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子的《論語》中,讀懂中國人的國民氣質

2020-12-09 飛虹一生

1、溫良恭儉讓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於?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簡單翻譯,子禽問於子貢:先生每到一個國家,一定會聽到這個國家政治的許多事情。他是怎麼獲得這些消息的呢?子貢說:先生為人溫和、善良、謙恭、簡樸、禮讓,這樣所有人都願意主動告訴他。

這段話其實在說明孔子的品行,而這其實也是孔子對自身和學生的要求,這是君子的風度,也可以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理想狀態下想要塑造的國民基本氣質。即使到了2000多年後的今天,身上有溫良恭儉讓氣質的人依然能讓我們感受到君子的翩翩風度。

2、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簡單翻譯,父親在的時候,看其志向,父親不在的時候,看其行動,能夠三年不改父親治家之道,可以算得上是孝順。

這裡的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其中的道,應該理解為父親的優秀品行,治國治家之道。從孔子生活的時代來理解,就是繼承前輩的優秀傳統。孔子生活在一個諸侯紛爭、禮崩樂壞的時代,春秋戰火連連,滅國五十二,兄弟兇殘比比皆是。孔子正是看到了孝道是處理社會矛盾的一個立足點,才鼓勵以孝為家,以達到文化和禮儀的傳承。

3、禮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簡單翻譯:在禮中,和睦相處最為重要 ,古代賢君以此為貴,不管處理大小事務,都要遵守這個原則。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為求和氣而和氣,是沒有辦法實現的,除非用禮節來克制。

禮,在四書五經中有專門一本書來講解。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禮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社會和諧。這也是我們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的目的,二千多年了,孔子的目的還未真正實現。孔子講的是以和為貴,這裡的「和」並不是和稀泥,是要講究原則的,不是沒有原則的追求表面的和諧。

4、信義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簡單翻譯,信守的諾言要合乎義理,才有實現的必要;恭敬要合乎禮節,才能遠離恥辱。有婚姻關係的人應該視為家族的自己人。

這裡的信,孔子有了新的解釋,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理解為「言必信,行必果」。諾言只有遵守道義才有實踐的必要。

