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中的科幻裡程碑盤點
隨著電影版《攻殼機動隊》的上映,人們發現,日本的「二次元」並非只是充斥著精美畫面和熱血故事的商業娛樂產業,其中同樣也有大量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達到相當高度的優秀作品!
《宇宙戰艦大和號》
機械崇拜的開端,莫過於此
這部影片中,舊日本海軍的超級戰列艦「大和號」以太空戰艦的面貌重新起航,單槍匹馬殺入星際侵略者的大本營,完成了拯救地球的宏偉任務。大和號的主炮,完全擊中了「昭和時代」日本觀眾的內心,獲得了巨大成功。「大和號」的概念甚至影響了後來眾多作品,著名遊戲《星際爭霸》中人類宇宙戰列艦的主炮就被稱為「大和炮」。
《機動戰士高達0079》
反映宇宙殖民衛星與地球本土間「獨立戰爭」的科幻影片
一部反映宇宙殖民衛星與地球本土間「獨立戰爭」的科幻影片。這一次,巨大的機械變得更加擬人,「高達」「扎古」等鋼鐵巨人簡直成了駕駛者意志的實體延伸。「高達」從此成為長盛不衰的產業品牌,時至今日,依然不斷推出適應新時代的新作品。而相比於一路凱歌的大和號,高達對戰爭的刻畫更加真實而深刻,大量描繪戰爭對交戰雙方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壞,而不再一味地渲染「正義」。
《機動警察》
對這種「機械崇拜」開始反思
影片雖然以駕駛警用機器人執法的「特車二課」作為主角團體,但影片卻不再突出巨神般的人形機械,反而著眼於刻畫這批「基層幹警」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種「唱反調」式的解構,靠著「接地氣」的故事,同樣博得了大量觀眾的喜愛。
《風之谷》
文明毀滅後殘存人類與自然鬥爭、共存的史詩
片中的女主角娜烏西卡,堅強勇敢地帶領族人在毀滅後的大地上頑強生存。她身著青藍衣裙、駕著白色飛行翼翱翔天空的身影,成了日本一代人的回憶。
《新世紀福音戰士》
以濃重宗教元素來渲染世界末日的電視動畫
片中的少男少女們,駕駛著源自人類自身的生物機器人,和打算毀滅人類的「使徒」展開絕望的戰鬥。影片中大量使用極具心理暗示的衝擊性鏡頭語言,將少年複雜的內心世界與滿目瘡痍的外部世界成功同步。片中幾乎沒有自我人格的女主角「綾波麗」更是繼娜烏西卡之後成為了新一代的動畫女神。相比於英姿颯爽的前輩,綾波麗身上的沉鬱氣質明顯反映了社會時代的變遷。
《和諧》
社會思潮的衝突成為了新的矛盾
片中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在看似美好和諧的表象下,卻是對人性的溫柔扼殺,這不得不說是對日本文化的一記警鐘。而影片末尾,人類徹底放棄了自我意識,整個社會融為一個「不分你我」的整體。這樣的毀滅雖然沒有山崩地裂的「大場面」,但卻有著更加現實的象徵意義,值得所有身處現代社會的人加以反思。
《機器貓》
對人工智慧、人機互動等技術的演繹
隨著電子科技的革命,對人工智慧、人機互動等技術的演繹成為了日本動畫的新興題材。日本動畫的開山祖師手塚治虫,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講述智慧機器人尋找自我的《鐵臂阿童木》。之後另一部國際影響力巨大的經典——《機器貓》也是以一臺來自未來的智慧機器人——哆啦A夢為核心展開的。
《戰鬥妖精雪風》
講述人類駕駛員與人工智慧戰鬥機共生共存
作為高性能戰術偵察機靈魂的人工智慧「雪風」,被作者賦予了徹頭徹尾的「非人」屬性。她既沒有七情六慾、也沒有愛恨情仇,但卻有著完全異於人類的思考能力,在千鈞一髮的空戰中,屢屢做出完全超越人類的決策和行為。現在回過頭來看這部充滿前瞻性的動畫,會發現和雪風最像的智能體,就是如今橫掃圍棋界的人工智慧AlphaGo。
《攻殼機動隊》
真正觸及到這些技術問題的思想核心
影片通過空靈冷冽的長鏡頭甚至空鏡頭,輔以大量充滿象徵意義的畫面,深入討論了在人類與機器融合程度越來越高的高科技社會中,人性的異化和進化。片中瀰漫著一種超凡脫俗的「超人類主義」氣息,作為主角的素子甚至在影片中完全捨棄了具體的軀殼,在信息網絡的洪流中獲得了自由與新生。前瞻性地演繹了諸如網絡模因擴散、難民危機等等現在我們正在面對的社會問題,同樣是難得的經典。
作者:不知中發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