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殘忍的劊子手,枉顧無數人的生命,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有人說他是一個「政治天才」,蠱惑人心,有人說,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歇斯底裡的獨裁者。這個滿手罪惡的人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
從心理學方面來講,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經歷最容易影響一個人的未來走向。
1889年4月20日18點30分,奧地利與德國邊境的一個小鎮上,多了一聲嬰兒的啼哭。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做——阿道夫·希特勒。誰能想到這一個新生命,換來的卻是五十年後幾百幾千萬人甚至上億人的流血犧牲。
1895年希特勒6歲,父親將他送往了十年一貫制的林嗣學校。
作為未來的國家元首,大家是不是都以為希特勒是個學霸?其實不然。希特勒的學習成績非常一般。
這一年恰好是希特勒的父親從海關退休的時候,之後他的父親又再找了份工作幹。但因為父親經常換工作,於是他們家跟著也不停地搬來搬去,這就導致小希特勒需要不停地適應學校生活。可能這兒上了沒幾天就轉學走掉了,或者剛剛適應了,就又得搬走。還有就是希特勒的身體不太好,曾得過肺病,休學一年。
小時候的希特勒
所以,1905年的9月16日,希特勒終於拿到了他的畢業成績表。
在這份成績表中,只有繪畫這一項得了「優」。
他的父親想讓希特勒成為和他一樣的公務員,希特勒不願意,他說「我不要當公務員。我一想到要整天坐在一間辦公室裡,被剝奪了自由,不能再自由支配我的時間,心中就感到作嘔。我決定做個畫家,做個藝術家。——《我的奮鬥》」
人人都可以有理想,希特勒也不例外。但由此也能看出希特勒骨子裡「不受約束」、叛逆的一面。
所以,希特勒曾兩次報考維也納美術學校,只可惜的是兩次都落榜了。這對希特勒來說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而父母的相繼離世更是雪上加霜。
希特勒畫作
1909年告別了家鄉,來到了維也納,身無分文的希特勒開始了他「流浪」生涯。
他在鐵路給人背過行李,也搬著小板凳在路邊給人畫畫,還掃過雪。
其實這時候希特勒的內心世界已經開始發生扭曲,窘迫的日子也讓希特勒極為矛盾。他怕,他非常害怕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無產者,一無所有的無產者。
他仇視這個世界,認為世界對他不公。
也就是這個時候,奧地利的政党進入了他的視線,從此寄情於政治。
並生成了「建立一個自己的政黨」的想法,改造他所仇恨的世界。
一個流浪漢要從事政治運動,甚至要建立自己的政黨?理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障,談什麼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政黨?希特勒有野心,沒條件。
希特勒
1913年希特勒第一次到了慕尼黑,他依然是一個流浪漢。不一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場第一次世界級的大戰也揭開了希特勒這個流浪漢人生的新篇章。
參戰後的希特勒雖然很苦,但他勇往直前,先後兩次受傷,並因此獲得了兩枚十字勳章。
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了,希特勒又回到了慕尼黑。
1919年希特勒參加了「德國工人黨」,憑藉他「優秀」的組織能力,高超的宣傳技巧推銷自己,成功當上了這個政黨的小頭頭。他將德國工人黨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稱「納粹黨」,而他也成為了「納粹黨」的首領。
一戰時期的希特勒
從此他開始正式推行一個以集權和擴張為核心的納粹政治理念。
「建立一個自己的政黨」,這個流浪漢真的做到了。
但沒想到的是,他卻首先成為了一個階下囚。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戰敗。《凡爾賽條約》使得德國割地賠款損失巨大,社會矛盾及其尖銳。一位學者曾評價《凡爾賽條約》,「從籤訂那一刻起,德國這個大家庭從內部就不和睦了。」
當時德國的經濟已經通貨膨脹到什麼地步了呢?1923年1月,1美元可以兌換18000馬克,十個月之後也就是1923年11月,1美元可以兌換到4000000000馬克。
