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貝拉的魅力 這些音樂愛好者都找到了

2021-01-09 東方網

圖片說明:自強藝術團表演《奉獻》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6月3日報導:「長路奉獻給遠方,玫瑰奉獻給愛情,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愛人。」在今晚舉行的上海市民阿卡貝拉音樂大賽頒獎典禮上,自強藝術團現場表演了《奉獻》,13個人齊心協力,完美展現了阿卡貝拉獨特的魅力。

  阿卡貝拉的意思就是「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音樂」,經過多年的推廣,受到越來越多上海市民的歡迎,團隊已經從十幾組增加到百餘組。6月2日至3日,由上海市民文化協會指導、徐匯區文化局與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主辦、徐匯區文化館及上海阿卡貝拉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2018上海市民阿卡貝拉音樂大賽」舉行。

  自2017年起,上海市民阿卡貝拉音樂大賽將比賽組別分為樂齡組、中青年組與少年組。相較於去年21支隊伍參賽,今年大賽總計30支團隊報名參加,其中以中青年組報名最為火爆,多達23支隊伍參賽,最終共15支隊伍入選決賽。

  「一個也不能少,我們是個團體」

  15支隊伍中,由上海嘉定區殘疾人組成的自強藝術團最特別。2016年拿下上海市殘疾匯演一等獎,2017年代表上海參加全國的藝術匯演,獲聲樂類一等獎。此次他們走上群文的舞臺,第一次參加上海市民阿卡貝拉音樂大賽。

  一般阿卡貝拉團隊在六個人左右,一個人擔任一個聲部。自強藝術團有13名成員,有的視力障礙,有的聽力障礙,有的是肢體障礙。兩個人或三個人擔任一個聲部,本身比較麻煩。擔任主唱的自強藝術團負責人潘慧強說:「一個也不能少,我們是個團體。」有聽力障礙的隊員,聽得見低沉的聲音,但是很容易聲音比較高,需要掌握跟其他人的和諧度,大家就一起慢慢調試聲音的位置、大小等。

  「我對他們的要求與其他團隊是一樣的,不是來自娛自樂,是有追求的。他們的付出的要比正常人多的多。」嘉定區文化館輔導老師任冠英是自強藝術團的指導老師,看著他們一路走下來。「他們不僅要通過幫助互相彌補。一般人可以看到譜子就能開始練習和聲,他們要首先要把譜子一句句記在腦海裡,會唱以後再一起和。」6年來,自強藝術團每周一次的訓練雷打不動。任冠英希望以後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比賽以及培訓,拓寬他們演唱的風格和類型。

圖片說明:KnowHow(儂好)人聲樂團演唱《吟遊詩人》

  「阿卡貝拉讓我很認真地對待唱歌這件事」

  成立兩年多的KnowHow(儂好)人聲樂團在頒獎典禮上帶來了《吟遊詩人》。成員都是出生或成長在上的「80後」、「90後」,立志為創造更好人聲而努力。在參加比賽前,每周一次的團練增加到兩次,力求將最好的表演呈獻給評委和觀眾。

  「阿卡貝拉這種音樂形式,個人的唱功固然重要,但團隊才是核心。」成員之一的張藝原來是玩樂隊的,正式接觸阿拉貝拉只有一年多。「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碰撞,才使得阿卡貝拉魅力特別大。就我個人而言,阿卡貝拉讓我很認真地對待唱歌這件事情,可能小到一個段落、一個音,音準要跟大家融合。可能一個人犯一個錯誤,整首歌都要重來。」張藝說。

  上海阿卡貝拉文化交流中心執行長陳午明表示,當熟練的團隊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目前阿卡貝拉的發展已經進入下個階段。我們會鼓勵他們唱屬於中國自己的歌曲,比如民歌、民謠、小調,用阿卡貝拉的方式把屬於我們文化的歌曲改編、演繹,從而誕生出更多的好音樂和團隊,進行文化交流與傳承,分享給世界。

