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六比火星更適合人類居住嗎?

2020-12-18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A1:並沒有

儘管土衛六可能是未來殖民地的好候選者,但火星仍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為什麼呢?

因為土衛六離我們太遠了。

老實說,這能算常識。土星最近的距離是12億公裡,而火星只有5460萬公裡。巨大的差距,火星自然是首選。

因為土衛六太冷了。

土衛六的溫度是93開爾文,這是唯一一個能讓它的溫度是正數的單位。93開爾文等於-179.5攝氏度。真的,真的非常冷。相比之下,火星的平均溫度約為-60攝氏度,相比之下簡直一個地獄一個天堂。

還因為土衛六太黑了。

殖民地最需要的是電。沒有電,你就沒有信號,沒有水,沒有供暖。。。那殖民地靠什麼發電呢?太陽能。所以,成功要建立一個殖民地,我們太需要光了。可惜土衛六的表面只接收到光僅有地球接收到的約0.1%,並不夠,畢竟距離太陽遠,大氣層還厚。不過火星上可是能接收高達44%的光!夜幕降臨,與土衛六相比更近更溫暖更適合生物生存的火星自然是殖民地首選。

A2:我會說,兩個都不太行。

1. 有些人認為土衛六的大氣層很有用——我個人是從熱量損失角度看待問題的。空氣品質越差,對流熱損失越大。

2. 碳氫化合物一無是處。它們在地球上有用,但在土衛六上就沒用了。沒有氧氣就不能燃燒。到那時,載人前往土衛六將成為可能,我們將使用核能或熱核火箭。這意味著不需要化學藥品。可是我們的高性能圖像處理器需要氫。

3.火星和土衛六都有同樣的問題——能源供應。雖然在火星上可以使用光電,但在那樣的距離下效率非常低。火星上可用的平均太陽能比地球兩極少。

A3;我只看我們自己建造的可居住的地方,通過旋轉模擬重力,控制氣候…

引用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話:

「將一名或多名太空人送上前往泰坦的單程任務,將會涉及許許多多我們尚未攻克的挑戰。我們必須開發更好的推進裝置,更好的輻射屏蔽,更好的通訊,更好的生命保障,更好的導航,更好的重返大氣層和著陸,更好的食品技術,更好的棲息地技術,以及更多我們還沒有掌握的東西。」

利用現有的技術,是否有可能實現一次前往泰坦的單程載人飛行任務?

A4: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不知道0.138的重力會對人類生理產生怎樣的影響。我確實知道,除非出現一些真正的、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否則漫長的飛行可能會毀了這次冒險。銀河宇宙射線可能會破壞造血幹細胞。建立一米厚的水盾包圍你的機組/乘客區域的建議不可行的。

說到長時間的飛行(幾年或幾個月),這將為前往土衛六所需的資源增加一個重要的數量級。供應鏈將會很長而且還將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建立(如果有的話)。

A5:泰坦唯一的缺點就是它離地球太遠了。我們幾乎要什麼就有什麼。它有大量的水,這些水不僅能給我們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氣,還能把碳氫化合物轉化為燃料。對於碳氫化合物,我們可以使用經過重大改造的現有技術來加熱。泰坦的低重力和非常厚的大氣層意味著我們可以像鳥兒一樣飛。

它含有我們需要的氨和其他化合物,比如氮,可以把水變成水培農場。用行星碳我們可以製造塑料。如果土衛六更接近地球,我們甚至不會考慮火星。如果我們一直維持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的阿波羅計劃GDP支出的4%到5%,那麼我們將在2000年代左右將火星殖民化,並將考慮朝這個方向發展。那些唱反調的人會說這是一派胡言,那就和那些真正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人談談。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我們早在20年前就可以開發出技術,到達火星並在火星上定居。

