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貪,為何容不得一點對其不敬?神不惡,為何要將千萬生靈的命運握於手中?」
第一遍看《西遊降魔》,也許我只顧著那些低俗的笑話了,沒來得及品讀那些笑話以及非笑話文字後面隱藏的一些微妙的味道。
裡面的陳玄奘憑藉一本《兒歌三百首》就敢出來打妖怪,看似荒誕不羈,但是那些看似武功高強的降魔者卻最終全部死掉,只剩下陳玄奘一個看似最弱小的降魔者戰勝了所有的妖怪,並造就了結局的神話。
人們好像習慣用壓迫和打鬥去戰勝另一方,但這樣的結果只會讓怨恨越積越深。把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500多年,孫悟空不僅沒有領悟到多少真經,反而讓他積怨成魔,讓本來只是出於單純的本性去使小壞的它最終變成了一個心理畸形,只有怨恨的破壞性極強的妖魔。最終徵服它的並不是打鬥和壓迫,而是真正的大愛,最善良的靈魂和最無畏的勇氣。
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時,其實很簡單,儘管有些孩子很調皮,但他們的本性並不惡劣,只是可能深藏在他們心中的真善美並未被喚醒而已。如果作為家長和老師不進行好的引導,反而用打罵和壓迫對待這些孩子,看似好像讓他們暫時由於畏懼而變得聽話了,但他們心中並沒有真正地服你,他們心中積滿了怨恨,隨著他們慢慢長大,這種怨恨就會越積越深,就會成為魔性,以至於他們做一些違法之事,甚至更嚴重的殺人放火,無惡不赦。
看著孫悟空,仿佛看到一個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作為家長,是該用權威的魔掌把他們壓在我們的手掌心下,還是用《兒歌三百首》去薰陶他們的心靈?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片屬於他們的淨土,都有他們的靈魂。作為大人,對於孩子,我們不應該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硬把我們大人的理解塞給孩子,給孩子的心靈製造陰影,製造恐懼。有時候,我們應該多去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多用一顆愛心和包容心去理解他們的思想,去引導他們找到潛藏在他們心靈中的真善美,去引導他們求知,思考,引導他們擁有正直善良的人格。
《兒歌三百首》也許作為已在社會上打拼了這麼久的大人來說,會覺得幼稚,可笑,就像《西遊降魔》裡其他的降魔人每每提起陳玄奘的《兒歌三百首》都會不自覺地流露出鄙視的表情一樣,可最終卻是這本《兒歌三百首》打敗了他們都未戰勝的孫悟空。
《西遊降魔》剛開始一開場就是一個悲壯的場面,那場面很血腥,很殘酷,卻充分反映了人類的愚不可及。看似道貌岸人的道士,卻滿肚子都是為了錢,但那裡的居民卻愚昧地相信這個人的話,卻不相信外表像乞丐心靈卻很美好的驅魔人的話,還把驅魔人掛起來折磨他。
很多時候,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我們內心的貪婪,自私,膚淺斷送了我們的前程,也斷送了我們的幸福。例如《西遊降魔》中師哥師妹的故事,正好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很多女孩子為了錢,為了虛榮心,為了所謂的外表美,而放棄了真愛,也放棄了去修養自己,最終落得人去財空,被人利用,幸福也隨風而逝的下場。
《西遊降魔》最後一句話,只有經歷了痛苦,才能真正理解痛苦,只有經歷過牽掛,才能了無牽掛。
人生,只有經歷過,才能成長,才能領悟,才能真正地放下。只有一個經歷豐富的人,才會把什麼都看的透,看的開,才會明白人世間最珍貴的是內心的純真和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