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那些年的影視圈,圖片丨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的轉載與抄襲!
本來的《西遊記》,孫悟空是主角,聰明機靈,可這裡孫悟空卻兇狠狡詐。人,本性是善良的,可有些只是被魔侵蝕了。真、善、美是人的心裡最重要的!故事中,玄奘的勇敢讓我佩服,他整天帶著一本《兒歌三百首》驅魔,還稱《兒歌三百首》為「驅魔大典」,要喚醒妖怪心中的真、善、美。《西遊降魔篇》觀後感,黃渤的孫悟空,有沒有刷新你對孫悟空認知。
一個電影能夠很好的表達一個主題,就足夠了。水妖,豬妖,猴妖,驅魔女,玄奘心中都有自己的偏執,執念,皆如此。魚妖,突出仇孽,原本善良,在河邊為了救一個孩子,結果被誤以為是人販子,將其打死並拋屍河中,任魚群野獸飲其血,食其肉,怨恨難平,化作半魚半獸的水妖,回來報復村民。豬妖,突出情孽,原本生的跟豬一樣醜,是個情種,對媳婦無比痴情,結果媳婦嫌他醜和一個美貌男子通姦,還合謀用九齒釘耙將其打死,他因愛成恨,積怨成魔,常化作美貌男子,誓要殺盡天下所有愛慕美男的女子。
猴妖,突出惡孽,陰險狡詐惡毒殘忍,滲透著妖氣、獸性、狡猾、狂傲,執意認為自己被鎮壓了500年了,足夠了,有什麼罪孽,有什麼惡業,都已經償還了,但自己並沒有認識到,也沒有改變,依然的兇殘,其實悟空本就不是善良之輩。玄奘,認為愛有大小之分,男女之愛為小愛,雖然第一次見到驅魔女就愛上對方,但是執念為了所謂的大愛捨棄小愛,所以師傅說他差了那麼一點點,差的就是放下執念。曾經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經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曾經牽掛,了無牽掛。但是在整部影片的劇情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裡面黃渤的表演,簡直是堪稱出神入化,不到十分鐘的表演將孫悟空的形象演繹得活靈活現,而裡面和黃渤搭戲的文章就顯得太小孩子了。在黃渤騙文章拔掉蓮花的時候,黃渤那個表情又上升一個高度,雖然在此之前黃渤拒絕了周星馳的邀請,但是黃渤的出演不得不說提高了孫悟空演員裡的高度!
看過《西遊降魔篇》的觀眾不難發現,孫悟空這個角色很顛覆,是一個邪惡至十惡不赦的大妖怪,這與觀眾印象中的孫悟空千差萬別。但正因為這種顛覆,使黃渤的出彩表現成為影片後三分之一段的精彩之處。而要拍出這樣極具顛覆意義的孫悟空也是黃渤自己的注意。而且在影片中星爺闡述了他對愛情的感悟,就是所謂的「大愛小愛」之情,「男女之愛也包含在大愛之中,眾生之愛皆是愛。有過痛苦,才知道眾生的痛苦;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才能了無牽掛。」經星爺闡述後,比當年的「愛你一萬年」更具深意,更具佛意。而玄奘在五指山前看到的「鏡花水月」,也是一種佛的寓意吧。
總結,小編認為這次的電影不僅僅是電影,還告訴了我們大家一個道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有些只是被魔給侵蝕了,我們只需要喚醒他們的本性。而文章中最主要突出的還是真、善、美,可以看出星爺也是想以這樣的方式來傳達世間對於愛的真諦,不僅僅有非常突出的形象更是讓我們大家看到了關於人間有愛的美好。
那麼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內容了,謝謝大家的閱讀,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