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糟糕的朋友」:美國聯邦調查局與中情局的70年暗戰

2020-12-16 上遊新聞

圖片說明:美國聯邦調查局與中情局標誌

在歷史學家們看來,作為美國國家安全的兩個支柱,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兩者之間的暗中角力已持續了幾十年,某些時候甚至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

始於兩個人的恩怨

這兩大諜報機構的緊張關係,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埃德加·胡佛領導的FBI和威廉·多諾萬麾下的戰略情報局(中情局前身)互相瞧不上眼。

1939年二戰爆發後,胡佛嚴防其他競爭機構介入他的情報領域,因此經常與海軍情報局和陸軍情報局發生糾紛。為加強國內管控,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940年6月賦予胡佛國內調查的管轄權,從此胡佛的地位便不可動搖,但對外情報工作卻給他帶來挑戰。

1941年初,13個不同的機構源源不斷地將國外情報送進白宮,羅斯福面臨一個建立情報秩序的緊迫問題。同年夏天,羅斯福派一戰英雄多諾萬出國考察,後者隨後建議成立一個新的機構,全面負責海外情報活動並監督對外宣傳。

稍後,珍珠港事件爆發,儘管後世對美國是否事先知道日本的偷襲計劃有所爭論,但在當時,這場災難性事件被認為是FBI的重大情報失誤,美國媒體甚至寫道,「國內的超級偵探、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成為眾矢之的」。胡佛則稱「夏威夷事務的管轄權主要屬於海軍」。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決策者們決定「集中化」情報組織。1942年6月,戰略情報局成立,多諾萬任局長。這是美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情報機構。

大戰期間,多諾萬與胡佛的矛盾甚多。1942年10月,當多諾萬手下的特工潛入西班牙駐墨西哥使館偷拍一本海事密碼簿時,FBI的人也趕到。警報嘶鳴,紅燈忽閃,戰略情報局的人只好逃走。多諾萬對此大為惱火。

1943年,多諾萬提出戰略情報局與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建立聯繫的計劃,胡佛聽到風聲後,立即致信白宮,警告這樣做會「對本國內部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最後該事件不了了之。1944年11月,多諾萬向羅斯福提議將戰略情報局改組為一個新的對外情報局,即現在的中情局,直接對總統負責。由於該消息被洩露,建議沒有實施。多諾萬確信是胡佛從中作梗,歷史學家們也同意他的看法。

圍繞蘇聯叛逃特工角力

二戰結束時,胡佛無可爭議地成為美國國內情報機關的首腦,在戰後海外情報的未決競爭中也獲得同等機會。但1946年1月,新總統杜魯門下令組建中央情報組,一年多後,成立中情局。兩大機構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但產生矛盾仍然在所難免。

美國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之間的「聯絡問題」造成了1963年甘迺迪遇刺的悲劇,而兩者之間的內鬥更是妨礙了調查的展開。

這起事件聚焦點在於蘇聯叛逃特工尤裡·諾申科。1962年,他帶著外交使命前往日內瓦,同中情局取得接觸。諾申科提出只要少量錢就能為中情局服務,還自稱是克格勃某部門的副部長,並提供了一些情報。1964年,諾申科聲稱自己已經暴露,然後在中情局安排下逃往美國。

諾申科稱,他能提供刺殺案的重要信息,刺殺甘迺迪的兇手李·奧斯瓦爾德曾受克格勃監視,但克格勃從未試圖招募他。這一問題很關鍵,因為克格勃同奧斯瓦爾德的交往可能暗示蘇聯捲入刺殺事件。這時,聯邦調查局控制著的代號「費多拉」的叛逃人員證實了諾申科的說法。但複雜的是,「費多拉」最終被視為是為蘇聯工作的雙料間諜,而且中情局進行的兩次測謊都證明諾申科在奧斯瓦爾德一事上撒謊。

