鳳凰網財經6月25日訊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2019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6月24日在蕪湖市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2018-2019年度工作報告》等若干文件,啟動了一批科創和產業合作平臺,籤署了86項區域一體化重大合作項目,總投資約2192億元。什麼是G60科創走廊?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與江蘇銀行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劉興亞李謙...
    昨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和江蘇銀行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暨「G60科創貸」產品發布會舉行。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黨委委員、副主任劉興亞,松江區委副書記、區長李謙分别致辭,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軍,江蘇銀行董事長夏平,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辦主任、松江區委副書記肖文高,江蘇銀行行長季明等出席。
  • 長三角城市文化館「當家人」齊聚浦東
    近日,長三角城市文化館聯盟二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浦東新區舉行。此次聯盟理事會期間,召開了以「長三角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服務」為主題的長三角城市文化館論壇。來自滬蘇浙皖52個城市文化館常務理事和理事單位的80多位代表出席活動,深入探討了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務如何創新服務適應新形勢,滿足公眾新需求,對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探索新路徑等話題。圖說:長三角城市文化館聯盟二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浦東新區舉行。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與金融機構推出信用貸 對科創企業授信提升至...
    12月15日,為持續推動人民銀行等部門金融支持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15+1」條政策落地見效,打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融結合新高地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與金融機構代表聯合舉辦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暨「G60科創貸」產品發布。
  • 長三角文博會將於11月如期而至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報導 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將於11月19日至22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如期而至。此次文博會由滬蘇浙皖黨委宣傳部聯合舉辦,是貫徹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實踐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人座談會提出的「戰疫一盤棋,奪取雙勝利」,推動長三角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平臺。據介紹,文博會將通過專題發布會、經貿對接、直播帶貨及定向傳播等方式促進交易。
  • 長三角G60九城市人大代表企業聯盟成立
    李衛寧代表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人大代表企業聯盟的成立表示祝賀,向積極參與、共襄盛舉的首批人大代表企業聯盟成員表示感謝。他說,第二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工作交流會在嘉興舉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放大「滬蘇」同城效應 共繪長三角「主峰高聳、次峰烘託」壯麗畫卷...
    按圖施工抓落實,嚴格按照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省《實施方案》和蘇州市《行動計劃》,全面梳理工作任務,為早日實現一體化建設藍圖貢獻蘇州力量。明確責任,在探索創新上下更大功夫;廣聚合力,引導高校院所、市場主體、科創載體積極參與進來,激勵各類人才在長三角成就價值、實現夢想。
  • 助力放大G60科創走廊乘數效應!看金融支持長三角發展的江蘇銀行樣本
    央廣網南京12月15日消息 在長三角一體化版圖上,9個城市「串」起的G60科創走廊正呈現出幾何式倍增發展的「乘數效應」,這當中,金融支持是放大「乘數效應」的重要變量之一。12月15日,江蘇銀行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在上海聯合舉辦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暨「G60科創貸」產品發布會,創新推出「G60科創貸」,直擊科創企業金融服務痛點難點,以獨特的G60科創企業服務體系,為科創企業發展全面賦能,打造了金融助力長三角發展新樣本。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松江區和江蘇銀行領導出席會議並見證籤約儀式。
  • 長三角多城召開「新年第一會」,數字經濟和創新成熱詞
    上海的城市數位化轉型是面向構建數字中國、智慧社會藍圖指引下的高水平探索與創新實踐。國際數字之都是要牽引長三角41個城市,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的城市數字共同體。「其中的經濟數位化,關鍵在於上海科創中心,要為長三角各地區提供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與研發支撐,並承擔產業大腦的資源協調功能,與長三角各地區各行業工廠供給能力聯動連結。」賀仁龍說。
  • 人民日報:長三角一體化全面推進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規劃綱要實施一年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如何加強互動合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了哪些進展?
  • 2020長三角供銷合作社名優農產品展銷會來了
    除了長三角三省一市四個名優農產品展區,還有江蘇青年農民創業成果展區、江蘇女經紀人巾幗建功成果展區、江蘇對口支援協作地區展區、江蘇臺資企業農產品展區一同登場。展會期間,長三角三省一市還將就農產品現代流通進行交流、探討。
  • 《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馬曉暉: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湖州要勇於成為...
    與上海同城化進展加快《21世紀》: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12月,湖州市出臺了《加快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基於這一行動計劃,湖州取得了哪些關鍵成果?
  • 從珠三角看長三角,「雪浪實踐」再出發
    10月28日,「從物聯網之都到科創之都——無錫經濟開發區深圳產業對接會」在深圳召開。會議上,無錫經開區的「雪浪實踐」和深圳的科創經驗得到紮實的討論,鄭永年等學者探討了世界大變局下的新一輪科創革命的意義,現場也有兩地多家企業籤約。 在「珠三角」品鑑「長三角」的得失,在今天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 九城工匠擰成一股「繩」全力助推長三角高質量發展
    九城市職工代表現場PK網絡安全攻防技能;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匠聯盟即將成立……8月28日,2020年九城市總工會助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職工勞動技能創新聯席會議在杭州召開,來自杭州、嘉興、金華、湖州、上海松江區、蘇州、合肥、蕪湖、宣城等長三角各市總工會的代表,就如何弘揚工匠精神
  • 千家展商應約而來,長三角文博會上午開幕
    弧形的電子大屏上靜靜流淌著大運河,茶杯、抱枕、筆記本和香囊上裝飾著絢麗的金山農民畫;白色陳列牆上,是一組又一組國際當代藝術作品;還有鮮花、瓷器、刺繡、剪紙、柳編、漆器和玉石……今天上午,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隆重開幕。展會將持續到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