作者: 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火星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這3個問題很重要,居住火星不是夢
    11月12日晚,星際飛船SN8在第三次靜態點火實驗中不幸失敗,這也就意味著飛往火星改造計劃即將推後,馬斯克曾計劃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實行完全自治,並預計在2050年建成,目前出現這一狀況不知是否能如期完成,那火星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這3個問題很重要,只要解決居住火星將不是夢!
  • 土衛六的環境和地球相似?科學家公布了土衛六的最新照片
    由於地球的狀況變得越來越嚴重,人們一直希望在星際空間中找到一個與人類存在基本相符的星球,而人類一直認為火星是最有前途的星球。 但是,科學家們可能不相信比火星更遙遠的泰坦(也稱為泰坦)更符合人類的生存。 那麼,科學家的基礎是什麼?畢竟,泰坦的特殊場合是什麼?
  • 滅霸老家「泰坦星」——土衛六的狀態和遠古地球十分相似
    實際上,如果滅霸真的在「土衛六」上出生,我們也不用覺得奇怪。因為這顆衛星和遠古地球的狀態實在是太像了,很可能有生命存在。人類一直以來都想移民火星,但土衛六的發現讓人類已經「移情別戀」,可以說現在的土衛六,就是45億年前的地球。
  • 滅霸老家更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泰坦星或成第二地球
    再說這個泰坦星,有名土衛六,是圍繞土星旋轉的一個衛星半徑僅約5150千米,,也是體積最大的一個衛星,是太陽系第二大衛星,在1655年3月25日被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所發現。根據現在的報導而言,泰坦星是宇宙中最像地球,也是最適合移居的星球,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表面擁有水的行星。
  • 人類可在火星上居住嗎?星際移民需要多久實現?中國智慧告訴你
    人類的奧秘不單單是科學家的理論知識與幻想,想要真實了解就只有將理論變實際。「冷戰」在「太空戰場」這一方面是好的,雖然表面沒有戰火的硝煙,但是面對無盡的太空才是最大的敵人。當科學家將目標放在了火星上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人類可以在火星上居住嗎?星際移民需要多久實現?其實中國智慧可以告訴你!
  • 如果太陽變成了紅巨星,那麼寒冷的火星會適合居住嗎?
    目前太陽正處於主序星時期,也是一枚恆星的青壯時期,這個階段的太陽比較穩定,無論是溫度和體積都不會變化太快,但是一旦進入紅巨星時期,其內部就會不斷消耗燃燒,這個時期的恆星極不穩定,有的恆星在這個階段只有幾百萬年,而有的恆星更短,但它們有一個特點,就是會變得很紅、而且很大且溫度很高。
  • 土衛六,太陽系裡和地球最為相似的一個星球
    不過我們現在來看,郝歇爾的命名似乎恰到好處,因為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這顆星球很可能比火星更適宜於人類居住。2004年,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宇宙飛船長途旅行到土星,並進入環繞這顆環狀行星的軌道,這些儀器才最終到位,得以穿透土衛六的大氣層。
  • 月球和火星二選一,哪個星球更適合人類居住?對比實在太明顯
    筆者:三體-小遙進入太空時代,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探索外星生命以及尋找宜居星球,因為想要長久地發展下去,地球絕對不是人類唯一的家園。而目前我們的發展水平仍只能在地球附近進行探索,所以月球和火星成為人們關注的主要目標。
  • 土衛六「泰坦」或存在支持生命成分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張夢然)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泰坦」,儘管與地球「配料」不同,卻被認為比火星更具有生命活動的可能性!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天文學家們發現,在土衛六赤道地區堆積了含有有機物質的沙子,在土衛六形成撞擊坑時會暴露出地殼中相對較「新鮮」的水冰,而土衛六上古老的生態系統可能由這些撞擊坑暴露出來。相關研究發表於近期《天文與天體物理學》雜誌。 近20年來,全球太空機構將其大部分資金和研究集中在火星上,以尋找生命的基礎。
  • 第二地球,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人類會與外星人同住滅霸老家?
    第二地球,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人類會與外星人同住滅霸老家?天災人禍的頻繁出現,讓人類意識到我們生存的地球還能否供我們繼續生存,我們能否在地球毀滅之前移居到別的星球,難道浩瀚的宇宙就沒有我們的容身之處?像之前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號探測器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大面積的液態水,消息一經發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想,認為我們可以移居到火星,科學家們給出的答案卻不容樂觀。火星的環境並不適宜人類居住,火星環境改造是一項世紀大工程,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無法估量,完成這項工程更是需要幾千、幾萬年的時間。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星球,但絲毫不妨礙科學家對其他星球的研究。