由此,兩大機構就蘇聯叛逃人員的忠誠發生衝突。聯邦調查局認為諾申科說的是真話,而中情局確信他通過撒謊來保護莫斯科。

中情局接著又通過力挺另一名蘇聯克格勃叛逃人員戈利岑相抗衡,後者指控諾申科是莫斯科安插的特工。1970年,「諾申科-戈利岑衝突」達到頂點時,胡佛打電話給尼克森總統,問他如何看待聯邦調查局從奧列格·利亞林(在倫敦活動的一名克格勃人員)處獲取的報告,尼克森答說從未收到過報告。胡佛這才發現,中情局反間諜處竟然宣稱那些是假情報,扣下了它們。胡佛極其憤怒。要知道,十年來中情局一直在貶低整個聯邦調查局的信息來源。

「水門」禍及CIA

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間的微妙關係在「水門事件」中也得到凸顯。

1972年6月,「水門事件」發生,尼克森試圖阻止FBI對該事件進行深入調查,但遭到拒絕。這時緊張氣氛也籠罩著中情局,因為白宮顧問約翰·迪安告訴中情局副局長,闖入水門大廈的人中,多數與中情局有瓜葛。為脫開干係,中情局局長赫爾姆斯指示招待處長科爾比不要主動說什麼,無論在法律上還是道德上,中情局都沒義務向FBI提供這類情報。這時胡佛已經去世,FBI代理局長格雷直接找上門,詢問闖入水門是否是中情局的某項行動計劃。赫爾姆斯自然一概否認。

尼克森方面得知FBI懷疑中情局後,建議藉助中情局的力量,用「國家安全」的名義去阻止FBI。赫爾姆斯不想違背白宮指示,又不願承擔責任,於是告訴副手,提醒格雷注意兩局達成的分工協議,根據協議,如果調查涉及中情局的人,請他們打個招呼。

FBI不久便表示不能繼續信守協議,除非對方正式發函,但赫爾姆斯不願意留下白紙黑字的證據。於是格雷直接打電話到白宮:「總統先生……您的下屬正在利用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並在中情局對聯邦調查局想調查的人表示關切或不關切問題上製造混亂。」尼克森沉默片刻後說:「你繼續大膽地進行調查吧。」

