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陣已完成 大眾汽車電動化集結雄師百萬。
有趣的是:大眾汽車(安徽)12月6日的更名消息傳出,是在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暨研發中心竣工和製造基地開工儀式的邀請發出之後,所以在此之前收到的邀請函上,還能看到"江淮大眾"的稱謂,當飛機落地,稱法就變了……
作為一直位居總銷量排行榜首位的大眾品牌,其戰略布局的速度,讓新勢力品牌望塵莫及,從11月上汽大眾安亭MEB工廠、一汽-大眾佛山MEB工廠陸續落成之後,集研發中心和首個完全以純電汽車製造的大眾汽車(安徽)MEB工廠也正式宣告落成和開工建設,短短兩個月之內,大眾汽車的電動化戰略,在中國境內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百萬產能,不得不令人感慨——大腕果然還是那個大腕!
三大懸念
12月8日一早,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暨研發中心竣工和製造基地開工儀式在合肥經開區大眾汽車(安徽)研發中心舉行,儀式很簡短,所以也留下了三大懸念:研發中心是否專為中國開發新車?大眾汽車(安徽)的首款量產新車是什麼?大眾汽車(安徽)是否會另立渠道銷售?
三大懸念,實際上即使通過內部溝通,也得不到準確答案,因為更名都才是開工儀式前完成,所以即便是秉承"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車市紅點&紅點新能源小編,在這三大懸念之前也只有先把砂鍋留著……
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隨著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合資企業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這標誌著大眾汽車集團順利完成對江淮大眾的戰略投資,並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同時,全新研發中心也在合肥竣工。未來,大眾汽車(安徽)旗下產品將基於集團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打造,公司還將充分利用集團在全球的協同效應,逐步提升MEB平臺產品的本地化研發能力。其首款車型計劃於2023年投產"。
開工儀式上,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博士通過視頻連線說:"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承載著我們助力中國電動出行發展的堅定承諾。在未來的三年中,我們將通過這座位於安徽的研發中心,開發基於MEB平臺的車型和全新的純電動產品矩陣,並提供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今年約10億歐元的投資,將加速大眾汽車(安徽)的發展。而大眾汽車(安徽)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市場在集團電動化、數位化戰略中的作用。"
"大眾汽車(安徽)使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集團在全球電動出行方面的協同效應,推進中國電動化戰略,並助力集團到2050年全面實現碳中和願景。"出席儀式的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則在現場表示,"全新研發中心將幫助我們強化本土研發能力,提升生產效率,快速擴大並優化新能源產品矩陣,以滿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客戶需求。感謝中國的深化改革和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使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化進程得以加速推進。"
按照規劃,到2025年,大眾汽車(安徽)研發人員將達到500人,而且馮思翰說:"我們將會安排所有的研發人員前往大眾汽車德國總部和研發中心接受培訓,內容包括數位化、整車測試和認證、產品管理和電子產品開發等。同時,來自德國總部的研發專家也將為在合肥的員工提供專業培訓"。從他的說法來看,大眾汽車(安徽)正在積極擴大本土化研發人才的儲備,按照此前公布的大眾汽車電動化戰略來看,計劃於2028年將在全球推出約70款新電動車型,產量達到2200萬輛而在中國,到2023年前大眾汽車計劃推出10款純電動ID家族車型,截止目前,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分別推出了ID4 X、ID4 CROZZ,而大眾汽車(安徽)首款量產車計劃於2023年投產,可以肯定也是基於MEB平臺和ID家族,但是具體車型尚不得而知。
"一畝高田"
大眾汽車(安徽)工廠的設計年產能是35萬輛,2021年二期工程擴建也將展開,至此,以目前純電動汽車的產能布局來看,大眾汽車在中國的三大工廠:上汽大眾安亭MEB工廠設計產能為30萬輛、一汽-大眾佛山MEB工廠產能為77萬輛,再加上大眾汽車(安徽)工廠,至2023年,大眾汽車的純電車型總產能達到了132萬輛。