以上,解讀了一些孔子《論語》中的東西,其實很多都需要細細品讀,而越深入了解,你就會發現,孔子的很多思想,放在今天,也並不過時。

相關焦點

  • 讀懂《論語》,就讀懂了人生,只讀一遍,獲益終生!|孔子|論語·陽貨|...
    但在孔子的眼中,「半途而廢」相比起「從未開始」,實在是個褒義詞。它意味著你有開創的決心、踐行的勇氣,和付出的真心。  付出行動之後,產生的影響力有多大呢?  《能力陷阱》的作者埃米尼亞伊貝拉教授在書中提到,職業生涯發展中最重要的提升點,不是所謂的先轉變思維格局,而是先從改變做事方式上開始。  她說:你必須先做得像一個領導人,而後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人。
  • 從獨特的視角,更完整的讀懂孔子和《論語》
    也就是說,孔子選擇弟子不分貧富,不論門第高低,只要你好好學習,我便教與你。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充分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培養不同的人才。用孔子的話說,就是「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篇》)。孔子注重啟發學生先自我思考,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 孔子《論語》起名:一見傾心的小孩名,這些名字,驚豔清新
    《論語》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 《論語》哀公問社。宰我:「使民戰慄」孔子:「既往不咎」何解
    宰我說:「夏朝用松樹,殷商用柏樹,周時用慄樹,是為了讓國民懼怕敬畏。」孔子聽說後說:「已經做成的事就不要再談論了;那些幹的事已經結束了,就不要再規勸了;已經過去很久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追究它的錯誤了。」宰我,孔子弟子,名予。孔子死後儒分八家,《韓非子·顯學》裡說:「自孔子之死也。
  • 男寶寶取名:《論語》氣宇不凡的小男孩名字,真的是一名一氣質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經典著作。《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據。一、《論語》中的儒家智慧,讀懂了竟受益匪淺,還可以給寶寶起名字!1.
  • 從《論語》看孔子遇到的不同思想者的質疑
    現代 孔子研究的角度五花八門,但專門從《論語》一書的記述中 總結 孔子思想遇挫的角度較為少見,本文著重從這一新的角度去探討孔子思想在當時時代的傳播過程,特別是從當時孔子所遇到的不同思想者的質疑入手,更加具有獨特的學術意義。
  • 論語詳解「一」大多數人都是曲解孔子的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提升,必然要在學術上有中國人自己的聲音!而中國的學術能拿得出手的除了國學,還有什麼?先不說儒學,道學,什麼樣能不能算是中國國學,很多人說到中國佛學!連中學,西學,都沒弄清楚。又何談佛學。佛學又豈是中西學就能概括得了的。
  • 孔子在論語中關於孝的四個層次
    #孝##論語##國學經典##孔子#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他主張,屬於家庭倫理範疇的孝道,不能越出作為政治倫理原則的「禮」的規定。可見,孝不是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制,依禮而行才是孝。
  • 孔子《論語》起名:楚辭詩經的女寶名字,不想脫穎而出都不行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多方面表現了孔子的思想和學說,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張、教育原則等,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一、楚辭詩經的女寶名字《論語》中有很多的講到一些倫理思想與道德修養的,很多的人觀點都非常的有道理,而且也促進人的修養,父母們採用論語中的字眼來取名,非常的好聽有寓意。 1. 謹權出自《論語》:謹權量,審法度。
  • 切問近思:讀《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子安先生切切實實點出了閱讀的困難:《論語》中的很多概念,我們已難以理解,因為今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和古人迥然有別,「就算我們能通過後來中國禮教世界的發展來理解『禮』的重要性,孔子的教示中涉及的『詩』與『樂』的重要性,我們未必就能夠很容易理解,因為『詩』與『樂』早已不再在現代世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了」。
  • 切問近思:讀《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子安先生切切實實點出了閱讀的困難:《論語》中的很多概念,我們已難以理解,因為今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和古人迥然有別,「就算我們能通過後來中國禮教世界的發展來理解『禮』的重要性,孔子的教示中涉及的『詩』與『樂』的重要性,我們未必就能夠很容易理解,因為『詩』與『樂』早已不再在現代世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了」。
  • 用嘴巴聽《論語》孔子卡通形象論語棒棒糖超炫酷
    這款人見人愛的小商品叫「論語棒棒糖」,一種用嘴巴聽《論語》的高科技糖果。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文化體驗是旅遊業的靈魂,而創新則是實現從文化到體驗的橋梁。近年來,人們的旅遊觀念發生了轉變,旅遊者已不僅僅滿足於傳統的「有物可看,有話可說」的觀光式遊歷,而更希望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全方位的參與或體驗。
  • 孔子《論語》取名:20個文武雙全的男孩名,真的美到一字一音一意
    中國人歷來對名字特別講究,每個人的名字或多或少都凝聚著長輩的殷切期望、美好願景。中國人取名素有「文論語,武周易」的說法。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名字就出自《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文武雙全的男孩名1. 忠之取自《論語》:「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孔子論語大全:20個簡單好聽的男孩名,為孩子起個自在前行的名字
    《論語》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 還原孔子之五:《論語》中三段言論的字句解釋與斷句校正
    《論語》中的很多言論,由於通假、斷句等原因,後世對其理解存在歧義,現舉三例,以期正本清源,還原孔子本義。一、此免通冕是帽子《論語·為政篇》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其中的「免」字通「冕」,作帽子解釋。在這段言論中,免不是「免於」的意思,而是特指一種能遮住臉的帽子。這段話的意思是:以政劃線,越線就問罪,民就會像戴上一種能遮住臉的帽子一樣,不見了臉色的變化。
  • 細讀論語——顏回之死與孔子的選擇
    之所以說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因為孔子對顏回的三次評價: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顏回雖然家境貧寒卻能耐得住這種艱苦的環境始終追求學習追隨老師。
  • 對於人才,孔子都看走眼過,你是人才嗎?《論語》中有關人才的學問
    對於人才的鑑別,孔子都看走眼過。21世紀人才很重要,如何發現和培養人才,乃至於如何讓自己成才,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讓我們看看《論語》中有關人才的學問,看看能得到哪些重要啟示。 1.
  • 女孩起名:20個論語優雅大方的鼠寶名,個個高貴雅致
    《論語》這本書中所記載的,是孔子回答學生和當時的各界人士的各種問題以及孔子的學生互相之間討論從孔子那裡接受或聽聞的學術理念。當時學生們各自記錄了老師對於他們的教學與訓誨內容。孔子既已去世,學生們相約共同彙輯並且討論、編纂。所以將這本書稱為《論語》」。
  • 孔子論語大全:妍姿俏麗的女孩名字,不想脫穎而出都不行
    一、妍姿俏麗的女孩名字從漢代開始就有了「文論語,武周易」的說法,那是因為《論語》中有很多彰顯文化內涵、又文雅智慧的詞語,這些詩詞歌賦中不缺乏適合寶寶起名的字眼,同時可以讓名字不僅寓意好,還有著文雅氣度。 1.
  • 子貢緣何為孔子守墓6年?不愧《論語》中恩師以「器」評價
    孔子像 孔子弟子眾多,《論語》中出現名字的就有25位。其中又以顏淵,子路,子貢三人最受孔子器重。顏淵與子路比孔子先去世,三人中只有子貢得以為孔子送終守墓。這墓一守便是6年(服喪3年,廬墓3年),可見子貢對孔子的敬慕與追思,是非同一般的。而孔子對子貢的評價也是非常之高,《論語》中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出現得非常多,其中有這樣一句,是孔子對子貢的特殊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