德國的民眾甚至開始燒紙幣來生火做飯。
在這樣一個充滿矛盾的社會前提下,有機會讓希特勒實現他「專政獨裁」的極端政治理念。
啤酒館政變
希特勒抓住了這個機會,拉攏了一些和他一樣想法的德國民眾,加上之前小有規模的德國工人黨,希特勒認為「奪權的時機已經到了」。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率領他的支持者來到了巴伐利亞頭目開會的啤酒館,發動暴力政變奪權。之前也曾提到過,希特勒很多次都是憑藉自己優秀的演講才能,來拉攏人心。這次也不例外,進入大廳之後,希特勒非常興奮,他說「沒有我的許可,你們誰都不可以離開」,並用手槍朝天花板開了一槍,hold住了整個場面,開始了他激昂的「talk show」。
第二天希特勒的遊行被鎮壓,希特勒當場被逮捕入獄。
希特勒
想成為元首的希特勒,先成為了一名階下囚。獄中的他並沒有消沉,反而開始了他「改造德國徵服歐洲」這一野心的藍圖,並寫成了《我的奮鬥》,這本書後來也成為納粹德國的指導思想。
1929年爆發了資產階級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大蕭條,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美國銀行撤回了德國的貸款,這讓剛有點起色的德國經濟,再一次陷入低谷。德國主流政黨已無力應對這場危機,所以德國民眾希望能夠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來擺脫國際社會對德國的限制。他們的憤怒,讓希特勒再次看到了希望。
希特勒利用了人們的憤怒,給予了德國民眾一個「承諾」——將德國恢復昔日的榮耀。
希特勒
在這場演講中,希特勒平均一分鐘有32個手勢和表情,在他32個表情和手勢中,希特勒把他口中的「承諾」,變成了一幅幅真實的畫面,送到了這些對未來充滿迷茫和彷徨的德國人眼前。他們不管希特勒描述的這幅畫能不能實現,但他的演講帶給了德國民眾「希望」。
小資產階級的一個特點就是,當他不滿現狀,並且要改變現狀的時候,就不惜毀滅自己。
正是這樣,德國選擇了希特勒。
1932年希特勒競選總統。儘管最後輸給了德國的英雄馮·興登堡將軍,但希特勒的納粹黨成功成為了德國議會的第一大政黨。接下來,他蠱惑一些顧問和商業領袖說服興登堡將軍任命其為總理。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功運用他的奸詐狡猾激化德國各政黨之間的矛盾,而他登上了德國總理的位置。整個德國的上空都迴響著四句話「一個元首,一個政黨,一個民族,投一個人的票」,「誰選擇了希特勒就是選擇戰爭」的口號湮沒在德國民眾擁護希特勒的高呼中,顯得多麼的蒼白無力。就像那句話說的「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失了智的德國人哪裡還管真理,一個個的都成為了希特勒未來的「殺人傀儡」。
希特勒和興登堡
1934年8月,興登堡總統逝世。顯而易見,再沒有其他人選能夠坐上德國總統的位置,只有希特勒一人。
「究竟是歷史選擇了希特勒還是希特勒改變了歷史」
二戰過後的德國人再回想起這一刻時也不得其解。
翻閱舊照片的時候,可以看到希特勒總牽著一條德國牧羊犬,這是他的愛寵——蒲隆地。
其實希特勒和狗在一戰時有一段不解之緣。
希特勒在和英軍對抗的戰壕中抓到了一條小白狗,他花了很長時間讓這隻狗聽懂他的德語,馴服它。和他一起打仗的士兵說希特勒「不怎麼愛和人交流」,但他對那條狗卻極盡溫柔。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睡覺。曾有人想要花200馬克購買他的小狗,希特勒拒絕了,他說「你給我200萬都不賣」。
後來,希特勒所在的部隊受到了重創,不得不去另外的地方休養生息。在部隊下火車時,卻找不到他的小白狗了,為了跟上大部隊,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尋找。
希特勒和蒲隆地
更加讓希特勒受不了的是,另一個「豬玀」翻開他的背包,偷走了他的繪畫工具。
狗和繪畫是他戰時唯二的依靠,僅剩的柔軟被剝奪,這樣的創傷也加深了希特勒的仇恨心理。回到德國之後,更加專注於發展自己偏激的「獨裁」政治理念。
或許這個「豬玀」真的沒想到,他「偷竊」的行為帶來了怎樣的蝴蝶效應。
希特勒這個具有變態人格與復仇情結的人,成功將德國大總統的位置收入囊中,領導著德國人民正式開始了他侵略擴張的道路,發動了那場血流成河的世界級戰爭,成為了一個殘酷的「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