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我的愛人有救了,這個家可以安穩過個年了。」近日,市總工會走訪慰問因病致貧困難職工家庭時,市特困職工朱師傅握著市總工會同志的手不停地說。
大數據分析顯示,全市困難職工80%以上是因生大病或慢性病不能工作、醫療費用大致貧,市總工會緊扣「精準幫扶、因戶施策」的總要求,聯合市衛健委、醫保局等單位共同出謀劃策,築實四道醫療救助堤壩。
第一道堤壩:
社會醫療救助,政府守底線
特困職工周師傅雨天騎車不慎摔倒。送醫後,根據相關政策,免除了急診診察費。住院後,減半收取了診察費、基本護理費、普通床位費,「一路綠燈」。經診斷,周師傅需換雙股關節,預計自付醫藥費3萬多元,這對他來說是筆巨大的開支。特困職工按政策能減免1萬多元,這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2017年,市總工會牽頭協調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將困難職工家庭納入政府救助範疇,出臺了《鎮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完善社會醫療救助制度的意見》。特困職工持身份證或醫保卡入院,就能自動識別身份,免收普通門診和急診診察費、門診注射費,減半收取住院診察費、基本醫療護理費和普通床位費。近3年來,市總工會共投入資金340萬元,惠及特困職工及其家庭成員近2000人。這項政策,大大緩解了困難職工怕進醫院的窘境。
第二道堤壩:
實施暖流行動,慈善獻愛心
「慈善暖流行動」是將社會捐助資金引入困難職工醫療救助的一項行動。10年前,市總工會針對醫療救助資金來源窄、困難職工病後援助能力弱的現狀,與市慈善總會共同打造了這個愛心項目。10年來共幫助困難職工500人次,發放慰問金163.8萬元。
趙女士2017年乳腺癌手術造成家庭困難,收到了慰問金5000元。2018年她二次手術,家人又因直腸癌手術。市總工會和慈善總會送去了慰問金6000元。2019年、2020年因術後化療等醫療費用很高,根據救助政策她又先後收到了2000元、1000元的救助金。
第三道堤壩:
開展醫療幫扶,工會伸援手
醫療救助是工會常態開展的「三大救助」之一,市總工會開展這項工作已有20多年。近兩年來,市總工會科學合理制定救助比例,分檔實施精準救助,醫療救助「精準幫扶」程度越來越高,力度也越來越大。
徐師傅患罕見運動性神經病多年,花費了巨額治療費用,以往的救助對他這種情況只是杯水車薪。根據最新施行的幫扶標準,並上報省總工會審核後,今年市總工會給了他4.5萬元救助金,讓這個家庭的困境得到緩解。
2020年市總工會共醫療幫扶困難職工家庭48戶,發放救助金65.9萬元。
第四道堤壩:
納入職工保障,互助送溫暖
困難職工施某和愛人今年突發疾病、遭遇意外,發生醫療費用7萬餘元,自費2萬多元。在困難職工走訪時,工作人員知悉後,主動和互助互濟會聯繫。因為困難職工都納入了互助保障,施某可以得到給付金2.3萬餘元。
市總工會推動職工互助保障與困難職工解困脫困結合,構建具有鮮明工會特色的幫扶救助長效機制。工會為困難職工家庭贈送職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等四類險種,最高可得到給付金16萬元。開展「有難大家幫——慈善互濟添保障」活動11年,受助對象從幾十人到8000餘人,實現全市環衛職工、街巷保潔員、公安輔警全覆蓋,累計為4萬餘名市屬困難職工、環衛職工等贈送互助保障,669人次獲得給付金、慰問金133萬元。(陳玉松 範翊 古瑾)
【來源:金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