後來「水門事件」真相大白,尼克森下臺,中情局被指為成為一黨一人的工具。那時的赫爾姆斯已是駐伊朗大使,他不斷飛回華盛頓作證。他不承認有罪,並信守不透露中情局秘密的誓言,被稱為「守口如瓶的人」。1977年11月4日,他被指控犯有偽證罪而判處緩期徒刑兩年,罰款2000美元。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種羞辱。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內部分別出現的間諜案進一步惡化了雙方的關係,致使聯絡出現問題,最終造成導致「9·11事件」的情報失誤。至今,中情局人員仍然被聯邦調查局視為知識分子、喝著葡萄酒、抽著菸斗、有時很冷淡的人。中情局則將聯邦調查局人員看成抽雪茄、喝啤酒、敲門的警察。有美國媒體形容稱,這真是一對「糟糕的朋友」。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後果超出你想像:美國中情局與聯邦調查局暗戰八十年
    美國情報界,中央情報局(CIA)與聯邦調查局(FBI)是美國兩個最大的情報組織。 當時,FBI在埃德加·胡佛的領導下,成為美國富有傳奇色彩的打擊犯罪機構,還將一些海外的諜報、反諜報和對敵破壞工作攬到手中。同期的美國陸、海軍情報部基本處於邊緣化。這一局面在1941年被改變。當時美國成立了情報協調局(後改為戰略情報局),即中央情報局的前身,主要工作是破壞、諜報和反間諜等秘密行動,由威廉·多諾萬任局長。
  • 美國暴亂一再反覆,連聯邦調查局都沒啥招,手法越來越酷似中情局
    美國的騷亂一直沒有停下來,很大程序已變成暴亂,其中波特蘭地區更成了騷亂之都,現在的波特蘭騷亂一再反覆,連聯邦調查局都沒招,無論是派出人員協助鎮壓騷亂,還是對騷亂的背後進行調查,實際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相反依然陷入迷霧之中。
  • 聯手好萊塢,中情局為美國臉上貼金,進行電影審查與刪減
    並刪剪其他一些成場——當這些場景中正在國外旅遊的美國人被描繪為擁護帝國主義或者對其他文化漠不關心時。魯拉西的職責是確保像《正午》(1952年)、《唐. 卡米羅的小世界》(1952年)這樣的左傾電影不會獲得電影界的讚揚,並且向中情局匯報其他電影專家的政治傾向。」
  • 孟晚舟庭審日記丨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白手套」布局逮捕行動
    同時他也承認,在12月1日逮捕孟晚舟的當天,他有兩項職責,一是協助加拿大聯邦警察的國內外聯絡組(FDLU),二是作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直接聯繫人。△美國聯邦調查局藉由蘭迪插手逮捕行動為了提高溝通效率,蘭迪的上司本·莫裡(Ben Maure)把蘭迪的工作手機號碼和個人手機號碼都提供給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這樣的安排顯然是讓美國聯邦調查局可以直接指揮蘭迪
  • 聯邦調查局:突襲傑克保羅的住所
    TMZ報導說,Paul的朋友Armani Izadi在拉斯維加斯的住所也於周三遭到突襲。伊扎迪(Izadi)在拉斯維加斯的家,被稱為塗鴉大廈(Graffiti Mansion),是保羅與YouTuber塔娜蒙格(Tana Mongeau)進行婚禮的場所。
  • 男律師上門幹掉女法官兒子,美國聯邦調查局:與愛潑斯坦案無關
    案發3天後,7月22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現線索,證明這一案件跟愛潑斯坦案扯不上關係。聯邦調查局隨後宣布,槍殺女法官之子的嫌疑犯羅伊·登·霍蘭德與7月11日發生在加州的另一起兇殺案有關。就是說,聯邦調查局認為登·霍蘭德在8天內,涉嫌製造了兩起橫跨美國東西兩地的殺人案。
  • 美國「起義軍」和黑人武裝遭秘密抓捕:聯邦調查局特工全面出手
    美國「起義軍」安提法武裝領導人對外抱怨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襲擊了他們,特別是「起義軍」安提法武裝舉行和平示威的時候。美國「起義軍」安提法武裝領導人賈森·查特在華盛頓,與美國黑人武裝運動「黑豹」聯合抗議的時候,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秘密抓捕。
  • 美國末日計劃曝光!請細品,川普三月前就已為自己找好「替身」
    根據美國《新聞周刊》報導,由於新冠病毒危機,美國軍事規劃者正在研究一種 「特殊情況」,為一系列極端情況做好準備,這些情況包括假如美國全國出現大規模的暴力事件,以及大量高層死亡。報導稱,如果華盛頓在當前的新冠病毒危機中陷入困境,美軍四星上將特倫斯·J·奧肖內西將出面掌管美國,直到新的高層上任。
  • 美國聯邦調查局數據:黑人被捕的人數是白人的五倍,對此你怎麼看
    明尼阿波利斯的喬治·弗洛伊德身亡後,有關白人警察對待黑人和白人的執法標準是否不同的質疑就擺在了桌面上供大家討論,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不只是糟糕那麼簡單,據統計美國黑人的被捕率是白人的五倍,這還只是不完全的統計數據,無怪乎黑人群體這次爆發了如此巨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他們被壓抑得太久了!
