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代酷睿功耗大增:裝機時,我們該怎麼挑個電源?

2020-12-06 顏數碼

Intel 十代酷睿正式發布了,雖然仍舊是14nm+++工藝製程、採用新接口,與舊主板不兼容,但是通過提升主頻,堆核心與線程,大幅度提升性能,再加上價格基本與九代酷睿保持一致,對於新裝機的用戶來說,在買新不買舊的原則下,相信十代酷睿還是遊戲主機的首選。

▲十代酷睿都有哪些型號可選?

十代酷睿劃分了四個級別:酷睿i9、酷睿i7、酷睿i5、酷睿i3。

旗艦型號i9-10900K,擁有10核心20線程,睿頻高達5.3GHz,替代之前i9-9900K/KS,成為當前最強的遊戲CPU。當然有延伸出i9-10900、i9-10900F、i9-10900KF等型號。

接著有i7-10700K/KF,i7-10700,i7-10700F等型號,面向高端玩家,i7這個級別的CPU都會配獨立顯卡,所以帶F沒有核顯的i7-10700F,由於價格便宜,應該是i7中最受歡迎的。

主流酷睿i5則有6款,其中關注度頗高i5-10400f,是一代神U : i5-9400f的替代者,主頻2.9GHz,睿頻達到4.3GHz,擁有6核12線程,線程數翻倍,性能表現肯定強上不少,打敗三代銳龍5-3600問題不大。

▲十代酷睿的功耗增加:

十代酷睿在不提升工藝製程的前提下,增加核心頻率及線程,必然會帶來功耗上的增加。從官方給出的數據看,全部K/KF系列處理器的TDP設計功耗增加至125W,比之前95W多了30W。而普通的不帶K的,則依然保持著65W的水平。

拿i9-10900K來說,設計熱功耗125W,比原來i9-9900K增加了30W,在滿載時,功耗則高達250W。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一張頂級的RTX2080Ti顯卡(公版)的TDP功耗也只有260W。

▲組建十代酷睿的平臺,電源瓦數怎麼去選呢?

先來看看裝機的組合,英特爾CPU+英偉達的GTX/RTX顯卡或AMD RX顯卡的組合:

i5-10600/i5-10500/i5-10400/i5-10400f,一般配GTX1660Super、GTX1660Ti、RTX2060、RTX2060Super顯卡;前者熱功耗65W,後者在125W-175W;或者配RX5500XT、RX5600XT、RX5700顯卡,熱功耗在130W-180W。綜合來看,500W-550W電源就可以帶得動i5平臺。如果追求更穩定的電力輸出,那可以增加一點預算上600W更好。

i7-10700f、i7-10700、i7-10700K/KF,功耗有65W、125W兩種;一般會配RTX2060Super、RTX2070、RTX2070 Super、RTX2080、RTX2080 Super顯卡或者AMD的RX5700XT,顯卡功耗在175W-250W之間。

如果像i7-10700K配個RTX2080 Super,光CPU與顯卡的TDP就達到375W,建議就上650W-750W電源,比較穩妥一下。

如果是i7-10700/i7-10700f配個RTX2070S、RTX2060S、RX5700XT,那建議上600W-700W電源。

最後像i9-10900K,典型的耗電大戶。這樣頂級CPU,當然也要頂級顯卡,RTX2080Ti是不二之選。那麼電源的瓦數至少要上800W以上。

▲選電源,要注重電源的品質

在選購電源時,經常會看到一些白牌/銅牌/銀牌/金牌/白金牌/鈦金牌之類標識,這是指電源的轉換效率。其中白牌為80%、銅牌為85%,銀牌為88%、金牌為90%、白金牌為92%、鈦金牌顯94%。等級越高代表電源越優質,還能節省電費開支,降低電源的發熱量。對於主流的500W、600W電源,選擇80Plus金牌認證的就行,價格在300左右,品質一般都不差。

