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特級英雄」、民族英雄!

2020-12-06 萌貨說文史

德陽,別稱「旌城」,四川省地級市,位於成都平原東北部。

這裡的德陽孔廟位於德陽市中心南街,是祭拜孔子的廟宇,是我國西南地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一座孔廟。這裡的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這裡的落鳳坡,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的龐統祠旁約2公裡處,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龐統戰死沙場的地方,此地風景優美,氣候溫和,民風純樸,祠中的龐統墓是後人為紀念龐統而建,其真墓應在不遠處的落鳳坡旁。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高節:

高節,字公秉,號竹亭,別好大鶴,四川羅江縣人 。明嘉靖十一年(1532)林大欽榜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高節與其兄高簡、弟高第俱以文章馳名,人稱「三高」。嘉靖二十三年(1544),高節出任會試同考官。被捲入科場作弊案,發配充軍。此案實是嚴嵩藉機排除異己。高節後來遷居羅江,很早便去世了。李調元曾寫有《三高合傳》傳世。

李調元:

李調元,字羹堂,號雨村,別署童山蠢翁,四川羅江縣(今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調元鎮)人。清代四川戲曲理論家、詩人。李調元與張問陶(張船山)、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其中,張問陶成就最大,袁枚稱其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詩名不彰;李調元第三。嘉慶本《四川通志》認為李調元:「其自著詩文集,不足存也。』』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認為:「其自著童山詩文集亦不甚警策,詞則更非所長。』』

張宗法:

張宗法,字師古,號未了翁。清代人,生於四川什邡徐家場(現師古鎮師古村)的一個小康之家。是一位長期生活在農村的知識分子,宗法從小好學,博聞強記,是當地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他會作文,寫詩,還寫得一手好字,由於他的草書蒼勁古雅,所以人們能得到他的一條一幅,都能感到非常珍貴。宗法傲視豪門權貴,不圖功名富貴,卻與鄉間的「老農、耕父、牧童」交往隨和,關係密切,在家鄉父老的鼓勵支持下,他將主要精力用度在研究農業生產上,多年來埋頭著書立說,先後撰寫了《三農記》和《正情說》。

馬祖道一:

六祖慧能與徒孫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禪宗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師。俗姓馬,又稱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漢州什方縣(今四川什邡馬祖鎮)人,諡號大寂禪師。

馬祖道一主張道不用修,或者說任心為修。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他的佛性思想與實踐的總綱領。他讓「頓悟」說付諸實行,取代了看經坐禪的傳統,促使禪僧普遍革新禪的觀念。

馬祖道一禪師門下極盛,有「八十八位善知識」之稱,法嗣139人,以百丈懷海、西堂智藏、南泉普願最為聞名,號稱洪州門下三大士。其中百丈懷海門下開衍出臨濟宗、溈仰宗二宗。

秦宓:

秦宓,字子敕。廣漢郡綿竹縣(今四川德陽北)人。三國時期蜀漢時大臣、學者。

秦宓善舌辯。早年仕於益州牧劉璋麾下,後降劉備。劉備伐吳時,秦宓勸阻,劉備大怒,欲殺秦宓。因諸葛亮及時求情,才保住性命,僅被下獄,後被釋放,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蜀同盟後,孫權派張溫至成都回訪。酒宴之上,秦宓與張溫舌戰,說得張溫無言以對。後官至大司農。

姜詩:

姜詩,字士遊,廣漢郡雒縣泛鄉(今四川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人。東漢時期孝子,「二十四孝」之一「湧泉躍鯉」主人公。

格外孝順,盡心侍奉母親。永平三年,舉孝廉,授郎中,出任江陽縣令,治理有方,人民安居樂業,卒於任上。

漢明帝下詔立祀,彰揚「一門三孝」,修建姜公祠。唐朝王勃和韓愈撰寫碑文。宋英宗治平元年,修建孝感廟。宋徽宗時期,追封至孝廣文王。

趙昌:

趙昌,生卒年不詳,字昌之,北宋畫家,廣漢劍南(今四川劍閣之南)人。工書法、繪畫,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初師滕昌祐,後來發展出自身畫風,沒骨花鳥自成一派,有徐熙、黃荃遺風。在北宋時期與宋徽宗趙佶齊名,是宋代花鳥畫壇的傑出畫家。

楊銳:

楊銳,字叔嶠,四川綿竹人,晚清維新變法時期幹將、「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參與發起強學會。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創立蜀學會,參與著名的戊戌變法。1898年被處斬於菜市口,年僅41歲。遺著有《楊叔嶠文集》和《楊叔嶠詩集》。

文及翁:

文及翁,字時學,號本心,綿州(今四川綿陽)人,徙居吳興(今浙江湖州)。寶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進士,為昭慶軍節度使掌書記。景定三年(1262),以太學錄召試館職,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秘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鹹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國子司業,為禮部郎官兼學士院權直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年末,以直華文閣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資政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元兵將至,棄官遁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傳。《全宋詞》據《錢塘遺事》卷一輯其詞一首。

