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1、項目LOGO:
2、投資/開發商:中國香港九龍倉集團
3、管理單位:夏利文物業租務有限公司
4、項目區位:九龍尖沙咀廣東道3-27號,屬九龍半島最繁華地段
5、周邊交通:港鐵(荃灣線尖沙咀站A1出口,西鐵線尖東站B1出口)、巴士(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廣東道巴士站)、水運(天星碼頭:尖沙咀—灣仔,尖沙咀—中環)
6、商場建築面積:18萬㎡
7、項目分區:分五個購物區,海運大廈、馬哥孛羅香港酒店商場、海洋中心、港威商場、星光行
8、落成時間:1966年海運大廈、1969年馬哥孛羅香港酒店、1977年海洋中心、1981-1983年海洋廊、世界商業中心等、1994年港威大廈第1座、第2座及商場二期、1999年第3、5、6座及商場二期
9、商場層數:海運大廈地上3層,港威商場地上4層,海洋中心地上5層,星光行地上2層,馬哥孛羅酒店商場地上4層
10、塔樓產品:海威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世界商業中心、九倉電訊中心、海運大廈、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港威酒店、太子酒店
二、商業定位及商家組合
(一)商業定位
1、商業定位描述:香港最大的購物中心,集購物、美食、娛樂、觀景於一體的旅遊必到之處
2、項目廣告語:一個海港,只有一個海港城
(二)商家組合
1、2004-2014年海港城商家組合變化分析
1)2004年:樓層業態並不完全明確,各層均有2-3個主題,同時也穿插其他業態,其中商戶數量佔比最大的三類業態分別為:服裝/配飾/鞋帽,168家,佔整體約47%;珠寶/精品,67家,佔整體約17%;美食,46家,佔整體約11%
2)2014年:以購物功能為主,在營商戶多為零售類業態,服務配套、休閒娛樂等商家較少;各層均穿插餐飲類業態,帶動客流,同時服飾/配飾/鞋帽類業態各層均有分布,提升購物隨機性;商戶數量佔比最大的三類業態分別為:服裝/配飾/鞋帽,232家,佔整體約48%,珠寶/精品,60家,佔整體約12%,美食,56家,約佔整體12%;
3)10年商戶變化:通過10年調整/拓建,項目總商戶數量增加,但各業態樓層分布情況與數量佔比均變化不大;家居、服務、美容美髮、書籍等配套類業態數量與佔比小幅下降,服裝/配飾/鞋帽與玩具/童裝等零售業態數量則有較明顯增加。
2、海港城各樓層平面圖與商家組合
1)海港城分區示意圖
2)G層
① 平面圖
3)L1層
① 平面圖
4)L2層
5)L3層
6)L4層
① 平面圖
三、客流動線系統
(一)外部客流導入
1、海港城外部客流主要通過地面層(G層)與L2層導入,其中:
1)海運大廈兩個出入口,均位於G層,一個接港威大道(兩旁商家:①Greyhound Café,咖啡類;②Michael White BLT burger,休閒餐飲類),一個連維多利亞港海旁(兩旁商家:①Kingkow,童裝類;②Stride Rite,童鞋類)
2)馬哥孛羅酒店商場兩個出入口,均位於G層,一個連接廣東道,一個連接港威大道(兩旁商家:①大堂酒廊,休閒餐飲類)
3)星光行兩個出入口,位於G層,均連接梳士巴利道
4)港威中心八個出入口,其中六個位於G層:五個連接廣東道(兩旁商家:①MACO JACOBS;②Prada;③Fendi;④Coach;⑤JOYCE;⑥Dolce&Gabbana;⑦Emporio Armani;⑧Giorgio Armani;全部屬奢侈品牌),一個連接港威大道(兩旁商家:①BALENCIAGA,皮具箱包類;②COVA,咖啡類),兩個位於L2層:分別連接新港中心與太平洋會(兩旁商家:①M,皮具箱包類;②PUMA,運動品牌類)
2、客流統計
(二)內部客流動線
1、水平動線
1)G層
①港威商場:單一直線型動線,同時通過多個出入口導入廣東道客流;主力店為嘉禾港威電影,位於商場東側端頭,拉動內部客流
②海洋中心:僅有四個沿街商鋪,均為國際一線奢侈品牌
