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郭建杭 北京報導
網絡小貸因設立門檻低,符合監管的合規性要求,曾在網貸平臺轉型過程中受到熱捧。但在網絡小貸徵求意見稿下發後,多家機構對於網絡小貸牌照重新定位,已有企業開始出清相關股權。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披露,潤信(汕頭華僑試驗區)網際網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信小貸」)的兩筆50%股權分別被華潤建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建築」)、華潤網絡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網絡」)轉讓,截至12月22日為意向掛牌時間。
對於潤信小貸轉讓原因,以及未來在消費金融領域的規劃等相關問題,華潤金控的相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暫時不方便披露。
但有多個業內人士表示,網絡小貸牌照可以帶來的利潤率並不高,該牌照性價比低。在壓縮利潤空間的情況下,資金端選擇與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合作,成本會比通過網絡小貸放款更低。
專家觀點認為,網絡小貸僅是一個放貸牌照,不具備獨特性,之前因為設立門檻低,可以解決放貸資質問題,也有槓桿便利,但現在低門檻和高槓桿優勢都沒有了,面臨被替代的情況。
成立三年淨虧損3898萬元
天眼查信息顯示,潤信小貸成立於2017年7月20日,註冊資本為2億元,為華潤集團全資附屬公司。其經營範圍為發放小額貸款以及經監管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但在成立後的幾年間,業務發展表現一般。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0日,潤信小貸的營業收入為2628.65萬元,淨虧損3989.75萬元,總資產為2.42億元,總負債為1503.32萬元;2019年,潤信小貸的營業收入為3269.68萬元,淨虧損114.61萬元,總資產為2.99億元,總負債為3202.86萬元。
具體到業務上,潤信小貸先後上線了多個產品。2017年8月上線員工貸,服務華潤體系內員工的金融需求,上線初期業務增長迅速,三個月實現放款量破億元。
潤信小貸的業務經歷了,從服務華潤體系內員工,到服務華潤體系內零售場景,到探索向全國用戶展業的過程,但這一過程走得並不順利。
在2018年6月,上線了消費分期產品萬象花,主要提供華潤旗下萬象城等實體零售場景下的金融服務。後期又推出了華潤通金融APP、潤心貸等面向全國展業的小貸產品。
在2018年,潤信小貸曾將註冊資本金增至3億元。但未來潤信小貸想繼續做全國業務的註冊資本金成本將更高,需滿足註冊資本金50億元門檻,對比華潤旗下的珠海華潤銀行註冊資本金60億元,華潤信託110億元註冊資本金,網絡小貸的性價比較低。
此外,隨著最高法設定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網絡小貸監管新規等監管政策出臺後,也嚴重影響網絡小貸業務的利潤空間 。
潤心貸在過去一段時間也受到多個對於產品利率、催收方面的公開投訴,對股東華潤方面或有聲譽影響。
黑貓投訴內容顯示,「2019年4月26日在潤心貸借款16600,合同顯示有兩筆借款,一筆16600,另外多了一筆7083.22元,也就是說借本金16600以外多了一筆強制涉及變相服務費利息貸,利息遠遠超過了國家標準,違規收取砍頭息。」
在政策收緊、牌照價值縮水、聲譽風險等多重因素疊加或是華潤轉讓旗下網絡小貸牌照的主要原因。
業內觀點認為,通過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也可以以助貸的形式進行全國展業,而網絡小貸的優勢主要在於此前的設立門檻低,可以解決放貸資質的問題,還有槓桿便利,但在網絡小貸新規後,低門檻和高槓桿優勢都沒有了,牌照也不具有獨特性,繼續持有的價值不大。
背靠7000萬用戶
華潤集團通過潤信小貸入局消費金融市場的計劃,以轉讓潤信小貸股權告終,而此前籌劃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也沒有新進展,多個跡象表明,華潤集團在消費金融賽道內的嘗試或將暫停。
據了解,華潤集團是在2017年開始大舉進軍消費金融領域,當時華潤進軍消費金融領域的最大依仗在於華潤線下零售場景下的7000萬用戶量。
潤信小貸總經理金政軍此前曾公開表示,以華潤7000萬左右的客戶量,無論在消費金融領域進行何種細分,都會擁有巨大的用戶規模。如果做成獨特優勢,也很容易再向其他細分領域滲透、擴展。
在具體業務條線方面,金政軍認為,超市和萬象城機會較大,一方面對於場景內品牌認知度較高,另一方面,在選擇服務提供方,服務提供方本身的背景對於消費者的偏好也會有明顯的影響。
隨後潤和小貸的發展路徑也顯示了,華潤在消費金融領域的思路主要依靠華潤內部用戶資源,但營收數據顯示這條路沒有徹底走通。
而華潤旗下相關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也至今沒有新的進展,即便未來華潤消費金融被監管批覆同意,未來的業務能否做好也考驗企業運營能力。
公開報導提到,2018年,珠海華潤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籌建華潤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消費金融」)。
分析觀點認為,目前市場上第一、二梯隊的消費金融平臺,都具有高度的對外開放獲客的特徵,如果華潤消費金融仍按照原有的服務華潤體系內用戶的思路,未來或將對標錦程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的發展情況。
與網絡小貸監管收緊不同的是,消費金融公司面臨利好政策,不久之前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的《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通知提出,允許相關機構的撥備覆蓋率可降低至130%,在擴展融資渠道和增加資本充足手段方面,消費金融和汽車金融公司可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盤活存量信貸,符合條件的相關機構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券。
未來在消費金融這個賽道內,消費金融牌照面臨比網絡小貸寬鬆的監管環境,在融資渠道、資本充足率等方面的利好刺激下,華潤集團在消費金融領域內的想像空間可能仍要回歸推動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編輯:何莎莎 校對:彭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