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奇異性引發了新的電子設備產生!

2021-01-09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

英特爾(Intel)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注意到半導體技術的驚人進步,他提出,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年將增加一倍。自他1965年提出這一觀點以來,這一觀察結果就一直存在。然而,摩爾不太可能預見到目前電子革命的程度。今天,一種具有獨特性能的新型裝置正在研製中。隨著超小型化進程的加快,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探索分子尺度上物理和化學性質的交叉技術。在這個快節奏領域的進步可以改善數據存儲和信息處理設備,並幫助開發分子開關,以及其他創新。陶恩建和合作者最近描述了一系列關於單分子電導的研究。在如此微小的規模上創造電子產品面臨許多挑戰。在超微小的世界裡,量子世界的特殊性質佔主導地位。在這裡,電子以電流的形式流動,表現得像波,並受到一種稱為量子幹涉現象的影響。

博科園-科學科普:操縱這種量子現象的能力可能有助於開發具有不同尋常特性的新型納米電子設備。感興趣的不僅是測量單個分子的量子現象,還包括控制它們。這使我們能夠理解分子系統中的基本電荷傳輸,並研究新的設備功能。陶是生物電子和生物傳感器生物設計中心的主任,在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項研究中,陶和來自日本、中國和英國的同事勾勒出了實驗的輪廓。研究人員探索了分子的電荷傳輸特性,證明了電子的幽靈波性質(即量子幹涉)可以在分子的兩種不同構型下被精確地調製,這兩種構型被稱為Para和Meta。結果表明,量子幹涉效應可以引起分子尺度器件電導性質的顯著變化。通過控制量子幹涉,研究小組發現單個分子的電導率可以微調兩個數量級以上。

精確、連續地控制量子幹涉被認為是未來廣泛的分子尺度電子學、高速低功耗電子學發展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這種單分子器件有可能充當電晶體、導線、整流器、開關或邏輯門,並有可能在超導量子幹涉器件(SQUID)、量子密碼學和量子計算等未來應用領域找到出路。在目前的研究中,分子(環狀碳氫化合物,可以以不同的構型出現)被使用,因為它們是分子電子學行為建模最簡單和最通用的候選者之一,是在納米尺度上觀察量子幹涉效應的理想對象。為了探測電荷通過單個分子的方式,人們進行了所謂的斷裂結測量。測試包括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或STM。所研究的分子位於STM器件的金襯底和金尖端之間。

STM的尖端反覆地與分子接觸或接觸,當電流通過每個端子時,就會斷開並重新形成連接。實驗記錄了數千條電導與距離的關係,實驗中使用的兩種分子的特殊分子特性改變了通過結的電子流。「Para」構型的分子比「Meta」構型的分子表現出更高的電導率值,這表明分子中存在結構量子幹涉和破壞性量子幹涉。使用一種被稱為電化學門控的技術,研究人員能夠連續控制兩個數量級的電導。在過去,改變量子幹涉特性需要對設備所用的載流子分子進行修改,目前的研究標誌著首次在單個分子中進行電導調節。分子尺度上的電導受到涉及分子電子軌道量子幹涉的敏感影響。具體地說,最高佔據分子軌道或HOMO與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或LUMO之間的幹擾似乎是決定單個分子電導的主要因素。

利用電化學門電壓,分子中的量子幹涉可以被精確地調整,研究人員在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之間證明了良好的一致性,表明HOMO和LUMO對電導率貢獻是對Para分子的加性,導致結構幹涉。對Meta分子的減性,導致破壞性幹涉,就像水中的波可以結合形成更大的波,也可以相互抵消,這取決於它們的相位。雖然之前關於單分子電荷輸運的理論計算已經完成,但實驗驗證還需要等待納米技術、掃描探針顯微鏡和形成分子與金屬表面電功能連接的方法的大量進展。現在,由於分子電子學能夠通過操縱量子幹涉來微妙地改變電導,因此它可以進行廣泛的創新。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Richard Harth,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參考期刊文獻:《Nature Materials》DOI: 10.1038/s41563-018-0280-5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不到10年上升16℃,北極海冰的減少與氣候突變有關!

首次在一億億分之一秒內直接看到電子運動了0.7納米!

9000萬年前!地質學家已查明,海洋最偏遠部分的來源!

