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按姓氏筆畫排序的原則

2021-01-11 萬家姓文化

一、筆畫數由少到多的原則。按照姓的筆畫多少,少的排在前,多的排在後,如王和李,王四畫,李七畫,王在前,李在後。

二、筆畫數相同的,按姓氏起次筆排序的原則。按「一(橫)、丨(豎)、丿(撇)、丶(捺、點)、冖(折)」的順序排列。如「幹」字第一筆為一,即在三畫[一]類,「莫」字第一、二筆為一丨,即在十畫[一丨]類。

三、同姓一般以姓名的第二個字的筆畫多少為序。例如,王大寧和王勝利,「大」的筆畫少,排在前;「勝」的筆畫多,排在後。如果姓名是兩個字,第二個字的位置可按零畫對待。例如,王盛和王大寧,王盛是兩個字,而王大寧是三個字,王盛排在前,王大寧排在後。複姓按單姓對待。兩個名的第一個字筆畫數相同,再看兩個名的第二個字的筆畫多少。

四、姓氏的筆畫數相同、起次筆順序一致的,按姓氏的字形結構排序的原則。先左右形字,再上下形字,後整體形字。如,同是八畫[丨冖]的字,「明」在先,「昌」次之,「國」在後。

五、對于姓氏的筆畫數相同、起次筆順序一致,且字形結構相同的,左右形漢字的排序要遵循——按「左偏旁」筆畫數由少到多的順序排定之原則;例如:7畫「麗貢志芙吾」的排列。上下形漢字的排序要遵循——按「上偏旁」筆畫數由少到多的順序排定之原則;例如:7畫「麗貢志芙吾」的排列。雜合形漢字的排序要遵循——按「雜合偏旁」重心所在點位按逆時針順序排列先後次序排定之原則;例如:9畫「風逃颭勉匍」的排列。

常用姓氏筆畫

一畫:乙

二畫:丁、七、卜、刁、刀、乜

三畫:幹、於、寸、萬、弋、上、山、廣、門、弓、衛、也、習、馬、子、么

四畫:支、雲、亓、元、木、王、車、豐、韋、尤、戈、區、仇、從、公、毛、午、牛、長、孫、風、鳳、計、卞、文、方、亢、鬥、鄧、孔、尹、巴、水

五畫:艾、玉、古、東、布、石、左、龍、歸、帥、葉、盧、田、申、史、冉、付、印、仝、叢、丘、白、句、包、樂、馮、鄺、召、臺、皮、司、邊

六畫:邢、戎、鞏、權、吉、西、成、畢、過、匡、師、呂、曲、喬、年、朱、伍、伏、仲、任、伊、伉、華、向、後、全、鄔、危、劉、齊、莊、江、池、湯、宇、安、關、羊、米、許、祁、農、那、阮、陽、陰、孫、紀

七畫:麥、杜、楊、邴、芮、花、蘆、蘇、勞、李、吾、嚴、巫、酉、甫、勵、邳、抗、軒、連、羋、鄴、肖、岐、時、曠、吳、岑、何、但、佟、邱、佘、餘、谷、猶、狄、鄒、言、辛、庫、閔、冷、汪、沐、沙、沃、沈、宋、張、陸、阿、陳、媯、姒、邵、邰

八畫:青、武、林、杭、苗、英、苟、範、昔、鬱、歐、卓、尚、呼、明、易、羅、國、和、邾、季、竺、佴、郈、儂、嶽、兒、郄、鄶、念、金、魚、周、於、龐、冼、郎、房、屈、練

九畫:貳、項、柯、相、柏、柳、胡、荊、郝、酈、南、荀、榮、革、查、趙、哈、思、鍾、鈕、郜、侯、段、皇、禹、郗、俞、獨、昝、逄、施、聞、洪、宦、宮、姜、婁、祖、祝、費、胥、姚、賀、繞、駱

