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是夏天,很多地方是水淹,在報告中,除了描述洪水情況外,他們總是提到的洪水相比較,那麼,的洪水有多大,他的起因和背後的故事有多大,我們來談談當年的大事!
我13歲,70後年齡最大的是28歲,60後年齡最大的只有38歲,這個計算似乎是一個遙遠的過去,但是洪水卻已經不遠了。
特大的洪水被稱為「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這意味著整個流域都受到影響,包括長江、松花江和嫩江。
當年中旬以來,由於洞庭湖、鄱陽湖的連續暴雨,長江的流量迅速增加,受上遊來水和潮汛影響,以來,沿江江蘇潮位已超過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水位達到9.9米。秦淮河東山站最高水位10.28米,歷史排名第三!
底至中旬,大通站流量在達到最大值8.23萬m3/s,這是受長江上遊洪峰的持續影響和中遊支流匯合的歷史第二大流量。
其中沙市至羅山、武穴至九江中下遊地區359公裡的水位超過歷史最高水位,五河和大洪水發生在長江中下遊,洪峰發生在長江上遊。
宜昌、漢口、大通站30天最大洪水流量分別為1379億立方米、1885億立方米和2193立方米。他們在歷史上都處於很高的水平。
當大洪水消失後,人們開始分析洪水的原因,除了氣候,還有人為因素。
首先,毀林造成了水土流失、中下遊湖泊圍墾、佔用河流等直接後果。20世紀代中期,長江上遊森林覆蓋率為22%,後來,由於開墾耕地、修建工廠和城市化進程,80%的森林被砍伐。在四川省的193個縣中,森林覆蓋率超過30%的縣有12個,有些縣的森林覆蓋率低於3%,因此長江流域180萬平方公裡土地中有20%遭受水土流失,每年損失24億噸表土,超過5億噸的土壤和沙子從上遊流入東海沿長江流入東海。由於年復一年的泥沙淤積,長江的河床從多年前就已經露出地面,成為繼黃河之後的又一個「懸河」,
另一方面,長江中下遊具有蓄洪功能的湖泊正在迅速萎縮,洞庭湖水域面積從的4350平方公裡減少到2145平方公裡,鄱陽湖在內減少了1/5,數百個中小湖泊完全消失。所有這些都是長江泛濫的原因。
在抗洪的過程中,有許多動人的畫面。
例如,許多解放軍士兵跳進洪水並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建造了一座鋼鐵長城。有些士兵的皮膚被一層又一層曬傷了!
比如,朱總理雙手舉過頭頂,向前線官兵和群眾致敬。
還有一位抗洪將軍董萬瑞,他幾天幾夜沒睡,他在第一線與官兵作戰,當時他的兒子也在抗洪隊,將軍董沒有不舍,因為他是自己的孩子,但把他送到了最危險的地方。
將軍董萬瑞因病於南京去世,享年76歲。將軍的人雖然走了,但精神卻已經傳下來了!
當人民解放軍戰士們完成抗洪任務撤退後,馬路兩岸十餘公裡的民眾看不到盡頭。人們為保衛家園的年輕人組織留下了感謝的淚水。在人群中,只有一個小男孩拿著一個寫著「長大了,我也要去當兵。」的牌子
不少網友在網上留言:
網友a,那時候我正好在三年級暑假,我清楚地記得洪水來的那晚,晚上,我父親大聲喊叫,然後我乘船去姑姑家,兩天後,我阿姨的房子也是水淹,當我看到洪水衝進來的時候,他就像世界末日一樣可怕!
網友B,我8歲的時候,看到洪水衝到村裡,大家都向前跑,然後爭先恐後地爬高坡,生動而難忘。我小姨家的整個村莊都被夷為平地。
網友C,我剛參軍,那一年的情景永遠不會忘記,那時,我們在堤壩上吃住睡,當我們最緊張的時候,我們連續三天沒睡覺,當我們累了,累了,我們躺在堤壩上休息了一個小時,然後我們起床繼續戰鬥。
時間真的很快,轉眼間,那個年代已經了,很多水利設施都不夠健全,所以他們在用生命抗洪,雖然現在有洪水,但可以很好地加以控制,以儘量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