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科大訊飛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劉浩在GET2020大會上演講
作者|芥末堆 阿宅
編輯|芥末堆看教育
11月24日,在芥末堆主辦的主題為「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科大訊飛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劉浩發表了《當我談AI+教育時,我談些什麼》的主題演講。
劉浩提到,人工智慧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幫助解決教育中的核心問題。目前,在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考試、智慧管理和智慧評價方面,人工智慧都已經得到了相應的應用。
此外,他表示,在教育評價改革下,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越來越受重視,而人工智慧也能在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他補充道,從目前體制內來看,統籌建設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的一個新趨勢。
對於當下的OMO趨勢,劉浩認為,在未來學校中,基於OMO線上線下混合、虛實共生的泛在學習將是學校常態。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的題目是《當我談AI+教育的時,我談些什麼》,先看我們所處的大時代,國家在2019年發布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了有兩個建設目標,第一個目標要實現優質均衡教育,讓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都能夠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第二個是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全面實現因材施教,培養創新型人才。
為什麼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到這麼重要的位置?我是這樣理解的。因為在2035宏偉戰略規劃中,中國的一個目標是回歸世界強國和世界中心的地位。我們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要靠創新人才、創新的領軍人物、中國的創新能力,這才是我們回歸世界強國地位的根本所在。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場景
具體落實到教育應該怎麼做?我們先來看一下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場景,先看大數據,大數據在教育的應用大概要從5個維度理解。
1. 最基礎的是對於數據本身的認知。
2. 建設區域級和校級大數據平臺,這個平臺必須是統籌建設的,避免出現之前的數據孤島,這樣才能很好地實現數據的採集和匯聚。
3. 核心是具備大數據分析的能力。如果不具備這個能力,海量數據就會變成海量垃圾。
4. 有了大數據分析之後,還要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服務。
5. 服務做好之後,無論是指導老師,幫助老師精準教學,還是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都是必然結果。
接下來,我們再具體看看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有哪些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包括從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眾多細分領域,能幫助解決教育備課及批改作業負擔重、學生千人一面的作業負擔重及效率低、區域管理缺乏科學數據支撐等問題。
簡單分析幾個場景。首先在智慧教學方面,未來每一位老師都會有一個人工智慧助手,幫助老師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使其騰出更多時間關注個人的專業發展,專注孩子的心靈發展,關注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在5G時代下,教育資源必然會形成一種新的形態,而這種新的形態主要應用於哪些場景?我們認為主要用於微觀知識講解、危險性場景體驗,以及如地球和宇宙等宏觀知識的講解,這些方面要藉助5G的傳輸網絡和AR、VR的資源內容,這些資源內容還必須要和知識圖譜相結合,生成學生的畫像。
在教育行業還要關注一個明顯趨勢,特別是在今年疫情期間,大家會看到網絡上的學習空間和實體學校的學習呈現無縫融合的趨勢。
說完教學再看一下智慧學習,教室環境會更加智能,而對於學生來說,最明顯的特徵是要擁有一個智慧學伴,這個學伴不僅僅是智能終端,而是有一個平臺,能夠記錄他學習成長的整個過程,能夠為他個性化地推送學習資源,幫助他與其他孩子和老師進行更好的交流。
這個智能終端能採集到學生的全場景數據,之後可以為他形成精準的畫像,全面記錄他學習、分享、創造了什麼,體驗了什麼,收穫了什麼,等等。基於這麼一種畫像,教育才有可能進入真正的因材施教的時代。
孩子在這種學習背景之下,每一門學科都必須要有知識圖譜,以此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學習方面,人工智慧技術還有一個很明顯的應用,就是在語言學習方面。特別是對於邊遠地區缺師少教的地方,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都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構建標準化的語言學習環境,幫助老師更簡單地組織開課,幫助學生更輕鬆學習語言。
說完教學和學習,我們再來看第3個應用場景——智慧考試。老師往往在兩方面面臨難題:組卷和閱卷。以前老師組卷要耗費相當大的精力,因為要綜合考慮試卷的難度、信度和效度,要關注知識點和本地教育的現實情況以及本班孩子的現實情況是不是匹配。有了人工智慧技術之後,如果老師看到哪一份試卷比較好,他能通過人工智慧平臺分析出各個維度的指標,之後系統會基於後臺全體系的題庫自動生成一份各個維度和這份試卷相匹配的試卷。老師對此簡單調整修改後就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組卷之後還要解決批改的難題。以前大家都知道,批改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受限於老師的情緒和體力情況,日常作業和小考還體現不出來,但對於中高考,差異或者弊端就非常明顯,所以目前來看,無論是對於客觀題、簡答題,甚至是主觀題,人工智慧技術都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講完了考試再看看智慧管理,大家現在都在講新高考,新高考背景下組班排課該怎麼做?職業生涯該怎麼規劃?學習學情該怎麼收集和分析?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對此都有了相應的探索。
在管理方面還有一個重要應用,管理者花費了大筆的財政資金買了很多硬體軟體,但系統運行、老師應用、老師資源開發、學生學習情況,以及教學行為都需要用統一數據平臺分析和展現,才能輔助管理者進行更科學的管理決策。
德智體美勞全方位評價
除了上述4個指標,評價也是很重要的維度。評價指標今年有非常明顯的變化。今年10月13日,中辦和國辦聯合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足以看到這次評價改革的重要性。該總體方案清晰定義了全方位的評價體系,總體來說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
1. 德育要解決的是我們為誰培養人才,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
2. 智育不僅限於學科知識學習,後者取決於智商,只要智商好加上適當的努力,知識學習就不會太差。我們現在的智育更多的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包括虛擬實驗的應用和人工智慧課程。我們說的「AI+教育」不僅僅是技術助力於教育業務本身,同時還要有人工智慧內容本身的教育。
3. 體育這兩年是非常熱的一個方向,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獨生子女非常多,很多孩子在學校跑一千米就累的不行,所以體育現在被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評價指標體系裡也明確指出,必須要能全面監測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並及時分享給社會和家長。
4. 美育主要是書法教育和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認為最本質是增加以後生活的幸福感,我想這種美育是對於現在孩子最大的價值所在。
5. 勞動教育。只有讓孩子參加勞動教育之後,他才知道社會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才知道要以一顆感恩的心面對家庭,面對未來的社會。
這種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綜合評價,加上學業知識評價,未來會助力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教育信息化新趨勢——統籌建設
最後說一下建設模式方面。從目前體制內來看,統籌建設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的一個新趨勢。統籌建設可以很好地規避原來的數據孤島、分散、難以持續發展的種種問題。
在統籌建設這一塊,我們提出「1352」方案:一個區域AI教育超腦;三大教育平臺,包括大數據匯聚分析平臺、教育資源平臺、區域教研平臺;五大教育場景與五育並舉;總集成和總服務兩大模式。
本文作者:阿宅
芥末堆 海外編輯
有點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