除了轉換效率,好電源根本還在於電源內部出色的做工與紮實的用料。

但是做工用料沒有一套標準答案,有一些高端型號,價格昂貴,500W-550W電源能夠賣到600元-700元。這麼貴,註定只有小部分人會買。若你拿來橫向對比便宜一半同瓦數電源,也是不科學的。

像裝個i5-10400f+GTX1660Super這樣主流平臺,預算就在5000元左右,剖去核心硬體的支出,剩下600-700預算給買電源,基本上是不現實的事。所以要尋找一款價格相對實惠,又是80Plus金牌認證,做工用料又不差的電源,它在哪裡呢?

我給大家種草來自熱銷中的鑫谷GP600G黑金版電源,它的額定功率是500W,十分適合於最新的十代酷睿i5平臺。

鑫谷GP600G通過80Plus金牌認證,在115V電網環境下,轉換效率達到91.11%,而我們日常使用的220V電網環境下,轉換效率高達92.77%,這已經達到白金電源的水準。這麼高轉換效率就得益於GP600G升級新的LLC&DC-DC準白金架構,提升效率的同時還能有效降低電源在運行時的噪音。

用料上,這款國產的電源也給足了誠意。在電容上選用了臺系豐賓Capxon105℃的固態電容,這類型的電容擁有良好的壽命時長,能夠保障電源效率。另外日系TDK封閉式主電感、德國英飛凌主開關管、主變壓器、2倍銅超淨錫工藝……對於一款300不到的金牌500W電源來說,把性價比發揮到極致。

對於,它還提供5年質保服務,以Intel一年一代酷睿的節奏,這電源保證你用到第十五代酷睿,如果新工藝新製程下,功耗會越來越低的話,這款電源仍舊能夠陪你的新平臺再戰江湖。

當然,這只是500W電源,如果是十代i7、i9平臺,大家要根據自己實際硬體挑選合適的瓦數。你選個十代i9+RTX2080Ti,500W怕是直接點不亮了。除了GP600G外,鑫谷GP系列電源,還提供GP650G(550W)、GP700G(600W)、GP750G(650W)、GP850G(750W)、GP900G(800W),從500W至800W,滿足十代酷睿平臺的電力需求。

