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與世界和解,一個倔老頭兒求生的秘密

2020-12-24 明月舟小築

翻開這本書的第一章,對主角歐維存在好感的人,不多。暴躁、強勢、看不慣年輕人的倔老頭兒,如果要給你心中討厭的老人畫個像,大概就是歐維的模樣。他是舊時代留下的「釘子戶」,頑固而格格不入地生活在新時代。他沒有因此黯然神傷,周圍的人卻被折騰得欲哭無淚。

讓人喜歡不起來的主角,致鬱的自殺主題,這故事似乎沒有讀下去的理由。但它卻成了瑞典的頭號暢銷書,翻譯成25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作者弗雷德裡克·巴克曼因此一舉成名。《人物周刊》如此評價它:「讀這個故事,你會笑,你會哭,會因此想搬到北歐去,因為那裡的一切都更可愛一些。」

我們如何定義自己?又因何生存於世?當世界對我們殘酷以待,我們怎樣與它和解?這都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問題。今天,我就將從本書的創作手法、人物經歷和全文線索講起,尋找關於救贖與生存的答案。

一、一個本該致鬱的故事,為何擁有讓人大笑的魔力?

死亡,是文學創作中百用不厭的主題。眾所周知如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從主角大庭葉藏的幼年講起,直到他徹底喪失為人的資格,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太宰治的筆下,主角的一生(或者說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是可恥可鄙的,他厭惡世人,也厭惡自己,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對這個糟汙人世的控訴。讀者讀來,難免心頭鬱郁,感到生活不過一片荒涼,不值半分留戀。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如果是一本類似《人間失格》的書,說實話,一點都不讓人驚訝。大多數人看到這個名字,恐怕就已經做好了悲涼悽慟、流一腔清淚的打算。可它偏偏不是這樣,明明是以自殺為主題的書,主角如葉藏一般失去了生存於世的意義,讀來卻讓人忍不住大笑起來。

1、無釐頭的比喻,讓人捧腹不禁

這本書的輕鬆氛圍,大多要歸功於作者精妙的比喻功力。自詡也讀了不少的書,像巴克曼這樣刻薄、無釐頭的比喻,卻當真是少見。煙燻妝是「抹了菸灰」,孩子是「小自然災害」,遞孩子這樣簡單無比、似乎沒有什麼可刻畫的動作,到了巴克曼筆下,也成了像遞「一袋土豆」。初讀起來似乎沒什麼道理,仔細一品,耷拉著的土豆袋子和扭來扭去的孩子,頗有幾分相像之處。

隨手翻開一頁,便能拾得幾個這樣有趣又形象的比喻。鄰居魯尼太太裹著的灰色毛衣「就像一隻大手包裹著一塊溼漉漉的肥皂」,溼肥皂滑膩,一不小心就從指縫溜走,用來這裡,變成了魯尼太太照顧病夫而身體瘦弱的最佳詮釋。小夥子渾身是汗,「就像一塊放在桑拿爐裡的豬油」,胖到流油的程度一下子就描寫的淋漓盡致。

俯首可拾的比喻,為這本本應沉鬱無比的書注入了讓讀者哄然大笑的魔力。不過,巴克曼這麼賣力的比喻,可不單單是為了給讀者添笑料。

本文雖是以第三人稱寫的,所有視角卻都是跟著歐維走的。讀者之所見,即歐維之所見。這些誇張的比喻,也自然是出自歐維的視角。於是,歐維是個刻薄老頭兒的形象,無需作者再三強調,也自然而然地隨著一次次的大笑刻進了我們的心底。

2、現實與回憶穿插,衝淡悲傷情緒

現實與回憶穿插描寫的手法,是本書的獨到之處。用常人的眼光來看,歐維的人生堪稱悲慘。7歲時,母親死於肺癆,在父親的照看下長到了16歲,父親又被疾馳而過的火車撞死。輟學工作,被愛小偷小摸的同事坑著背了鍋,辛辛苦苦建好的房子,被大火燒毀,事先買的保險還是假的。好不容易磕磕絆絆地走上正軌,還和心愛的妻子有了孩子,一場車禍又毀掉了一切,孩子流產,妻子殘疾。

