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們」共傳承 兩岸青少年同習木偶非遺文化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偶們」共傳承 兩岸青少年同習木偶非遺文化

2020-11-22 21:3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一凡 責任編輯:張一凡

2020年11月22日 21:36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新華社福州11月22日電(記者鄧倩倩)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前搭建起的木偶攤位上,非遺手藝人擺弄著各式木偶,吸引孩子們駐足圍觀。6歲的臺灣小女孩翁諳諳走進這片木偶非遺文化展區,在捏麵人攤位前流連忘返,問道「我能一起捏嗎」,隨後她專注地學起來。

  21日,兩岸青少年木偶研學營在福州開營,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泉州、漳州及臺灣等地木偶劇團,以展覽展演、授課、參訪等方式,為兩岸青少年舉辦研學交流活動。

  據介紹,發源於福建閩南地區的木偶戲演變分為掌中木偶戲和提線木偶戲,特別是掌中木偶戲也就是布袋戲,於明末從閩粵沿海一帶傳入臺灣,經過守正創新,融入現代聲光電元素,吸引了大批年輕受眾。

  「因為我們從小在臺灣看布袋戲長大,現在也希望孩子能夠多接觸一些兩岸的傳統文化技藝,不要丟了根。」翁諳諳的父親翁達銘說。他是臺商二代,這是他第二次帶孩子參加兩岸研習營活動。

  開營儀式上,三位來自臺灣的木偶戲傳承人代表通過視頻連線寄語兩岸傳統文化交流。「與掌中戲結緣三十餘載,發揚掌中戲是我的事業,兩岸的木偶戲源出一脈,也是同屬兩岸的文化名片。」臺北木偶劇團團長林永志說,希望未來能與更多的兩岸木偶戲同仁交流。

  活動中,泉州提線木偶戲《今韻華章》、晉江掌中木偶戲《掌上情緣》、漳州布袋木偶戲《大名府》、臺灣金光布袋戲等表演精彩紛呈,還展示了木偶書法、木偶茶藝、木偶變臉等技藝。

  兩岸學子穿著傳統服飾向木偶戲傳承人行拜師禮。三位就讀於福州的臺籍小學生分別表達對木偶戲的喜愛:「木偶操作起來非常逼真,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喜歡上木偶戲。」「我喜歡木偶戲,因為可以自己操控,做出自己想要的動作。」「木偶戲很生動,想學習其中的奧秘。」

  漳州布袋木偶戲傳承人陳黎暉將向兩岸青少年傳授技藝,他表示,布袋戲需要在傳承中創新,青少年的喜愛和創意,將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無限希望。

  本次研習營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福建省閩臺青年文旅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建發國旅集團等協辦。該研習營還將於11月至12月間於泉州、漳州、廈門等地舉辦研習活動。

