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電報導,阿爾及利亞已經決定,從俄羅斯購買14架蘇-57戰鬥機。如果報導屬實,意味著世界上第一筆五代機空優戰鬥機交易終於出現了。
【俄羅斯積極推銷蘇57】
或許有研究者會指出,F-35從項目一開始就考慮了出口甚至聯合研製。但F-35在立項的時候就被叫做「聯合打擊戰鬥機」,雖然具備較強的空戰能力,但主要任務依然是對地打擊。我們現在所討論的,則是專用的第五代制空戰鬥機。迄今為止,全世界只有三個型號可以列入這個名單,也就是F-22、殲-20和蘇-57。
前兩個型號都被各自列入非賣品的行列,甚至參加航空航天博覽會進行飛行表演,也從不落地讓人看個究竟。但俄方卻非常慷慨地對外展示蘇-57,甚至公開在生產車間和測試中的高清圖片,這與F-35得到的宣傳待遇非常相似。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蘇-57身上並沒有多少「過於先進、無法展示」的技術。
戰鬥機的天命,就是用來奪取制空權,無非是通過什麼手段來實現而已。作為現代隱身戰鬥機,為了能在躲避敵方雷達的同時,具備良好的超視距空戰能力、視距內空戰能力乃至近距離格鬥能力,需要進行高度複雜的計算機仿真和實際飛行,在反覆迭代當中實現自己的設計目標。因此,無論F-22還是殲-20,研製過程都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考慮到這兩種戰鬥機都是不考慮出口的,相關研發活動的全部經費都要由國家支付。雖然中國和美國有著不同的研發體制和不同的資金使用效率,隱身戰鬥機也列入兩國最花錢的裝備研發項目之一。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家底,是造不出五代戰鬥機的。吞金獸一般的需求,也是其他傳統空軍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日本等遲遲不敢下決心啟動五代機研發的重要因素之一。
【蘇-57很難具備雷達隱身能力】
類似的問題對俄羅斯也同樣存在,作為世界公認的第二大軍事強國、第四大軍費支出國,俄羅斯真實開銷的軍費其實非常有限。根據最近幾年的數據,俄軍費開支一直在600億美元上下浮動,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而且俄羅斯地域廣大,陸軍和現役部隊的維持需要消耗大量資金,能投入五代機研製的錢並不多。支撐五代機研製的超級計算機和仿真體系建設同樣是耗資巨大的吞金獸。這就決定了蘇-57隻能更多地依賴俄羅斯航空科研人員用紙面計算加少量飛行試驗的方式來設計和研製,它是不是真的跨過了隱身技術和信息化空戰的門檻,是被人們廣泛質疑的。而且蘇-57的飛行控制系統肯定不夠完善,在2019年還出現了量產型首機墜毀的故事。
可以斷定,俄羅斯空天軍對蘇-57並不是太滿意,蘇-57首次露面是在2010年,但批量化採購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2019年,這個型號甚至沒有出現在紅場閱兵式上,到2020年才再次露面。但隱身性能缺乏的問題卻依然沒有改觀。很顯然,這個型號需要的不是小修小補,而是重新設計。相比之下,殲-20在2011年首飛,在2017年的建軍節閱兵期間公開亮相,此後多次亮相軍事新聞報導,顯然早正式列裝。
【研究者認為蘇-57在高速性能上著墨過多】
在俄羅斯自身不能提供足夠經費來重新設計,向國外客戶尋求資金就成了唯一的手段。因此,蘇-57從亮相的第一天,就在積極向其他國家推銷。其中包括中國和印度。作為擁有五代機的中國自然不會採購蘇-57。但印度對蘇-57的拒絕多少讓人有點意外,現在看來,印度似乎更希望從西方獲得解決方案。
實際上,蘇-57的外銷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用戶國首先要面臨足夠的國防壓力,迫使軍方尋求五代機,還要有足夠的支付能力來購買和維護。而且,用戶國還要對俄羅斯戰鬥機有足夠的信任。在今天的世界上,除開印度,這樣的用戶並不是太容易找。非洲北部的產油國是其中不可多得的幾個。傳統上的俄系武器買家利比亞已經山河破碎,那麼阿爾及利亞就算是個很好的對象了。
按照新聞說法,阿爾及利亞將出資20億美元購買14架蘇-57,單價1.4億美元,僅僅和F-35的外銷版相當。考慮到蘇-57還有大量的內容需要研發,包括實用化的機載相控陣雷達、重新設計隱身措施、完善發動機和控制系統……20億美元並不算多,俄羅斯政府還是要配套相當數量的資金才能挽救這個項目。
需要指出的是,蘇-57的種種不足,都是相對於F-22和殲-20來說的。除了F-35,它在地中海沿岸絕對是無敵的存在。其他國家的所有型號都無法在空戰中與它匹敵。考慮到F-35的裝備和使用受到美國的嚴密控制,歐洲國家顯然會設法加快推進自研五代機的研製計劃,特別是法國主導的「未來空中作戰系統」,讓它在2030年前完成試飛、完善乃至初步裝備。這又會推高全球市場對五代機的需求。那麼,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可以怎麼選擇呢?美國為F-35設置了很高的政治門檻,蘇-57價格昂貴,歐洲國家距離能出口五代機還早。國際市場上唯一可以指望的五代機似乎就是中國的FC-31了,她能不能續寫「梟龍」的傳奇,也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作者:孔新 版權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