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喜歡的愛豆嗎?如果你沒聽懂「愛豆」就是「偶像」的意思,那你大概率就是不追星的啦!
儘管如此,相信你也或多或少接觸過正在追星、混跡「粉絲圈」的朋友,你可能會偶爾被他們的熱血所感染;你也可能偶爾會嫌棄他們,畢竟粉絲圈時而的瘋狂經常讓你摸不著頭腦。
近日,一則爆料在網上掀起了「驚濤駭浪」:一位參與了湖南衛視節目《天天向上》現場錄製的觀眾在網上稱,錄製休息期間,有粉絲對自己的偶像喊「媽媽愛你」,引發了主持人汪涵的不滿。
有的人認為汪涵是在捍衛中國傳統禮節,粉絲圈的不良現象早該被痛批;也有人認為汪涵的做法略顯不妥,因為每個「圈子」都有自己的語言,應對之保持理解與包容。
飯圈文化相對小眾和封閉,大眾理解不了其中所謂的「梗」,更何況當這些梗牽扯到「道德禮儀」時,不論多麼討巧,在圈內多么正常和正確,在社會大背景裡就是很不正確。這也是為什麼,圈地自萌是如此重要。
還記得之前《天天向上》有一期親子話題的節目,汪涵就提醒過追星的年輕人們:有些年輕的朋友為了看自己的偶像跑很遠很遠的路,在門口呼喊他們的名字,但是你們有多長時間沒有花一分鐘去看一下自己的父母呢?去看看父親臉上的皺紋、母親雙鬢的白髮。
他是真的覺得像爸爸媽媽這種重量的詞,是不應當亂用更不應當濫用的,所以才會問出「你們知道媽媽是什麼意思嗎?」
父母的稱謂,自帶神聖的光芒
汪涵在「批評」粉絲的過程中說了這麼一句話:「你們知道媽媽是什麼意思嗎?」誠然,每個人都懂得「媽媽」是什麼,也明白當我們說出「媽媽」一詞時,在深層意義上意味著什麼。
應該說,在汪涵的內心,「媽媽」這個詞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能濫用。而實際上,從一個小孩子那裡,我們也可以找到一個人對父母的稱謂的最原初情感。
你會發現,要讓一個孩子從心底裡承認某個非親生父母的人做自己的父母,是一件天大的難事,他永遠不會貿然喊別人做「爸媽」。你若是強迫他這麼做,他定會憋紅了臉,用稚嫩且正義凜然的聲音告訴你「你不是!」
我們會突然領悟到,先不論傳統的這種和那種美德,「爸爸」「媽媽」這兩個詞,在實際運用上確實比任何稱謂都更「嚴格」。這種「嚴格」出於血脈聯結,因為父母與子女的直接血緣關係,任何人都無法撼動;而它,其實更多的又出於情感聯結,是日復一日的相處中釀造的情感醇酒。
畢竟,「爸爸」「媽媽」不僅是你來到人世的發出的第一個音節,也是當你想表達生活訴求、想要撒個嬌打個鬧、想要在歸家進門的第一刻便脫口而出的話語。它們一直是指向孩子的我們,那內心情感最充盈、最飽滿和最柔軟的地方。
因此,從這一角度上講,父母稱謂的使用值得每個人重新重視。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這類富有血緣以及情感含義的詞語,值得保持一種「原汁原味」。
伯倫曾經有句話,道明了人類對母親最為真摯的感情: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此話對母親如此,對父親亦如是,畢竟這個世上再也沒有誰,能完美替代這兩位為你殫精竭慮一生的人,也再沒有任何更好的稱呼,能代表這份最深沉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