十畫:班、敖、秦、桂、耿、索、袁、莫、聶、晉、慄、賈、顧、夏、原、柴、黨、晁、晏、錢、鐵、俸、倪、徐、殷、翁、奚、卿、餘、郭、高、欒、席、唐、凌、浦、海、塗、容、諸、談、展、陶、姬、桑

十一畫:梅、梓、菅、蕭、薩、黃、曹、奢、龔、盛、戚、常、崔、符、瘐、康、麻、閻、漁、蓋、寇、梁、扈、尉、屠、隗、隆、巢

十二畫:琮、韓、彭、葛、董、蔣、壹、覃、粟、惠、辜、斐、喻、嵇、程、稅、智、傅、儲、焦、舒、魯、童、溫、滑、遊、曾、謝、祿、緡

十三畫:槐、樓、賴、靳、甄、蒯、鄢、藍、薊、蓬、蒲、蒙、楚、雷、零、裘、肆、訾、虞、睢、路、錫、簡、解、鮑、詹、雍、滿、竇、謬、褚

十四畫:蔡、慕、藺、蔚、臧、管、鮮、端、韶、廖、闞、賽、譚、熊、翟、繆

十五畫:耦、橫、撒、墨、稷、黎、樊、滕、顏、潘、豫

十六畫:融、薛、薄、燕、霍、冀、黔、穆、衡、嬴、澹臺

十七畫:璩、檀、懋、鞠、戴、贍、鐔、魏、繇、襄、糜、麋、濮、蹇

十八畫:瞿

十九畫:酆、矍、籍、灌

二十畫:露、夔

二十一畫:囊、鬻

不是沒你不行,而是有你更好。

2、說的太好了,我付出的太多了,都

是我一廂情願,這十七年,我累了,一次又一次傷害,我放手了

3、現實的社會.現實的人.實現不了的事情就忘了他吧.擱在心裡也是一種折磨.忘了他吧.做最好的自己。

4、在一起生活了十二年,不是說忘就能忘

太陽花是馬齒莧屬草本花卉,馬齒莧屬有個特點就是很難死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田裡的馬齒莧拔掉後都需要將根朝上,讓太陽暴曬才能曬死,不然根斷了都會重新生根生長,太陽花也是這個特點。

養護訣竅:

太陽花喜歡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所以放在太陽能曬到的地方放心養吧,很難養死,注意盆土見幹再澆透水就可以了。

https://mp.weixin.a80cc6b0b009597ce35a72ca172d1a8ae8d01d59f6#rd

一、原文: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 力 學 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 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 吉兇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陰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 天地自相保

二、譯文:

