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山東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山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一個關乎山東未來的重要文件——《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山東未來5年,以及未來15年的發展定了調,勾勒了藍圖。
在過去的五年,儘管山東的處境極為艱難,但最終扛住了壓力。綜合實力實現跨越式提升,生產總值連續突破6萬億和7萬億大關,2019年達到7.1萬億元,坐穩了全國第三的位子,殊為不易。而且將佔全國1/14的龐大人口帶入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的新階段,作出了巨大貢獻。
未來的5年對於山東相當重要。是起,還是落?是坐穩全國第三省的位子,進而向廣東、江蘇發起衝擊,還是就此跌出三強,淪落為「二流省份」?關鍵就看未來5年怎麼幹!
經過三年的「苦苦修煉」,山東已經嘗到了新舊動能轉換的甜頭,一切正按照當初設想的路徑在行進。在山東身上,我們看到了當年廣東的影子,這也讓我們對山東的未來充滿期待。
此次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其中有幾個關鍵詞要提一提,一個是「主要領域現代化進程走在全國前列」,這就不僅僅是經濟總量靠前,還應該是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領先,要實現不容易,需要加油。第二個關鍵詞是「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極」。應該說,以山東的資源稟賦來看,目前發展還不夠快,不夠充分,發展潛力很大,只要沿著既定目標堅定前行,無論是經濟體量,還是發展質量,都將有一個大的提升,在北方地區第一大省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位置感也將進一步增強。
如何達成目標?除了我們熟知的一系列遵循和發展原則外,此次全會還「劃了重點」:一是人才戰略,二是新舊動能轉換,三是擴大內需,四是優先發展農業農村,五是經略海洋,六是區域協調,七是改革攻堅,八是綠色發展,九是擴大開放。
這是山東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也是重要方法論,契合山東發展實際,做好了,山東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作為山東的龍頭,未來青島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就是未來山東的高度。山東發展任務艱巨,青島理應挑起最重的擔子。
1、機遇很多,但挑戰也不少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但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先來看看山東面臨的發展環境。最為有利的是山東人的心氣兒高了,心氣順了,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奮發向上、求變求強,幹事創業熱情高漲,完全有底氣、有能力、有信心,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更大作為。
這幾年,山東身上的壓力太大了,有來自內部的,也有來自外部的。但山東扛住了壓力,找到了走向未來之路,那就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事實證明,這條廣東10年前曾經走過的路子,同樣適合山東。
眼下,山東7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推進,形成了智能製造、高端裝備、生態環保、生物醫藥等一批新經濟增長點。
曾經笨重的「大象經濟」,今天正「翩翩起舞」。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復函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支持創建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誰也不會想到,全國10個國家級「雙跨」平臺,山東獨佔兩席————海爾卡奧斯、浪潮雲洲,目前,「上雲用雲」企業超過14萬家。在工業網際網路的賦能下,這些企業會迸發出怎樣的活力,令人期待。
如果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2020年只是第二步,即「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目前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和「十強」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建立,為未來山東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石。如果十年目標達成,那山東經濟會是怎樣的面貌,難以想像,再現輝煌,成為中國經濟的引領者,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次全會還點出了幾個重大機遇:包括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賦予的重大機遇,山東自貿試驗區、上合示範區等重大平臺的戰略疊加優勢。這其中,有全國共性的機遇,也有山東獨有的優勢,比如上合示範區,以及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扮演的龍頭角色。如果能抓住這些機會,發揮好自身優勢,山東未來五年有可能重塑核心競爭力。
但也不能過於樂觀,要看到,山東發展仍處在轉型升級的緊要關口,新舊動能轉換任務依然艱巨,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能力不足,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需要持續深化,城鄉區域發展仍不平衡,民生領域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
2、未來山東什麼樣
有了上述機遇,山東有理由在未來五年謀求更高遠的發展。
這次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主要領域現代化進程走在全國前列,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有點抽象,概括起來就是「七個走在前列」——
在綜合實力上,山東要走在前列,生產總值邁上新臺階,山東半島城市群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龍頭作用凸顯,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極;
在發展質效走在前列,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佔比大幅提升,新動能成為引領經濟發展主引擎,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鏈產品鏈邁向中高端;
科技創新走在前列,自主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科技戰略支撐和引領作用持續增強,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基本建成;
改革開放走在前列,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此外,還有生態建設走在前列,治理效能走在前列,民生改善走在前列。
此次全會還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的遠景目標,這就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躍升,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教強省、人才強省。
3、青島的機遇和作為
為達成上述目標,未來的山東將實施「九個強省」建設,即重點在科教強省、文化強省、健康強省、現代農業強省、先進位造業強省、海洋強省、數字強省、新能源新材料強省、交通強省建設上實現重大突破。
全會提出,在九個方面發力——
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堅定不移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塑強現代產業新優勢;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聚力改革攻堅,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綠色發展,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全面擴大高水平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作為山東的龍頭,無論是資源稟賦,還是肩負的國家重任,青島都理應挑起更重的擔子,為山東的「十四五」,以及更高遠的未來貢獻更大的力量。
