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立功,立德,構建學子的精神信仰與民族自信

2020-12-22 一點資訊房產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原有的生活節奏,居家隔離期間,很多人無所適從,甚至出現了不良心理情緒。隨著疫情防控趨勢漸趨明朗,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指日可待,但應該看到,疫情對我們產生的影響不能忽視。疫情是一場災難,迫使我們放慢了工作腳步,但也給了我們一次難得的深入思考人生真諦的反思機會。人們對教育的期待,也會隨著對人生思考的深化,而產生新的變革契機。後疫情時代,對疫情的反思,使我們更理性深入地追尋教育的本質,消除教育異化的影響,正本清源,「立德樹人」會得到更廣泛、更深刻的社會認同。

張頤武表示:構建學生的精神信仰與民族自信,讓「國士」成為孩子們精神世界的真英雄。

線上教育成為主場,以後會不會成為一種趨勢?

從非典到新冠,跨越兩代人的高考,追蹤2020年高考,發現新冠疫情對於高考產生了哪些影響?從疫情之下的高考反思現在的教育主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線上教育做出哪些改變?

「再窮不能窮教育」,中國家長對培育孩子的慷慨投入造就千億教育市場。新冠病毒為許多行業按下暫停鍵,卻成為了在線教育的助推器。疫情之下停工停學,在線課堂從可選項一躍成為必選項。

線上教育能徹底取代線下嗎?一個高速增長的高達4000億元的龐大市場,對在線教育公司意味著什麼?誰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笑到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份長江知識中心的分析。

據政府機構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統計,2018年,中國國內在線教育市場用戶已達到2億,同比增長25.7%,收入達2517億元人民幣(約合359億美元)。

張頤武認為,儘管在線教育可能會越來越受到歡迎並擁有廣闊前景,但它並不能完全取代線下教學。在張頤武看來,我們的教育已經走進了「新時代」,可是「新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新時代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人機共教」的未來教育時代。「人工智慧」時代的快速到來,加速了AI教育的新挑戰。

近期華麗轉身當「主播」的教師,「線上教育」「空中課堂」「雲升旗」在磕磕絆絆中走過兩個月的「雲教育」為什麼讓我們如此慌亂呢?

「新冠病毒」在肆虐,鋪天蓋地的新聞和消息,還有間或夾雜的一些假消息或者謠言。為什麼我們被信息裹挾又深陷其中呢?因此,數據分析能力,信息匯總能力,信息分類參考能力等等都將成為新時代中小學生必須加強的能力。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無論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教育,都是教育的表現形式,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立言,立功,立德的過程。

張頤武表示:構建學生的精神信仰與民族自信,讓「國士」成為孩子們精神世界的真英雄科技手段不等於教育本身。

中國高中生的數學水平平均比美國學生要高出一倍以上,但是全世界前100位數學家我們幾乎沒有,美國就有80個。這就是現狀,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失敗。全中國,每年900萬到1000萬高考生,每個人數學考那麼高幹什麼呢?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必須讓孩子們把生命用在最感興趣的事情上面。

從更大範圍來說,允許學生思考、質疑、批判、挑戰的教育方法沒有形成,標準答案教育,老師說一不二的教育,任何質疑和思辨都被當做異端邪說的教育,是中國教育的普遍現象。未來要跟世界競爭,如果學生沒有學會質疑和辨析能力,沒有是非判斷能力,怎麼可能呢?我們現在不是在國內競爭,從1840年開始就在跟世界競爭,這一競爭就是真正有創造力的人才培養的競爭。

「中國教育要回歸到常識理論。教育應該以良知、理性、仁愛為經,以知識、科技、創新為緯,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獨立的公民。未來世界需要的人,一定是品行到位、感情豐富、精神獨立、個性自主、事業創新、全球格局的民族精英。」張頤武表示。