相關焦點

  • 先馬金牌電源在手 十代酷睿衝衝衝!
    隨著最新的十代酷睿處理器正式開始投入市場,相信很多玩家都迫不及待來了一波剁手,嘗鮮了最新的十代酷睿處理器和與之搭配的Z490主板。但是筆者相信更多的小夥伴是在等待,等待電商618的到來看是否能夠有更佳優惠的價格。
  • 十代性價比 英特爾酷睿i3 10100熱銷
    十代入門級酷睿i3-10100近期開售,短時間內這個處理器成了入門級裝機的新寵!我們先來看下這個i3-10100的信息,i3-10100為4核8線程,基礎頻率為3.6GHz,睿頻可達4.3GHz,熱功耗為65W,帶UHD630核顯,與七代酷睿i7都差不多了。
  • 大雕旗艦Z490領銜,十代酷睿豪橫裝機這樣玩
    Intel十代酷睿已經上市銷售,而且在618大促中也有不少的優惠活動,這讓很多朋友有了趁機升級電腦的打算。不過,這次第十代酷睿大幅升級了頻率和線程數等規格,對主板的要求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如果要打造一套旗艦級的第十代酷睿主機,應該怎麼去搭配呢?
  • 再次登頂CPU頻率巔峰,Intel Core i9-10900K/i5-10600K 十代酷睿...
    十代酷睿和 Z490 的改變睿頻加速 Max 技術 3.0一直以來,睿頻機制都是 Intel 酷睿系列的最大特色之一,在十代酷睿中,Intel 睿頻技術可以自動識別到性能最佳的一個核心或者兩個核心,當應用程式更依賴高頻率而不是多核心性能時,處理器能夠自動調用性能最好的核心,從而獲得更高的效率。
  • 相同預算遊戲裝機,AMD銳龍5 3600X和Intel酷睿i5 10600K該選誰?
    規格對比:頻率不是唯一,綜合提升更重要AMD銳龍5 3600X是目前市場中的爆款甜品級遊戲處理器由於10nm工藝的產能問題短期內依然無法很好的解決,Intel第十代酷睿依舊採用14nm工藝,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挖掘頻率空間。
  • 升級英特爾十代酷睿i9處理器 全新掠奪者戰斧700評測
    掠奪者戰斧700的接口分布在機身左、右、後三部分,機身左側有1個RJ-45網口、2個USB 3.2 Gen 1 Type-A、1個麥克風插孔、1個耳機插孔,機身右側有1個USB 3.2 Gen 2 Type-A、1個HDMI、2個雷電3接口,機身後部有2個電源插孔和1個DP接口。
  • 雷神911星戰3代筆記本評測:45W十代酷睿H勝過九代60W
    在TVB技術與14nm+++製程工藝雙重加持下,十代酷睿高性能版H系列處理器的最高頻率甚至能達到5.3GHz,非常之恐怖!除了以上這些,十代酷睿高性能版H系列處理器還原生支持雷電3、Wi-Fi 6以及Intel的一鍵智能超頻技術(Speed Optimizer)。
  • 桌面級十代酷睿 神舟戰神TX9-CU5DK評測
    來源:中關村在線北京時間5月20日,神舟發布了旗下戰神TX9/TX8系列遊戲本的新旗艦,戰神TX9/TX8系列均搭載了第十代英特爾酷睿桌面級處理器以及RTX顯卡,硬體性能非常強勁,今天我們就來聊一款TX9系列的主力機型——神舟戰神TX9-CU5DK。
  • 十代酷睿處理器首測 華碩ROG M12E主板硬核抗壓
    英特爾在4月30日一口氣發布了32款新品處理器,這其中就包括了我們期待已久的十代酷睿桌面級處理器。作為新一代LGA 1200接口的首發型號,英特爾推出的十代酷睿依舊延續了之前的策略,大幅提升了新酷睿處理器的單核心性能,新技術的加持下的旗艦酷睿i9 10900K已經達到了5.3GHz睿頻,而且核心也達到了10核心20線程。
  • 10900K Z490十代酷睿實測(一)
    將機箱的各個面板拆下,準備裝機。內部空間可以支持E-ATX主板位,同時支持安裝360規格水冷散熱器,有容乃大。三、裝機安裝CPU安裝內存安裝固態安裝機箱頂部風扇組裝水冷風扇安裝散熱排安裝水冷頭綜合整個測試結果來看,得益於規格和頻率上的提升,i9-10900K輕鬆實現了對-9-9900K的超越,但是由於製程的限制,發熱量和功耗也增加不少,十代酷睿相比九代酷睿邁出的步子並不大,這也符合INTEL的Tick-Tock升級模式。在整機性能測試中,i9-10900K的最高溫度值是83℃左右。
  • intel第十代酷睿CPU超頻體質分析,摸到大雷的機率很大!
    intel第十代酷睿Comet Lake Lake桌面CPU已經正式發布了,雖然正式評測解禁日期是5月20日晚9點,但是這並不妨礙膽子大的爆料者提前洩露一部分信息,如果看過依依醬前幾天文章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這次的第十代酷睿CPU不僅主頻高就連功耗和溫度也非常高。