如果用傳統的手法描寫,按部就班地講述歐維的一生,應該會是個主角一次次被生活打擊,卻如同打不死的小強一次次站起來,迎接全新的人生的故事。這當然也是個值得人深思的好故事,卻未免有些乏味,容易讓我們對歐維的不幸遭遇產生麻木感,反正他總會站起來的嘛。雙線寫法,更容易讓我們產生共情。

本文的時間線索並非只有「現在」和「過去」,還有「3星期前」。第一章是「現在」,歐維在買電腦,第二章卻突兀地回到了「3星期前」歐維決定自殺的時候。這就難免給我們心中留下了懸念,歐維為何而自殺,明明打算自殺的倔老頭兒又怎麼跑去買電腦了。

到了第五章,又開始章節交替地講述歐維的「過去」和「3星期前」的故事,讓我們對歐維這個人有了全面的認識,理解他走向自殺的必然性。與此同時,因為我們早已知道歐維「現在」是活著的,能夠適當減輕悲傷情緒,又自然而然地產生新的疑惑,歐維是怎樣從自殺的必然命運中走出來的。於是,順著一路的疑惑解開,我們也就理解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愛與和解的主題。

二、屢敗屢戰的「倔老頭兒」,為何會走向自殺?

剛才說了,歐維的「過去」是可以稱得上悲慘的,雖然他自己不這樣認為。父母早逝,被人冤枉,房子燒毀,被人欺騙,失去子女,妻子殘疾,這樣的事情隨便遇到一件,就已經讓人難以承受,歐維卻總是平靜地接受著生活賜予他的一切,然後再一次地站起來。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個可以說的上是「屢敗屢戰」的倔老頭兒,怎麼會因為人到老年的被辭退就走上自殺的不歸路呢?分析本書創作手法的時候,我也說了,歐維的自殺是有其必然性的,分析其中的必然性,自然要去了解影響歐維最大的兩種情感——親情和愛情。

1、親情鑄就「倔老頭兒」的性格底色

母親去世時,歐維才7歲,他留下的關於母親最清晰的記憶只有一件事:周六早晨,母親會在廚房窗口忙活,時不時地哼個歌兒。這就註定了歐維性格中最重要的底色,都來自於他的父親——一個正直、勤勞、沉默寡言、身材精瘦的鐵道工。

歐維小時候和父親一起參加鐵道上的慶祝活動,有不少人和父親挑戰掰手腕,結果都是父親獲勝了。回去的路上,父親並沒有賣弄自己的勝利,炫耀自己所擁有的力量,只是教育兒子「只有狗崽子才會覺得塊頭和力量是一碼事」。那時候母親還沒有死,歐維不到7歲,但他卻將這句話記了一輩子

父親愛發動機,它剛正不阿,你以禮相待,發動機就帶你馳騁在無垠的道路上,讓你盡情享受自由的滋味,而你要是「搞得像個混蛋樣」,發動機也就會剝奪你的自由。父親很久都沒有自己的車,也不懂歐維教科書上的數字,但他懂發動機,也懂得如何以誠待人。

父親的同事湯姆不是個好人,還為了眛下火車上被落下的錢包,與年紀尚小的歐維發生衝突。酒過三巡,旁人說起湯姆的壞話,父親卻只是看著同事的眼睛,「四個孩子加一個胖老婆,比湯姆好的人也會變成他這樣」。跟在這樣的父親身邊長大,共情和體諒,自然也成了歐維性格中的一分子。

言傳身教,這是很多父母明白卻沒能做到的道理,歐維的父親做到了。16歲前在父親身上學到的道理,鑄就了歐維一輩子的性格底色。在以後的幾十年裡,歐維像他的父親一樣,兢兢業業,循規蹈矩,做正經事,開正經車,做個有用的人。