③海運大廈:南側為單一直線型動線,北側為雙直線型環流動線;主力店為反鬥樂園(面積約4000㎡),位於商場北側端頭,吸引客流進入
④馬可孛羅酒店商場:為酒店大堂與連卡佛百貨;連卡佛共三層,面積約5000㎡
2) L1層
① 海洋中心:半環形環流動線
3)L2層
① 港威商場:以小面積鋪位為主,形成三條直線型環流動線
②海洋中心:半環形動線
③海運大廈:南側為單一直線型動線,北側為雙直線型環流動線;南側端頭規劃FACESS主力店(屬化妝品集合店,面積約1700㎡),中部規劃Gigasports次主力店(屬運動品牌專賣店),北側規劃旅客候船大堂,有利於拉動水平整體客流
④星光行:屬數碼影音產品專賣,形成雙直線環形動線。
4)L3層
①港威商場:單一直線型動線,同時在兩個圓形中庭處形成兩個小迴環動線,增加商業展示面;商場東側端頭為銀行服務類商家,中部引入citysuper(面積約2000㎡)與PRGEONE(屬書店,面積約800㎡)
②海洋中心:複合型客流動線,整體動線較混亂;次動線主要通過引入銀行與百貨類目的性商家,吸引客流進入,西南側端頭引入瑪莎百貨(面積約1000㎡)
③海運大廈:單一直線型環流動線,主通道中間設置多個開放式櫃檯
④星光行:雙直線環形動線,以大店為主
5)L4層
①港威商場:僅一家大店,鴻星海鮮酒樓
②海洋中心:以餐飲類商家為主,同時西南角端頭引入MUJI次主力店
2.垂直動線
1)垂直交通狀況
2)塔樓/裙樓客流互動:塔樓產品大堂均設置於商場內部,通過扶梯與垂直電梯的設置,最大限度實現寫字樓/住宅客戶對商業帶動
四、建築規劃
(一)基礎數據
(二)建築設計
1、商場外立面
1)以石材搭配玻璃為主,其中沿廣東道側主要規劃國際頂級奢侈品牌,整體立面檔次較高
2、廣場/平臺
1)門前廣場:臨海旁入口規劃有近1000㎡廣場,為項目活動主要舉辦地點
2)屋頂廣場:海洋中心L4層規劃有約800㎡廣場,主要為餐飲外擺與觀景平臺
3)休息長廊:海洋中心L2規劃有藝術休息長廊
3、中庭
1)海運中心:兩個方形中庭,面積分別為200㎡與220㎡
2)港威中心:兩個圓形中庭,面積分別為200㎡與250㎡
4、廣告位與導視系統
1)廣告位:主要為柱體廣告、立牌廣告、燈箱廣告、扶梯廣告等
2)導視系統:內部中庭與垂直交通側均設置有導視系統,同時部分客流密集區域有專人引導並提供導購圖
3)LED顯示屏:項目臨海旁與廣東道側立面各規劃有一個LED顯示屏
5、內部裝修與燈光
1)內部裝修:室內色彩主要以白色、米白色與棕色搭配,同時裝飾材料多以石材為主,整體給人舒適大氣的感覺
2)店面設計:以大面積玻璃使用提升昭示性,各店面無統一設計標準
3)照明設計:公共通道燈光以小型燈筒與黃色燈泡為主,整體相對較暗,有利於鋪位明亮燈光的充分體現;由於項目無自然採光,港威中心中庭天花設置大型復古燈飾,提升整體檔次感
6、景觀小品
五、配套與服務設施
(一)停車場
1、停車位數量:項目共提供2000個停車位,包括海運大廈停車場、海洋中心停車場、港威大廈停車場與三號碼頭停車場,其中海運大廈停車場位於L4層,三號碼頭停車位為地面露天停車,其餘為地下停車場
2、出入口:項目各沿路面均設置有停車場出入口,方便車輛進入
(二)客戶服務
1、手機充電服務;行李寄存服務;雨傘借用;雨衣供應;嬰兒車借用;紙尿片供應;輪椅借用;簡便縫補針線包供應;本地傳真服務等
六、項目小結
1、海港城是香港最早的大型購物中心,位於九龍半島最繁華的地區尖沙咀,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且周邊旅遊景點密集,已成為眾多遊客的首選購物之地;
2、項目集觀光、購物、餐飲、娛樂於一體,且擁有近千家滿足不同年齡層與消費層的品牌商家,客群定位全面,屬香港經營情況最好的購物中心之一;
3、項目體量大且分區較多,部分區域動線較混亂,近年來通過增加導購系統、導購圖與導購人員的設置,已逐步改善;另一方面,由於項目落成年份久遠,雖內部裝修經過多次翻新,但在自然採光、內部休息區設置、層高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缺陷。
(來源:中購資訊網)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