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又來了?這次怎麼改編?還是西遊記?這可能是大家看到西遊題材的第一心理活動,那為什麼又是呢?為什麼老是呢?這就涉及很多問題了。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深受大家喜歡,電視劇版的西遊記也深受各年齡段人的喜愛,是這麼多年經久不衰的經典,每到節假日都能在電視裡聽到:「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這樣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夏天。
西遊記的成功來自導演和演員共同的努力,他們共經歷過長達6年的拍攝時間,走遍了大江南北,6年磨一劍,結果西遊記火了30多年。
拍攝周期太長,由於經費不足,好多演員一人飾演多個角色,經過劇組共同努力,共同克艱才有了這部曠世大作,相對比現在的電視劇,投資動輒幾十個億,製作基本靠特效,拍攝半年就完活,都靠著後期,這也是行業的悲哀吧。
由於西遊記是部家喻戶曉的影視劇,所以有很大的群眾基礎,前些年有《西遊伏魔篇》,《西遊降魔篇》,《大聖歸來》等一系列改編劇,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功,這讓廣大投資商看到了商機,他們大肆根據西遊記改編,把西遊記當成了「聚寶盆」。
但是經過多年的審美疲勞,觀眾對這個IP好像有了抵抗力,最近幾年的西遊題材都是不溫不火,當西遊的溫度逐漸過去,又是一把火把它重新澆了起來,這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導演餃子策劃了多年才有了這部《哪吒》的降生,《哪吒》活了以後,投資商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哪吒屬於封神榜題材,封神榜題材原來都拍爛了,現在都能煥發第二春,那麼西遊記是不是也可以呢,這不,最近西遊題材的電影又多了起來。
百度搜一下最近關於西遊題材的電影近期上映的就有3部,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沒說它們不好,但是不看我也知道大概是什麼劇情,這也是現在中國影視業的悲哀之處,我們的投資人只想著收回成本好賺錢,一點不想擔風險,西遊題材穩賺不賠,所以把錢砸下去不能泡湯。
最近的翻拍劇,古典改編劇層出不窮,不知道大家細數沒有,有多久沒處過一部正正經經的電視劇了,我們現在的編劇只想著完成任務,不想著如何創新,一個宮鬥劇都翻來覆去拍了那麼多次,中國歷史上那麼多輝煌的事跡,那麼多偉大的朝代難道沒有題材嗎?
話說回來現在影視圈比前些年好太多了,大家也對「小鮮肉」失去了耐心,並不買帳了,現在的電視劇再怎麼也逐漸開始重視本身的質量了,我想說在重視質量和演員的選擇上,能不能再添加一些別的題材,像《士兵突擊》這樣的軍旅題材,像《人民的名義》這樣的政治題材,像《法證先鋒》這樣的法律題材,只要劇情好,不愁沒人看,不要天天宮鬥和手撕鬼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