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臺「溫感通」一體機在濱江市民之家投入使用,進行身份證識別、人臉比對、健康碼驗證等流程,全程只需5秒鐘。
日前,依託杭州「城市大腦」的「民生直達」「親清在線」雙平臺在江幹區殘聯上線。殘疾人在獲得保障政策服務時,不再需要繁瑣的申報。
打開手機,動動手指,就能辦社保、搖車牌、取公積金;打開房門,社區內不僅有志趣相投的鄰居,而且遠程醫療、智慧停車、定製通勤巴士等功能一應俱全。
讓城市更智慧、讓人民更幸福。通過數字賦能,浙江杭州全力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和「美麗中國樣本城市」,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成為「人間天堂」的新標識。
數字賦能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場景,正不斷滲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釋放出惠及民生的巨大能量,成為杭州幸福宜居的新密碼——連續13年入選「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單,榮膺全國唯一的「幸福示範標杆城市」稱號。
以「智」提「質」 發展動能更強勁
微醫全科醫生於澎薇幾乎一睜眼就開始了工作。疫情期間,通過「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她要回復幾十單線上諮詢。這個平臺是國內抗疫「空中戰場」主力軍,至今全國有1.48億用戶訪問並獲得了服務。
這是「數字抗疫」的一個片段,也是在線醫療新業態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復工復產,杭州都積極搶抓數字經濟變革的時間窗口,深入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逐步邁向數字產業化二次攀升之路。
阿里雲、網易雲、數字安防、之江實驗室……杭州一邊不斷夯實數字產業化的基礎,打造新經濟發展的樣本,一邊以產業數位化構建智能製造新模式,賦能美好生活。
近日,在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阿里巴巴推出的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揭開面紗。這座數位化工廠將為中小服裝商家提供智能化柔性製造平臺,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貨。「通過幫助中小企業解決預售預測難、快速反應難等生產供應鏈中的痛點,最終為消費者提供更個性、更精細的服務與體驗。」「犀牛智造」平臺負責人伍學剛說。
堅持數字經濟和製造業兩手抓,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截至2019年年底,杭州市超過70%規上企業實現數位化改造,「企業上雲」「ET工業大腦」驅動的智能製造正如火如荼。聚力做強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杭州企業不僅瞄準高端製造、加快產業升級,還積極打通產業鏈協同、加快網絡化服務型製造。落戶錢塘新區的中欣晶圓生產的8英寸半導體矽片年產可達420萬枚,填補了杭州集成電路產業製造環節的短板;由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產品已覆蓋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數控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眾多領域。
「數字經濟看似是一個經濟形態,實際上就是新技術的應用。」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表示,數字經濟本質上就是數位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所形成的發展模式。
圍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目標,杭州數字經濟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雙引擎」效應不斷放大,有力打造動能強勁的城市經濟發展新增長極。2019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795億元,佔GDP比重24.7%;今年1至7月,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433億元,同比增長11.7%。
以「智」優「治」 讓城市治理更高效
「手機一掃,不到半分鐘就能入住,太方便了。」近日,從天津到杭州商務出差的張先生第一時間感受到了數字賦能帶來的便捷。這源於杭州城市大腦升級後開拓的種種新場景:停車「先離場後付費」替車主分憂、看病「最多付一次」為患者減負、旅遊「多遊一小時」讓遊客舒心……
應用場景中越來越強的獲得感,源於城市數字治理實戰能力的不斷提升。自2016年城市大腦誕生以來,杭州始終堅守城市大腦,建設全域中樞系統,首創用於城市級數據交換的「中樞協議」,形成了「一腦治全城、兩端同賦能」的運行模式。
「我們的城市每天都在產生巨量的數字,這些數字既是城市活動的軌跡,也是城市治理的密碼。」周江勇說。
走進雲棲小鎮「親清在線」專班的辦公樓層,玻璃牆上兩行藍字分外顯眼:「你在幹,一座城在盼;我流汗,千萬人方便。」杭州譜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全超直接感受到了平臺上臨安區中小微企業研發費用投入補助政策兌付效率,「從完成線上登記,到資金到帳,不到10分鐘,一次都不用跑。」
3月初,為推進復工復產,杭州依託城市大腦推出「親清在線」平臺,讓企業點對點線上報送信息,讓惠企政策「瞬間兌付」給企業和員工。截至目前,「親清在線」已累計為15.5萬家企業、78萬群眾點對點兌付政策資金13.3億元。
堅守「科技之智」賦能城市治理,城市大腦賦予杭州的數位化治理,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平臺或技術工具,而是包括平臺、工具和各種制度建設在內的綜合體系。杭州健康碼最近正與網約車、醫療健康、電子社保等城市公共服務深度融合,要逐漸轉變為守護人民健康的「防火牆」。到2020年年底,城管、醫療、房管、安監、市場監管等領域系統建成投用;到2022年,實現城管等領域應用全市全覆蓋,亞運、旅遊、環保、消防等領域系統建設全面完成並投入使用。
以「智」增「祉」 民生共享數字紅利
上城區湖濱街道東平巷社區網格員李娟日前收到一條信息提示,79歲獨居老人孫大爺家裡用電數據跟平時相比顯著減少。她立刻打電話詢問情況,得知老人是跟著女兒外出度假了,這才放下心來。
在湖濱街道,10736套房屋信息納入統一地址資料庫,通過大數據分析重點關注689位獨居老人的日常狀況,一旦有異常變化,街道「數字駕駛艙」就會發出預警。
在「社區智治在線」上,殘聯、人社等部門的8個事項在這裡實現全流程「跑零次」「視頻辦」,居民更高的生活品質得以實現,只需關注微信公眾號,就可以享受各種便利服務:通過「智慧停車」,居民可就近尋找停車場及空車位;依託「親鄰E站」,社區、社會組織、志願服務機構可實時發布服務活動信息,接受居民在線報名。
在杭州,數位化已浸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開通民生直達,面向1000多萬人口,足不出戶就能自行辦理各類證件,動動手指就能在手機上繳納水電燃氣費,醫院就診時實行「先看病、後付費」。數據顯示,如今杭州95%的超市、便利店,98%的計程車,80%的餐飲門店支持行動支付,城區所有公交地鐵實現掃碼支付。
自2018年5月底上線以來,「杭州辦事服務」APP共上線336項事項,實現276個可預約事項,大到辦理個人公積金業務,小到查找附近的車位、公廁、便民服務點,功能一應俱全。
以「智」增「祉」提高民生福祉。杭州還將建立城市大腦「民政數據倉」,緊盯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會事務、慈善事業等民政業務領域,逐步實現民政主責主業全面數位化、完全網絡化和基本智能化。(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