下面,觀象君主要從重點領域,分析青島的機遇和作為。
先說人口和人才。我們所推進的現代化首先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山東的未來,繫於人口和人才。作為有著1億人口的大省,人是山東最大的財富和底氣,關鍵是如何留住他們,並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這些年,山東人口和人才流失的新聞反覆發酵,這背後既有產業層次水平對人口、人才承載力、集聚力不足的問題,也有人才政策不精準的問題。
山東要留住人,吸引更多的人才,青島必須首先要增強人才吸引力。這些年來,青島對人才的吸引力雖然不如國內先進城市,但整體實力還是很強的。去年,青島以來引進各類人才46.5萬人,獲評2020中國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進就業城市,但與先進城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青島要建設創業城市、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聚集高素質人才,更需要有龐大的城市人口數量支撐。要圍繞擴大城市人口規模,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促進人口持續均衡發展。特別是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市落戶限制,向外來人口敞開城市大門。同時,要強化人口綜合服務,倡導「來了就是青島人」,增強城市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以開放、包容換取人口流量和人口活力。
再來看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青島要當好排頭兵、驅動器、示範區。其中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工業網際網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復函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支持創建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這意味著山東在工業網際網路這條新賽道上佔據了極其有利的位置,其中,率先喊出「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的青島,功不可沒。對山東的支持,就是對青島的支持,青島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迎來國家示範的戰略加持,自當奮力當先。工業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是青島在「十四五」時期必須聚焦發力的爆破點,如果能一舉突破,就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先機,就可以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助力。
擴大內需已經成為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城市贏得未來的一個關鍵之舉。不論是深度融入和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還是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高質量的投資和消費增長。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青島都是「眼睛向外」,以外需為導向,發展外向型經濟,這成就了今天的青島,但「路徑依賴」也使得青島內需挖掘不足,尤其是對山東和北方地區的輻射力不夠。面向「十四五」,青島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探索運用更多市場化的手段,強化拓展投資空間,全面促進擴大消費,要推動消費擴容提質,擴大精準有效投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此次全會提出,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目前,山東海洋產業產值已佔到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0%,佔到全國海洋總產值的近20%,成為全國唯一的具有3個超過4億噸吞吐量大港的省份。青島的稟賦優勢明顯。今年9月,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面向「十四五」,青島應當著力鞏固海洋科技的應有地位,還應該考慮如何加速海洋科技轉化,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是我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戰略節點,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十三五」以來,山東構建了「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總體格局,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融合發展、一體發展勢頭良好,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但總體上看,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還比較突出。
與全省一樣,青島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如果能在區域協調發展上取得突破,青島就將迎來更加有利的發展局面。對內,要加強城鄉統籌發展,縮小城鄉之間、內地與沿海地區之間、北部與南部之間的差距;對外,青島要發揮龍頭城市作用,引領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將膠東經濟圈打造成為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成為引領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助力山東半島城市群在黃河戰略中高昂起龍頭。
此次全會提出,要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增強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今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上指出,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這對山東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髮展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青島的使命是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應當深化黃河流域城市、海關、港口和企業合作機制,建設黃河流域開放合作國際客廳,吸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通過青島、通過山東「流向黃河」,在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實現自身的發展。
青島的機遇和作為還蘊含在於對外開放當中。此次全會提出,全面擴大高水平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作為山東、乃至全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青島自當率先而為,走在最前面。今天,青島已經站在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正加快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面向「十四五」,青島應當充分發揮開放優勢,深化對外開放,依託便利的通道網絡,發揮青島在大循環和雙循環中的「雙節點」價值,利用國際資源向內輻射,利用國內資源向外輻射,全力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
當前,青島正在積極謀劃「十四五」發展,應該立足青島,輻射山東,放眼全國、甚至全球,拿著地球儀來思考,要站在未來看現在,要積極對接全省、全國規劃藍圖、任務要求,拿出適合青島的未來發展藍圖。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