相關焦點

  • 上海阿卡貝拉音樂大賽 暢享阿卡貝拉人聲魅力
    打造「匯音樂」文化品牌 暢享阿卡貝拉人聲魅力網易娛樂5月31日報導 五月初夏的夜晚星光熠熠,上海師範大學霞棐劇院內,阿卡貝拉人聲音樂純淨優美的音符激昂跳動,比星光更閃耀。作為阿卡貝拉團隊觀摩切磋的優質平臺,阿卡貝拉音樂大賽藉由國際級大師評委現場指導,串連國內外重要音樂節樞紐,優勝團隊更會被指派參與包括「Vocal Asia Festival」、「阿卡貝拉音樂節」在內的重磅活動,讓上海的阿卡貝拉音樂能傳到世界各地,也為團隊提供更多國際交流機會。
  • 第七屆全國阿卡貝拉音樂大賽開啟 用人聲唱響青春
    七年來,在上述單位的積極拓展下,該活動已成為阿卡貝拉樂迷們一年一度的大聚會,除了大師班課程,全國大賽等,還有冠軍暨大師音樂會,阿卡日等活動,讓無論樂迷還是一般民眾都能一飽耳福。  阿卡貝拉(A Cappella)的意思就是「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音樂」。但它的原意要追溯到中世紀時期。阿卡貝拉(A cappella) 意為「在教堂的音樂」。
  • 阿卡貝拉吟唱「春天的故事」 主題音樂會匯集40年經典歌曲
    「我們的童年像追逐成長吹來的風,輕輕地吹著夢想慢慢升空……我們都已經長大,好多夢正在飛!」昨晚,小虎隊《紅蜻蜓》的旋律迴蕩在上劇場。在「乘風破浪·匯夢想」2018上海市民文化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知識大賽百強頒獎暨阿卡貝拉主題音樂會上,來自上海、廣州、臺灣的阿卡貝拉音樂愛好者們,用和聲之美重新演繹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典歌曲,十幾首歌串起幾代人的回憶,講述了一個《春天的故事》。圖說:「春天的故事」阿卡貝拉主題音樂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也是中國文化藝術快速發展的階段。
  • 「上海阿卡貝拉聯盟」落地徐匯
    無樂器伴奏、純人聲音樂,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在近幾年的上海風靡一時。5月29日,由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局、上海阿卡貝拉中心共同組建的「上海阿卡貝拉聯盟」,正式落地徐匯區,旨在從專業師資、演出平臺、交流空間等方面,為上海的阿卡貝拉團隊提供堅實後盾。上海阿卡貝拉中心成立於2010年,先後舉辦過阿卡貝拉音樂營、阿卡貝拉全國大賽、Vocal Asia Festival等有影響力的音樂活動。
  • 阿卡貝拉音樂節啟動 純美童聲唱響公益音樂會
    核心提示:4月30日下午,在指揮李曦老師的帶領下,鹽田外國語小學童聲合唱團用純美的兒童無伴奏合唱,為深圳市民帶來了「2017深圳音樂廳阿卡貝拉音樂節」首場公益音樂會——《「美麗星期天」之飛揚的純美童聲——無伴奏合唱賞析音樂會》
  • 純美童聲唱響2017深圳音樂廳阿卡貝拉音樂節
    據南方網報導,4月30日下午,深圳音樂廳金樹大廳裡,沒有鋼琴,甚至連定音的音叉也沒有,鹽田外國語小學童聲合唱團用純美的兒童無伴奏合唱,為深圳市民帶來了「2017深圳音樂廳阿卡貝拉音樂節」首場公益音樂會——
  • 阿卡貝拉版《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合唱是人聲和人生的藝術!
    阿卡貝拉這股風在國內颳得越來越大,國內的阿卡貝拉組合都在慢慢地崛起,大多數合唱團都是在翻唱國外阿卡貝拉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國內流行歌曲的改編和演唱。而A-minor組合的獨特風格,就是將阿卡貝拉與民族音樂相結合的形式,並且他們不光是簡單地將民族音樂改編為阿卡貝拉的形式,他們還在歌曲中還加入了長調這一民族音樂的元素。 在許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合唱就是純粹的大合唱。
  • 第四屆全國阿卡貝拉音樂營昨日在滬落幕阿卡貝拉:象牙塔外,路還很...
    ;去年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上,美國頂級樂團雄雞合唱團飆著女高音聲部告訴你人聲的「天籟」是怎麼一回事……阿卡貝拉進入大眾視野的時間不算長,進入媒體視野的第一支阿卡貝拉團體「蝌蚪組合」成立於2000年,2006年在青歌賽上的奪冠讓人們見識到無伴奏人聲的魅力。
  • 21首天籟級阿卡貝拉歌單
    原創 雙雙 印客美學什麼是阿卡貝拉?阿卡貝拉(Acappella),即無伴奏合唱。它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紀的教會音樂。當時的教會音樂只以人聲清唱,並不應用樂器。人聲的獨一無二性、珍貴性,是發出精緻和聲的阿卡貝拉樂團備受愛好者喜愛的最大原因。近年來,流行元素、電聲運用、B-box等新內容逐漸成為阿卡貝拉的新潮流。今天就和小印來看看幾個歐美Acappella組合,一起聆聽阿卡貝拉樂團的天籟之音,感受這個古老而又持續煥發出生命力的藝術形式吧!
  • 【央視《一起音樂吧》】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阿卡貝拉實力演繹...