2、愛情:「那是他的全部色彩」

歐維這樣的男人會說謊,恐怕沒有讀者相信。但他真的這麼做了,對自己未來的妻子。

遇到索雅,是個幸運的早晨。歐維剛剛下班,打算坐上另一班火車回家,卻看到了站臺上的索雅,於是他又回到火車上。這個從來按部就班做事的男人,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女人。他自卑於自己輟學的經歷和清潔工的身份,告訴索雅,自己是個軍人。

在他遇到索雅前,一次次失望的歐維過著「聊以度日」的日子,和索雅在一起後,這個素來不被命運青睞的男人才有了生活。所以他撒了謊。但謊言總有拆穿的那一刻,歐維選擇在第一次約會的餐桌上說出真相,索雅反而笑起來,這個聰慧的女人早已經看穿了一切。在索雅的鼓勵下,歐維通過工程學位函授課程,在建築公司找了份工作,一幹就是三十多年,直到被辭退。

可以說,索雅為歐維帶來了新生。歐維的人生素來是非黑即白的,沒有其他色調的存在,但他遇到了索雅,生活從此有了色彩。哪怕沒有子女,哪怕妻子失去行走的能力,這一切在歐維眼裡都沒有什麼,他有他的色彩就夠了。

深情如許,分離自然讓人不堪忍受。當妻子因病辭世,歐維再也沒有了生活。

3、被辭退: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妻子離世,牽絆歐維的最重要的一份情感就此不存於世。韓寒說:「一個男子失戀以後,要麼自殺,要麼再戀一次愛。」對歐維這樣的男人來說,他只有一個選擇。但他畢竟是個有責任感的人,工作還在,所以歐維不能隨之而去,哪怕他已經為自己預定好了墓地。但妻子離世後半年,歐維被辭退了,年輕的經理無法忍受一個連電腦都不會用的倔老頭。歐維跟不上時代了。

或許有活得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的人,但歐維肯定不是。他堂堂正正地過了一輩子,看不慣變得「還沒過期就已經過時」的時代,卻被一群不如他的年輕人拋棄了,這在歐維眼裡當然是晴天霹靂。已經沒有任何人需要他,而能夠牽絆他的人也都不存於世,歐維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答案似乎沒有懸念。

三、5次深思熟慮的自殺,為何都走向失敗?

歐維這樣的人,自殺也要提前準備好一切,遺書,墓地,喪葬費,下葬後要穿的西服。但這麼有計劃性的人,自殺卻會一次又一次失敗,這未免有些不可思議。但仔細讀來,你會發現,所有的巧合都不是巧合,把歐維一次次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其實是他自己。

歐維的第一次自殺,是上吊。這次的失敗原因有些無釐頭,繩圈斷了,在歐維感到喘不過氣的時候。這讓歐維更加對這個社會失望,連像樣的繩子都生產不出來,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沒了,已經沒什麼質量可言了」,這是歐維對時代的結論。但就是這樣的時代,狠狠地拋棄了歐維。

歐維決定吸汽車尾氣自殺。可他再一次失敗了,敗在了自己的善良上。如果你已經到了決意自殺的地步,而且也正在實施自殺,你會去幫別人的忙嗎?歐維會。鄰居帕爾瓦娜的丈夫從梯子上摔下來,需要歐維幫忙送他去醫院,於是,第二次自殺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這次,歐維打算臥軌。先後經歷了火車晚點和救掉下鐵軌的男人後,歐維等來了自殺的時機,但他看到了列車司機年輕的臉。如果就這樣死的話,會給他帶來什麼呢?歐維重新回到了站臺上。

會牽連別人的死法不行,歐維發現還是得自己來,他琢磨吃止疼片過量也可以死的。但是,他不情不願收養的貓在外面被狗欺負了,已經倒到手掌裡的藥品重新回到了瓶子裡。

複雜的死法總是被打斷,歐維決定簡單一點,給自己頭上來一槍。卻正好遇到同性戀小夥的求助,他被知道自己性向的父親趕出了家門,沒有地方可去。總是看不慣這些年輕人的歐維放下了槍。以後,他再也沒有拿起那把可以帶他離開人世的獵槍。