張浚:

張浚,字德遠,世稱紫巖先生。漢州綿竹縣(今四川省綿竹市)人。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學者,西漢留侯張良之後。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張浚登進士第,歷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等職。苗劉之變時,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復闢有功,除知樞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經營川陝建議,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在川陝三年,雖於富平之戰中大敗,但他訓練新兵,任用劉子羽、趙開、吳玠等人,也使江淮也賴以安寧。後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部署沿江、兩淮諸軍防禦,並謀求北伐。淮西軍變後引咎求罷。秦檜及其黨羽當權時,謫居十餘年。金帝完顏亮南侵時再獲起用,奉命督師北伐。雖初戰告捷,但因部下將領不和,於符離之戰大敗。旋即再相,視師淮上,積極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為主和派排去。

隆興二年(1164年),張浚病逝,累贈太師,諡號「忠獻」。著有《紫巖易傳》等。近人輯有《張魏公集》。

張栻:

張栻,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

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嶽麓書院教事,從學者達數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遷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衝祐觀。其學自成一派,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蘇雲卿:

蘇雲卿,廣漢人,紹興年間來到豫章東湖,因為對待鄰居都很有禮物,因此所有人都尊其為「蘇翁」。他的布衣之交張浚當上宰相後,派人帶著書信和禮物給他,希望他能出仕,蘇雲卿拒絕後便雲遊四海,不知所蹤。個人作品有《還張德遠書幣題詩蔬圃壁間》:

多年別作一番風,誰料聲名達帝聰。

自有時人求富貴,莫將富貴汙蘇公。

黃繼光:

黃繼光,民族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生前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縣人民政府建立了黃繼光紀念館,朱德、董必武、劉伯承、郭沫若為之題詞。1982年紀念黃繼光英勇犧牲30周年時,鄧小平為黃繼光紀念館的黃繼光塑像座下的山巖石牆上題字:「特級英雄黃繼光」。