  • 英特爾公布十代酷睿功耗數據:i9-10900K PL2 達 250W
    IT之家6月6日消息 根據外媒TechPowerUp的消息,英特爾更新了其第10代酷睿「Comet Lake-S」桌面處理器功耗限制相關公開數據表。以上為外媒TechPowerUp製作的表格,PL 1功率可以看作CPU的TDP,在該功率下CPU可以保證其基礎頻率。PL 2功率則給與CPU更多電力來實現更高的睿頻。Tau則是PL 2的持續時間。以上數據為英特爾的指導參數,OEM廠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PL1和PL2以及TAU的數值。
  • 想要618裝機選購不被坑 看這篇乾貨吧
    近日Intel公布了十代酷睿處理器的功耗(Power Limit)數據,PL1是處理器處於基本頻率時的功耗,PL2是處理器處於默認最高頻率加速時的功耗,從上圖能看到較為低端的
  • 航嘉MVP K750電源評測:高功率電源升級潮好選擇
    [PConline 評測]隨著英偉達新一代RTX 30顯卡的發布,性能的大幅度提升也帶來了功耗的大幅度增長,加上功耗同樣誇張的第十代酷睿系列處理器,廣大遊戲玩家的電源也迎來了一波升級潮,兼具實用和性價比的750W級別的電源產品自然成為了許多朋友的首選。
  • Intel十代酷睿i3-10100配GTX1650Super顯卡遊戲電腦推薦
    再加上i3-10100散片已經鋪貨了,價格還算是合理,所以一套十代酷睿i3-10100配GTX1650Super顯卡玩遊戲的電腦推薦,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套配置需要表明的是它與以往不同,我們直接推薦了更新款的2K小金剛電競顯示器,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 裝機推薦:6.18如何打造一臺高性價比超炫RGB主機?
    一年一度6.18大促來了,正值Intel十代酷睿上市,新平臺帶動下,一波裝機熱潮不可阻擋。說起這2020年裝機趨勢,除了新平臺新氣象外,玩燈似乎成為」剛需「,沒有RGB總感覺缺少點什麼。萬物皆可RGB,如果您想在6.18打造一臺超炫的高性價比RGB主機,不妨來參考為您準備這一套配置。
  • Intel十代酷睿開箱 十核心i9-10900K預售價4299元
    日前我們收到了其中的旗艦型號:10核心20線程的酷睿i9-10900K,以及i5系列中的主打型號i5-10600K,下面為大家帶來這兩款CPU的靜態開箱。作為十代酷睿中的當家旗艦,Core i9-10900K採用10核心20線程設計,熱設計功耗125W,配備20MB三級緩存,基準頻率3.7GHz,睿頻2.0全核最高4.8GHz、單核最高5.1GHz,睿頻Max 3.0最高5.2GHz,TVB加速全核最高4.9GHz、單核最高5.3GHz,主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10PIN設計 待機功耗降低27% Intel展示12VO電源標準
    臺式機待機時的能耗比想像中要高——通常在十幾瓦到數十瓦的範圍內,取一個30瓦的數值舉例,如果待機持續一年,將消耗259.2度電!算算地球上數以億計的臺式機,就知道待機會造成多麼巨大的能源浪費。而待機功耗太大,造成電量浪費的主因就是:電源結構複雜,待機時運作在低效區間。今天,英特爾官微發文介紹了全新的「12VO電源標準」,稱其解決了傳統電源待機時效率低、功耗大的缺點,而且結構更簡單,理線更方便。
  • 感受英特爾十代酷睿5GHz睿頻威力!神舟戰神Z9評測
    來源:中關村在線近期,英特爾正式發布了第十代酷睿H系列處理器,引領遊戲本行業迎來新一輪硬體更新。作為遊戲本市場裡的知名品牌,神舟戰神系列第一時間推出了搭載英特爾十代酷睿H系列處理器的遊戲本新品。本次評測,我們拿到的正是神舟戰神Z9。
  • 2020年Intel平臺的筆記本處理器已經更新到十代酷睿: 遊戲本有酷睿...
    【每日科技網】  2020年Intel平臺的筆記本處理器已經更新到十代酷睿,遊戲本有酷睿H標壓版,輕薄本則有兩種不同的選擇,其中10nm Ice Lake家族的十代酷睿U系列讓輕薄本的AI蛻變,高效辦公還得靠「腦力」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