一、總 序《弟子規》, 聖人訓,首孝弟, 次謹信,泛愛眾, 而親仁,有餘力, 則學文。【譯文】《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對己謹慎約束,對人誠實可信。處事要博愛民眾,並親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這些如果還有餘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二、入則孝 出則悌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命, 行勿懶。【譯文】當父母呼喚的時候,應當即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讓做的事,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父母教, 須敬聽;父母責, 須順承。【譯文】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冬則溫, 夏則清;晨則省, 昏則定。【譯文】冬天寒冷的時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出必告, 反必面;居有常, 業無變。【譯文】外出辦事時,必須稟告父母,回來後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掛念。居處要安在固定的地方,職業要穩定不能輕易變化。事雖小, 勿擅為;苟擅為, 子道虧。【譯文】不要因為事情小就自作主張,假如自作主張的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兒子的禮儀。物雖小, 勿私藏;苟私藏, 親心傷。【譯文】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也不要私自把它們藏起來。假如你把東西藏起來,一經發現,父母一定會非常傷心生氣。親所好, 力為具;親所惡, 謹為去。【譯文】凡是父母所喜歡的東西,一定要盡力準備齊全。凡是父母所厭惡的東西,一定要小心謹慎的處理掉。身有傷, 貽親憂;德有傷, 貽親羞。【譯文】如果身體受了傷,就會給父母帶來憂愁。如果品行上有什麼缺失,就會使父母蒙受羞恥。親愛我, 孝何難;親惡我, 孝方賢。【譯文】父母關愛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麼困難呢。父母憎惡我,我還能克盡孝道,這種孝才算是真正有孝道。親有過, 諫使更;怡吾色, 柔吾聲。【譯文】父母如果有過錯,作子女的應該善意規勸使其改正,規勸時態度一定要和顏悅色,說話時聲音一定要輕柔。諫不入, 悅復諫;號泣隨, 撻無怨。【譯文】如果父母不聽子女規勸,又不改正錯誤,等父母情緒好時再勸,如果還是不聽,還要哭泣懇求,如果父母生氣打子女,子女也甘願接受絕無怨言。親有疾, 藥先嘗;晝夜侍, 不離床。【譯文】父母生病的時候,煎好的湯藥,做子女的都要先嘗一嘗。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能隨意離開。喪三年, 常悲咽;居處變, 酒肉絕。【譯文】父母去世後要守喪三年,經常傷心痛苦,哀思親恩。在守喪期間,要夫妻分居,不能吃肉飲酒。喪盡禮, 祭盡誠;事死者, 如事生。【譯文】為父母守喪要完全按照禮法辦事,舉行祭禮時要表達出極大的誠懇,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時一樣克盡孝心。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譯文】作為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為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財物輕, 怨何生;言語忍, 忿自泯。【譯文】彼此把財物看得很輕,兄弟之間的怨恨就不會產生。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忿恨就自然消失了。或飲食, 或坐走;長者先, 幼者後。【譯文】在吃飯的時候,應當讓年長者先用;在坐的時候,應當讓年長者先坐下;在走路的時候,讓年長者走在前面,年幼的跟在後面。長呼人, 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譯文】如果聽見年長者叫喚人,就應立即幫他去叫喊。