  • 馬斯克要火星移民?火星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我們能怎樣改造火星?
    殖民火星真的可行嗎?埃隆·馬斯克信誓旦旦要殖民火星,大量「出售飛船票」,星艦SN9原型機也即將試射,儼然一派馬上要成行的模樣……如果人類去到火星,將要怎樣生存下去?火星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嗎?我們又有哪些改造火星的可行方案呢?
  • 人類真的起源於地球嗎?NASA究竟在隱瞞什麼樣的火星秘密
    正是,為什麼人類越來越熱衷於探索火星呢?火星上究竟有什麼秘密讓人類趨之若鶩? 近期NASA發布了一組關於火星的照片,起初,照片中顯示,火星的天空是藍色的,緊接著,照片就立即被轉換為灰濛濛的天空,NASA就像一直在隱瞞火星的天空是藍色的事實。
  • 火星真有生命?NASA隱瞞關鍵性信息?距離人類遷徙火星還有多久?
    就只說一說火星這顆星球為什麼會被人類如此關注呢?火星雖然被譽為地球的第二家園,但其實這顆星球生態環境極為惡劣,只相比較金星而言,要更加適合人類一些而已。火星上沒有厚厚的大氣層,也沒有磁場,意味著火星一直被太陽風暴襲擊。
  • 火星與月球大對比,在未來,誰更適合成為人類新的居住地?
    火星與月球大對比,在未來,誰更適合成為人類新的居住地?科學家們進行星球探測的原因,除了想解開生命的起源,對宇宙有更多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人類第1個可以永久的殖民地。在眾多的星球中,月球和火星這兩顆星球脫穎而出,月球是我們第1顆登上的星球,而火星也表現出了和其他行星的與眾不同,那麼這兩顆星球在未來誰更適合成為人類的殖民地呢?誰才是最佳人選呢?通過以下的數據分析,可以清晰看出兩者之間的區別。火星與月球之間的對比首先是這兩顆星球上的環境。
  • 倘若人類居住在火星,身體方面會有什麼異樣?新轉折點
    有關於月球的探索早已經被人類拉開了序幕,現如今嫦娥五號滿載貨物的順利回歸也就意味著月球被我們人類已經徵服。緊接著有關於火星的探索也已經被提上了日程,要想取得結果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未知數,但是美國的 SpaceX公司早都已經有了相應的藍圖和規劃,並且初步的預測是要把100萬人直接送到火星,還想通過這100萬人在火星上建立10億人類所居住的城市。給出來的紅尾藍圖片是在2030年的時候,將會有第1艘宇宙飛船,直接把人類送上茫茫的宇宙。
  • 火星上適合生命居住的區域可能是在地表以下
    羅格斯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火星上最適合生命居住的區域應該是在其表面以下幾英裡處,很可能是由於地熱導致厚冰層的地下融化。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即使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溫室氣體在計算機模擬中被加入火星大氣,氣候模型仍然難以實現長期的溫暖和溼潤。"主要作者Lujendra Ojha說。我們的太陽是一個巨大的核聚變反應堆,通過將氫氣融合成氦氣來產生能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逐漸變亮,並溫暖了太陽系中行星的表面。
  • Nasa證實土衛六號泰坦星,或許是第二個地球!
    天文學家首次利用傳回的數據組合成了其全球地質圖,像我們展示了土衛六-泰坦星的地形多樣性,其中更是有沙丘、琥珀、平原、隕石坑以及其他多種地質特徵。土衛六-泰坦星除了地球以外,目前泰坦是人類已知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穩定液體的行星體,如果不是土星引力限制,而在宜居帶上,土衛六對於人類極有可能是比火星更合適的目標。
  • 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無非就是有幾個常規化的原因存在 第一、探索地外生命 第二、尋找地外資源 第三、看看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為未來人類前往地外星球做好準備
  • 科學家已經發現24顆行星,更適合人類居住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我們的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有科學家認為再過10億年的時間,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宇宙中尋找一個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終於經過科學家們的多方研製,終於找到了24個行星,而且它們具有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存環境。
  • 除了地球,它是唯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卻被科學家無情排除
    隨著對宇宙深入了解後,人類越來越好奇除了地球外,宇宙中是否還存在著其它的宜居星球。特別是人類進入近現代社會後,在工業文明和信息化的推動下,各個國家對能源的消耗產生了巨大依賴。但地球現有的儲備資源是有限的,儘管目前人類還不會面臨能源枯竭的問題,可是過了幾十年或者一百年,能源問題將會更加突出和迫切。所以,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的星球,成為了科學家們目前比較重要的任務。首先,科學家們想到的是地球的近鄰——火星,為此,荷蘭在2013年啟動了「火星一號」的探測任務,而這個探測器目的是計劃在2023年前能啟動火星移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