你還知道哪些德陽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這裡不僅吸引了眾多文藝界的名流,這裡也誕生了很多名人!三毛:1893年4月14日出生於四川省合川縣,幼年家境貧寒,輟學後自學成材,自己編著多本教材;1910年,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保路運動,投身辛亥革命;1914年,擔任合川中學教師,之後先後任報紙編輯、主編、記者;1925年,創辦民生公司,陸續統一川江航運,迫使外國航運勢力退出長江上遊;1938年秋,盧作孚領導民生公司組織指揮宜昌大撤退,用40天時間搶運150萬餘人、物資100萬餘噸,挽救了抗戰時期整個中國的民族工業
  • 【全國主流媒體德陽行】銘記歷史不忘英雄!探訪黃繼光紀念館再憶...
    中國旅遊新聞網11月4日訊(記者 周淮民) 在中國大地,黃繼光的英雄事跡家喻戶曉。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11月4日上午,記者隨「活力德陽 智造未來」2020全國主流媒體德陽行大型採訪活動來到了黃繼光紀念館,緬懷烈士英雄故事。
  • 昆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這裡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傈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
  • 一個英雄民族的偉大力量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令人心潮起伏、熱血奔湧。一位經歷這場戰爭的美國軍官在其回憶錄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對德軍和日軍作戰,也曾被他們的頑強所震撼。但和中國軍人的犧牲精神相比,那些只能算做絕望的頑抗。面對我們密集的火網,中國軍人會發起一次次前僕後繼的衝鋒,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過屍體繼續前進,還有第三波第四波……我想,他們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姿態,大概不只是出於命令和紀律,一定是有著信仰的支撐。」
  • 丹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陳世美的歷史原型!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李紀才:李紀才,湖北均縣(今湖北丹江口)人,清光緒十八年(1892)隨父母兄長逃荒到陝西蒲城蘇坊鄉聯武村後李堡落戶。曾在陝西講武堂學習,後參加陝西新建陸軍第一混成協,並加入中國同盟會。
  • 吉首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第一代苗族女鼓王!
    這裡的乾州古城歷史源遠流長,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秦漢時期這裡是重要的商埠碼頭,水上交通發達。明清逐漸成為苗疆邊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歷來是湘西古四鎮之首(乾州、鋪市、裡耶、茶洞)。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吳鶴:吳鶴,湖南吉首(鎮溪)人,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
  • 北京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最後一位內閣首輔!
    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帝王,除了帝王,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英雄不朽】特級英雄楊根思 用生命詮釋誓言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有一位志願軍戰士,懷抱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在戰前,他曾經發出「三個不相信」的英雄誓言,這一誓言至今仍然流淌在中國軍人的血脈中。今天(10月20日)的《英雄不朽——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報導,為您講述特級英雄楊根思的故事。
  • 黃繼光被評為二級戰鬥英雄,是誰幫他正名,讓他成為特級英雄的?
    1953年10月29日,志願軍總部發布《中國人民志願軍全軍湧現大批英雄、模範和功臣》名單,公布了一批特級、一級、二級英雄模範和特等功臣名單。在這個名單中,特級戰鬥英雄只有楊根思、黃繼光兩人。邱少雲、武先華、楊連弟、羅盛教等著名英雄也只分別獲得一級戰鬥英雄或者一級模範稱號。可見,榮獲特級英雄稱號,該有多難。
  • 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陽五聖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宗炳:他在逆境中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以明末義軍領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禎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歷史人物,揭示了明末農民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和封建社會階級鬥爭以及民族鬥爭的複雜局面。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文筆新穎,堪稱農民革命戰爭的歷史畫卷。這部巨著從1957年動筆起,前後歷時30餘年,全書約230萬字,共分5卷。
  • 冷水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兵作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蘇鏡:蘇鏡,字自明,冷水江市毛易鎮人。1926年就學長沙周南女中時,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並加入共青團。1958年調任湖南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1961年夏任紡織工業部辦公廳主任。
  • 2020德陽城市形象宣傳片震撼發布! 看完只想說,我愛德陽!
    德陽城市形象宣傳片《中國德陽 德揚天下》正式上線發布!▽(橫屏觀看,效果更佳)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拉開恢弘序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先行強勢推進,繼三線建設、改革開放之後,德陽迎來了第三次重大歷史發展機遇。
  • 晉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北地三才子」之一!
    這裡的晉州鴨梨除了栽培歷史悠久、梨果面積較大外,梨果品質也堪稱一絕,果實呈倒卵圓形,因其果梗部狀似鴨頭而得名。其質量優良,色澤金黃,皮質如玉,果肉細膩,酸甜可口,清香多汁,素有「落地酥碎,嚼後無渣」之美譽,具有清肺、化痰、潤燥、利便之功效,對咳喘病、高血壓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享有盛名,號稱「三大果霸」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濟寧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魯國第一任國君!
    濟寧,山東省轄地級市,這裡歷史文化悠久,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儒家創始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皆出生於此,因此也叫孔孟之鄉。這裡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 天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皖東地區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壽昌:朱壽昌,字康叔,宋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人。《宋史》載有他棄官千裡尋母之事,他是流傳甚廣的所謂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他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藝的文學藝術家和天才。少年時期,家境豐裕,且天資過人,勤奮好學。20歲,父母相繼去世。宣鼎一味讀書,家道開始中落。26歲時,入外家為婿。1858年,太平軍攻佔天長後,攜家離鄉,飄零四海。40歲時,開始創作《夜雨秋燈錄》。在戲曲創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返魂香傳奇》等。
  • 邯鄲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
    這裡的銅雀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後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臺,即史書中之「鄴三臺」,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歷代名人題詠甚多而名。這裡的叢臺是邯鄲市的象徵,又名武靈叢臺,為中國百家名園之一,相傳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趙雍時期,是趙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古稱"武靈叢臺"。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志願軍中僅有2位特級英雄,其中一位是黃繼光,另一位是誰?
    黃繼光,因為在抗美援朝中的英勇表現被授予"特級戰鬥英雄"的稱號,這個稱號誌願軍中僅有兩人獲得。這是我們都知道的,斯人已去,"特級戰鬥英雄"是我們能給他們最後的榮譽,但是對著黃繼光的介紹,也有人在好奇,另一個英雄是誰?他在朝鮮戰場上又做出了怎樣的英雄事跡呢?
  • 深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深州史上連中三元第一人!
    這裡的興隆寺是千年古剎,歷史傳說眾多,於2012年,常濟法師開始千年古剎興隆寺的恢復重建工作,現主體觀音殿等工程已經建造好,該寺已經成為華北地區最具有個性的佛教禪院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145萬抗美援朝志願軍,僅兩人獲得特級戰鬥英雄稱號,他們是誰
    該律令對功勳戰士做出的貢獻劃分了等級,其中,獎勵項目的最高等級是為勇士頒發榮譽稱號,而這個榮譽稱號又可以向下劃分為幾個等級,榮譽稱號中最高的等級為特級戰鬥英雄的稱號。「特級戰鬥英雄」是國家認定的至高無上的榮譽,這不僅僅是一個國家頒發給戰士們的沉甸甸的頭銜稱號,也是對保家衛國的他們作出的貢獻的肯定。因此,這個稱號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爭取到的,就算做出了貢獻也不一定能獲得,其篩選的標準非常嚴格。
  • 賀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史上唯一的瑤族皇太后!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黃一平:黃一平,原名黃啟滔,廣西賀縣(今賀州市)黃田鎮新村人。大革命時期,廣西農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廣西解放後,1950年3月,指揮和組織43軍解放海南島的渡海作戰。海南解放後,中央軍委任黃一平為華南軍區副參謀長,後調任中南軍區公安部隊副司令員,廣東軍區政治委員,廣州軍區副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