歐維的自殺失敗是一次次的巧合,但又不單單是巧合。如果沒有一顆善良的、容易被他人的求助動搖的心,歐維恐怕早在第二次自殺的時候,就已經徹底離開了人世,也就沒有了與世界和解的機會。一次次拯救歐維的,其實是他自己。

四、與世界和解

歐維與世界的和解,要感謝帕爾瓦娜。這個有些笨、有些莽撞的女人,總是拿一堆事來麻煩歐維。她敏銳地發現了歐維的自殺意願,於是她逼著歐維收養流浪貓,讓歐維幫自己照看女兒,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把歐維拉回來。

她成功了,在一次次自殺失敗後,在一次次被需要後,歐維覺得這個「連自行車都不會修」的社會還是需要自己存在的。更何況他再一次有了家庭,繼父親、妻子離世後,他有了「女兒」和「外孫女」。帕爾瓦娜的女兒悄悄說的那句「謝謝外公」,為歐維的生活在此注入了家庭的溫暖。

歐維還有什麼理由離開世界呢?存在的價值,新的牽絆,他都有了。他可以與這個世界和解了。

人這一生啊,那麼長,誰不會遇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件糟心事。但很多時候,無法跨過不幸的根源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心志堅定如歐維,一輩子經歷的苦難數不勝數,他都一步步走過來了,最後卻敗在了一次小小的辭退上。歸根到底,他敗給的是自己的心。愛人離世,被看不上的年輕人辭退,這些都讓歐維對自己生存的意義產生了懷疑。他想不通這個社會,年輕人貸款、消費、瘋狂享樂,連個自行車都不會修,開車都要開自動檔,但就是這樣的社會卻不再需要他了,這聽起來就很可笑,不是嗎?當一個人對自己生存的意義都產生懷疑的時候,他選擇自殺實在是再平常不過了。

但強者之所以為強者,就在於他能一次次從旁人難堪忍受的境地中走出來,永葆初心。尼採的那句「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大」,用來形容歐維再貼切不過了。或許對自己仍舊留在人世的意義產生懷疑,歐維始終沒有變過的,仍是那顆來自父親的,正直而誠懇的心。於是,一次次自殺,一次次因為為別人著想而被從死亡邊緣拉回,最終,他迎來了一個新的家庭,一個擁有「女兒」和「外孫女」的家庭。

死亡和救贖,需要多久。歐維告訴你,只要3星期。這3個星期,歐維跨越了心的障礙,重新與這個世界和解,從此跨越生死界限,迎來了人生的又一場救贖。我們的人生或許不像歐維那樣多舛,卻也難免有些不順意,抱怨是最要不得的東西,只會讓你陷入深淵,看到花開也只能想到招惹蚊蟲。真誠和努力,才是解開命運魔咒、與世界重新和解的鑰匙。