    《一起音樂吧》「我的青春 我的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專場音樂節目在CCTV-15音樂頻道播出,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阿卡貝拉教研室教師馮勃鑫率領同學們現場演唱阿卡貝拉版《失戀陣線聯盟》,奇妙的和聲與美妙的旋律演繹了豐富多彩的世界
  • 阿卡貝拉唱響大學校園
    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大學生活動中心,時常會響起這樣一段美妙的歌聲,雖然曲調、歌詞都是人們熟悉的《光年之外》,但仔細聽一聽,卻發現有些不同——它是由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演繹。2018年8月,出於對阿卡貝拉的共同熱愛,中山學院10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在校學生正式組成了不打香波人聲樂團,他們致力於用人聲演繹各種曲風的歌曲,融合當下流行音樂及電子音樂元素。
  • 舊曲新唱,阿卡貝拉將這些老歌唱出了新花樣
    《南泥灣》《軍港之夜》《我的中國心》……2月3日晚,一批歲月久遠的老歌在賀綠汀音樂廳響起,你很難想像,這些老歌都是用阿卡貝拉演繹,舊曲新唱,唱出了全新的花樣。Aca Dreamer人聲樂團音樂會由上海阿卡貝拉聯盟策劃舉辦。
  • 戰疫公益歌曲:原創阿卡貝拉《海霞紅》
    抗擊疫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場者。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是生命的守護神,而各村鎮各小區門口穿著紅馬甲執勤的志願者,他們是守護百島洞頭免受疫魔侵襲的使者,一抹最耀眼的「海霞紅」。洞頭作家施立松、洞頭文藝工作者陳衛聯合臺灣阿卡貝拉鼻祖朱元雷共同創作阿卡貝拉《海霞紅》,用音樂致敬疫情裡最美麗的堅守,用歌聲為中國加油!
  • 新生力量生根發芽 上海阿卡貝拉音樂節開啟夏季歡歌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6月16日報導:《南泥灣》《我的中國心》《在希望的田野上》《讓我們蕩起雙槳》……經過全新編曲後,純淨的人聲演繹的經典音樂又煥發新的生命力
  • 2020阿卡貝拉音樂會杭州站,阿卡貝拉了解一下
    2020阿卡貝拉音樂會杭州站,各位愛好音樂的小夥伴們,可知中國現在已經有一股阿卡貝拉風流行了哦!怎麼你還不知道阿卡貝拉是什麼嗎?哦,那怎麼行哦,快來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首先說起阿卡貝拉,你了解這種音樂表達方式嗎?先讓小編跟你簡單介紹一下,阿卡貝拉是一種起源於西方的純人聲合唱音樂形式,它以傳統合唱藝術為基礎,結合現代音樂、樂器模仿、音響技術、肢體及舞臺表現,已成為一項受到全年齡層歡迎的綜合性藝術。伴隨音響科技的進步,電聲設備和電子樂器陸續進入音樂舞臺,最典型的當屬搖滾樂和流行音樂。
  • 當阿卡貝拉遇上《海闊天空》《陽光宅男》...一開嗓就讓你靈魂著迷
    1月2日 晚8:00 僑都大劇院 阿卡貝拉專場音樂會170+人聲樂團即將現場為你帶來 一開嗓就讓你靈魂著迷的人聲魅力 看!
  • 童聲阿卡貝拉演繹《青花瓷》,告訴你阿卡貝拉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他們用阿卡貝拉的形式來演繹中國風歌曲,既是中西方藝術的融合,又使這首歌曲煥發出了新的光彩。而他們那天籟般的純美歌聲帶給聽眾的更是無與倫比的聽覺盛宴。阿卡貝拉(Acappella)是一種無伴奏的音樂形式,僅由人聲來哼唱出旋律與節奏,有別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交響樂以及巴洛克時期的協奏風格,層次感極強,常見的音樂風格為15和16世紀的教堂音樂,亦有無伴奏樂團利用這種形式來重新編排流行音樂。
  • 「愛上阿卡貝拉」主題講演馬上開始了!你們準備好了麼?
    想了解阿卡貝拉嗎?2020年10月11日晚19:00奉賢區文化館群賢藝棧——「愛上阿卡貝拉」主題講演活動等你來讓魅力無限的洪茗老師與moment人聲樂團帶你一起進入阿卡貝拉的音樂世界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舞臺演出及教學經驗豐富。
  • 阿卡貝拉在上海生根發芽:「組一個沒有樂器的樂隊並不難」
    6月2日、3日,2018年上海市民阿卡貝拉音樂大賽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星舞臺登場,30支老中青團隊同臺競技,團隊數量與參賽人次較往年大幅提升。與此同時,2日晚,寶山大場鎮文化中心的劇場裡還上演了一場「民歌·純聲」阿卡貝拉專場音樂會,寶山胖可丁人聲樂團用阿卡貝拉的形式演唱了民謠《趕牛歌》,尤其奪人眼球。這個周末,申城屬於阿卡貝拉。
  • 十幾首「阿卡貝拉」版老歌,串起改革開放40年幾代人回憶
    12月8日晚,「乘風破浪.匯夢想」2018上海市民文化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知識大賽百強頒獎暨阿卡貝拉主題音樂會舉行。活動現場用阿卡貝拉演唱改革開放40年歌曲改革開放40年間,也是中國文化藝術快速發展的階段。1978年至2018年,無數優秀歌曲誕生、傳播,成為時代經典,成為幾代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