相關焦點

  • 黑洞中心的奇異性如何消除?量子引力可能顛覆認知
    不過,史瓦西度規也引起了幾個麻煩,它在黑洞中心和事件視界處出現了奇異性。後來的研究表明,事件視界處的奇異性是因為坐標選擇不當造成的,通過適當的坐標變化可以消除此奇異性。但是,中心的奇異性卻怎麼也消除不掉,它已經是黑洞的內稟性質了。
  • 藉助量子隧穿的物理現象,在低能情況下,可將量子設備運行一年
    隨著我們對電子小工具和傳感器的需求的增長,科學家們想出了新的方法來使設備以更少的能量供電更長的時間。藉助一種被稱為量子隧穿的物理現象,實驗室中發明的最新傳感器可以在一次能量爆發下運行整整一年。隧道效應意味著藉助5000萬電子躍遷,這種簡單而便宜的設備(僅由四個電容器和兩個電晶體組成)可以持續運行很長一段時間。物理學的量子規則,應用在最小的原子尺度上,意味著電子既可以表現為粒子又可以表現為波,並且科學家能夠利用這種行為來精確控制電子從電路的一側流向另一側。
  • 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原標題: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記者吳長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結構,證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範霍夫奇異性」。研究成果6月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自然》:量子絕緣體為電子創造了多道高速公路
    量子霍爾效應是霍爾效應的量子力學版本。霍爾效應指當固體導體放置在一個磁場內,且有電流通過時,導體內的電荷載子受到洛倫茲力而偏向一邊,繼而產生電壓(霍爾電壓)的現象。量子異常霍爾狀態是一種二維拓撲絕緣狀態,其量化的霍爾電阻為h/Ce^2),並且在零磁場下,其中h是普朗克常數、e是元素電荷、而陳氏數C是一個整數。
  •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經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和弦理論哪一種理論的描述更接近客觀事實呢?這是一個被刻意迴避的問題,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弦理論是一種量子力學,而經典電動力學乾脆被排除完全在外,人們以為只有一個量子力學。問題是,量子力學和弦理論都出現了無法補救的奇異性,而客觀世界並不是奇異性的。
  • 物理學家們拍攝了原子在進行量子測量時的瞬間
    物理學核心的奇異性所產生的一個非同尋常的結果是,我們只能用一組叫做疊加的概率來描述物體——直到我們用探針戳它們,用光轟擊它們,以確定它們的大小和性質。在我們這個絕對的古典世界裡,這很難想像。就連著名的物理學家歐文·薛丁格在第一次聽到這個想法時也嘲笑了它,他擺出了一個思維實驗,其中包括一隻想像中的貓,在我們看到它之前,它既是活的又是死的。
  • MIT研究警告稱宇宙輻射會對量子計算機產生幹擾作用
    MIT研究警告稱宇宙輻射會對量子計算機產生幹擾作用2020-08-31 17:44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然而得益於量子物理學的詭異法則,量子計算機中的比特(稱為量子位)能同時以兩種狀態的疊加狀態存在。這意味著它們可以並行執行許多操作,這要比現有的計算機系統強大得多  但要製造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還要面對一個大型障礙。量子位有相當低的相干時間,這指的是它們能在疊加狀態下停留的時間長短。這是因為它們對外界幹擾很敏感,比如熱量、磁場和電場甚至是我們周圍的低強度輻射。
  • 「量子熱機」變身「量子冰箱」;首次直接觀察電子吸收光子;擦除...
    單原子能量轉換設備——「量子熱機」與「量子冰箱」品鑑楓糖漿的黃金「人造舌頭」給地外生命搜尋加個指標富氫大氣下也可能找到生命01丨海底垃圾場:1平米約有190萬個微塑料圖片來源:europeanscientist.com/en/environment
  • 鑽石的量子未來:量子新時代的寶貝兒
    咋聽起來,許多人會感到奇怪,鑽石這個人類的寶貴修飾品,怎麼又跟量子新時代連在了一起?鑽石不僅是漂亮的寶石,它還具有許多遠遠超出其美的吸引力的特性。這種特殊形式的碳現在具有許多實際的量子應用,正在與即將出現的鑽石量子新應用將會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科學家們稱之為金剛石量子技術(Diamond Quantum Technologies)。
  • 「奇異金屬」中存在數十億量子糾纏電子
    《科學》雜誌報導,美國萊斯大學和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研究一種由鐿、銠和矽組成的「奇異金屬」的電子和磁學行為時,發現數十億的流動電子之間存在量子糾纏。這項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直接證據,證實了量子糾纏對量子臨界的影響。
  • 量子糾纏怎麼產生的?有理論認為:同一個粒子在不同宇宙的體現
    我想能打開這篇文章的讀者都是科學愛好者了,大家對量子糾纏肯定早就耳詳能熟了,量子糾纏那魔鬼般的超距作用相比大家也所有耳聞。但是許多文章都是一筆帶過,只講量子糾纏的神奇性,而閉口不談量子糾纏產生的機制,這也導致一部分讀者對量子糾纏產生了神秘感和敬畏感!