如果要叫喊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長者那裡去看看有什麼事。稱尊長, 勿呼名;對尊長, 勿見能。【譯文】稱呼長者,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長面前要表現得謙虛恭敬,不要自我表現才能。路遇長, 疾趨揖;長無言, 退恭立。【譯文】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尊長,要快步迎上去行禮問候。如果尊長不說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騎下馬, 乘下車;過猶待, 百步餘。【譯文】如果騎著馬行路時遇見長者要下馬,坐著車行路時遇到長者要下車。長輩走後,自己還要在原地呆會兒,等長輩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馬或上車。長者立, 幼勿坐。長者坐, 命乃坐。【譯文】如果長輩站著,晚輩就不可以坐下,長輩坐下以後,命令你坐,這時你才可以坐。尊長前, 聲要低;低不聞, 卻非宜。【譯文】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如果低到聽不太清楚,那也是不適宜的。進必趨, 退必遲;問起對, 視勿移。【譯文】在見尊長的時候,走路要快些,見過尊長告退的時候,動作一定要緩慢。長輩問話時要站起來回答,雙目望著長輩,不能左顧右盼。事諸父, 如事父;事諸兄, 如事兄。【譯文】服侍叔伯等父輩,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恭敬。對待堂表兄,要像對待自己的胞兄一樣恭敬。三、謹而信朝起早, 夜眠遲,老易至, 惜此時。【譯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一個人很容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此刻的寶貴時光。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 輒淨手。【譯文】早晨起床後一定要洗臉洗手,在洗臉洗手的時候還要刷牙漱口。每次大小便完畢,都要把手洗乾淨。冠必正, 紐必結。襪與履, 懼緊切。【譯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時要把紐扣扣好。襪子和鞋子要穿整齊,鞋帶要繫緊。置冠服, 有定位,勿亂頓, 致汙穢。【譯文】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當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不能隨便亂扔,以免把衣帽弄髒。衣貴潔, 不貴華;上循分, 下稱家。【譯文】衣服的穿著貴在整潔乾淨,而不在於華貴漂亮。見長輩時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平時在家時穿的衣服要和自己的家境狀況相稱。對飲食, 勿揀擇;食適可, 勿過則。【譯文】對於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吃飯時要適可而止,不能超過平常的飯量。年方少, 勿飲酒;飲酒醉, 最為醜。【譯文】血氣方剛的年齡,千萬不要貪杯喝酒,因為一旦喝醉了,就會醜態百出而丟臉。步從容, 立端正;揖深圓, 拜恭敬。【譯文】走路時要不緊不慢從容大方,站立時要端莊直立。作揖行禮時要把身子弓下去,行叩拜禮時要表現得恭恭敬敬。勿踐閾, 勿跛倚;勿箕踞, 勿搖髀。【譯文】在家門口站立時不要把腳踩在門坎上,不要瘸腿斜靠著,落坐時不要把兩腿叉開,不要搖晃雙腿。緩揭簾, 勿有聲;寬轉彎, 勿觸稜。【譯文】進門時要緩慢地揭開門帘,不能弄出聲響。走路拐彎時角度大些,以免碰到東西或人。執虛器, 如執盈;入虛室, 如有人。【譯文】手裡拿著未盛東西的器具,就像拿著裝滿了東西的器具一樣小心。走進沒人的房間,就像走進有人在的房間一樣謹慎。事勿忙, 忙多錯;勿畏難, 勿輕略。【譯文】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時最容易發生差錯。做事時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地對待看似簡單的事。鬥鬧場, 絕勿近;邪僻事, 絕勿問。