輕鬆跨越百萬產能,同時,倘若未來逐漸由燃油車轉化為新能源汽車,實際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旗下還分別有8大、5大工廠,因此在未來的轉型版圖上,大眾汽車已經留足了數百萬產能。
不僅如此,大眾汽車(安徽)從落成第一天起,還帶著一個"外掛",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安進發言說:"我們將以萬裡長徵走完第一步的心態參與合作的全過程,堅持創新與開放合作發展,與大眾汽車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學習,加速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吸收大眾汽車優秀的造車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研發及製造能力。在電動化、網聯化、自動駕駛、智慧出行等領域與大眾汽車不斷深化新的合作,推動新時代新能源移動出行的創新發展,共同努力實現雙贏,為將安徽建設成為中國電動出行和數位化的新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新能源汽車高地,為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安進的講話內容,不難看出大眾汽車(安徽)雖然尚未正式投產,但其"智慧出行",已經劃入了任務範疇,儘管以目前來看,"智慧出行"的體系和運營模式都還在探索之中,而大眾汽車雖然早在2016年起已經開始通過多種方式觸及智慧出行服務,旗下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也有過類似的嘗試,而大眾汽車(安徽),"自2017年與江淮汽車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原江淮大眾)起,大眾汽車集團就植根於此,成為安徽新能源汽車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此外,集團還收購了合肥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的戰略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多措並舉,助力集團在合肥打造一個電動出行新基地。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推動集團的電動化戰略,大眾汽車集團還正在與國內外供應商協商,計劃在大眾汽車(安徽)工廠周邊建造一個專屬供應商園區。
此外,集團還計劃在合肥建立一個數位化中心,旨在為集團旗下新能源產品提供車聯網和數位化服務。得益於安徽省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以及其在軟體、數位化和其他未來出行相關技術領域的豐富人才儲備,大眾汽車(安徽)充分利用優勢資源,積極拓展合肥當地潛在合作夥伴,互通互聯,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億萬基石"
2020年1至11月,一汽-大眾累計銷量為187萬輛,上汽大眾累計銷量為140.59萬輛……即使今年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大眾汽車品牌依然雄踞中國汽車銷量排行榜的首位,而每年總量超過400萬輛的銷量,使得大眾汽車年銷量超過了位居其次的通用汽車品牌一倍多。
另一方面,大眾汽車從1985年進入中國,成立首個合資企業上海大眾之後,迄今為止,中國用戶累計數量已是數千萬級,從70後到90後,很多中國百姓接觸的第一款車,幾乎都是大眾汽車,因此,擁有如此龐大用戶基礎的大眾汽車,在用戶轉型方面,也具備了其他品牌難以匹敵的實力。
當然,在汽車行業全面轉型的今天,年輕化、科技派、智慧行、環保節能等多重需求的疊加和新勢力造車企業的崛起,使得市場複雜度更高,而陸續參觀完上汽大眾安亭MEB工廠、一汽-大眾MEB工廠,再仔細觀摩了ID4 X與ID4 CROZZ之後,對於大眾汽車的MEB平臺出品,也就奠定了信心。
至少以目前來看,無論百萬級產能、億萬級用戶基礎,以及傾注更多科技與品質的大眾汽車,已經完成了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轉型布局的前奏,剩下的,就是看ID家族能否可以實現將"純電動"成為燃油車的徹底替代夢想了。
紅點觀察
未來,在大眾汽車的全球電動化戰略裡,中國市場的產銷量計劃佔全球的半數以上。就目前態勢來看,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年銷量佔總銷量比重依然很低。今年,在新能源、智能汽車各種促進政策帶動下,合資品牌的電動化轉型開始邁入實質性階段,在大眾汽車完成初期布局之外,通用、日產、豐田等主流品牌,以及幾乎所有的豪華品牌,都由"試水"開始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到明年,各大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將會加大馬力參與市場絞殺,而這些"傳統車企"的真正踏入,才是新能源市場"血雨腥風"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