相關焦點

  • 立德、立功、立言分別指什麼
    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馮友蘭先生在《哲學的精神》(《論命運》一文)中說:「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學問、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謂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水、命、力,即天資、命運、努力。
  • ...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主義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核心,在...
    原標題: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主義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恆的是愛國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掀開了中國歷史新篇章,而且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有人評價曾國藩: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眾人皆知曾國藩是晚清第一名臣,殊不知其也是大清金句大神。 他半生憂苦,一世精誠,寫下無數警世良言。
  • 立功、立德、立言之不朽傳奇——王守仁,儒門「四大天王」之一
    在下認為王守仁實際上「修為」遠超儒家另外三大聖人,孔孟也不過是立德、立言,朱熹僅僅是立言而已,而王守仁實則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此一點,其他「三大天王」就不是王陽明這個後起之秀的對手。不朽傳奇之立功篇作為贛南巡撫的王守仁到了自己地盤後,發現在自己的地盤上有眾多土匪,這些匪人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打起仗來也是不要命的猛男群體。官府幾次出兵剿匪都是無功而返,甚至是中了土匪的埋伏。王守仁斷定這些「黑社會」在政府裡有眼線甚至是保護傘,於是打定主意,先清除革命隊伍裡的蛀蟲。
  • 王立江:立言立德,傳播正能量
    他不僅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兢兢業業不斷付出,還創建今日頭條帳號,秉持立言立德弘揚主旋律,教師育人傳播正能量的理念,先後發布文章、微頭條、視頻等3600多條,總閱讀量2500多萬,粉絲近4萬,點讚64萬。 今天的學生,是數位化時代裡生活的「原住民」。
  • 蒙曼邀你同讀 |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
    希望大家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第二,希望大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一切成就都歸功於人民,一切榮耀都歸屬於人民。
  • 做「誠真 認真 啟真 守真」之人 行「立志 立德 立身 立功」之事
    2020年10月10日開始,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教育廳全程指導,錢江晚報「有風景的思政課」再次升級,為信仰發聲,「書記思政課」正式亮相。  之前兩期主講人分別是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和麗水市遂昌縣委書記張壯雄。這一期,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又將為大家帶來哪些金句?快跟主持人一起來看!
  • 2021作文備考專題三:立德樹人
    一、命題解讀縱觀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主要從以下三個角度考查了立德樹人命題點——1.培養考生基本道德素養自強、自省、自信、自律、自尊、知足、擔當、恆心......2.培養考生為人處世之道理解、尊重、寬容、友善、感恩、謙讓、誠信、分享......
  • 做「誠真 認真 啟真 守真」之人,行「立志 立德 立身 立功」之事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以「浙大的傳統、精神與未來使命」為題,給2020級本科新生上了開學第一堂思政課。  在浙大紫金港校區小劇場中,部分2020級新生們隔位就座,背挺得很直。報告會還通過直播形式面向全校新生舉行。
  • 羽生結弦的立言:他以自己的經歷激勵了許多人
    《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唐初的經學家孔穎達註: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羽生結弦,被松岡修造稱為日本運動員中最善於表達的。他再過兩個月二十六周歲,已經出了兩本自傳,也出版過了語錄。
  • 立德不朽陳競存:幹實事的「脊梁」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孫中山先生也在1933年9月23日的《香港工商報》上評價先生道:「陳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在筆者看來,陳競存先生堪稱立德不朽之人。
  • 朱炳初:信仰的力量——拜讀《媽祖精神摭談》偶感
    《媽祖》內容豐富,思想深邃,敘述清晰,結構嚴謹,從社會基礎、文化傳承、親民意識、愛國情懷、崇善觀念、人格魅力、神格威力、社會意義等方面,對媽祖精神,作了系統、充分論述。詮釋了媽祖文化之所以成為古代海洋文化的旗幟,是海洋精神的標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對媽祖信仰與媽祖文化、媽祖文化與信仰文化、媽祖文化與愛國主義之間的關係作了深刻的探討與解析。
  • 譚作鈞到大連民族大學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12月11日,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譚作鈞來到大連民族大學,向高校師生、基層黨員幹部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中,譚作鈞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用樸實語言、生動事例和詳實數據,簡要回顧「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特別是大連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國家未來改革發展宏偉藍圖,介紹大連加快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體思路。
  • 大連理工大學:引導青年學子堅定理想信念,讓青春與信仰的旗幟共同...
    他們心懷堅定信仰,踐行紅色信念,投身祖國建設的洪流中,在興校強國的偉大實踐中鍛造出彩青春。立德樹人 築牢育人主渠道大連理工大學從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育人主渠道,從在全國率先成立德育教研室到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從在全國率先採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到不斷轉型升級為「中班授課—小班研討—作品展演」的大工思政課教學新模式,再到創建全國第一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情景教室
  • 「良知教育」:立德樹人的實踐路徑
    修文縣教育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良知教育」,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尋找立德樹人實踐路徑方面走出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後發趕超」的新路。立志勤學,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 戴季陶:日本民族信仰的真實性
    信仰的生活,是個人和社會的進步團結最大的機能。總理說主義是「信仰」,就是很明顯地說明冷靜的理智不化為熱烈的情感時,絕不生力量。我們在無論什麼地方,都看得出日本人的民族意識是很鮮明的。他們那一種「日本迷」,正是他的鮮明的民族意識增高到了極度的時候變成的無意識作用。白熱度的熱體觸到我們的指頭,我們一剎那間的感覺會和冰一樣的冷,一粒子彈剛剛洞穿人的身體時不感覺疼痛,都是這一個道理。
  • 立德樹人要往實裡去
    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至關重要。對大學生的培養者——高校教師而言,堅持以立德樹人為育人之本之根之魂是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引領當代大學生成人與成才並重、德行與學問兼修是其必須肩負的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