【譯文】凡是打架鬧事的場合,絕對不能靠近。凡是不正經的事情,絕對不去過問涉足。將入門, 問誰存;將上堂, 聲必揚。【譯文】準備進入別人的家門時,首先要問一聲:有人在家嗎?準備上堂屋時,聲音要平和大聲。人問誰, 對以名,吾與我, 不分明。【譯文】當別人問是誰時,就要將自己的姓名告訴對方,如果只回答「是我」、「是吾」,對方就弄不清楚究竟是誰。用人物, 須明求。儻不問, 即為偷。【譯文】使用別人的東西,必須明確當面提請求,以徵得別人同意。假如不問一聲就拿去用,這就是偷竊。借人物, 及時還;人借物, 有勿慳。【譯文】借了別人的東西,要在約定的時間裡歸還。別人向你借東西,只要自己有的話就應當答應,不要小氣不借。凡出言, 信為先;詐與妄, 奚可焉。【譯文】凡是說話,首先要講求信用。欺騙矇混,胡言亂語,這怎麼可以呢?說話多, 不如少;惟其是, 勿佞巧。【譯文】說話多,不如少說,因為言多必失,說的話只要切題恰當,切忌花言巧語。刻薄語, 穢汙詞;市井氣, 切戒之。【譯文】尖酸刻薄的話,下流不乾淨的話,千萬不能說。粗俗的市儈習氣,要徹底戒除。見未真, 勿輕言;知未的, 勿輕傳。【譯文】對於自己沒有完全看清楚的事,不要隨便亂說,對於自己沒有明確了解的事,不要輕易散布出去。事非宜, 勿輕諾;苟輕諾, 進退錯。【譯文】對於不妥當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別人,假如你輕易許諾,就會處在做也是錯不做也是錯的兩難境地。凡道字, 重且舒;勿急疾, 勿模糊。【譯文】凡是說話的時候,吐字要清楚而且流暢。說話時不能講得太快,不能講得含糊不清。彼說長, 此說短,不關己, 莫閒管。【譯文】那個說東家長,這個說東家短,如果別人說的這些事情與己無關,就不要去多管閒事。見人善, 即思齊;縱去遠, 以漸躋。【譯文】看到別人的善行,就要向他看齊,即使和他相差得很遠,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也會漸漸趕上他。見人惡, 即內省;有則改, 無則警。【譯文】看見別人做了壞事,就要自我反省。如果發現自己有錯就要加以改正,如果自己沒有做錯事也要自我警惕。惟徳學, 惟才藝,不如人, 當自勵。【譯文】只有品德、學問、才能、技藝不如別人的時候,才應當自我勉勵,發憤趕上別人。若衣服, 若飲食,不如人, 勿生戚。【譯文】如果自己的穿著不如別人漂亮,如果自己的飲食不如別人的美味可口,用不著心裡難過悲傷。聞過怒, 聞譽樂;損友來, 益友卻。【譯文】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點就生氣,聽到別人恭維自己就高興。如果這樣,不好的朋友就會與你交往,有益的朋友就會與你斷交。聞譽恐, 聞過欣;直諒士, 漸相親。【譯文】聽見別人恭維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欣然接受,如果這樣,那些正直誠實的人,就會逐漸與你親近起來。無心非, 名為錯;有心非, 名為惡。【譯文】如果無意中做了壞事,這就叫「錯」。如果是有意地為非作歹,這就叫「惡」。過能改, 歸於無,儻掩飾, 增一辜。【譯文】犯了錯誤卻能夠改正錯誤,就等於沒有做過錯事一樣。假如犯了錯還要加以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四、泛愛眾而親仁凡是人, 皆須愛,天同覆, 地同載。【譯文】無論什麼人都必須互相關心和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行高者, 名自高。人所重, 非貌高。【譯文】一個行為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會高,人們所重視的,並不是相貌的漂亮。才大者, 望自大;人所服, 非言大。【譯文】一個才學豐富的人,他的名聲自然會大。人們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己有能, 勿自私,人有能, 勿輕訾。【譯文】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自利只為自己謀利。別人有才能,不能輕易地詆毀別人。勿諂富, 勿驕貧,勿厭故, 勿喜新。【譯文】不要曲意巴結有錢人,不要對窮人驕橫無禮,不要厭棄故交老友,不要只喜歡新交的朋友。人不閒, 勿事攪;人不安, 勿話擾。【譯文】當別人很忙碌的時候,不要一有事就去打攪。當別人心情不安的時候,不要找他說話而打擾他。