  • 特斯拉其實是金星人,聯邦調查局的一份解密文件透露了一切!
    最近看到了一個比較勁爆的消息,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份解密文件透露,特斯拉其實是來自金星的外星人,我仔細解讀了這份文件一共64頁,其中一段內容是這樣描述的:宇宙人曾經多次接觸尼古拉特斯拉,並且告訴美國聯邦調查局,特斯拉其實來自於金星,在1856年的時候,特斯拉被金星人帶到了地球並交給了一對南斯拉夫夫婦撫養
  • 真實案情改編的電影,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醜聞事件,石榴裙下的真相
    故事的梗概簡單說就是,美國的一個聯邦調查局特工普特南(現實中的真實人物)被安排到肯塔基州的一個小鎮,在那裡去調查一個案子,而在小鎮上,他與一名當地的婦女(28歲的蘇珊史密斯)陰差陽錯的牽涉在一起,導致後面越來越多的醜聞被曝出。電影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情節線很簡單,海報上簡單的幾句話基本就把劇情講述完了。
  • 中情局是殺手組織?別被電影騙了,這就是個「無聊」的政府部門
    作者:雕鴞 喜歡看《諜影重重》、《國土安全》等諜戰片的朋友,往往會對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情報部門存在誤解——特工們英俊瀟灑、身手不凡,拿著國家經費四處花天酒地,走到哪都有美女投懷送抱,阿斯頓馬丁一類的豪車更是手到擒來…… 但很少有人去探究一個問題:真正的中情局情報人員到底是什麼樣的
  • 中情局是殺手組織?別被電影忽悠了,這是個「無聊」的政府部門
    喜歡看《諜影重重》、《國土安全》等諜戰片的朋友,往往會對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情報部門存在誤解——特工們英俊瀟灑、身手不凡,拿著國家經費四處花天酒地,走到哪都有美女投懷送抱,阿斯頓馬丁一類的豪車更是手到擒來……但很少有人去探究一個問題:真正的中情局情報人員到底是什麼樣的?事實上,可以很負責地說,真正的中情局比絕大多數人想像的無聊。
  • 田納西州爆炸真相曝光,29歲金髮美女身份可疑,中情局稱無關伊朗
    據美國媒體12月29日信息顯示,為調查此前田納西州爆炸事件,美國聯邦調查局等機構迅速展開相關行動,在對相關證據的搜查後,發現一名29歲的金髮美女可能與該案存在不少牽連。此外,美中情局也在調查後將伊朗從被懷疑的名單中予以排除。
  • 德堡「病毒暗史」:美國中情局精神控制實驗的痛苦之源
    在美國國內進行實驗的同時,中情局還在美國本土之外大肆推動MK-Ultra計劃。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PR)刊文指出,日本、西德和菲律賓等美國的盟國都設有中情局的秘密拘留營,其中關押的囚犯不少成了這一計劃的實驗對象——在中情局眼中,這些人都是「可被犧牲」的對象。在針對囚犯的實驗中,實驗人員除了對他們使用致幻劑,也通常對他們施以其他折磨手段,如電擊、感官剝奪等。
  • 之——蘇聯絕密潛艇大洋遇險,美國中情局深海偷船
    美國中情局得知消息如獲至寶,若將潛艇打撈上來,將極大的有利於了解蘇聯彈道飛彈潛艇和潛射飛彈發展水平,使美國在競爭中遙遙領先。尼克森總統也大力支持,1969年8月特別打撈小組成立,開始制定「亞速爾計劃」。
  • 這些劇因疫情提前季終:行屍走肉第10季、聯邦調查局等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這些劇因疫情提前季終:行屍走肉第10季、聯邦調查局等 2020-03-30 13:51 來源:TVLine 作者:
  • 美國得州槍案兩槍手系室友 一人曾因涉恐遭起訴
    中新網5月5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4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和拆彈小組搜查了在德克薩斯州「先知穆罕默德」漫畫比賽場外被警方擊斃的兩名槍手的公寓。據悉,這兩名槍手為室友,他們分別為30歲的埃爾頓•辛普森(Elton Simpson)和納迪爾•索菲(Nadir Soofi)。
  • 美國聯邦調查局認證的「西半球最重要的德國間諜」,他到底幹了什麼?
    西格弗裡德·貝克爾上尉欣然接受任務,1937年,就在二戰爆發兩年前,他以商人身份作為掩護,秘密潛入阿根廷。 貝克爾親手拉起了間諜隊伍,分析美國報刊和技術雜誌收集情報,利用短波發射機接收來自美國的情報,調查南美地區貨運評估大西洋英軍補給線,然後,這些信息再統一轉發柏林。
  • 美國聯邦司法部通報一起外教性侵兒童案,嫌疑人曾任英孚教育外教
    美國聯邦司法部於10月6日通報一起外教性侵兒童的案件。嫌疑人柯蒂斯·鮑德溫(Curtis J. Baldwin)來自密蘇裡州斯普林菲爾德市(Springfield),曾在中國英孚教育擔任英語外教。據美國聯邦司法部稱,47歲的柯蒂斯·鮑德溫(Curtis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