相關焦點

  • 泉州提線木偶等非遺產品 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昨日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來自海峽兩岸的眾多文創產品,文化精品亮相文博會,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泉州更是攜著眾多特色的非遺產品趕來參加文博會,永春竹胎漆器、德化白瓷、泉州的提線木偶、惠安影雕……一件件精美工藝,讓人讚不絕口。  「這是永春竹胎漆器,是福建省級非遺產品。」
  • 泉州提線木偶等非遺產品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舉辦泉州提線木偶等非遺產品亮相泉州網12月5日訊 (記者康金龍 文/圖)昨日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來自海峽兩岸的眾多文創產品,文化精品亮相文博會,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泉州更是攜著眾多特色的非遺產品趕來參加文博會,永春竹胎漆器、德化白瓷、泉州的提線木偶、惠安影雕……一件件精美工藝,讓人讚不絕口。
  • 木偶情深,「非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
    (通訊員:劉芳 、李春輝、沈文科)12月14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市第二中學初中部,為全校師生送來一份獨特的文化大餐。 此次活動共表演四個木偶戲節目。木偶戲的演員們將節目表演得惟妙惟肖,師生們陶醉其中,時而哈哈大笑,時而鼓掌喝彩,時而鴉雀無聲。精彩絕倫的木偶戲,令大家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二中師生通過此次活動與木偶戲零距離接觸,直接深入地了解寶貴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的魅力。
  • 「禪和共臨水·文傳會兩岸」閩臺非遺文化線上活動在福州舉行
    央廣網福州5月18日消息(記者萬存靈)5月17日,在三坊七巷安民巷內的漢服天下以及臺灣桃園中壢臨水鳳儀宮,一場由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臺灣傳統文化促進協會共同主辦的「禪和共臨水 文傳會兩岸」閩臺兩地非遺連線主題活動,通過東南網提供的網絡直播平臺,搭起了一道兩岸文脈與情感的橋梁。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  「弟子鞠躬以禮拜師,願承技藝,閩臺共傳……」這邊廂,拜師臺上,陳琪樺、呂志翔、黃德平和江信愛等四名閩臺青年匠人一起齊聲誦讀拜師帖。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鄭煒說,兩岸工藝本就是「一枝兩葉」,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此次臺灣青年拜福建名匠為師、福建青年拜臺灣名匠為師,探索兩岸非遺人才培養的「師徒制」模式,既是一種追本溯源,也彰顯了兩岸傳統技藝的融合與創新。  經常往來兩岸的臺青陳琪樺,拜師藥香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韓燕。她希望,通過拜師「韓家門」,從選料、研磨、和香、擀香等工序流程開始,認真研習大陸傳統香製作技藝。
  • 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多彩活動覆蓋縣區 非遺種子在校園落地生根 「這個怎麼剪才不會斷?」「木偶為什麼不聽我使喚呢?」「看我繡得好看不?」近日,剪紙、木偶、漳繡、漳州木版年畫、棉花畫等漳州「非遺」項目的傳承人走進南靖縣高新園區中心小學,現場為學生展示「非遺」項目的製作,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大家紛紛圍觀,親手體驗起來。
  • 傳承非遺文化 百人共飲油茶宴
    傳承非遺文化 百人共飲油茶宴 信息來源:宣傳部 發布日期:2020-12-11 09:30 【字體:大中小】 12月9日,柳州市柳源卓藝工藝品有限公司黨支部在柳州民族手作博物館開展「少數民族非遺文化」三江侗族油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主題黨日活動,近百愛好者參加。
  • 《臺海滇雲》舉行分享會 共敘兩岸親情 共話文化傳承
    《臺海滇雲》舉行分享會 共敘兩岸親情 共話文化傳承 原標題:   新華社臺北1月7日電(記者吳濟海、胡龍江)長篇紀實文學作品《臺海滇雲》分享會3日起在臺灣南投、臺北、桃園接連舉辦三場,兩岸作家、文學愛好者、臺灣雲南籍同鄉參加,共敘兩岸親情,共話文化傳承。
  • 當非遺文化遇上現代科技 木偶也有了「機器心」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6日訊 提到木偶,你會想到一說謊鼻子會變長的匹諾曹,還是人為控制的提線木偶? 那你有沒有想過「機器人+木偶」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濟南木偶戲的傳承人李秀平不僅想了,還付諸了實踐。
  • 廈門湖裡非遺展館亮相文博會 「線上+線下」傳承文化
    (鄒玒 攝) 臺海網12月5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送王船、惠和影雕、精美漆器……4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廈門市湖裡區牽頭精心籌備的「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主題展館格外吸睛。
  • 奇人匠心X木偶頭雕刻 非遺木偶頭雕刻國家級傳承人——季天淵