相關焦點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藍色布魯斯
    大家好,今天與大家一同回憶的電影是《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北歐五國,也被稱為斯堪地那維亞國家,是目前世界上最富裕,人民生活最為幸福的地方。但要說明的是,著名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其實只有兩個國家:挪威和瑞典。芬蘭與其接壤但不在半島上,丹麥位於日德蘭半島上與斯堪地那維亞隔海相望,至於冰島,聽名字就知道它自己是個島。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59歲的歐維,在一家工廠負責檢查維修工作,這一幹就是43年。今天,歐維卻被告知,自己被辭退了,因為工廠已經實施數位化,再也不需要他了。回到家中,望著牆上年輕妻子的照片,歐維想著是時候遵守約定,去見已經去世多年的妻子了。歐維的第一次自殺穿戴整齊後,歐維準備上吊自殺。站上了椅子,繩子套進了脖子,一切準備就緒。
  • 歐維的「今死」與「長活」——《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為大家推薦近日看的一本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背景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主人公歐維。他59歲,脾氣古怪,嫌東嫌西,帶著堅不可摧的原則、每天恪守的常規以及隨時發飆的脾性在社區晃來晃去,被背地裡稱為「地獄來的惡鄰」。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這是一部溫情、治癒人心的電影!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是一部很溫情,很治癒人心的電影,它帶給了我們力量!片名說的是一個人求死,而故事卻是求生,或者人生如戲,留下來的總有可能跟那些美好再次相遇,留下來吧,留下來。要麼死,要麼好好活。一個固執的老人在以為失去了世界中心後尋求自盡的過程中,放下對世俗的偏見,重新發現自己生活不曾有過的美好,穿插著過去回憶的悲痛卻因為這些慢慢堅強。人窮極一生就是為了找一個徹底理解自己的人,如果不曾找到或者找到後又失去,那麼她的缺席或離去都是對你生命活著的證明。電影從頭哭到尾,歐維這個超級固執又超級暴脾氣的老頭,內心細膩又溫柔。
  • 好書推薦|《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乍一看,歐維是一個倔強、刻板、固執、偏執甚至冷漠的男人,看上去不易相處,給人的感覺並不好。他每天不厭其煩地巡視社區,拉一拉每個車庫的門,踢一踢豎起來的提示牌是否牢固,不喜歡貓貓狗狗和小孩,對鄰居的善意視而不見,對麻煩的人和事表現出強烈厭惡,排斥薩博以外的所有品牌汽車......要很耐著性子,繼續看下去,才會不錯過這本書,不錯過真實的歐維。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面對不幸,該怎樣自我接納與救贖
    小潘·經典影評系列小潘談情說愛 籤約作者原創01《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是一部很小眾的電影,小眾的原因大概是,國內沒有上映,所以知道的人少。影片是一部帶著冷峻風格的喜劇電影,講述了一個叫歐維的中年男人,面對這個生無可戀的世界,沮喪無望,想要結束生命但卻屢遭失敗的故事。在整個自殺的過程中,歐維不斷回憶自己的過去,最終他選擇了和這個冷漠的世界和解,可是當他決定要好好活下去的時候,卻因病真的死去了。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他在尋死的路上,被溫暖的治癒
    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中的歐維,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影片根據瑞典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的同名小說改編,豆瓣評分8.8分。它於2015年上映,並獲提名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叫歐維的59歲老頭,他沒有父母,沒有兒女,與他深愛的妻子也因癌症離他而去。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看完引起對生命的思考
    今天帶各位看一部瑞典的喜劇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電影2015年上映,由瑞典導演漢內斯·赫爾姆執導,主要講述歐維的晚年生活,歐維是一個刻板而又固執的老頭,他的妻子半年前死於疾病,留他一人生活在這個混亂不堪的世界之中。
  • 從故事線索、矛盾衝突和主題分析《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首先是被這部電影的名字吸引到的,《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電影名字很有特色,一句話就概括了電影的主要故事情節。它是一句主謂賓結構的句子,拆開來就是:男人,去,死。主語是「男人」,「去」是動詞,「死」是形容詞。原來電影中的主角是一個男人,名叫歐維,他到底是怎樣一個男人?
  • 瑞典暖心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今天推薦一部瑞典暖心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他是根據Fredrik Back man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光聽小說作者名字,你可能覺得不熟悉。但是說起《外婆的道歉信》《清單人生》等書,你可能就會發出一聲「噢!~~~」。這部片有點歡樂,又讓你笑中帶淚。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六次自殺未遂的男人
