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 君 按
日前,上海市司法局正式印發《上海律師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20—2022)》,計劃到2022年,上海每萬人擁有律師達到12名,律師隊伍結構更加合理、業務水平持續領先、高端人才集聚顯著、國際認可不斷提升。
在這背後,離不開上海律師職業化建設的長期積累。近年來上海律師行業通過嚴格的行業準入、長期的形象塑造、完備的職業保障,以及完善的執業監督走出了一條堅實的職業化發展之路,全力打響「上海律師」服務品牌。
嚴懲失範免信任危機
上海某小區業委會委託律師起訴物業公司,法院經審理,以投訴人不能代表半數以上業主為由裁定駁回起訴。但這名律師在收到該裁定後,卻沒有及時通知業委會,過了兩個月上訴期才將裁定書發送過去。
而在案件審理中,業委會已經組織召開了業主大會,半數以上的業主投票同意通過訴訟維權,並將會議記錄轉交律師,律師仍未將該材料提交法庭。
這是上海市滬律紀案(2015)第010號案記錄的真實故事。這名律師先是未將業主投票過半的記錄及時提交法庭,又沒有及時通知委託人,導致輸了官司還失去上訴機會,上海市律協紀律委認為該律師已經構成了不盡職代理的違紀行為,鑑於其態度誠懇,並主動提出願意退還律師費以取得投訴人的諒解,最終決定給予訓誡的紀律處分。
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當事人對律師未盡責代理的投訴,呈上升趨勢。早在2017年,上海律協就成立了投訴受理查處中心,當年即正式受理投訴案件270件,尤其對其中佔比較重的不盡責代理在投訴案件,作出了針對性的懲戒和防控。
此外,在上海律協投訴受理查處中心受理的投訴案件中,利益衝突、違規收費、違反律師執業道德等失範行為也時有發生。正是由於從制度和實控層面建立了律師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機制和預防機制,使得近年來律師違法違規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呈逐年下降趨勢,極大維護了「上海律師」的品牌和形象,有效避免了信任危機。
「提供法律服務不盡責、利用身份便利損害當事人利益、採用各種方法阻擾當事人解除關係等行為極易導致社會對律師信任的瓦解。律師只要同意接受委託,就應當儘自己的職責,全身心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為當事人爭取最大的利益。」上海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曹志龍說。
2020年4月16日,召開全市律師行業黨建
暨律師隊伍教育管理工作會議
權利保障樹行業規範
當前,第十一屆上海律協主持編纂的《上海律師執業合規指引》已初步成形,正在最後的審稿階段。這是一本由執業律師集體執筆解析律師行業執業規範的參考資料,援引大量實際案例,全文十數萬字,在上海律師行業乃至全國均屬首份。
「本次編纂的合規指引邏輯清楚、內容詳實,並對境外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有關律師執業規範制度和懲戒執業違規行為的情況作了詳細介紹,不僅更有利於拓寬對於律師執業規範的理解,也充分體現了上海律師的國際視野。」曾參與編纂《上海市律師協會律師執業行為規範(試行)》的律師朱洪超為合規指引作序,並希望該指引發揮硬效力,讓助人合規者先合規。
其實早在2003年5月1日,《上海市律師協會律師執業行為規範(試行)》即在上海律師全行業範圍內試行,是我國當時最為完備、系統且具可操作性的律師執業行為規範,不僅成為上海律協後續完善執業規範工作的基礎,且一直為其他省市協會積極借鑑。
在此基礎上,上海律協還建立了內部業務交流平臺,通過發布典型案例、類案分析、風險預防、合規指引等,營造良好的互學互助、互相促進的良好業務氛圍,提升職業化發展的水平和能效。
同時,上海律協為了充分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專門成立了職業共同體建設委員會(簡稱「維權委」),加強對本市公檢法等職業共同體的聯絡與調研工作,進一步推進解決律師立案難、會見難、律師(助理)會見權問題,同時在律師維權的難點方面加強工作力度。
上海律協副會長林東品說,只有充分保障律師的執業權利才能真正推動整個行業的職業化發展,近年來我們不斷優化律師執業環境、營造良好市場氛圍,還及時構建了和諧共生的職業共同體,充分發揮律師在法治體系內肩負的使命,挖掘專業法律服務的巨大潛力,塑造超一流的律所品牌。
職業建設促提檔升級
在剛剛過去的憲法宣傳周,隨處可見上海律師的身影,他們走進機關單位、社區裡弄、學校企業,帶來一場場精彩的法治講座。而線上,由上海律協率先發起的「抖出民法典」短視頻大賽活動,正吸引長三角地區越來越多的律師踴躍參與,可謂形式新穎、影響深遠。
「抖出民法典」短視頻大賽宣傳海報
其實,這是只是近年來上海律協推動律師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據介紹,近年來上海律還協陸續舉辦了上海青年律師黨建知識競賽、第二屆華東律師辯論賽、「不忘初心,踐行法律中國夢」主題律師徵文、「我們都是追夢人」上海女律師演講比賽等活動。
「上海律師文化建設正成為推動律師職業化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尤其在移動互聯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充分利用科技賦能,不斷提升律師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影響力,並引領律師職業化建設走出一條符合時代發展的高效之路。」上海律協副會長陳峰說。
記者注意到,今年疫情期間,上海市律師行業黨委、上海市律師協會專門組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組,組織部分行政法專業律師就疫情防控期間可能涉及的行政法律實務問題進行研究,以專業知識為依法防控疫情建言獻策,提供專業法律支撐。這種體現職業精神的務實之舉對內進一步培育了職業化發展的行動自覺性,對外形成良好的職業品牌和職業形象。
2020年2月,上海黨員律師同心戰「疫」
「『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上海律師職業化建設的核心內涵。近年來,上海律師廣泛參與自貿區新片區建設、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並在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服務進博會及參與立法、參政議政、社會治理、重大糾紛解決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充分體現了良好的職業擔當。」上海律協副會長徐培龍說。
展望未來三年,上海將實施更具競爭力的律師人才集聚制度、建立更全面的本市律師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更科學的律師人才管理激勵制度,優化律師人才執業環境保障,充分調動本市律師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職業化發展之路將越走越紮實。
「我們要持之以恆地堅持以職業化促進專業化發展,推進上海律師行業不斷提檔升級。」上海律協會長季諾說,唯有如此,才能把上海律師隊伍建設成為一支政治立場堅定、職業水準一流、專業水平卓越、市場認可充分、國際聲譽領先、社會責任彰顯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上海努力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加快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堅強的法律服務保障和智力支持。
文字: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餘東明 實習生張海燕
編輯:朱高祥
你還想看
督君聲明
「法治長三角」(原「三江總督」)是《法治日報》立足長三角推出的新媒體平臺,由本報上海記者站具體負責運營。
督君初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如需轉載請與本公號聯繫,並標明來源和作者姓名,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