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說。【譯文】發現了別人的短處,千萬不要揭發出來,發現了別人的隱私,絕對不要說出去。道人善, 即是善,人知之, 愈思勉。【譯文】稱道別人的善行,就等於做了一件好事。因為別人知道你在宣揚他的善行,就會更加勉勵自己。揚人惡, 即是惡;疾之甚, 禍且作。【譯文】宣揚別人的短處就是一種罪惡。宣揚別人的短處會招致別人的痛恨引來禍患。善相勸, 德皆建;過不規, 道兩虧。【譯文】看到別人的長處要給予鼓勵,這對雙方在品德上都有益處。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加規勸,這對雙方在道義上都是一種虧損。凡取與, 貴分曉;與宜多, 取宜少。【譯文】無論是從別人手裡得到東西,還是把東西給予別人,都要分得清清楚楚。給予別人的應該多些,獲取別人的應該少些。將加人, 先問己;己不欲, 即速已。【譯文】準備要求別人去做的事,首先要問一句自己願不願意去做。如果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就應當立即停止。恩欲報, 怨欲忘;報怨短, 報恩長。【譯文】對別人的恩惠要思報答,對別人的怨恨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越短越好,對別人報恩要越長越好。待婢僕, 身貴端;雖貴端, 慈而寬。【譯文】對待家裡的婢女僕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了,還要有仁慈寬厚的胸懷。勢服人, 心不然;理服人, 方無言。【譯文】用勢力去壓服別人,別人的內心卻不服。用道理去說服別人,別人才會口服心服無話可說。同是人, 類不齊,流俗眾, 仁者稀。【譯文】同樣是人,但類別不同。普通的俗人很多,而品德高尚的人很少。果仁者, 人多畏。言不諱, 色不媚。【譯文】真正的仁者,人們對他都心懷敬畏,說話時直言不諱,臉色也不諂媚。能親仁, 無限好;德日進, 過日少。【譯文】如果能與品行高尚的仁者親近,會得到無限的益處。與仁者親近,個人的品德就會日漸地進步,而過失就會日漸減少。不親仁, 無限害,小人進, 百事壞。【譯文】不接近品德高尚的仁者,會有無限的害處。這樣一來小人就會乘機親近他,什麼壞事都可能做出來。五、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不力行, 但學文,長浮華, 成何人?【譯文】如果不努力實踐禮義仁愛,只是學習經典文獻,就會滋長浮華作風,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但力行, 不學文;任己見, 昧理真。【譯文】如果只努力實踐仁義,不學習經典文獻,就會只憑自己的見解去為人處事,就不會明白道理的真假與否。讀書法, 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譯文】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確實都很重要。方讀此, 勿幕彼,此未終, 彼勿起。【譯文】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要心裡又想讀那本書,這本書還未讀完,不要去開始讀那本書。寬為限, 緊用功,工夫到, 滯塞通。【譯文】不妨把學習的期限放寬些,但在學習時要抓緊時間用功。學習只要功夫到家,不懂的地方就會自然弄通。心有疑, 隨札記;就人問, 求確義。【譯文】如果心中有疑問,要隨時做好記錄,虛心向別人請教,求得準確的意義。房屋清, 牆壁淨,几案潔, 筆硯正。【譯文】書房裡要收拾得清爽,牆壁要保持乾淨。書桌要保持整潔,筆硯要放端正。墨磨偏, 心不正;字不敬, 心先病。【譯文】如果把墨磨偏了,說明心不在焉。字寫得潦草不整齊,說明思想不集中。列典籍, 有定處,讀看畢, 還原處。【譯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讀完一本書,一定要歸還到原來的地方。雖有急, 卷束齊,有缺損, 就補之。【譯文】即使有急事不看書了,也要把書本整理好。如果書本有缺損,應當修補完整。非聖書, 屏勿視;蔽聰明, 壞心志。【譯文】不是聖賢經書,應該放棄不看。不好的書容易蒙蔽人的思想,破壞人的心志。勿自暴, 勿自棄,聖與賢, 可馴致。【譯文】一個人不能自甘墮落,也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聖人和賢人的境界,都是可能通過自身努力逐漸達到的。