    非遺項目木偶頭雕刻國家級傳承人——季天淵人物簡介 季天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上海戲劇學院特聘木偶教師,從事木偶造型設計製作,戲劇舞臺道具設計製作,泰順車木藝術設計製作季天淵與木偶頭雕刻 泰順木偶頭雕刻,是傳統美術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木偶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例,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收藏價值和審美價值。以「雕工精細簡練、機巧構思巧妙、開相文靜秀美、臉譜描繪簡潔樸素、粉彩工藝細緻講究、木偶人物性格各異」而著稱。
  • 湛江木偶戲上榜 將製作系列動畫傳承
    12月22日,記者從赤坎區文化館(區非遺保護中心)了解到: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了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其中,由湛江市赤坎區申報的非遺項目「木偶戲(湛江木偶戲)」榜上有名。 木偶戲表演。
  • 第83期 宋江陣:「武」動非遺 情牽兩岸
    他們幾乎不敢相信,這項叫做「宋江陣」的傳統非遺民俗文化,竟然能讓這幫孩子在酷暑中放下手機,在烈日下走出空調房;很多人也不知道,沉寂多年的宋江陣,如今已成為閩臺之間基層文化交流最重要的紐帶之一。重修武藝 扛起民俗傳承大旗林良菽在辦公室裡擺放訓練用的各類兵器,閒暇時隨手操起舞得虎虎生風。
  • 專家齊聚,共話浙江非遺,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
    秋風送爽,京杭大運河畔迎來浙江非遺盛事。今天上午,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開幕式圓滿舉行。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以共築、共促、共享為研討議題,將從9月11日持續至14日,期間,將開展開幕儀式、主旨發言、分組研討、總結髮言和閉幕式等各項活動。
  • 宋江陣:「武」動非遺 情牽兩岸·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家長們不敢相信,這項叫作「宋江陣」的傳統非遺民俗文化,竟能讓孩子放下手機,在烈日下走出空調房。更大的精彩還在於,沉寂多年的宋江陣,已成為閩臺基層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重修武藝 扛起民俗傳承大旗    比臺下家長還開心的,是在訓練場帶著孩子們滿場飛奔的林良菽,孩子們口中的「師爺」。在翔安區,宋江陣從瀕危到復興,林良菽身在其中感觸頗深!
  • 國潮木偶 非遺之韻
    本報訊 記者廖晶蓉報導 領略國潮之風,享受非遺之韻。8月28日至30日,由雲南白藥牙膏與中國木偶藝術劇院聯合推出的「國潮木偶主題樂園」亮相昆明,為市民帶來一場奇幻的國偶體驗之旅。「國潮木偶主題樂園」充分發掘我國傳統文化木偶戲劇的特點,融入國潮元素,將傳統英雄角色——孫悟空、哪吒、姜子牙、花木蘭、精衛與木偶戲相結合,打造「國偶五咖」形象。在位於西山萬達廣場的活動現場,來自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的演員們手持五咖木偶,帶來真人表演秀和木偶巡展,讓更多人接觸到非遺木偶戲這項瀕臨失傳的傳統文化,讓經典煥發新的生命力。
  • 「非遺保護,傳承創新」!小編帶您看文博會→→
    「非遺保護,傳承創新」!>文博十二載,文化十三年湖裡區精心籌備的——「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主題展館也將精彩亮相!同時,湖裡區首次在線下使用智能一體機展示非遺產品,通過多媒體數位技術,更清晰地展示非遺文化和產品。無法親臨現場的市民遊客,還可通過「悅遊湖裡」小程序觀看線上雲展,讓湖裡區館實現了「線上+線下」立體化、數位化場景打造的突破。
  • 「文博會」看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傳承中華文化
    「文博會」看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傳承中華文化 融入科技元素  中新社廈門11月7日電 (記者 陳悅)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6日在廈門落幕,通過這一兩岸文創產業合作重要平臺可以觀察到,共同傳承中華文化依然是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對接的熱點,與科技的融合,成為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一大趨勢。
  • 以文化為媒 促交流發展 非遺赴滬「文化走親」展示蒼山南韻
    談起此次受邀來到上海參演,縣新藝木偶劇團團長胡立基難掩激動,他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學習機會,在展示蒼南提線木偶戲的同時,還可以更好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下一步,他和他的團隊將繼續把這項優秀的文化傳承下來、發揚開來,把木偶戲的魅力帶給更多的人。」
  • 平谷區文化館「傳承非遺 共圓中國夢」非遺課堂 刺繡培訓班開班
    為貫徹落實中國殘聯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積極引導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為積極引導和支持平谷區殘障人士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遺技藝傳承培訓,促進殘障人士「非遺+創業+就業」的文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