    一個不被命運之神眷顧、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該如何面對生活?帶著這個問題跟小梗一起走進今天的故事。▍一個六次自殺未遂的男人在北歐的小鎮上有一個叫歐維的男人,59歲。這個男人買東西的時候喜歡斤斤計較;每天早晨,他都會定時在社區內巡邏,檢查所有車輛是否都正確停放;還會檢查大家的垃圾是否有按照規定分類;甚至嚇唬社區內的流浪小貓……因此,他被鄰居們稱為「來自地獄的惡鄰」。就是這樣一個性格執拗刻板、脾氣古怪的老頭,決定要自殺。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你早晚都要學會為自己負責
    「 一個人要是為情所困,就會對世界上的一切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身不由己。」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本名為《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的書,立即被書名吸引,迫切想要知道這個叫歐維的男人為何決定去死?原本以為是本讀完會讓人抑鬱的小說,沒想到讀過之後令人愉悅又心碎,它讓我們思考自己是誰?該如何度過一生?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沒有人能獨立於他人而活著
    今天看了一部瑞典電影叫《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初次看到這個題目時可能會讓人很倒胃口,這名字似乎起的太過於隨便了,直接就是一句誰誰想去死,想必這部電影的內容也會讓人感覺到無趣和失望吧。村子裡面住著一個叫歐維的老頭,他是一個十分古怪的人,脾氣倔強、性格孤僻、沒有朋友沒有家人,他會指著在街道上亂撒尿的狗大罵、他會驅趕一隻流浪貓,他甚至還會撿起地上的菸頭、獨自勘察鎮村子裡的公共設施、以及咒罵那些不按規矩辦事的人。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慢慢變可愛的歐維
    是歐維經過成熟考慮才決定的。你大概也會像我這樣好奇:這個老傢伙腦袋裡都想些什麼啊?即便是要離開這個世界,還在想著體面,想著為身後事做周全安全。然而,這一切精心的準備都被借工具的鄰居的敲門聲打斷了,同時來的還有另一位鄰居——魯尼太太。歐維和魯尼原本關係很要好,但社區的一大堆事情導致倆人疏離,彼此幾乎不再來往。
  • 讀《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有感:歐維的色彩
    歐維是主角,他像一隻龐大的黑熊,強大、執拗、不好相與,看上去橫衝直撞、蠻橫粗野,其實只是想要靜靜地活著,不願意被打擾。他代表原則和行動。與熊不同的是他還有一雙做事情的巧手,是索雅的靠背和雨傘。索雅是美麗多情的小鳥,哪怕折了翼依然有飛翔的心,用婉轉的歌喉愛著歐維,撫慰身邊遇到的所有人。她是現實世界的溫情和色彩。
  • 高評分神治癒系影片推薦——《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A Man Called Ove》《EN MAN SOM HETER OVE》中文譯為:《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這是一部充滿了瑞典式黑色幽默的超級治癒系影片。該電影曾榮獲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位列豆瓣Top250榜單,評分高達8.8。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這本暖心小說,能治癒你所有的喪
    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文|秋辭曾看過這樣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最近在讀的一本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給了我答案。這本書的作者是瑞典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他還著有《外婆的道歉信》等暢銷書。《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以歐維自殺為線索,穿插歐維對過去事過去人的懷念。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死有很多種方式,而活著只有一種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帶給我無數的絕望,但是一部看起來連名字都充滿著絕望的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卻帶給了我很多的感動。人活著有很多種方式,而活著只有一種。那就是充滿希望地活著。因為自己的妻子患有癌去世後,歐維決定去死。而一直嘗試阻止他的,是新搬家的鄰居。
  •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影片是一部帶著冷峻風格的喜劇電影,講述了一個叫歐維的中年男人,面對這個生無可戀的世界,沮喪無望,想要結束生命但卻屢遭失敗的故事。讓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親去世時,歐維並沒有得到周圍人的同情,而是被人欺負,還被燒毀了房子;妻子發生車禍之後,他投訴無門,相關部門拒不受理;妻子坐著輪椅找工作時一次次被人拒之門外……自己本身就已經很不幸了,可是偏偏又生在這樣一個冷漠無情的世界裡。人是需要被社會認可的,這樣他才會有存在感和價值感。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沒有人可以獨立生活
    我看了一部瑞典電影,叫做《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話題時,可能會非常噁心,這個名字似乎太隨便了,這是誰誰想死的直接句,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內容也會讓人覺得無聊和失望。說到這裡,很多人一定認為這個叫歐維的人一定很無聊,我相信村民們不願意關注他,相反,村民們習慣了歐維,他們也是明白,在歐維字符另一面中,他也是一個非常友好的人,他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為什麼歐維是一個非常友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