相關焦點

  • 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獲獎榜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山東文衡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傲福浪潮集團質量鏈事業部總經理商廣勇山東譽存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尉可望三、科普貢獻(8人)濟南市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科普館管理科科長毛曉平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和平路社區黨委書記劉永海
  • Word辦公技巧:快速將多個姓名按姓氏筆畫進行排序
    應用場景下圖為一份4頁的文檔,一共羅列了24個人物姓名,下面我們想將所有姓名按姓氏筆劃由少到多進行排序,有沒有什麼便捷的方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選中所有姓名,單擊「開始」選項卡「段落」功能組中的「排序」按鈕。
  • 中國姓氏當中筆畫最少的是哪個?
    姓氏筆畫排序,大家會經常看到丁姓排在首位,很多人誤以為,丁姓是筆畫最少的姓氏,只有兩畫,事實上,兩畫的姓氏還有很多,如卜姓、刁姓、刀姓、乜姓、力姓、七姓、八姓等等,筆畫最少的為一畫,有乙姓、一姓。先說說丁姓,丁姓為古老的姓氏之一,宋代位列一百七十七位,現代為四十八位,人口約四百七十多萬。丁姓來源眾多,其一源自商朝王族子姓,諸侯丁侯的後裔;春秋時期的宋國,第四任國君宋丁公,後裔以其諡號為姓氏。
  • Excel裡關于姓名的這些排序你會嗎?多條件排序也可以輕鬆搞定!
    排序對於日常經常使用Excel的我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甚至還是頻繁被使用到的!例如:我們在製作含有姓名的一些表格的時候:如學校的學生成績單、公司人員的銷售業績表格等等!有時候根據需要,我們要把表格按照學生或者員工的姓氏筆畫或者名字的拼音字母來排序,或者多條件如何排序?
  • 我國唯一按姓氏收費的景區,只有兩個姓氏免門票,有你的姓氏嗎
    我國的眾多景區有一望無際的草原、浩瀚無垠的大海、險峻秀美的名川大山等等,在我國眾多景區中不少的景區都是免門票的,還有按姓氏收費的門票,我國唯一按姓氏收費的景點,只有兩個姓有特權免費,是你的姓氏嗎?這處按姓氏收費的景點就是老君山了,老君山是我國5A級旅遊景區,是中原山水文化傑出代表,中國北方道教信眾拜謁聖地。
  • 探秘姓氏文化的起源與發展,追尋姓氏文化中的那些精彩片刻
    時至今日,雖然沒能真的去山西洪洞大槐樹看上一眼,但這兩天我從讀的一本名叫《中國人的姓氏文化》的書中找到了關於金姓的蛛絲馬跡,這才發現我們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璀璨生輝。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踏上這條姓氏探秘的神奇旅程吧。
  • 「數」說鎮江姓氏文化
    初次與人見面,我們往往都會這樣問對方,姓氏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個符號,是血緣傳承的標誌、家族溝通的紐帶,也是我們生活、工作、社會交往中迴避不了的文化符號。姓氏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延續和發展,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財富。鎮江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長的歷史文脈、豐厚的姓氏文化資源。
  • 《百家姓》姓氏排序有何依據
    《百家姓》姓氏排序有何依據?相信大家對這兩個問題都比較感興趣,沒事的時候大家都會查一查。《百家姓》的排名是經常改的,現在排名大都是按人口數量的多寡來排的。那作為第一本《百家姓》是怎麼來的?姓氏排名又是根據什麼依據呢?
  • 墓誌與姓氏文化
    實際上,墓誌還蘊含豐富的姓氏文化史料,是研究姓氏源流、演變、遷徙、分布不可或缺的文獻史料。關於這一點,目前學界還鮮有人留意。記載姓氏來源中國的姓氏來源多樣,或源自居住地,或源自官職,或源自少數民族改姓,或源自皇帝賜姓,或源自異域等,這些情況在墓誌中都有相應的記載。
  • 首屆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姓氏申遺·王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舉行
    2020年5月24日,以「傳承圖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助力姓氏申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申遺·王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福建省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和重慶百家姓文化交流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雕塑藝術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活動。中華姓氏文化學者袁義達、聶振強,臺灣致公黨主席陳柏光等專家學者高度肯定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研究的當代意義。
  • 盤點日本的奇葩姓氏,「毀三觀」的姓氏文化,讓人看不懂