  • 什麼是正電子?它與電子是如何作用的?
    這些包括弱電,弱同位素,夸克風味數(如奇異性、魅力、底限或頂限)。存在的每個量子粒子都具有允許的這些量子數的特定值。他們中的一些,像電荷,永遠不會改變,作為電子總會有一電一充-1和上夸克總是有一電一充+的。但是其他像角動量一樣,可以採用各種值,對於電子來說可以是+ 或 - ,對於W-玻色子可以是-1,0或+1。
  • 什麼是量子?與我們熟知的分子、原子、電子是什麼關係?
    量子力學自從1900年被普朗克提出後,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了。可以說,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能帶理論,就不會用我們如今的電子產品,網際網路。量子力學是信息革命的巨大引擎。人們一提到量子力學首先會問什麼是「量子」。
  • 黑矽光電探測器創紀錄: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
    據外媒報導,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電設備,其外部量子效率高達132%。這聽起來不大可能實現的壯舉則是通過利用納米結構黑矽來實現的,這可能是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探測器的重大突破。如果一個假設的光伏器件擁有一個100%的外部量子效率,那就意味著每一個光子撞擊它就會產生一個電子,電子則通過電路以電的形式被收集。而這種新設備不僅達到了100%的效率,而且超過了100%。132%意味著平均每個光子得到1.32個電子。其以黑色矽為活性材料,具有錐狀和柱狀的納米結構,可以吸收紫外光。
  • 浙江九州量子:謹防「李鬼」!基於量子比特原理才叫量子產品
    一般意義上, 「量子」就是量子世界中物質客體的總稱,它既可以是光子、電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微觀粒子,也可以是BEC、超導體、「薛丁格貓」等宏觀尺度下的量子系統,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其性質必須由量子力學來描述。
  • 元素六:CVD金剛石在量子技術中的新應用
    這種特殊形式的碳現在具有許多實際的量子應用,正在與即將出現的鑽石量子新應用將會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科學家們稱之為金剛石量子技術(Diamond Quantum Technologies)。
  • 力學所災變破壞的冪律奇異性前兆及災變預測方法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以龍團隊針對災變破壞冪律奇異性前兆及災變破壞預測方法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通過大量的大理巖、花崗巖試樣的準靜態單軸壓縮實驗,研究人員揭示了災變破壞前響應函數的冪律奇異性指數在-1和-1/2之間分布。
  • 浙大科學家發現一類新的量子現象 有望推動量子物質領域研究發展
    這一原創性發現改變了人們普遍認為鐵磁量子臨界點不存在的觀念,將奇異金屬行為拓展到鐵磁材料體系。專家表示,這項基礎研究有望推動量子相變和超導等量子科學領域的發展。論文審稿人一致評價:在純淨的重費米子材料中觀察到鐵磁量子臨界點和奇異金屬行為是一項重要的實驗發現,這為研究量子相變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有助於揭示奇異金屬行為的共同起源。相變用來描述物質狀態的變化,如水加熱變成水蒸氣,或者降溫結成冰,這些都是相變。
  • 利用量子隧道技術,突破自供電量子傳感器極限,不要電運行一年!
    這相當於一個門檻能量,這是移動電子越過障礙物所需的最低能量,如果不能使電子越過勢壘,就不能產生電流。 障礙是門檻效應 但自然而然發生的量子力學現象一直在推動電子跨越勢壘,研究小組利用這一點製造了一種自供電設備,只需少量的初始能量輸入,就可以獨立運行一年多。該設備製造簡單,成本低廉,它只需要四個電容器和兩個電晶體。
  • 粒子加速器中產生的微型黑洞會吞食掉整個地球嗎?
    >史瓦西解史瓦西半徑,m為引力源質量我們從上面三個圖解可以看出,球對稱引力場在史瓦西半徑上開始產生了奇異性開始出現奇異性的史瓦西半徑球面就是我們常說的黑洞的事件視界,半徑為0的點就是黑洞的奇點。一是微型黑洞產生於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在大爆炸後的不到一秒之內,極高密度的質量壓縮產生了宇宙中最初的一批微型黑洞。二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當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碰撞時,可能產生微型黑洞,這種可能出現於粒子對撞機中的黑洞也被稱為人工黑洞。有不少物理學家就很擔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在LHC中出現了一個微型黑洞,整個地球是否會被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