    姓氏文化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的鄰居日本就有很多姓氏,甚至裡面的姓氏都起源於古代的中原。百家姓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姓氏文化影響比較廣泛,以漢字為姓氏的習俗在東南亞地區廣泛存在。日本崛起於明治維新,在此之前,普通民眾沒有姓氏,與中國古代類似。我國古代的姓氏也很隨意,很多都是皇帝賜的,在當時是很有榮譽的。明治維新後,日本明確規定,人要有姓。中國的姓氏流傳了幾千年,但日本的姓氏文化出現得比較晚,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姓氏文化才逐漸興起。據古籍記載,我國有400多個姓氏,但日本的數據簡直令人震驚!
  • 我國有一個姓氏:筆畫僅三筆,皇帝卻不知道怎麼讀
    我國有一個姓氏:筆畫僅三筆,皇帝卻不知道怎麼讀我國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母系氏族時期,因此上古八大姓中都包含女字,即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在戰國時期,由於宗法制度日去沒落,所以姓氏合二為一,就變成了現代人熟知的姓名了。
  • 山東泗縣姓氏錄及部分姓氏來歷
    1988年泗水縣共有姓氏453個,其中張姓人數最多63,607人,王姓次之59,192人。萬人以上者,尚有李,劉,陳等10個姓氏,千人以上者,有馮,馬,趙等59個姓氏。姓氏錄,按筆畫為序廠 丁 卜 人 刁 於 萬 才 山 上 麼 廣 門 弓 衛 馬 子王亓開井雲元韋車木戈歷尤見少鳳月公仉仇仁從毛勾牛豐殳卞方文戶鬥尺尹孔鄧正平石古左東布節甘艾龍巨田葉史申冉業母盧仝禾冬儀代付生包白叢皮印臺寧主馮玄蘭記邊司弘戎邢刑列後厙鞏邦回曲同呂成師仲任仰伏伊伍危雜喬朱全各自向行
  • 按拼音和筆畫排序的實現
    第298期常用「積木」過程案例分享,今日內容是按拼音和筆畫排序的實現。提供給大家的這些內容是我多年經驗的記錄,來源於我多年的實踐。大家在學習VBA的時候,要把這些代碼塊作為一塊塊的積木對待,平時積累,用時拿來修正、組合。這就是我的「積木編程」的思想,就是我推出的「積木」方案,希望大家加以利用。最近代碼多是出自第三套教程」VBA數組與字典解決方案」。
  • 每個中國姓氏,都有專屬的圖騰,看看你的姓氏「保護神」長啥樣?
    除了詩詞文化,我們還有其他不同種類的文化,同樣彰顯著我們歷史的厚重,比如姓氏文化。提到姓氏,這是和每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的事,中國姓氏文化也是世界上流傳最為古老的文化之一,不同於現在大家知道的百家姓,其實中國歷史上,姓氏曾多達上萬種。其實後來很多姓氏流失,至今也有5000多種,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一個數字了。
  • 《炎姜姓氏.文化》傳統文化
    姜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因炎帝居於姜水而得姓。西周初年,姜太公因滅商有功,被分封建立齊國,史稱姜齊。由姜姓分衍出來的姓氏很多,屬於姜太公後裔的姓氏就有140個之多。炎帝神農氏既是姜姓的得姓始祖,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 姓氏的由來,百家姓的出現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姓名現在對大家來說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可是大家知道姓是怎麼來的嗎?遠古時期,伏羲為了後代優生優育,提升人口質量,避免血親通婚,發明了姓。給自己取姓為「風」,因而成為中華第一姓。
  • 南宮姓氏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召開
    南宮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君紅出席活動並表示,希望研究會積極開展南宮姓氏文化和南宮歷史文化研究及學術交流,助推南宮氏宗親聯誼事業發展,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和宣傳南宮整體形象上作出應有的貢獻,能夠真正做到「為南宮畫像、為南宮立傳、為南宮明德」。會後還組織了南宮姓氏文化研討會,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懷通與河北師範大學法政和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張若甲等專家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 滿足風俗考—滿族的姓氏和名字
    其二、以部族名稱為姓氏,如:納喇氏、輝和氏等。其三、以所居住地名為姓氏,如:寧古塔氏、董鄂氏等。其四、賜予姓氏,如:吳拜本姓瓜爾佳氏,納木泰本姓舒穆祿氏,努爾哈赤皆以軍功賜姓覺羅氏。其五、以名為姓氏,也叫「隨名姓」,即以父祖名字第一字作為姓氏,如:顧/、代本性伊爾根覺羅氏,其子孫以顧為姓氏。
  • 姓氏文化--江氏名字作品欣賞
    唐銘先生:多年以來,側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現任廣西瑤族書畫院院長;廣西中國—東協書畫院執行院長;廣西科技書畫院副院長;廣西茶道畫院副院長。對民族文化非物遺產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姓氏文化、中國傳統茶文化有獨到的見解。  贊:江鷹飛翔(藏頭詩,名字文化詞)  江姓始祖夏元仲,鷹擊長空精氣勇,  飛鴻印雪心從容,翔然師北報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